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熺

戴熺

大明廣東右布政使
籍貫 福建漳州府長泰縣
出生 生年不詳
逝世 卒年不詳
親屬 曾叔祖父 戴時宗
從兄 戴燝戴燿
出身
  • 萬曆三十五年丁未科同進士出身

戴熺-?),福建漳州府長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四十年知廣東肇慶府,尋訪當年在此為官的包拯遺跡,并以其為楷模,不收财物。升海南分巡提学副使[1],升岭西参政[2],天启元年六月,升广东右参政戴熺为河南按察使。累官右布政使[3][4]

著作

戴熺早年與從兄戴燝及王一范、王恊梦、王从鹏读书东山,号“东山五友”。

任肇庆知府不久,即重修包公祠,又因《包孝肃公奏议》缺佚,搜求古本,重新刻印成《包孝肃奏议》(万历端州本),并親自题跋。任副使期間,曾主修《琼州府志》。

家族

曾叔祖父戴時宗,曾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参考文献

  1. 万历四十三年九月,升廣東肇慶知府戴熺為瓊州兵備副使兼攝學政。
  2.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五百七十九》:萬曆四十七年二月甲戌 升福建副使岳和聲為廣東參政,廣東副使戴熺為嶺西參政,濟南知府吳一栻為海道副使,工部郎中黃於郊為羅定參議。
  3. 《漳州府志》:熺為長泰右族,兄弟相繼宦嶺表,兄燝嶺東參議,燿兩廣總督都御史。熺始至,值歲大水,賑飢恤灾,全活甚多。築圩堤以杜後患,民尤德之。秩滿,轉海南副使,擢廣東右布政,卒於官。槖無羨金,毁金帶為殮,士民建清風堂於包孝肅祠後,歲時饗祀云。
  4. 天启五年二月,广东右布政戴熺为广西左布政使。
官衔
前任:
江中楠
明朝肇慶府知府
1612年-1616年
繼任:
陳謨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