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納航空394號班機空難

柏納航空394號班機是一個包機航班,於1989年9月8日墜毀於丹麥外海以北30公里的希茨海尔斯。機上所有50名乘客和5名機組人員死亡,是涉及挪威航空公司的最嚴重的空難事故。

帕納航空394號班機
肇事的LN-PAA,攝於1987年
概要
日期1989年9月8日
摘要飛行中結構失效
地點 丹麥外海的希茨海尔斯
乘客50
機組人員5
受傷0
死亡55
生還者0
機型康維爾CV580
營運者柏納航空
註冊編號LN-PAA
起飛地 挪威奧斯陸国际机场
目的地 德國漢堡國際機場

飛機

這架飛機註冊編號LN-PAA,是一架36年機齡的康維爾CV580,屬於一家挪威包機航空公司柏納航空,是羅爾夫(Rolf Thoresen)和泰耶勒托勒森(Terje Thoresen)兄弟所擁有。這架飛機之前曾多次易手及重新登記,包括:N73128、N5120、N51207、HR-SAX、N9012J、N770PR和C-GKFT。這架飛機在1986年於加拿大被購入後,及在事故前已被翻新

航班

飛機從奧斯陸飛往漢堡。乘客都是一家名叫Wilhelmsen Lines運輸公司的僱員,並準備飛往漢堡為一艘新船進行下水儀式。這架飛機飛越斯卡格拉克海峡,但在接近丹麥海岸線時,飛機尾部開始動搖,最後脫落。這架老舊的康維爾客機不久就墜入大海。

調查

部分人士(特別是肇事航空公司)認為飛機解體原因是F-16戰機於超音速飛行時,強大的氣流引致飛機解體

約90%的飛機殘骸於事故後被發現及重組。調查發現兩種不同的原因都可能造成事故。

維修不良

來自官方災害調查隊的報告指出,這架飛機於出事前曾於加拿大進行大修,但調查員發現用於固定飛機垂直尾翼的四顆螺栓中的三顆是假零件,而且質素極為差劣,強度只達標準零件的60%。

恰巧事發當天,飛機上的兩個發電機的其中一個發生故障,副機師於是要求使用位於機尾的輔助動力裝置提供交流電所需電力,以達飛機飛行要求。但後來打撈出來的殘骸發現,用於固定輔助動力裝置的底座中的三顆螺栓其中一顆斷裂,而經調查發現,這在出事前數次飛行中就已經斷裂而沒有人發現。

當位於機尾的輔助動力裝置在飛行中運轉,並與固定尾翼的四顆金屬螺栓發生共振振動時,四顆金屬螺栓便不夠固定力和失效,最終令機尾解體。

空中接近

另一個可能原因是,一架F-16戰鬥機飛行太接近肇事客機,並以超音速飛越客機附近,從而損害客機。肇事航空公司及一名瑞典航空技術設施研究者,Flygtekniska Försöksanstalten 都主張這是空難主因。他們都說,這有60%的機會是空難主因。柏納航空的擁有者托勒森兄弟因此提起訴訟,因此挪威lagmannsrett(司法機關)在2004年要求證實這一理論。

最終,空難調查單位判定並無影響。

後續

柏納航空於空難前已陷入財政困難,空難不久便歇業。

類似事故

參考

^ Airline production list of Convair props (zip file, Excel spreadsheet)

^ Letter in the Norwegian parliament to the Minister of Communications (in Norwegian)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