德國另類選擇

德國另類選擇德語:,缩写为)是德國的一个右翼民粹主义政黨,2013年2月6日于柏林成立。该党派怀疑欧洲一体化,并反对欧盟单一货币政策。该党由经济学家贝恩德·卢克(Bernd Lucke)创立。

德國另類選擇
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
主席耶爾格·默爾騰
帝諾·克魯帕拉
副主席碧翠克絲·馮·斯托爾希
爱丽丝·魏德尔
斯蒂芬·布蘭德納
成立2013年2月6日
青年组织德国青年另类选择
党员
(2015年)
18468
意识形态右翼民粹主义
欧洲怀疑主义
直接民主制
保守主义
反伊斯兰
一國保守主義
政治立场极右翼[1][2]
欧洲议会党团自由和直接民主欧洲
民族和自由欧洲
認同與民主
官方色彩浅蓝色
聯邦議院
89 / 709
州議會
243 / 1,866
歐洲議會
11 / 96
官方网站
www.alternativefuer.de
德國政治
政党 · 选举

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时,另擇黨第一次赢得了席位,并加入了歐洲保守派和改革主義者党团。截止于2019年9月,在德国16个州议会中,该党均有代表席位。另擇黨采用双元领导制,两位党主席为耶爾格·默爾騰和帝諾·克魯帕拉(Tino Chrupalla)。目前德國另類選擇在联邦议院的领导为亚历山大·高兰爱丽丝·魏德尔

思想

自2013年4月创立之初,德國另類選擇即主要反对欧元。因为欧元的失败会损害欧洲一体化,更重要的是因为无竞争力的经济体会使其它经济体及其自身遭到损害,导致民众的安定乃至下一代成长也会受到威胁。德國另類選擇认为欧盟成员国应回归至仅有强势经济体的状态,并在联盟内部使用直接民主制。其他思想包括税制改革,和在减少开支的前提下减少移民和避难者[3][4]。在2014年3月党大会召开后,德國另類選擇采纳了一套欧洲选举程序。在2014年党内投票通过了一套纲领文件[5]:欧元危机是对德国民主制度、法治体系、社会市场经济,乃至对于欧洲一体化这一概念自身都是有害的[6]。关于难民、外国人和伊斯兰主义的基本政策也在一份战略性文件中被提及[7]。2015年11月在汉诺威召开的大会通过了关于难民、欧盟和外国人的政策,以及对武器法和叙利亚问题的回应。在2016年4月底5月初,德國另類選擇在斯图加特的大会上通过了一份政策声明[8]

财政及社会政策

德國另類選擇肯定并支持欧洲单一市场,它认为这一概念延续了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的社会市场经济中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理念,但制定劳动及社会政策的责任应当由成员国自己承担。另擇黨同时支持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保护。它认为,在欧洲层面,一个全域的法定的最低工资并不能承担起其应有的保护,并且会实际减少工作岗位。另擇黨请求德国各个州以资助收入的形式提供社会援助,而在联邦层面另擇黨支持最低工资[9]。该党的财政政策为停止德国目前的财政赤字。对欧元区的援助和对银行的援助的稳定性风险会在财政计划中提出[10][11]。关于税法另擇黨则主张对现行制度进行简化。

移民与难民

由于党内保守派和新自由主义两派的争议,德國另類選擇的移民政策实际上存在一些矛盾[12]。一方面它支持长居和求职者自由在欧洲境内的重要性[13],以及以加拿大模式接纳合格和自愿融合的移民[13]。另擇黨要求对移民有着明确的标准,反对将移民纳入德国社会保障系统。除非缴纳了足够社保贡献的人可以享受失业金和育儿金。然而,在德国寻求政治避难的人可以享有工作权。

作为对于自2015年9月难民潮的回应,另擇黨出版了一份关于移民和政治避难者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呼吁重新设立德国边境检查,边境地区设立48小时避难手续,以及废除政府发给政治避难者的所谓“零花钱”。另外主张不再给予来自所谓“安全国家”的人政治避难权利[14]

