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工業大學

東京工業大學(日:,英語名称: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為日本東京的一所國立大學,本校區位於東京都目黑區大岡山。該校於1929年創辦,大學的簡稱為“東工大”,英文簡稱為“Tokyo Tech”。是日本文部科学省超级全球大学计划的顶尖型指定校。

東京工業大學
とうきょうこうぎょうだいがく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日本國立大學
创建时间1881年
学校类型國立大學
校长益一哉
职工人數1,718
学生人數9,962[1]
人數4,803 (2017年)
研究生人數3,718 (2017年)
博士生人數1,441 (2017年)
校址152-8550
 日本東京都目黑區大岡山2丁目12-1
校區大岡山(東京都目黑區、大田區)
鈴懸台(神奈川縣橫濱市綠區)
田町(東京都港區)
代表色  皇室藍
電話號碼+81-03-3726-1111
網站www.titech.ac.jp
位置

概要

鈴懸台校區的夜景。

大学概貌

东京工业大学的前身是日本明治时期,为了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素养的职工、教师而设立的东京职工学校。今天,在原有的理工学基础上增设了信息科学系、生命科学系、社会经验系等学系,是一所理工综合性大学。

創校精神

「建成為世界頂尖之理工系綜合大學」為該大學的長期目標,「培養具有創造力的國際領導者」「不斷進化的創造性教育」等為辦學之目的。

尖端研究

東京工業大學於2006年4月研製出日本國內最快的超級電腦TSUBAME”()(2007年6月,日本第1位,亞洲第1位)。這一系統是日本國內大學首次由本科學生所研究和創造的,並可以自由使用。該系統的作用主要是,以較低的收費被校內的教育和研究所廣泛使用。“大家的超級電腦”和“TSUBAME”是它的昵稱。此外,利用此臺超級電腦的教育教育活動“超级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也是很有名的。

学术排名

QS世界大學排名

日本第3名·亚洲第14名·世界第58名 (2019年)[2]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日本第4名·世界第251–300名 (2019年)[3]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日本第6-7名·世界第151-200名 (2018年)[4]

諾貝爾獎

在校友當中

白川英树為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獲獎時為筑波大學名譽教授,也是20世紀最後一位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
另有5人名列諾貝爾獎的有力候選人。

在教授當中

大隅良典為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細野秀雄名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有力候選人。

沿革

略历

东京工业大学的前身,是于1881年(明治14年)创立的东京职工学校。再往前的话,可以追溯到1874年(明治7年)于东京开成学校内设立的制作学教场。[5]

东京职工学校于1881年(明治14年)5月26日创立。在明治初期,工学教育机构仅有工部大学校(东京大学工学部前身)与东京职工学校两校。前者以培养矿产、土木、电气通信等国营工业相关人才为目标;而后者则基于对英德法等欧洲国家技术教育的研究,主张培养手艺精良的,身处生产现场及工学教育第一线的人才。东京职工学校创校时仅设立化学工业科与机械工业科两科。[6]

随着学校课程的扩充,东京职工学校也晋升为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校初期,该校位于东京藏前地区。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由于受灾严重,迁至东京府荏原郡大岡山。1929年升格为旧官立大学,同时在原有工学系8学科的基础上增设了理学系4教室。1949年改制为新制大学。2004年成为国立大学法人,2018年选为指定国立大学法人。[7]

