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戰士GUNDAM 鐵血的孤兒登場機體列表

本列表為日本動畫機動戰士GUNDAM 鐵血的孤兒》及其外傳的登場機體。[1] [2] [3] [4] [5]








\




機動戰士(MS)

英語:Mobile Suit 日語:モビルスーツ

三百年前,為對抗已暴走的「機動裝甲」(MA)而大量生產開發的人型兵器,每個機動戰士各裝備了一具「亞哈反應爐」,而鋼彈骨架則多裝備了一具,總計兩具。此外,每個機動戰士還裝設了「納米積層裝甲」,再配合亞哈反應爐,以增強防禦力,同時還俱備將光束擴散並讓威力抑止到最低限度的性能。但這不代表可以抵抗衝擊力,因此大多數身亡的MS駕駛員都死在機體被命中時所產生之巨大衝擊帶來的震傷。

在這死傷慘重的「厄祭戰爭」中活跃的機動戰士群,影響最深刻的是「鋼彈骨架」,生產數量佔全部機動戰士大半的則是「羅迪骨架」和「海克瑟骨架」,而最被忽視的則是「女武神骨架」,唯一没開發出来的是「迪瓦茲骨架」。

三百年後,末日號角根據對女武神骨架的評價,而開發出自己專属的新型的機動戰士,那就是「凱萊爾骨架」、「格雷茲骨架」和「蘭吉雷茲骨架」,所採用的亞哈反應爐也是新型的。而迪瓦茲和鐵華團根據迪瓦茲骨架的性能,也開發了新型骨架,那就是「伊歐骨架」,所採用的亞哈反應爐是舊型的。

目前,三百年後的現在一共有六款骨架仍然存於世間,即「鋼彈骨架」、「女武神骨架」、「末日號角系列」(凱萊爾骨架,格雷茲骨架和蘭吉雷茲骨架)、「迪瓦茲系列」(百骨架和伊歐骨架)、「羅迪骨架」和「海克瑟骨架」。

鋼彈骨架

英語:Gundam Frame 日語:ガンダム・フレーム

本作鋼彈機種的總稱呼,三百年前「厄祭戰爭」時製造和運用的機體,其編號以ASW-G為主。全部機體骨架都採用相同的構造,可以和其他同型機進行零件交換。

為模仿「機動裝甲」而製造出來,再配合新開發的「阿賴耶識系統」進一步強化而成,再配合所裝備了兩具「亞哈反應爐」,可以發揮出比一般機動戰士還要高的動力和機動性。

即使是在開發出了無數MS的厄祭戰爭的當時,要建構出能搭載兩具亞哈反應爐的骨架与要運用受限于厄祭戰爭時的技術問題的亞哈反應爐仍是極為困難的事情,最終鋼彈骨架只製造了72架後就停止生産。

即使是三百多年後的現在也不可能開發出來,因為這是唯一能控制其出力的稀有機種。即使樣貌變了,其編號不會更改或添加字眼,依然是「ASW-G-xx」,連本機的名字也只是添加了一個或兩個的字詞。

經過三百多年的歲月後(從本傳開始時),僅剩13/36(26架)的數量仍完整保存在各勢力中。目前已知僅存的鋼彈骨架有鐵華團的「獵魔鋼彈」(原屬CGS)、「智魔鋼彈」(原屬柏瓦茲);長生幫的「君魔鋼彈」(原屬末日號角)、「情魔鋼彈」;巴特韋恩家族的「搜魔鋼彈」、札爾姆弗特家族的「幻魔鋼彈」、納迪拉家族的「魅魔鋼彈」、末日號角的「主魔鋼彈」、六架七星家族的鋼彈(未公開)和未知組織的「運魔鋼彈」,而鐵華團的「蔽魔鋼彈」(原属末日號角,暱稱流星號)和「翼魔鋼彈」(原屬末日號角)則分別因最近在礦區被發掘出來和以全新姿態呈現的關係,現在共7/18(28架)的數量已確認尙存。

不過其中兩台鋼彈骨架,即「搜魔鋼彈」在最近大戰中被擊倒後進行修復,然後以北歐神話阿薩神族的「維達」為命名,正式改名為「殘命鋼彈」,以顯示著本機「復活」後的情形;以及「翼魔鋼彈」被大幅改修後以「端白星」為命名,正式改名為「端白星鋼彈」,以顯示「啟明」的降臨。

