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主义

悲觀主義是一种哲学思想。在歷史上,悲觀的態度影響了所有主要的思維領域。

悲觀主義有以下幾種意義[1]:9

  • 相信事情只會越來越糟糕,每況愈下。
  • 不管我們所見為何,其實事物的本質是醜陋的、邪惡的。
  • 認為人性是自私的、世界是醜惡的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悲觀主義未必會和積極的態度起衝突。

認識論

一些哲學家質疑我們的特定概念是否能以任何絕對方式與世界相關,或與其他方式相比,我們能否證明我們描述世界的方式是合理的。總的來說,這些哲學家認為,真理不是要追求正確或代表現實,而是主觀社會權力關係的一部分,或者是特定時期的語言遊戲。因此,這些主義雖然本身並不悲觀,但它拒絕任何聲稱已發現有關世界的絕對「真相」或以基礎事實為有效的定義。

著名悲觀主義者

  • 亚瑟·叔本华,德國哲學家。
  • 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英國人口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

參考


  1. Dienstag, Joshua Foa. .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911-4112-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