反猶太主義和納粹史觀

德國另類選擇內幹部圖林根邦黨部主任比约恩·霍克2017年1月17日在德勒斯登演講表明翻案納粹,「我們的人民,是全世界唯一會把恥辱紀念碑立在首都中心的人民。」闡述現代德國的歷史教育是由腐敗與荒謬所構成,「藝術家、音樂家、哲學家,我國的偉人,可能比全世界的其他國更多。」並主張德國人若要走出困境,就必須對納粹歷史發起「180度的認知翻轉」。事後霍克表示,自己並非納粹黨暴行的懷疑論者;但過度放大罪惡感,只會建構出殘破、不健康的認同共感,而自己所在意的則是21世紀的德國人要如何透過歷史的詮釋來建構出堅強的新世代認同。但是盟軍在德勒斯登的無差別大轟炸等等,德國人那「受害者」的另一面長期被掩蓋。此見解在政壇引起軒然大波,德國的猶太人社團指責「另擇黨終於露出了反猶的真面目」,而德国社会民主党質疑霍克的發言「意圖否認歷史」。[15]

Junge Alternative青年組織

德國青年另類選擇(德語:Junge 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 或JA),成立於2013年,是AfD的青年組織,同時在法律上獨立於其母黨德國另類選擇。

公共形象

2013年至2015年7月的三位领导,从左至右为康拉德·亚当(Konrad Adam)、弗劳克·佩特里和贝恩德·卢克,2013年柏林首届党大会。

該黨認為歐元為一失敗的貨幣,所以德國大眾傳媒也一度稱該黨為「反歐元政黨」,該黨一度支持歐洲聯盟,並拒絕以左右劃分政治,在2013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中,該黨取得了4.7%的選票,由於未能跨越5%的得票門檻,所以未能晉身國會。另類選擇曾加入歐洲懷疑主義的歐洲改革保守黨黨團,其後因黨內路線分歧,部分另類選擇的歐洲議會議員退出另類選擇,獨立加入改革保守黨黨團。

歐洲移民危機,中東難民潮湧入之後,另類選擇除延續前述政策外,亦主張停止接納穆斯林難民,主張伊斯蘭教德國文化及社會價值觀存衝突,應該禁止伊斯蘭教士祈禱膜拜、禁止伊斯蘭婦女蒙面,對伊斯蘭採敵視態度。[16]

2016年4月30日至5月1日,另類選擇將「伊斯蘭不屬於德國」寫入該黨第一份政治綱領,主張禁止興建清真寺尖塔、誦可蘭經定時廣播、女性穿戴全臉紗和學生配戴頭巾[17][18][19] [20]

支持度

據2013年时的輿論調查,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可能會投票支持該黨,要求德國退出歐元區[21][22]

另一部份另類選擇支持者認為,德國花很多錢對希臘及西班牙紓困,導致自己國內基本設施不夠完備,而且開出的條件加速他們生活品質的下滑感到同情。

不少德國另類選擇的選民是原本支持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德國自由民主黨的右翼人士,因不滿基民盟及默克爾在歐洲移民危機的对難民开放政策轉而支持另類選擇,亦有不少來自前東德地區的選民,因失业及经济转型失敗而支持该党。現時另類選擇在前東德地區及其他聯邦州份皆有州議會議席、過往只有傳統兩黨才能夠有這種情況,綠黨在2011-2016年間也曾有此情形。

2017年德国大选中,另类选择党共获得12.6%的选票。而根据2018年9月的民意调查显示,大约有15-18%的受访者支持该党。[23]

组织结构

联邦党部

主席: 约尔格·莫伊滕(Jörg Meuthen)
副主席: 亚历山大·高兰、Albrecht Glaser、Beatrix von Storch
财政部长: Klaus Fohrmann (副部长:Bodo Suhren)
中央委员 Dirk Driesang、Julian Fla、Armin-Paul Hampel、
Georg Pazderski、André Poggenburg、Alice Weidel

