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奥尔格·菲利普·泰勒曼

格奥尔格·菲利普·泰勒曼德語:1681年3月14日-1767年6月25日),是當時德国最著名、最受歡迎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力旺盛,作品數量驚人,通过作品和演奏中新的脉动,泰勒曼大大的影响了18世纪上半叶的音乐界。

泰勒曼
原文名
出生1681年3月14日
马格德堡
逝世1767年6月25日(86歲)
汉堡
国籍德国
知名作品管弦乐《宴席音乐》,多部受难曲,大量协奏曲,12部无伴奏小提琴幻想曲,歌剧《平皮诺内》《苏格拉底的耐心》等
所属时期/乐派巴洛克
擅长类型歌剧,合唱,管弦乐,室内乐,其他声乐作品

生平

早年

1681年,泰勒曼出生於德國馬德堡。他的家庭並不是一個顯赫的音樂家族,只有曾祖父曾在Halberstadt擔任指揮。泰勒曼的父親於1685年逝世,留下妻子一人管教子女。

泰勒曼在10歲的時候開始接觸音樂,幾乎可以說完全是靠自學(只跟著老師學過兩星期的鋼琴課就中斷了)。很快地,他便顯露出音樂才能,他12歲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劇作品(有公開上演紀錄),並擔任校內的音樂代課老師。但是這項才能卻不被他的家人認同,他的母親害怕他將來會以音樂家作為職業,便把他的樂器全部沒收。之後更把他送到Zellerfeld的學校(位於德國的下薩克森州)繼續學業(1694-1698),希望能藉這個機會令泰勒曼選擇另一條更有前途的路。可是,世事難料,學院的院長認同了泰勒曼的才華,並鼓勵他繼續創作。

1701年,當泰勒曼完成了他在Gymnasium Andreanum(位於Hildesheim)的學業後,在母親的堅持下,20歲的泰勒曼到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 這時他已學會了管風琴小提琴雙簧管長笛直笛排簫低音提琴等樂器,大多數都是無師自通的。

法蘭克福时期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找到了另一個職位,成為聖凱瑟琳教堂的音樂總監,並於1712年3月18日搬到法蘭克福,當時他剛滿31歲。

1714年8月28日,泰勒曼與第二任妻子Maria Catharina Textor結婚。

汉堡时期

1740年至1750年間,泰勒曼的創作力有減退的跡象,這可能是因為他正在準備撰寫出版音樂理論叢書,或者迷上了當時在漢堡風行的一種異國風情花草栽種的緣故。1755年,74歲的泰勒曼又恢復成往日的量產型作曲家,不間斷的創作,直到86歲逝世為止。

以作曲家而言,泰勒曼打破了宗教音樂與世俗音樂的藩籬,使得音樂家服務的對象不再侷限於教會貴族。藉著定期舉辦公開的演奏會,將音樂推廣遍及一般的平民百姓,讓喜愛音樂的人有機會聽到不同類型的樂曲,其中也包括在特殊場合才聽得到的音樂。並且運用自己的法律專業,為剛起步的出版業制定了較健全的音樂版權法令規範。

重新評價

泰勒曼是有史以來最多產的主要作曲家之一:據估計,他的全部作品包括超過3000首,其中大部分的作品自泰勒曼去世以來一直沒有演出過,至今有一半已經遺失。在18世紀後半葉,泰勒曼得到了同事和評論家的高度評價。他的作品不僅在德國,而且在歐洲各地都受到歡迎。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韩德尔都受其影響,且泰勒曼也與兩人交情匪淺,他同時還是巴哈之子卡爾·飛利浦·愛馬努埃爾·巴哈的教父。

直到二战后,对泰勒曼作品的系统研究才开始。频繁的论文发表对音乐史的评估发生了转变。1952年汉斯·约阿西姆说:“几年前他还只是作品平庸的多产作曲家,作品数甚至超过了巴赫和亨德尔的总和。他应该得到荣耀,甚至能对门上的标签进行谱曲。现在因为许多作品的出版,他成为了那个时代,仅次于巴哈和亨德尔的,令人感兴趣的大师。”

作品

泰勒曼於1733年創作的《宴席音樂》(又譯《餐桌音樂》),被後世認為是與巴哈《布蘭登堡協奏曲》齊名的鉅作。這部作品由三組套曲所組成,顧名思義是作為貴族用餐時的背景音樂,泰勒曼運用不同的樂器編制與組合,使樂曲更富變化與趣味,在當時非常受歡迎。

參見

  • 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