關於各機的名字與編號由來,可以推測是與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有關,可知製造者對鋼彈骨架的期待與敬畏。

本篇

主魔鋼彈(,Gundam Bael)
於第二季登場,於三百年前的「厄祭戰爭」中所使用的72架「鋼彈骨架」型機動戰士其中之一,以雙刀流為特徵的鋼彈骨架MS。
時間回朔到三百年前,人類和MA歷經了長年的戰爭,人類被消耗到失去四分之一的人口,面臨攸關存亡之危。在追求為了更有效率的去抹殺人類為目標進化之MA面前,人類做為對抗手段而創造的技術就是讓人與機械一體化的「阿賴耶識系統」,而在這過程中開發出的是72架鋼彈骨架。
這台象徵著「錦之御旗」的王座曾由末日號角創辦人——阿格尼·凱耶駕駛,帶領著人類迎向勝利的存在,據説裡頭存有阿格尼的靈魂,擁有本機的人即為「能登上末日號角之頂點的人」。
隨著時代變遷,阿格尼和之名已被神格化。戰後被保存在「梵格爾夫」基地内深處機庫約300年,在那期間有不少人曾企圖駕駛此機體,但都以失敗告終,直到地球外缘軌道統合艦隊的麥吉利斯·法里德在自己的革命發動和鐵華團的亂入下才得以甦醒。
即使到厄祭戰爭終結後,仍未經過任何的改修,骨架構造及裝備也是維持阿格尼當年搭乘的樣子。換言之,本機無任何特殊能力和功能,但性能方面卻不逊於其他鋼彈骨架機體。
較諷刺的是,由於裡頭的駕駛艙也是維持在厄祭戰爭時期狀態,所以本機可説是末日號角方唯一一台僅存的設有「阿賴耶識系統」的鋼彈機體。連肩膀的紋章也是做為末日號角發跡時的象徵所刻上的。
被麥吉利斯奪走後的本機,在與阿麗安蘿德艦隊的交戰中,大戰過殘命的殘命搜魔,但因敵方裝設了「破滅魔劍」,導致革命軍大大敗北,随後和鐵華團逃向火星。
在火星上,麥吉利斯依然駕駛著本機參戰,並擊毁了伊奥克的專用格雷茲,在逃離火星後,獨自一人與阿麗安蘿德艦隊和殘命的殘命搜魔交戰,結果雙雙都一同卷入萊斯達爾的主艦裡,而麥吉利斯早已潛入其中。
在駕駛員麥吉利斯死後,被俘虏的本機經修復以後彻底地被拷上枷鎖並移除了駕駛艙,並封鎖在梵格爾夫地下機庫裡,以防任何人企圖启動此機。
  • 機體編號:ASW-G-01
  • 所屬方:末日號角(隸属於亞古尼卡之下) → 末日號角革命軍(隸属於麥吉利斯之下)
  • 駕駛員:亞古尼卡·卡艾盧 → 麥吉利斯·法里德
  • 機體高度:18公尺
  • 機體重量:30噸
  • 武裝:
推進翼
的內建裝備,不管在太空、地球都能保持高機動性能,裝在背部上。
內藏兩座的電磁砲作為射擊裝備,裝在推進翼內。
但是在駕駛員阿格尼眼里,那只是他的個人興趣,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含意。
之劍×2
的使用「稀少金屬」鍛造而成的劍型近戰武裝,象徵了不需要其他武裝的阿格尼的強大,裝在後腰部上。
代表著透過阿賴耶識系統,讓阿格尼和MS達成完全一體化的確實證據。對於實現超脫人類的超反應、超機動的阿格尼來說,沒有能勝過不斷之劍的武裝存在。
第49集被殘命搜魔鋼彈的刀擊毀。
劍架
的雙劍收納器,裝在後腰甲上。
採用了可動式手臂構造,這是為了將拔刀時間縮到最短而設計的。
  • 名稱由來:
「」一名的典故來自於「所羅門之鑰: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之中,所屬順位第一的惡魔巴力
