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英俊

枚英俊越南语1815年-1851年),原名枚世濬越南语),字良夫越南语),越南阮朝官員。

家世

枚英俊是清化省河中府峨山縣石澗總石澗社(今屬清化省峨山縣峨石社)人,祖先追隨黎朝中興,被封為全郡公。曾祖父枚世準永慶三年進士,官至兵部侍郎,封香嶺侯。祖父枚世汪黎末任同平章事。父親枚世湞西山時避亂不仕,阮初擔任青池知縣。[1]

生平

枚英俊生於嘉隆十四年(1815年)。明命十八年(1837年),參加乂安場鄉試,本來沒有考中舉人。但這場鄉試考中人數太少,明命帝下令重取名額,枚英俊被取為第一名解元[2]。這場舉人皆是恩賜舉人,可以參加來年會試,但若會試不中,則需要參加下科鄉試,重考舉人,期間保持舉人待遇。如果下科仍不能考中舉人,則剝奪舉人身份和待遇,降為秀才。枚英俊來年會試不中,明命二十一年(1840年)重考鄉試,再次考中舉人[3]紹治三年(1843年),枚英俊考中探花,是為該科第一名庭元[4],也是阮朝开科以来第一位进士及第紹治帝嘉賞他的才學,賜名枚英俊,並賜御詩一首。[1]

枚英俊初授翰林院著作,充內閣秘書所行走,後升侍讀,再升侍讀學士,充辦內閣事務。嗣德初,廣東官員吳會麟船遭遇風暴飄落至越南,阮廷趁派員護送吳回國的機會,前往廣東採購名貴貨物。枚英俊上疏勸諫,嗣德帝下令將枚英俊治罪,諸大臣均上疏請求寬免。[1]

嗣德四年(1851年)四月,枚英俊最終被貶為諒山按察使。當時諒山一帶,屢有邊民越境鬧事,逃入山林為寇,中國三堂匪在諒山、廣安一帶盤踞。枚英俊到任剛一個月,便在友慶擊敗三堂匪,獲得嘉獎。八月,盜匪盤踞先安州,窺伺諒山祿平縣,枚英俊與掌衛尉阮鐸率兵追擊至安博縣,盜匪退守鐵灘。枚英俊主張暫停進攻,觀望形勢,而阮鐸主張乘勝追擊,兩人意見不合。阮鐸率兵冒進,枚英俊不得不隨後進兵應援。阮鐸兵敗身死,枚英俊收攏散兵,結果被盜賊圍困,遇害殉職,享年三十七歲。[註 1][5][1]

枚英俊死訊傳到順化後,嗣德帝下令追贈他為翰林院直學士,命令官員慰問枚英俊的嫡母、生母,並錄用他的兒子。諒山民眾也在省城為枚英俊建祠祭祀。[1]

嗣德十年(1857年),枚英俊入祀忠義祠。

腳注

  1. 阮鐸、枚英俊殉職時間,《正編第四紀》作嗣德四年(1851年)八月[5],《大南正編列傳二集》之<枚英俊傳>作嗣德八年(1855年)四月[1]

注釋

  1. 大南正編列傳二集》卷三十四 枚英俊傳
  2. 《國朝鄉科錄》
  3. 《國朝鄉科錄》
  4. 紹治三年進士題名碑
  5. 《大南實錄》正編第四紀 卷七 嗣德四年八月 清地匪三堂二千餘人嘯聚於有產等社分掠條。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