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津塗

會津塗日语: Aidunuri */?),又稱會津漆器,是日本福島縣會津產的一種漆器[1],在1975年5月10日獲指定為經濟產業大臣指定傳統的工藝品[2],也是由福島縣挑選送給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關人員的四種傳統工藝品之一[3]

歷史

寶德年間(1449年-1452年),蘆名盛信便開始鼓勵種植漆樹,去到蘆名盛高的一代,他命人以轆轤去製作塗上紅漆或黑漆的、盆和等漆器。天正18年(1590年),蒲生氏鄉入主會津,隨行的還有大量來自近江國木地師塗師,當時他們試圖讓漆器工業化,但是結果大多數只停留在日常用品的階段。寬政年間(1789年-1801年)家老田中玄宰京都招攬金粉、金箔塗漆、消粉蒔繪的工人,由會津藩親自指導如何製作漆器製作,寬政5年(1793年),會津藩江戶中橋槙町設置會津物產會所,專門販賣會津的產品[4],並且在享和年間(1801年-1804年)外銷至長崎[1]。1970年之後,會津塗的出貨金額的最高峰是1983年的163億2千日元,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後,出貨金額在東日本大震災發生的2011年下滑至52億日元,2016年則微升至62億日元[5]

風格

天正18年(1590年),蒲生氏鄉入主會津時,將近江的日野椀的製作方法引入了會津。寬永4年(1627年),一位名為海東五兵衛的塗師製作了一個簡單的秀衡椀系統的作品,並且稱之為會津繪[1]。此外,會津塗也受到淨法寺椀正法寺椀的影響,其特色在於不同形狀的會津塗均能夠與蒔繪融為一體。[4],在手法上以消粉蒔繪和沈金較為著名,尤其前者屬於會津塗獨有的手法,食籠等板物所用的木材採用日本厚朴連香樹,圓形物品則採用圓齒水青岡日本七葉樹等等[6]。此外,還有鐵鏽塗、金蟲喰塗、木地呂塗、和花塗等等[2]。作品種類涵蓋椀、重箱、和盆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會津塗在早期便開發金屬製、陶瓷製和塑膠製,並且引入了腰果塗料,維持了其地位[6]

參考資料

  1. - Kotobank (日語)
  2. . 經濟產業省. [2020-05-03] (日语).
  3. . 福島民報. 2020-01-31 [2020-05-03] (日语).
  4. 庄司吉之助. . . 國史大辭典 (吉川弘文館). 1979. ISBN 4-642-00501-3 (日语).
  5. - Kotobank (日語)
  6. 鈴木規夫. . . 世界大百科事典 (平凡社). 2014. ISBN 9784582034004 (日语).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