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圀寺之變

本國寺之變[12]織田信長足利義昭上洛後,三好三人眾的反撲戰役,趁織田信長退回美濃時,聯合舊美濃國主齋藤龍興等領兵襲擊足利義昭,此戰也被稱作六條合戰[13]

本國寺之變
日期永祿12年(1569年)1月5日
地点
山城國本國寺(今京都府京都市六條堀川[1]
结果 足利、織田軍勝利
参战方
足利軍
織田軍
三好軍
指挥官与领导者
足利義昭
明智光秀
三好義繼
細川藤孝
池田勝正
荒木村重
伊丹親興
三好三人眾
齋藤龍興
三好康長
兵力
守軍2千[2][3]
三好義繼援軍3千[4][5]
攝津方面援軍5千[6]
5千[7]、6千[8]、8千[9]、1萬[10][11]
伤亡与损失
不明 陣亡2千7百多人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過程

織田信長永祿11年(1568年)奉將軍足利義昭上洛時,擊破三好三人眾的軍勢,掃蕩他們在山城國河內國的領地,迫使三好三人眾跟三好康長敗逃回阿波國。因此三好三人眾跟三好康長篠原長房等三好方勢力遂趁織田信長離開京都回歸岐阜城時,在永祿12年(1569年)1月揪合齋藤龍興及其舊部長井道利,以藥師寺貞春為先鋒對居住在本圀寺的足利義昭發動攻擊[14][15]

三好軍從和泉國登陸後,在1月2日先攻陷家原城,城守雀部治兵衛、寺町左近將監戰死,城兵陣亡2百人,三好軍獲勝後連夜進襲,在3日時接近足利義昭居住的本圀寺[16][17]。當時留駐在本圀寺的共有明智光秀、細川藤賢、三淵藤英、織田左近、野村越中、津田左馬丞以及出身若狹國的知名勇士山縣源內跟宇野彌七[18]。足利義昭以細川藤賢三淵藤英鎮守本圀寺總門,野村越中在杜門警備。高槻城將領赤座永兼、森彌五八郎、坂井与右衛門等也在3日晚間率先來救,進入本圀寺協防,足利義昭也派出使者向四方求援[19]

三好軍包圍本圀寺後,三好長逸跟三好政康率3千人進攻北面,岩成友通率領1千5百人進攻西面,三好康長率領3千人進攻東面,同時三好軍也在外圍放火,守軍也一度開門跟三好長逸交鋒[20]。藥師寺貞春作為先鋒數度衝擊城兵,連山縣源內跟宇野彌七也奮戰至力盡,死在敵軍長槍下。三好軍幾近攻入寺內,儘管局面相當混亂,織田軍還曾利用弓箭或洋槍,一次射倒敵軍三十人[21],戰鬥過程十分激烈,鐵砲的聲音震動京都,但幾回反覆交戰,都未見勝敗[22]。三好方也策反了高槻城主入江春景,派遣三好政勝三好長勝進入高槻城,試圖妨礙池田勝正伊丹親興救援本圀寺[23]

4日時,得知三好軍進攻本圀寺的三好義繼隨即率領3千兵馬救援[24]、織田方勢力細川藤孝荒木村重、池田勝正、伊丹親興等人迅速雲集[25],池田勝正、伊丹親興雖被妨礙,但另取小路與三好義繼等人會合[26],三好義繼等人試圖從後方進迫桂川畔的三好軍本陣[27],三好義繼等人分成三陣,池田勝正與伊丹親興自西進攻,三好義繼自南進攻,本圀寺守軍由北邊進攻[28],但三好三人眾也將兵力一分為二,三好長逸三好政康持續進攻本圀寺,三好康長岩成友通則率軍前往桂川跟三好義繼等人交戰,並順利擊破三好義繼跟池田勝正這兩路人馬,池田勝正退守池田城,三好義繼被迫轉往洛西山[29][30],大戰中甚至有三好義繼戰死的傳聞[31]

三好義繼雖被擊退後,但細川藤孝依然繼續奮戰[32],而伊丹親興則直撲三好長逸跟三好政康所在的三好軍本陣,雙方激戰下,伊丹軍陣亡80多人,但伊丹親興依然奮戰不懈,本圀寺的守軍細川藤賢、三淵藤英等主動開門出戰救援伊丹親興,雙方裡應外合下順利擊破三好軍本陣,三好長逸跟三好政康退往伏見、鳥羽一帶,被斬殺2千7百多人[33],三好方武將小笠原信定戰死[34]。細川藤孝、伊丹親興、池田勝正跟荒木村重在戰勝後,合流進入本圀寺[35]

雖只是暫時戰敗,但三好長逸等人則擔憂戰事曠日費時,恐怕織田信長即將率軍來援,因此散在淀城、八幡、伏見等地防備[36][37]。伊丹親興戰後因負傷而屯居在勝龍寺城,細川藤賢等人回歸本圀寺持續防備,三好義繼跟細川藤孝、池田勝正也在9日陸續進入勝龍寺城[38]

獲得急使通報本圀寺遭到進攻的織田信長,為救援足利義昭,也在1月6日率人在雪中兼程而行,把本來需耗3日的行程縮短至2日,屬下甚至凍死數人,最後信長率十數騎進入京都[39],隨後而至的織田軍,總數達到6千,因為織田信長原先有準備攻打伊勢,因此在岐阜城有集結兵力,獲知三好軍進攻本圀寺,織田信長便中止對攻打伊勢轉往救援足利義昭[40]

織田信長進入京都後除了獎賞此戰有功人士池田勝正、伊丹親興等人,13日時將戰況通報毛利家、大友家[41][42],同時織田信長感覺本圀寺守備力不足,而著手另行建造二條城給將軍足利義昭居住[43][44]

參見

注釋

  1. 1971年,移轉至山科區
  2. 南海通記
  3. 當代記
  4. 細川家記
  5. 續本朝通鑑 二百
  6. 甫庵信長記
  7. 南海通記
  8. 多聞院日記
  9. 朝倉記
  10. 續本朝通鑑 二百
  11. 當代記
  12. 当時の呼称は本「國」寺
  13. 「信長公記」以六条合戦記載。
  14. 信長公記 卷二
  15. 南海通記
  16. 南海通記
  17. 當代記
  18. 信長公記 卷二
  19. 續本朝通鑑 二百
  20. 朝倉記
  21. 信長公記 卷二
  22. 南海通記
  23. 續本朝通鑑 二百
  24. 南海通記
  25. 信長公記 卷二
  26. 續本朝通鑑 二百
  27. 信長公記 卷二
  28. 言繼卿記
  29. 續本朝通鑑 二百
  30. 細川兩家記
  31. 言繼卿記
  32. 細川家記
  33. 續本朝通鑑 二百
  34. 小笠原家譜
  35. 細川家記
  36. 續本朝通鑑 二百
  37. 言繼卿記
  38. 言繼卿記
  39. 信長公記 卷二
  40. 續本朝通鑑 二百
  41. 吉川家文書
  42. 大友家文書
  43. 信長公記 卷二
  44. 續本朝通鑑 二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