州党支部

各州支部创建日期州支部代表党员数[24]
2014年10月23日数据
州议会选举结果2013年德国联邦议会选举结果
2013[25]
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结果
2014[26]
巴登-符腾堡 2013年4月22日 Jörg Meuthen、Lothar Maier、Bernd Grimmer 3038人 15.1 % (2016) 5.2 % 7.9 %
巴伐利亚 2013年5月31日 Petr Bystron 2895人 10.2% (2018) 4.3 % 8.1 %
柏林 2013年4月27日 Beatrix von Storch、Georg Pazderski 919人 14.2 % 4.9 % 7.9 %
勃兰登堡 2013年4月28日 亚历山大·高兰 659人 12.2 % (2014) 6.0 % 8.5 %
不莱梅 2013年5月12日 Frank Magnitz 141人 05.5 % (2015) 3.7 % 5.8 %
汉堡 2013年4月7日 Bernd Baumann 482人 06.1 % (2015) 4.2 % 6.0 %
黑森 2013年5月5日 Albrecht Glaser、Peter Münch、Rolf Kahnt 2076人 04.1 % (2013) 5.6 % 9.1 %
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 2013年4月21日 Leif-Erik Holm、Matthias Manthei 329人 20.8 % (2016) 5.6 % 7.0 %
下萨克森 2013年5月1日 Armin-Paul Hampel 1814人 3.7 % 5.4 %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2013年4月12日 Marcus Pretzell、Martin Renner 4107人 3.9 % 5.4 %
莱茵兰-普法尔茨 2013年4月9日 Uwe Junge 1206人 12.6 % (2016) 4.8 % 6.7 %
萨尔 2013年5月3日 Josef Dörr 329人 5.2 % 6.8 %
萨克森 2013年4月28日 Frauke Petry 847人 09.7 % (2014) 6.8 % 10.1 %
萨克森-安哈尔特 2013年4月5日 André Poggenburg 308人 24.2 % (2016) 4.2 % 6.3 %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 2013年4月27日 Bruno Hollnagel、Jörg Nobis 845人 4.6 % 6.8 %
图林根 2013年4月27日 Björn Höcke、Stefan Möller 421人 10.6 % (2014) 6.2 % 7.4 %
2014年另擇黨收入来源[27]
来源数量(欧元)百分比
党费 2,401,294.48 19.10
授权捐赠与周期性捐赠 53,367.50 0.42
自然人赞助 2,010,582.01 15.99
法人赞助 49,961.54 0.40
企业行为收入 2,584,306.83 20.55
其他资本收入 3,006.74 0.02
活动组织,出版手册销售以及其他相关活动收入 40,177.87 0.33
国家资助 5,411,149.11 43.04
其他收入 18,897.24 0.15
总计 12,572,743.32 100.00

选举结果

德国联邦议会

选举年 选民投票数 党派投票数 党派投票百分比 赢得席位 +/–
2013 810,915 2,056,985 4.7
0 / 631
2017 5,316,095 5,877,094 12.6
94 / 709

欧洲议会

选举年 总投票数量 总投票百分比 排序 赢得席位数量 +/–
2014[28] 2,070,014 7.1 #5
7 / 96
+7
2019 4,103,453 10.9 #4
11 / 96
+4

州议会

另類選择党在德国各州议会的席位示意图(2018年11月),現時各州皆擁有議席。
选举年 总投票数量 总投票百分比 排名 赢得席位数量 +/– 地位
薩克森州 2014[29] 159,611 9.7 #4
14 / 126
+14 在野黨
布蘭登堡州 2014[30] 119,989 12.2 #4
11 / 88
+11 在野黨
漢堡州 2015[31] 214,833 6.1 #6
8 / 121
+8 在野黨
不萊梅州 2015[32] 64,368 5.5 #6
5 / 83
+5 在野黨
巴登-符騰堡州 2016[33] 809,311 15.1 #3
23 / 143
+23 在野黨
萊茵蘭-普法爾茨州 2016[34] 267,813 12.6 #3
14 / 101
+14 在野黨
薩克森-安哈特州 2016[35] 271,646 24.4 #2
25 / 87
+27 在野黨
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 2016[36] 167,453 20.8 #2
18 / 71
+18 在野黨
柏林 2016[37] 231,325 14.2 #5
25 / 160
+25 在野黨
薩爾蘭州 2017[38] 32,971 6.2 #4
3 / 51
+3 在野黨
什勒斯維希 - 霍爾斯坦州 2017 [39] 86,275 5.9 #5
5 / 73
+5 在野黨
北萊茵 - 威斯伐倫州 2017[40] 624,552 7.4 #4
16 / 199
+16 在野黨
下薩克森 2017[41] 235,840 6.2 #5
9 / 137
+9 在野黨
巴伐利亞 2018[42] 1,383,866 10.2 #4
22 / 200
+22 在野黨
黑森州 2018[43] 378,376 13.1 #4
19 / 110
+19 在野黨
圖林根州 2019 259,359 23.4 #2
22 / 90
+11 在野黨

