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論

中心思想

框架是人們解釋外在真實世界心理基模,用來做為瞭解、指認、以及界定行事經驗的基礎。 框架一詞深受加拿大裔美籍社會學家厄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的影響,探討世界經驗的組織方式,就是理解社會事件時的基本參考架構。

应用

框架既是再現結果(名詞),也是轉換規則的運作(動詞);「框架化」代表了對某些部分的選入與重視,及對其他事物的排擠與忽略,「偏見」可謂是框架化的結果,也是真實轉換的附屬品。框架建立在具有權力關係的意識型態。當某種框架被選取時,就表示其為社會中所流行的主流意識,亦成為社會中的主要意義解釋方式。 在一個社會當中,對於特定議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詮釋框架,而新聞媒體則是各種框架出現的場域,這些框架將彼此競爭,爭取各方的認同。社會中對同一事件常有不同的解釋,彼此互相競爭以爭取廣大社會大眾的認同與支持,當主流或官方的解釋框架不穩定時,就是競爭者框架逐漸突顯的時刻。

框架競爭

不同立場、位置的行動者對情境與議題有不同的解釋,這樣的情況產生定義權與詮釋權的爭奪,誰掌握了發言權並握有形塑、影響事件的權利。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