位階君王,統帥66個軍團。是耶和華最大的敵人,在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中是第一位。
他以多種外貌出現,有時是人,有時變化為其它形象,說話時聲音刺耳。在傳說中的形象為右手持巨鎚,左手發著雷球,頭上戴著有兩支角的圓錐形冠冕,腳下則乘著雷。
他是統治東方的君王。他擁有能使人隱身的能力,因此又被稱之为「主導者之魔」。
本作品對於該歷史傳說僅為有限度參考,所引用之事物並不一定完全符合史料中描述或記載的情況。
  • 機械設定:鷲尾直廣(本體)、海老川兼武(駕駛艙區塊)
獵魔鋼彈(,Gundam Barbatos)
本作之主角機體。原是於三百年前的「厄祭戰爭」中所使用的72架「鋼彈骨架」機動戰士其中之一,以鎚矛為主武裝和近身戰為特徵的鋼彈骨架MS。(註:不知獵魔鋼彈裡頭是否存有第一任獵魔鋼彈駕駛員的靈魂,因不時看到三日月再問獵魔鋼彈時,獵魔鋼彈的眼睛都會發光)
戰後不知何故地流落到了火星一間民營保全公司的手中(据传闻是被馬爾邦·奧凱在火星沙漠中發掘出來),因為亞哈反應爐仍在運作的關係,本機一直都被安置於一處據點並連結其能源爐將之充當为CGS的能源供應體。
在一次武裝組織「末日號角」對據點突如其來的襲擊中,雪之丞等人直接將三日月的MW操作系統和裝備移植到身上;而阿賴耶識系統也是配合他的能力調整至承受極限,因為在馬爾邦發現機體時,就已失去了駕駛艙,所以有必要移植替代用的座位(普通的阿賴耶識接受者聯接後會在啟動機體時瞬間昏迷)。
主角三日月·奧古斯受友人推舉為一群少年反抗的先鋒,並緊急搭乘上了這架機體對來襲的敵軍展開反擊,故事便由此開始。
本機體的外裝甲在構成上走簡略、輕裝取向,因此能夠略見機身有著多處未覆有裝甲的外露結構,似乎讓人明白其設計方針是以不干涉鋼彈骨架運作為優先,而另一方面也帶來了輕量化的效果,使機體在機動上更加靈巧輕盈。
做為根基的鋼彈骨架本身具有絕對的韌性與強度,即便經過了上百年的時間以致於外裝甲部分劣化,但鋼彈骨架的部分仍舊完好無缺,而發揮出來的性能更是無與倫比,於百年的塵封中復甦的當下便立即展現了一般機動戰士都望塵莫及的高性能。
本機體的後背包由三個部分構成,中間的部分為單具大型的可調節式推進裝置,其爆發性的出力賦予了本機強大的機動性能,儘管於重力環境下也能夠輕易做到懸浮與飛躍等高機動動作,而左、右兩部分為設有武裝接點的莢艙,能夠將特定武裝掛載其上,同時莢艙也藏有可動支臂的功能輔助武裝的掛載與使用。
雖然本機在CGS時代被當成設施的動力源使用,但是馬爾邦·奧凱仍有考慮到到當作MS運用的情況,並為此準備了數種裝備。
自鐵華團成立後,便一直陪伴駕駛員三日月一起渡過許多激戰。在火星的CGS設施及低軌道上有了與末日號角戰鬥的經驗、到達宇宙之後又在塔賓斯跟迪瓦茲面前展現出鋼彈骨架的高泛用性,發揮出安定的性能並立下戰果。
在這充滿激戰的旅途中獵魔鋼彈換上了捕獲來的裝備,再加上仍殘留有本機當時資料的迪瓦茲技術人員們的幫助,使得本機機能不斷地更新。就算與末日號角間的戰鬥越來越激烈、三日月所操縱的仍然以鐵華團主戰力的身份繼續在最前線戰鬥。
在抵達地球圈之後、透過蒙塔克商會所準備的裝備、讓獵魔鋼彈換上了新的姿態。現在距離啟程之地的火星已經非常遙遠了。降落到地球之後、鐵華團的旅程將與本機一起迎向最終局面。
  • 機體編號:ASW-G-08
  • 所屬方:CGS(後歸属鐵華團)
  • 駕駛員:三日月·奧古斯
