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话

标话是居住于中国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西南地区的标人的本民族语言,语言归属壮侗语系侗台语族侗水语支。以诗洞语音为代表语音。标人为中国未识别民族之一,被視為“汉族”或“汉族(标人)”。标话的主要使用地区为中国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西南的诗洞镇永固镇大岗镇梁村镇桥头镇,以及肇庆市封开县长安镇七星镇金装镇。被定为“中国新发现语言”之一[參 1]。 标话是侗台语族侗水语支的一个独立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没有民族称谓,历来都認作汉族,但他们称自己是“标”人(使用“标话”而不用“标语”这个词,只是为了避免与“标语口号”中的“标语”相混而已)。标话使用于广东省怀集县西南部永固、诗洞、桥头、大岗、闸岗、梁村等地和封开县与之毗连的金装、七星、长安的部分村庄中,目前仍使用标话的约有七、八万人。

标话
/kaːŋ˥peu˧˥/ 或 /kaːŋ˥paːu˧˥/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国
区域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封开县
母语使用人数16万(2019年数据)(日期不详)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3byk

标话简介

标话是广东怀集乡民的独特语言,当地不同于广东境内的广府话(白话)、客家话、潮汕话的“标话”,是古粤语的“活化石”。 据研究考证,讲标话的怀集汉人祖先是二千二百多年前,由战国时期由中原迁来,比怀集县讲白话的汉人先祖迁来怀集要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一人群被当地讲白话的村民称为“讲标人”。 “讲标人”的祖先迁到怀集诗洞、永固等地后,因与当地的百越族土著人聚居一处,语言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标话”。 由于“讲标人”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大山里,与讲白话的汉人交往少,“标话”因此世代相传,一直沿用,有古粤语的“活化石”之誉。 “讲标人”自古居住在汉壮两族的交汇之地,沿袭了汉族和壮族的传统语言和风俗习惯,成为独特的“讲标人”。 标话 - 特点 标话,在古代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口可能要比现在多得多,地域也要宽广得多。自秦、汉开辟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和番禺三郡以后,经湘江、灵渠、漓江、桂江和西江的粮道就成为历代统治者必保的交通要道。封开、怀集都是历代汉族军民屯戍之地。早在唐初,就在标人居住的地区永固建立了县治,汉人到得早,来得多。汉语对标话的影响很深远。例如标话中的汉语借词多达60%;受汉语粤方言的影响,语音方面增加了一些圆唇元音;语法受汉语的影响也较深,如修饰词组的修饰成分前置的增加了,还从汉语中吸收了不少虚词。但这都是由于语言接触而产生的借贷现象。标话的固有词仍多达40%左右,其中,标话与侗台语言相同的特点还很多,所以,标话不是汉语的任何一个方言。[1] 标话保既留了古汉语的音节、又融合了古百越族的部分语言,十分难懂。怀集县的“讲标人”如果讲“标话”,讲白话的人有如听天书。“讲标人”将“抹桌子”说成“坐床”,“什么东西”说成“门西”,“猪肉”说成“牛素”,“眼泪”叫做“水眼”,“早饭”则是“饭早”……

语音

声母

诗洞标话有21个声母,相对其他壮侗语言的声母系统较为简单。

韵母

诗洞标话有79个韵母,另有mŋ辅音可自成音节。复合元音有-i尾、-u尾两套。辅音韵尾有-m、-n、-ŋ、-p、-t、-k6种。主要单元音有aeɛioɔœøuy10个。

声调

标话有10个声调,其中有6个舒声调和4个促声调。诗洞语音的调值分别为:55、214、54、132、35、22、55、12、35、22。连读时有变调现象。

参阅

  • 标人

参考资料

  1. 梁敏、张均如. . 中国上海: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年12月. ISBN 9787810565264 (中文(中国大陆)‎).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