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基督像

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是一座裝飾藝術风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于巴西里約熱內盧,是该市的标志,也是世界最闻名的纪念雕塑之一,2007年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1]

救世基督像
Cristo Redentor
基督像正面
位置 巴西科科瓦多山
最近城市 巴西里约热内卢
坐标22°57′6″S 43°12′39″W
建立时间1931年10月12日
里約熱內盧救世基督像。

基督像落成于1931年,总高38米,站立在里約熱內盧國家森林公園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山頂,俯瞰着整个城市。張開雙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是巴西人民热情接纳和宽阔胸怀的象征。

地理位置

基督像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市的科科瓦多山顶,山高710米。基督像身高30米,站立在8米的基座上,基座同时也是一座能够容纳150人的天主教教堂。基督像总重1145吨,张开的双臂横向总长28米。

歷史

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于1850年代中期,那時一個天主教神父佩德罗·玛丽亚·博斯[2]請求巴西帝国伊莎貝爾公主籌措資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紀念物。伊莎貝爾公主對這個主意不是很在意,而當巴西在1889年成為共和國后,這个设想完全被政府否定,因為当时的法律強制規定必须政教分離

第二次「在山上建立一個地標」的提議是里約熱內盧大主教在1921年提出的。大主教組織了一個叫做「紀念像週」(Semana do Monumento)的活動來吸引捐款,捐款者主要是巴西的天主教徒。基督雕像的設計要求包括:须代表基督教十字架,有一座手持地球的耶穌基督像和一個象徵世界的基座。最後選擇了「救世基督展開雙臂」為設計外型。

這座紀念雕像由法國紀念碑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設計,当地的工程師海托·达·席爾瓦·科斯卡[3]監督建設。一组工程師和技師團研究了蘭多斯基的设计方案,並決定以鋼筋混凝土代替鋼材,以便更適合十字架形状的雕像。科斯卡和蘭多斯基決定以滑石作為雕像的外層材料,因為它有柔韧性高的特点,而且能够抵抗惡劣的天氣。里约热内卢还特意建造了科科瓦多山的上山鐵路,以便将打造雕像所需的大块石料运到山顶。

1931年10月12日在科科瓦多山上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巴西总统瓦加斯为塑像剪彩,这一天是巴西主保阿帕雷西达圣母的纪念日——圣母显灵日(又称守护神节)。落成典礼的一大亮点是照明系统的启动,原本计划是由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从他在那不勒斯的遊船上,通过他发明的无线电启动开关,但是由于当天天气状况恶劣,信号强度受到影响,最终不得不改由科科瓦多山上的工作人员手工开启。

2006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周年庆典上,里约热内卢的總主教欧瑟比欧·奥斯卡·舍伊德枢机[4]在塑像下为圣母显灵日做彌撒,並宣布这座基督像被列为朝圣圣地[5]

游览

游客可以從公路或乘坐科科瓦多山鐵路上山游览。以前列車到達終點後人们还需要爬上222级階梯才能到達雕像,这對行動不便者和老年人是一大障礙。2002年的古蹟大整修中,雕像附近安裝了三座全景升降机和四座電扶梯

另外,從雅丁波卡尼科区帕奎公園有條有點費力的捷径步道通往山顶。

文化

  • 美國爵士鋼琴師皮爾森公爵因為此雕像得到靈感而做了一首歌《Cristo Redentor》,這首歌出現在多納德·拜德1963年的專輯《A New Perspective》。
  • 巴西的巴薩諾瓦作曲家安東尼奧·卡洛斯·若賓的歌《Corcovado》也是從此雕像得到靈感而創作,在《Samba do Avião》也再度提及。
  • 1999年12月7日,奥地利定點跳傘運動員(Felix Baumgartner)借助绳索攀爬上基督像右臂,然后携带降落伞成功跳下。
  • 電影2012當中,曾出現基督像因為大規模地震倒塌全毀的畫面。
從科科瓦多山看到的180度全景圖

照片集

参考文献

世界著名雕像高度:
1. 团结雕像 240 m
2. 中原大佛 153 m
3. 自由女神像 93 m
4. 祖国母亲在召唤 91 m
5.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 39.6 m
6. 大衛像 5.17 m
  1. 世界新七大奇迹网站: 评选结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 佩德罗·玛丽亚·博斯(Pedro Maria Boss)
  3. 海托·达·席爾瓦·科斯卡(Heitor da Silva Costa,1873年7月25日—1947年4月21日)
  4. 欧瑟比欧·奥斯卡·舍伊德(Eusebio Oscar Scheid,1932年12月8日),巴西司铎枢机,里约热内卢總主教
  5. Tom Hennigan: Wed in Rio with Christ as your witnes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Sao Paulo: The Australian, October 14, 2006.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救世基督像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