年表

  • 1881年5月26日 東京職工學校創立
  • 1890年3月24日 改稱為東京工業學校
  • 1894年6月 设立工业教员养成所
  • 1901年5月10日 改稱為東京高等工業學校
  • 1923年3月 决定升格为大学
  • 1924年4月21日 校舍遷移到大岡山(現在的大岡山校區)
  • 1929年4月1日 昇格為東京工業大學 (旧制)
  • 1949年5月 成為新制大學
  • 1953年4月1日 設置工學研究所
  • 1955年7月1日 工學院改稱為理工學院
  • 1956年4月1日 工學研究生院改稱為理工學研究生院
  • 1967年6月1日 理工學院分成理學院與工學院
  • 1975年 增加鈴懸台(すずかけ台)校區
  • 1990年6月19日 設置生命理工學院
  • 1992年4月1日 設置生命理工學研究所
  • 1994年4月1日 設置情報理工學研究所
  • 1996年4月1日 設置社會理工學研究所
  • 2004年4月1日 根據日本《國立大學法人法》成為國立大學法人
  • 2005年4月1日 設置大學院技術創新研究科
  • 2016年4月 成为首个将学部与大学院统一,设立学院的日本大学
  • 2018年3月 成为指定国立大学法人

基礎數據

所在地

  • 大岡山キャンパス(東京都目黒区大岡山2丁目)
  • すずかけ台キャンパス(神奈川県横浜市緑区長津田町)
  • 田町キャンパス(東京都港区芝浦3丁目

校徽

ツバメと窓。设计者为东京美术学校教授堀進二。

代表色

代表色为皇室蓝。

校歌

现在的校歌是于1957年制定的,由三好達治作词、諸井三郎作曲的《東京工業大学歌》。

虽然有東京工業大学学生歌『桜花散り敷く丘』,但现在已经几乎不再传唱。

教育及研究

東京工業大學大岡山校區的主樓
學類

1年級所屬各類以及升入2年級後所屬學部及學科如下。

  • 1類
    • 理學部 - 數學科、化學科、物理學科、地球行星科學科、情報科學科
  • 2類
    • 工學部 - 金屬工學科、有機材料工學科、無機材料工學科、社會工學科
  • 3類
    • 工学部 - 化学工学科、高分子工学科、經營系統工学科(日:経営システム工学科)、社会工学科
  • 4類
    • 工学部 - 經營系統工学科(日:経営システム工学科)、機械科学科、機械智能学科(日:機械知能システム学科)、機械宇宙学科、開發系統工学科(日:開発システム工学科)、控制系統工学科(日:制御システム工学科)、社会工学科
  • 5類
    • 工学部 - 電気電子工学科、情報工学科、控制系統工学科(日:制御システム工学科)、社会工学科
  • 6類
    • 工学部 - 土木・環境工学科、建築学科、社会工学科
  • 7類
    • 生命理工學部 - 生命工學科、生命科學科、(社會工學科)
學部
  • 理學部
    • 數學科
    • 物理學科
    • 化學科
    • 情報科學科
    • 地球惑星科學科
  • 工學部
    • 金屬工學科
    • 有機材料工學科
    • 無機材料工學科
    • 化學工學科
      • 化學工學コース
      • 応用化學コース
    • 高分子工學科
    • 機械科學科
    • 機械知能システム學科
    • 機械宇宙學科
    • 制禦システム工學科
    • 経営システム工學科
    • 電気電子工學科
    • 情報工學科
    • 土木・環境工學科
    • 建築學科
    • 社會工學科
    • 開発システム工學科
      • 化工コース
      • 機械コース
      • 電気コース
      • 土木コース
  • 生命理工學部
    • 生命科學科
      • 分子生命コース
      • 生體機構コース
      • 生命情報コース
    • 生命工學科
      • 生命情報コース
      • 生物工學コース
      • 生體分子コース

大學院

  • 理工學研究科
  • 生命理工學研究科
  • 綜合理工學研究科
  • 情報理工學研究科
  • 社會理工學研究科
  • 技術創新研究科

附屬機関

現行法による、附置研究所。研究課題によっては、學外からの利用も可能。

  • 附置研究所
    • 資源化學研究所
    • 精密工學研究所
    • 應用材料研究所
    • 原子爐工學研究所
  • 図書館
  • 統合研究院