參考資料

  1. . [2016-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2).
  2. . [2016-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1).
  3. Alard von Kittlitz: In Wut verei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AZ.net vom 14. April 2013.
  4. Günther Lachmann: Anti-Euro-Partei geißelt die Politik der Kanzler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 Die Welt. Abgerufen am 14. Oktober 2013.
  5. (PDF). [2016-12-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6. Torsten Oppelland: 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 20. Oktober 2015.
  7. Gerhard Schröder. . Deutschlandradio. 2015-01-22 [2015-07-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8. . Zeit Online. 2016-05-01 [2016-05-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9. . Süddeutsche.de. 南德意志报. 2016-05-01 [2016-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2).
  10. . alternativefuer.de. [2013-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1. Günther Lachmann. . Die Welt. 2013-04-06 [2013-04-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2. Jonas Fedders: Die Wahlerfolge der »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 im Kontext rassistischer Hegemoniebestrebungen. In: Alexander Häusler (Hrsg.): Die 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 Programmatik, Entwicklung und politische Verortung. Wiesbaden 2016, S. 167 f.
  13. dpa. . shz.de. 2015-09-07 [2015-09-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4. 聯合新聞網.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2017-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9).
  15. 中時電子報. . 中時電子報.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16. Ruth Bender. . WSJ. 1 May 2016 [2017-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17. . Financial Times. [2017-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1).
  18. Tina Bellon. . The Independent. 1 May 2016 [2017-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6).
  19. . 18 January 2017 [2017-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3) www.bbc.com.
  20. (德文) "Wählerpotenzial für deutsche Anti-Euro-Partei," Die Welt (10-03-2013)
  21. One in four Germans would back anti-euro par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euters (March 11, 2013)
  22. . Wahlrecht.de. [2018-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6) (德语).
  23. AfD Kompakt Nr. 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PDF)
  24. Endgültiges Ergebnis der Wahl zum 18. Deutschen Bundestag. 存檔,存档日期2016-03-11. Der Bundeswahlleiter, abgerufen am 15. Februar 2014.
  25. Endgültiges Ergebnis der Wahl zum europäischen Parlament. 存檔,存档日期2016-09-20. Der Bundeswahlleiter, abgerufen am 30. Mai 2014.
  26. 德国联邦议会Deutscher Bundestag: Bekanntmachung von Rechenschaftsberichten politischer Parteien für das Kalenderjahr 20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pdf-Datei.
  27. . wahlrecht.de. [25 April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9) (德语).
  28. . Wahlrecht.de. [2017-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9) (德语).
  29. . Wahlrecht.de. [2017-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9) (德语).
  30. . Wahlrecht.de. [2017-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9) (德语).
  31. . Wahlrecht.de. [2017-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6) (德语).
  32. . Wahlrecht.de. [2017-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3) (德语).
  33. . Wahlrecht.de. [2017-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3) (德语).
  34. . Wahlrecht.de. [2017-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9) (德语).
  35. . Wahlrecht.de. [2017-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9) (德语).
  36. . Wahlrecht.de. [2017-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5) (德语).
  37. . Wahlrecht.de. [2017-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9) (德语).
  38. . Wahlrecht.de. [2017-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9) (德语).
  39. . Wahlrecht.de.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7) (德语).
  40. (PDF). 2017-10-15 [2017-10-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0-16) (德语).
  41. (PDF). 15 October 2017 [15 October 20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0-16) (德语).
  42. . Wahlrecht.de. [2017-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9) (德语).

外部鏈結

延伸閱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