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基

林耀基1937年-2009年3月16日),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國際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中國第一代小提琴大師馬思聰先生的入室弟子。

生平

林耀基祖籍廣東台山,1937年5月19日生於廣州,父親是一位喜愛美術的美國華僑。他13歲開始學習小提琴,1952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少年班,師從中央音樂學院院長、著名小提琴家馬思聰,1954 年畢業。 1960年,林耀基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同年被國家選派參加第 二屆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在(前)蘇聯期間,他得到了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尤裡·揚格列維奇的賞識。為了能夠在藝術上有更大發展,年輕的林耀基毅然放棄比賽,留在莫斯科音樂學院,跟隨大師學習小提琴演奏藝術和教學。揚格列維奇教授曾預言:林耀基先生將會為中國的小提琴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兩年的留學生活,使林耀基在小提琴的演奏法、教學法以及藝術修養等方面受益匪淺,為他日後所從事的小提琴教育事業打下了堅實基礎。1962年9月,林耀基從莫斯科回到中央音樂學院,開始了他的小提琴教育事業。他努力學習並運用中國古老哲學思想,力求站在人類歷史、自然世界和社會生活的高度,盡快解決學生們在小提琴演奏技能上存在的心理、生理和物理的問題。用其特殊的教學方法,培養出的學生胡坤在1980年11月第四屆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第五名,實現了中國選手參加國際比賽“零”的突破,隨後又獲得布魯塞爾伊麗莎白國 際小提琴比賽第四名等國際比賽獎項。學生薛偉在1986年獲得柴科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銀獎、卡爾·弗萊什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

林耀基的學生遍及世界各地,任教、任職於國內外頂尖音樂學府及各大交響樂團。他運用一套充滿辯證法、具有哲理的特有教育方法培養出了眾多小提琴演奏家,包括徐惟聆 、張提、柴亮、謝楠、劉揚、高參、劉霄等等,在芬蘭、比利時、俄羅斯、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德國、日本、美國、意大利等國舉行的重大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紛紛獲獎,得獎四十多項,其中有十三項冠軍金牌獎。林耀基教授因此被中國同行們稱為“採礦大師”、“冠軍教授”,受到國際、國內音樂界的高度評價,被譽為“偉大的小提琴教育家”。香港弟子李傳韻年僅 11 歲時就在波蘭第五屆維尼亞夫斯基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獲得金獎。李傳韻和年僅 13 歲的北京女神童楊天媧分別在僅僅半年多時間裡,成功挑戰了人在生理技能、體能、耐力、思維、技 巧、音樂表現等方面所能承受的極限,在香港、北京舉辦的“挑戰極限音樂會”上演奏了被稱為 “小提琴演奏試金石”的作曲家帕格尼尼的高難度驚世之作 —《二十四首隨想曲全集》,並在香 港雨果唱片公司灌製唱片公開發行。這確為中國僅有、世界罕見,也是林耀基的“林氏教學法則” 最科學和成功的體現。2002年,17 歲的學生陳曦獲得第十二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小提琴銀獎(金獎空缺),16歲的學生楊曉宇獲得第四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金獎。

林耀基從1985年起經常應邀代表中國出任重大國際小提琴比賽評委,包括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國際比賽、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卡爾·弗萊什國際比賽、日本國際比賽、波蘭維尼亞夫斯基 國際小提琴比賽、德國斯波爾國際小提琴比賽、法國巴黎蒂博國際比賽、漢城韓國國際比賽等等。林耀基是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青島)的創始人及第一、二屆比賽的評委會主席。 林耀基曾應邀前往歐洲、美洲、亞洲各地舉辦小提琴大師班。他在著作《林耀基小提琴學術講 座集》中講述了他的教學研究心得,五套公開出版的小提琴教程 VCD 講解了如何演奏凱撤、馬扎斯、頓特、克萊 爾和帕格尼尼,練習曲及隨想曲全部由他的學生做教學 示範。更有不少有關小提琴演奏和教學的著作和文章論述介紹了他科學、藝術的教學方法。

因對中國小提琴教育事業的卓越貢獻,林耀基教授於 1989年獲得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特等獎,1990年被國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他生前曾任卡爾·弗萊什國 際小提琴比賽委員會理事,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還曾擔任美國環球弦樂愛好者協會榮譽理事長、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表演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小提琴教研室主任等。

培養的小提琴家

  • 李傳韻
  • 楊天媧
  • 胡坤
  • 薛偉
  • 陳曦
  • 徐惟聆
  • 張提
  • 柴亮
  • 謝楠
  • 劉揚
  • 高參
  • 劉霄

其他連結

林耀基音樂基金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