21世紀COEプログラム

21世紀COEプログラムの採択數は12件だった。

採択年度 分野 プログラム名
平成14年度
(2002年度)
生命科學 生命工學フロンティアシステム
化學・材料科學 分子多様性の創出と機能開拓
産業化を目指したナノ材料開拓と人材育成
情報・電気・電子 フォトニクスナノデバイス集積工學
平成15年度
(2003年度)
數學・物理學・地球科學 量子ナノ物理學
機械・土木・建築・その他工學 先端ロボット開発を核とした創造技術の革新
都市地震工學の展開と體系化
世界の持続的発展を支える革新的原子力
學際・複合・新領域 大規模知識資源の體系化と活用基盤構築
平成16年度
(2004年度)
革新的な學術分野 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ショナル技術経営學
エージェントベース社會システム科學の創出
地球:人の住む惑星ができるまで

學生生活

学园祭

工大祭

于大岡山校区举行的学园祭。由工大祭実行委員会 (JIZI) 主办。于每年10月举行。

すすがけ祭

于すずかけ台校区举行的学园祭。2003年开始每年5月举行。

对外关系

四大学联合

一橋大学東京医科歯科大学東京外国語大学于2001年(平成13年)3月15日缔结了『四大学連合憲章』。

学分互换制度

庆应义塾大学

海外学术交流协定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国 各13校

泰国 10校

大韩民国 8校

美利坚合众国 7校

中华民国 6校

英国德国 各5校

瑞士意大利瑞典 各4校

新加坡越南土耳其菲律宾印尼 各3校

比利时芬兰加拿大蒙古 各2校

丹麦挪威荷兰奥地利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埃及巴西 各1校

知名畢業校友

學術合作院校

東京工業大學同世界多所大學有交流合作事宜。各分野之學術合作校詳見下表:

理工學研究生院/工學院

  • 控制及系統工學(Control and System Engineering):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學學院(Dep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京理工大學(Dept. of Control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機械宇宙學(Mechano-Aerospace Enginerring):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學學院(Dep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建築學(Architecture & Building Engineering):華盛頓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Dept. of Architectur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Urban Planning,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Faculty of Infra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 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機械科學(Mechanical Engineering):斯坦福大學工學院(Dept. of Engineering, Stanford University);國立首爾大學(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清華大學(Exchange Association for Material Dynamics, Tsinghua University)
  • 工學(Engineering):倫敦帝國學院工學院(Faculty of Engineering, Imperial College London);劍橋大學工學院(Dept.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mbridge);牛津大學理工學院(Dept.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University of Oxford); 國立中央大學
  • 影像科學(Imaging Science & Engineering):萊斯大學(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Rice University)

生命理工學研究生院

  • 南非海洋生物學院(South African Institute for Aquatic Biodiversity),南非
  • 國立陽明大學(School of Life Sciences,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臺灣(中華民國)

綜合理工學研究生院

  • 特文特大學(Dept.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Twente),荷蘭
  • 都靈理工大學(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Turin/Politecnico di Torino),義大利
  • 慕尼黑大學(Humanwissenschaftliches Zentrum, Ludwig Maximilian University of Munich/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德國
  • 喬治梅森大學(Center for Social Complexity, George Mason University),美國
  • 卡塞爾大學(Kassel University/Universität Kassel),德國

情報理工學研究生院

  • 林雪平大學(Linkoping University/Linköpings universitet),瑞典
  • 哥特蘭大學(Dept. of Technology, Art and Media, University College of Gotland/Högskolan på Gotland),瑞典

社會理工學研究生院

  • 清華大學(Center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Tsinghua University),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
  • 國立首爾大學(School of Economics,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韓國

相關聯結

參考資料

  1. (PDF). [2017-10].
  2. . Top Universities. 2018-05-29 [2018-12-30] (英语).
  3.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18-08-24 [2018-12-30] (英语).
  4. . www.shanghairanking.com. [2018-12-30].
  5. .
  6. . 2006年: 7–14項.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 (帮助)
  7. . www.mext.go.jp. [2018-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30).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