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贏的人

必須贏的人》,是一本由新聞工作者張繼高(吳心柳)所著的散文集,也是其生前唯一一本出版的書籍[1][2]。本書的文章決大部分出自張氏在聯合報副刊所撰寫的文章,主要探討精緻文化和廣電新聞。[3][4]

書名由來

由於當時張氏病重,蔡文甫決定以書中其中一篇〈必須贏的人〉作為書名,除了讚許張氏在生活或工作上都追求精緻和完美,也期望張能戰勝病魔,贏回健康。[5]王鼎鈞認為張的一生幾乎是全贏,書名就跟其人一樣[6]郭冠英則認為書名不好,因為張繼高骨子裡不屑贏的人。[7]

簡介

張繼高長年在聯合報副刊撰述《未名集》,深得各界所愛[8],1984年獲新聞局頒發金鼎獎之副刊專欄獎。[9] 但張氏有三不原則:「不教書、不出書、不上電視」因此許多喜好張繼高文章的讀者只能靠剪報成冊來閱讀。好友作家如齊邦媛[10]、郜瑩、官麗嘉以及九歌創辦人蔡文甫等人都曾請求張繼高出書,張繼高仍堅守原則,不肯出書。蔡的剪貼簿甚至被張沒收,與張一同聚餐時也被朋友警告不準提出書的事,卻反而激起蔡文甫的決心,除了〈未名集〉外,還收集了張主持的《音樂與音響》雜誌、《新聞鏡》、《中國時報》等刊有張氏的文章。[11]

1994年9月,張氏在臺北榮民總醫院檢查時發現罹患肺癌。1995年(民國84年)5月終於接受親友們的要求,破戒出版第一本書,但他堅持不介入書的作業流程,所以交由蔡文甫全權負責,從不為人寫序的蔡文甫更代替張寫序,後來的《從精緻到完美》、《樂府春秋》也由其操刀。[12]

5月6日蔡文甫舉行新書發表茶會,由葉樹姍串場,好友齊邦媛、歐陽醇石永貴以及與張神交已久、受張邀請專程從高雄北上的余光中聯合主持,張繼高本人則因前往北京看病而缺席。前文建會主委申學庸陳奇祿,作家何凡黃碧端[13]徐佳士王藍,聯合報社社長張作錦[5]、天下雜誌社社長殷允芃等人皆前來共襄盛舉,被媒體稱是「近年來少見的各界人士聚會」。[14]該書於同月20日由九歌出版社出版。[4][15] 6月21日,張病逝於臺北市立仁愛醫院[16]

由於張身兼新聞工作者、音樂評論家、專欄作家等職,本書內容大多是有關文學、文化、新聞與音樂的賞析與評論。而張氏一生提倡精緻,故也有許多對現實社會的探討和願景。[17]

參考文獻

  1. 博客來. .
  2. 莊素玉. . 天下雜誌. 2012年6月25日.
  3. 黃秀慧. . 臺灣: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2003-12-20. ISBN 9570152869.
  4. 張繼高. . 臺灣: 九歌出版社. 1995-05-20. ISBN 9575603605.
  5. 張作錦. . 《聯合報》. 1995-06-25 (中文(台灣)‎).
  6. 王鼎鈞. . 《中央日報》. 1996-02-07~08 (中文(台灣)‎).
  7. 郭冠英. . 《中時晚報》. 1995-08-23~26 (中文(台灣)‎).
  8. 陳義芝.《我讀張繼高先生的未名集》.1985
  9. . 行政院新聞局全球資訊網. 2007年8月14日 [2020年10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7月2日).
  10. 齊邦媛. . 1995年6月22日.
  11. 蔡文甫.《剪稿十年方成書》.1995
  12. 張夢瑞. . 《民生報》. 1995-03-27 (中文(台灣)‎).
  13. 黃碧端. . 《民生報》. 1995-06-23 (中文(台灣)‎).
  14. 邱婷. . 《民生報》. 1995-5-7 (中文(台灣)‎).
  1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 1995年.
  16. . 《聯合晚報》. 1995-6-21 (中文(台灣)‎).
  17. 鍾一匡. . 香港01周報. 2020-03-0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