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韋傑夫推行的現代化計劃

梅德韋傑夫推行的現代化計劃,是由時任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維傑夫在2009年發起的倡議,目的是改革俄羅斯的經濟和社會,減少該國對石油和天然氣收入的依賴,並創造以高科技為依托、創新和多元化的經濟[1],而該計劃是基於五個工作重點:高效的能源使用、核能科技、資訊科技、醫藥科技、太空科技及電信技術的結合[2]

梅德韋傑夫在統一俄羅斯黨大會發表講話
梅德韋傑夫出席2008年全球能源獎頒獎典禮

背景

在1998年經濟的衰落後,俄羅斯總統普京以抬高油價令經濟復甦,但俄國仍嚴重依賴出口能源和原材料。在21世紀,全球石油價格持續上漲,拉動經濟增長,但梅德韋傑夫指這不僅是一個經濟增長,而是同時對俄羅斯經濟的損害;如果俄羅斯從來沒有改變經濟結構,過去10年的勞碌會得不到任何回報[3]。於2005年,普京的總理弗拉德科夫已警告俄羅斯經濟依賴原材料的出口,而2007年俄羅斯副總理謝爾蓋·伊万諾夫亦說如俄羅斯經濟不夠多樣化,遲早會面臨崩潰[4]。2008年就任總統的梅德韋傑夫決議提出經濟現代化的議程,比其他俄羅斯領導人更進一步[4];2009年,梅德韋傑夫成立了總統創新委員會,該委員會包括了幾乎整個俄羅斯政府及學界、商界的優秀人才[5]。2009年9月,梅德韋傑夫在網上發布一篇文章,題為《前進俄羅斯!》,概述了他想推行的現代化計劃及其戰略目標[6];他批評俄羅斯的經濟“落後”,又指俄羅斯對出口石油和原材料的依賴是“羞辱”[7];他形容俄羅斯社會“過時”和“家長式”,並表示國家不能再依靠過去的成就,才能確保一個繁榮的未來[8]。梅德韋傑夫認為俄羅斯的目標應該為現代化和多元化的經濟,而經濟的基礎應為高科技和創新[7]。梅德韋傑夫批評以前嘗試現代化俄羅斯的彼得大帝蘇聯,指這些計劃成本過高,而這一次的現代化不需要強迫,而是要開發每個人的創造潛能[9]。梅德韋傑夫確定了經濟現代化的五個重點領域,在這五個重點領域必須實現突破[10]

  • 節能和新型能源
  • 醫療技術和藥品
  • 核電工程
  • 信息技術
  • 太空和電信

計劃結構

高效的能源使用

目前俄羅斯的能源強度估計為世界平均水平的約2.5倍[11]。政府設定了在2020年降低能源強度40%的目標[11],並啟動了一些國家項目,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1]

醫藥技術

儘管俄羅斯的醫藥技術有多項成果,俄國在世界各國中的醫療和藥品生產技術顯著地落後[12],國家只生產國內20%使用的藥物,而80%為進口;總統梅德韋傑夫指他相信俄羅斯可以克服這個問題,並呼籲恢復俄羅斯的製藥業[13]

目前,政府還沒有確定和公佈在醫藥技術領域的具體國家重大項目[12],而政府的目標主要是生產最有需要的醫療設備和藥品,以及支持發展創新產品,特別是涉及到生物技術、細胞和核醫學及納米技術的產品[12]

核技術

俄羅斯是第一個發展民用核能的國家,世界第一座核電廠亦是在俄羅斯,而俄國目前是全世界第四大核能生產國[14]。在核技術領域,俄羅斯擁有雄厚的工業和科研基礎[15];2015年前,聯邦預算中約1萬億盧布(折合約427億美元)是用於核電產業發展[16],建立安全、價格便宜、長期供應的核能技術[15]。政府除了在俄羅斯建造新的核電廠外,亦啟動了一些關於核技術領域的國家項目[15]

信息技術

近十數年來,俄羅斯的信息技術快速地傳播。超過42%的人口在俄羅斯有上網,而在2007年國家重點項目的教育範疇中,所有學校和大學提供互聯網連接是項目之一,由當時的副總理梅德韋傑夫親自監督[17]。俄羅斯是領先的軟件開發商[18],在全國亦有大量的IT人才;儘管如此,俄羅斯面臨IT業人手短缺的問題:2009年,俄羅斯全部公司僱用超過100萬名IT專家,佔全國勞動力的1.34%,比其他主要經濟體,如美國(3.74%)、英國(3.16%)等為低[19]。俄羅斯政府把很多精力投放在信息技術的發展,啟動了一些重大國家項目[18]

太空科技及電信技術的結合

目前,俄羅斯是最大的衛星發射國家[20]太空旅遊服務的唯一提供者。然而,俄羅斯許多在這一領域的潛力還有待大規模商業化[21],這可以通過空間技術和電信的結合來實現,而俄羅斯政府為此目的啟動了一些國家項目[21]。2011年,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的資金比2007年增加了幾乎三倍,為31億[22]

參考資料

  1. . Russia Profile. 31 Dec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9).
  2. Presidential Commission on the modernisation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econom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Official site. (俄文)
  3. . Reuters. 2 October 2009 [5 October 2009].
  4. Smith, Mark A. (PDF). Defence Academy of the United Kingdom. 9 October 2010 [2014-08-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23).
  5. . Russia Profile. 5 June 2009 [30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11).
  6. . Russia Profile. 18 Sept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月19日).
  7. . CNN. 12 November 2009 [2014-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0).
  8. . BBC News. 12 November 2009 [2014-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0).
  9. . Kremlin.ru. [2014-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1).
  10. Dvorkovich, Arkady. . Huffington Post (USA). 14 November 2010 [2014-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1).
  11. Presidential Commission on the modernisation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economy: Efficient use of energy and resourc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Official site. (俄文)
  12. Presidential Commission on the modernisation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economy: Medical 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Official site. (俄文)
  13. . Russia Today. 24 December 2009 [2014-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6).
  14. Nuclear Power Plant Information 存檔,存档日期2011-01-07.,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Retrieved 12 June 2006.
  15. Presidential Commission on the modernisation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economy: Nuclear technolog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Official site. (俄文)
  16. Russia builds nuclear power st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t amur.kp.ru (俄文)
  17. All Russian schools have been provided Internet access 存檔,存档日期2011-08-18. at internet.cnews.ru (俄文)
  18. Presidential Commission on the modernisation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economy: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Official site. (俄文)
  19. Razumovskaya, Olga. . The Moscow Times. 28 July 2010 [2014-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2).
  20. . Russianspaceweb.com. [27 Ap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8).
  21. Presidential Commission on the modernisation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economy: Space technology and telecommunica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Official site. (俄文)
  22. . Russia Profile. 14 April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12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