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新西國三十三所靈場

新竹新西國三十三所靈場創建於日治時代昭和4年(1929年)10月17日,由新竹街內有志之士所發起,於新竹市郊之森林公園(今十八尖山公園)立靈場設施。

緣起

日治時期大正15年(1926年)於台北觀音山麓創設台北西國三十三所靈場之後,1928至1929年間於宜蘭、基隆及新竹分別成立地方靈場。新竹新西國三十三所靈場的石佛乃自日本山口縣德山市訂購,此三十三座石佛於昭和4年10月14日運抵新竹市十八尖山,10月17日落成法會當日清晨,當時之新竹街長擔任發起人總代,新竹州內務部長本間善庫等官員蒞臨,與信徒一同進行開眼巡禮及開眼禮讚式。昭和6年(1931年),新竹三十三觀音更成為新竹市居民新年初詣的對象[1]

目前十八尖山現存石佛24座,部分石佛設置已非原址。新竹靈場石佛採淺浮雕造型,缺乏常見的國名、寺名及本尊名的標示,與其他臺灣三處靈場石佛明顯不同。但因為新竹靈場所在的十八尖山,至解嚴為止仍是軍事管制區,使得新竹靈場的風貌得以保存[1][2]

靈場一覽

禮所山號本尊所在地
第1番那智山青岸渡寺如意輪觀音十八尖山
第2番紀三井山紀三井寺十一面觀音
第3番風猛山粉河寺千手觀音
第4番槇尾山施福寺千手觀音
第5番紫雲山葛井寺(藤井寺)千手觀音
第6番壺阪山南法華寺千手觀音
第7番東光山龍蓋寺(岡寺)如意輪觀音
第8番豐山長谷寺十一面觀音
第9番興福寺
南圓堂
不空羂索觀音
第10番明星山三室戶寺千手觀音
第11番深雪山上醍醐寺
准胝堂
准胝觀音
第12番岩間山正法寺千手觀音
第13番石光山石山寺如意輪觀音
第14番長等山園城寺(三井寺)
觀音堂
如意輪觀音
第15番新那智山觀音寺十一面觀音
第16番音羽山清水寺千手觀音
第17番補陀洛山六波羅蜜寺十一面觀音
第18番紫雲山頂法寺(六角堂)如意輪觀音
第19番靈麀山行願寺千手觀音
第20番西山善峯寺千手觀音
第21番菩提山穴太寺聖觀音
第22番補陀洛山總持寺千手觀音
第23番應頂山勝尾寺千手觀音
第24番紫雲山中山寺十一面觀音
第25番御嶽山清水寺千手觀音
第26番法華山一乘寺聖觀音
第27番書寫山圓教寺如意輪觀音
第28番成相山成相寺聖觀音
第29番青葉山松尾寺馬頭觀音
第30番嚴金山寶嚴寺千手觀音
第31番姨綺耶山長命寺千手觀音
十一面觀音
聖觀音
第32番繖山觀音正寺千手觀音
第33番谷汲山華嚴寺十一面觀音
番外花山院法皇

相片

關連項目

參考文獻

引用
  1. 林承緯. . 藝術家出版社 2012年.
  2. 張德南. (PDF). 竹塹文獻雜誌 第62期.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