  • 機體高度:18公尺(第一、第五型態)、18.8公尺(第六型態)
  • 機體重量:28.5噸(第一、第五型態)、30.5噸(第六型態)
    • 第一型態:
於三百年前的厄祭戰爭時期所使用過的形態,之後被作為CGS的能源輔助裝置。
雙肩没有裝甲,而且因經過了三百年的劣化後以及缺乏良好維護等其他因素,和原始形態相比,性能已大幅下降。之後由「三日月·奧古斯」駕駛,並從地底冒出來。
第一次跟3台格雷茲對打時,忘記補充燃料,而讓末日號角的士兵有機會返回火星支部;第二次跟奎克的格雷茲(附有紅色旗幟)一對一對打中得勝,最後三日月為奎克進行「介錯」而槍殺了他。
  • 武裝:
鎚矛
本機體對應近距離戰鬥用的主要武裝,使用了與機動戰士之骨架相同的稀有堅硬合金材質製造而成,為手持式質量打突用實體兵裝,其極具分量的鎚頭就占了武裝本身長度比例將近二分之一。
這部分主要為四具厚實的鋒刃構造,於使用上就是透過此等大質量的直接輸出來換取破壞力,儘管面對奈米積層裝甲也能夠輕易突破,另一方面在鎚頭前端隱藏有可射出式的鎚針機構,使用得當之下亦能夠以此重創敵人機動戰士的結構。
於劇中表現方面,為三日月使用最上手的一項武裝,基於使用上對技術的需求量要求較低,只需要做到對敵人直接打擊便能見收成效,因此也成為劇情中最常被攜帶與使用的武裝。
根據殘留的資料顯示,似乎為CGS時代的社長馬爾邦·奧凱考量到將本機體當作機動戰士來作戰之目的,因而備有了數種裝備以利於戰鬥時使用,而「鎚矛」正是其中之一,至於這些裝備的來源以及是否為「」本身設計上的標準制式武裝,則就不得而知了。
矛身具有伸縮機構,於掛載狀態下能夠將矛身縮短,以避免對機體造成不必要的阻礙。這項武裝由於被粗暴的使用,在劇情後半段連同備品在內的庫存都被消耗殆盡。在第一季的結局影片中確認已報廢變成宇宙垃圾。
左臂補修組件/手甲/盾
於本篇故事開始時所使用的補修組件,由於機體本身歷經了百年的歲月以致於原本的裝甲劣化而不堪使用,因此幾乎整具左手臂的外裝甲部分都由補修組件代替,而盾則為此補修組件中的一部分,但沒有半点定論。
設計上為簡易、輕便型的小型護手型盾牌,主要作用於對敵機近距離戰鬥用兵器的格擋以及小範圍保護機體的重要機構等。
在火星的大氣層之上,與末日號角對戰,被麥吉利斯·法里德的「燕式格雷茲」的飛索鉤爪擊碎。
  • 第二型態:
利用捕獲的格雷茲裝甲來補強肩膀的型態,藍和白的配色是因為使用本體的奈米積層裝甲來塗裝。
只用于低軌道站的戰鬥中。
  • 武裝:
肩甲組件(格雷兹)
於本篇故事開始時由敵方機動戰士「格雷茲」身上奪取而來的裝甲,用於代替劣化而不堪使用的原有肩部裝甲。
滑膛砲
本機體對應遠距離戰鬥用的主要武裝,為輕裝砲型的手持式實彈射擊兵裝,以無重力空間下運用為主要考量,其大口徑的長砲管設計使得此武裝能夠精準發射高初速且大威力的實體砲彈,另一方面在砲身下方還設置有機關槍能夠做為額外支援用途。
於劇中表現上主要多用於中、遠程的輔助攻擊,儘管因為奈米積層裝甲的關係導致射擊武裝無法有效發揮威力,但依舊能夠透過不斷的給予打擊造成其塗層耗損,累積之下亦能夠造成一定破壞力。
此武裝於一般使用上以單手架於腰間為主,而砲身尾端部分則與機體後背包的可動支臂結構做連結。砲管具有折疊功能,於掛載狀態下能夠將砲管折疊並收納於砲身右側,以避免對機體造成不必要的阻礙。
  • 第三型態:
利用在低軌道太空站和飛燕格雷茲的戰鬥時入手的飛索鉤爪組件來修補左腕裝甲的型態。
此型態除了飛索鉤爪組件,其他的地方与第二型態无异。
  • 武裝:
GR-Es02 飛索鉤爪
由鐵華團從敵方俘获而来的爪状武器,安装在左臂上,取代被擊碎的左臂補修組件。
用於射擊並夾住敵機或敵艦的任何部位。
  • 第四型態:
獵魔鋼彈設計上原有的型態。在迪瓦茲技術人員的幫助下恢復到厄祭戰爭當時的姿態的。
改善了機體重心配置和動力爐的出力,完備了三百年來遺失的外裝,整修過後兩具亞哈反應爐的出力也有所提升。
透過阿賴耶識系統讓三日月·奧古斯感受到這些變化。
  • 武裝:
太刀
本機體對應近距離戰鬥用的次要武裝,於迪瓦茲本部「」的工廠中鍊製而成,為長刀型的手持式斬擊用實體兵裝,其堅韌卻輕巧的刀身帶來了豐富且靈活之攻擊方式的可能性,然而也因為質量較輕的關係,使用以及攜帶上較不會對機體造成不必要的負擔與阻礙。
於劇中表現上與鎚矛那般大質量直接帶出大破壞力不同,由於斬擊的方式對奈米積層裝甲傷害並不理想,因此使用方式更著重於技巧,例如針對裝甲間隙、關節又或是纖細的肢體部位做出攻擊等等,也因為如此的緣故,三日月一開始並不喜歡使用此項武裝。
此武裝於最初獲得時並未裝配柄首及柄身的裝甲,推估是迪瓦茲的技術人員手中握有的資料並不齊全,因此並未即刻完成,而是在之後透過收集初戰資料後改良,才進而裝配上了柄首以及較符合機體的手掌機械指的柄身裝甲,同時這部分也能夠將運動能量傳達上的流失控制在最小限度內。
  • 第五型態(胸部裝甲)
在逃出多特殖民衛星群的戰鬥中與搜魔鋼彈戰鬥並受創以後,使用從蒙塔克商會讓渡來的零件強化後的。
還追加了從艾因的燕式格雷茲身上接收來的的腰部推進器讓機動力得以提升,同時也追加了為了地球降下作戰所準備的有著獨特形狀的胸部反應裝甲。
這些是為了與蓋里歐·鮑德溫駕駛的搜魔鋼彈戰鬥而準備的東西,目的是為了用胸部承受永恆之槍的攻擊後用反應裝甲將其彈開。
  • 武裝:
手臂迫擊砲
最初是為了給庫坦參型裝備而開發的射擊武裝。由於MS也能夠使用,因此裝備於的雙臂上。
胸部反應裝甲
由蒙達克商會給予的零件之一,為了對付搜魔鋼彈的永恆之槍而裝在胸部以上。
承受一次對方的攻擊、之後透過卸下裝甲將能力發揮出來的特殊反應裝甲。以不惜粉身碎骨也要給予敵人打擊的思想而生的裝備。
腰部推進器
從艾因的燕式格雷茲處搶來的其中兩具推進器,安裝在兩側裙甲以上。
  • 第五型態(陸戰型)
降落地球後在艾歌的主意下針對地上戰進行調整,把在宇宙中使用的第五型態換裝成地面用裝備的獵魔鋼彈,為了讓機體適應地球重力而調整了腳部懸吊系統。
因為重心提高讓初動的反應速度得以加快,在重力下的機動性也隨之提升。
另外,在千禧島的戰鬥中裝備了扳手鎚矛。
  • 武裝:
手臂機關砲
在手部裝甲附加上的新裝備,因為裝彈數上的限制,不擅於遠距離的射擊戰,配合接近戰使用才能發揮威力。
配合用途可選擇裝備迫擊砲或機關砲。
扳手鎚矛
獵魔鋼彈第六型態所裝備的大型鎚矛,除了作為打擊武裝很優秀外,前端還有開合機關,能用強大的力量夾住敵人。
此外,開合機關內側還裝有特殊鍊鋸,可切斷被夾住的敵人。
第25集被格雷茲·艾因的腕部打樁機擊毀。
  • 第六型態
強化第五型態的最終決戰用的獵魔鋼彈,為了因應長期戰而採用新的胸甲、騎士式格雷茲的肩甲、雙臂的武裝與新型推進器的安裝等。
犧牲了瞬發般的機動性以讓本機能承受長時間沒補給的戰鬥為目的而施加的換裝。
  • 武裝:
肩部組件(騎士式格雷茲)
鐵華團採用凱爾妲·伊舒擔任司令官的「地球外軌道管理聯合艦隊」所採用的親衛隊機——騎士式格雷茲的肩甲作為的新的肩甲。
其肩部裝甲和姐妹機——「格雷茲」所使用的相比有著更高的防禦度。
第25集先被格雷茲·艾因擊飛一部份,其後為了脫身而立即脫落剩餘部份,過後被其擊毀。
腰部地面用推進器
降落到地球後,從燕式格雷茲的高機動推進器換裝而成。配合地面用而調整出力,也有考量到減輕燃料的消耗。
胸部追加裝甲
獵魔鋼彈第六型態為了保護容易受到攻擊的駕駛艙,以及應付長時間的戰鬥而追加的裝甲。
第25集被格雷茲·艾因擊中而脫落,隨即被其踏碎。
  • 名稱由來:
「」一名的典故來自於「所羅門之鑰: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之中,所屬順位第八的惡魔巴巴妥司
位階公爵,統領著30個地獄師團,其現身於世人面前時的形象為手執着弓箭、身上披著灰色的斗篷的魔鬼,而四週漂浮著吹奏中的號角。
傳說在太陽運行到射手座,和其它4位偉大的地獄之王一起出現在世間。
其特殊能力是熟知過去與未來的知識,賦予召喚者通曉動物語言的能力,並且得到預期想要的情報;同時召喚者也因此能獲得發現隱藏寶物的能力,並將之告訴術者。因此又被稱之為「狩獵者之魔」。
本作品對於該歷史傳說僅為有限度參考,所引用之事物並不一定完全符合史料中描述或記載的情況。
  • 機械設定:鷲尾直廣
天狼型獵魔鋼彈(,Gundam Barbatos Lupus)
在「艾德蒙頓」發生激戰過後,「獵魔鋼彈」仍與它的駕駛員——三日月·奧古斯一起立於鐵華團的最前線,並經歷無數場戰鬥。
這也使機體不斷累積損傷,陷入讓鐵華團整備員難以修復的狀態,隨後被暫時送往位在迪瓦茲根據地——「」的機動戰士工房、並接受翻修。
這時,為了讓「阿賴耶識系統」和駕駛員三日月的一體感能接近實際肉體的感覺,迪瓦茲的技術者們便以三日月的戰鬥資料為基礎,試圖提升機體的反應速度和機動性,並利用阿賴耶識系統將駕駛員感官和機體動作同步做更進一步調整。
最後骨架的反應指數和三日月的腦所感覺的速度感完全一致,這是來自累積至今的戰鬥資料以及三日月與的深刻連結。同時,武裝也一併配合三日月的戰鬥風格重新配置,完成後的結果就是這架「天狼型獵魔鋼彈」。
雖然是輕量的裝甲,但透過很多曲線能讓被彈時的衝擊降低到最大限度,這是經過充分計算後的設計。因為三日月喜好接近戰鬥,在接近敵機前如何減輕傷害是重要的課題。
作為鐵華團的主戰力的,無論在任何戰場上,都發揮出极高的性能,幾乎全面性地壓倒敵方勢力,直到在火星都市——「克里斯」郊外區的半金属挖掘場上,和MA——「哈斯蒙」一戰中,本機幾乎呈半破狀態:右手被扯斷,部分裝甲也嚴重損傷,而駕駛員三日月則因過度使用阿賴耶識的關係,整個右半身失去知覺。
  • 機體編號:ASW-G-08
  • 所屬方:鐵華團游擊隊(隸属於鐵華團)
  • 駕駛員:三日月·奧古斯
  • 機體高度:19公尺
  • 機體重量:31.2噸
  • 武裝:
劍型鎚矛
迪瓦茲的技術員為了配合天狼型獵魔的改修而開發的接近武裝。
裝備的形狀及重量被製作成不會耗損機體的機動性。
太刀(劇中無使用)
迪瓦茲的MS工房為天狼型獵魔重新打造的太刀。
從骨架用稀有合金練成的刀身根據使用者的力量,能發揮出將MS一刀兩斷的性能。
腕部200mm砲×2
天狼型獵魔的實彈射擊兵裝,裝在手部裝甲上。
也可以從後方180°旋轉至前方,並且在手持接近武器的情況下使用。
沒有用時可收納在背包上,並且在需要用到時向前45°。
腕部火箭砲×2
天狼型獵魔的近中距離用射擊武裝,裝在手部裝甲上。
還能於重鍛開鋒型智魔共用。
小型鎚矛×2
天狼型獵魔的主要武器,以平時常用的鎚矛為藍本,將握柄縮短化而成。
主要擅長於近身戰,並且有效地將敵機一次性的擊倒,沒有用時可收納在背包上。
背包
受到迪瓦茲翻修之後,以前有着更多用途。除了收納武器外,內藏的副臂可作背面的攻擊。
  • 名稱由來:
本機體名稱中的「狼」一字的原文「Lupus」,來自於古代拉丁文,從前便被古羅馬人用以形容狼或是豺狼座
  • 機械設定:鷲尾直廣
天狼王型獵魔鋼彈(,Gundam Barbatos Lupus Rex)
在火星都市「克里斯」近郊和MA——「哈斯蒙」展開激戰的「天狼型獵魔」在贏得勝利的同時,也跟駕駛員三日月·奧古斯一樣陷入滿身瘡痍的狀態。
從之前就一直負責機體維護的迪瓦茲整備員們替送到歲星MS工房的進行更大規模的改裝作業。透過「阿賴耶識系統」配合和MS一體化的三日月的戰鬥資料,讓機體的反應速度成功達到理論值的極限。
骨架的各部關節動作也施加了和駕駛員親身感覺一致的纖細調整,連外裝也活用了MA的裝備,獲得新姿態的更被賦予了「REX」一詞,也就是「王」的名字。
以成為火星之王為目標的鐵華團團長——歐格·伊茲卡以及和他一同前進的三日月,做為他新機體的這名字可以說是命中註定的。
背面裝有MA的尾巴,透過阿賴耶識系統,讓三日月能像活動自己手腳般控制尾巴。另外腕部的骨架構造也經過重新打造、並藉此強化。讓的外表進化成了比之前更為兇猛的姿態。
駕駛艙方面,是依據三日月目前的狀况而改修成前開式。之前的戰鬥中因徒手撕MA的關係而導致手腕壞掉,於是將雙腕伸得像野獸般長,以便能更直觀的實現三日月的戰鬥風格。
在鐵華團和「JPT信託」開戰之際,駕駛員三日月已大幅整修後的天狼王型獵魔前往戰線之上,展現出如同魔王般的駕駛技術。最後一口气抵達賈斯里的「黄金賈斯里號」的艦橋上,並二話不説地轟殺了賈斯里,再次為鐵華團的對戰立下大功。
在火星上,與昭弘的重鍛開鋒型智魔鋼彈一同面對眼前的末日號角大軍,但因「破滅魔劍」的遠距離轟炸而遭到重創,呈半破狀態的本機依然支撑到最後一刻,直到駕駛員三日月為團捐軀後,頭部被蘭吉雷茲茱麗雅的茱麗雅劍扯下為止。
  • 機體編號:ASW-G-08
  • 所屬方:鐵華團游擊隊(隸属於鐵華團)
  • 駕駛員:三日月·奧古斯
  • 機體高度:19公尺
  • 機體重量:32.1噸
  • 武裝:
超大型鎚矛
歲星MS工房為天狼王型獵魔用所開發的主裝備,是一把將對艦戰鬥納入考量的大型鎚矛。
柄的部分能根據狀況伸縮,先端部和柄的底部設有貫釘,没有用時可收納在後群甲上。
霸王爪
天狼王型獵魔的能貫穿敵機的新武裝,覆蓋於指尖部的裝甲是由「稀少金屬」打造而成。
內部收納有兩對從背包移植在手臂内部的機械臂。
200mm火神砲×2
天狼王型獵魔的新裝備,裝在手腕内。能夠做為高速連發的速射砲使用。
尾鞭刀
原是MA——哈斯蒙的武裝之一,後成天狼王型獵魔的特殊裝備,收納在背部上,使用時會隨著三日月的感覺伸長並襲向敵機。
平時可當平衡器來使用,尾刀的纜線是從哈斯蒙身上所獲得,刀身則是新造品。刀身前端鋒刃處是由「稀少金屬」打造而成。
三日月對此裝備的感想是「感覺就像是本來就有的東西」。
腳根貫釘×2
天狼王型獵魔的貫釘裝備,裝在腳根上。
對敵機踢向牆面或踩向地面時,藉由貫釘破壞骨架或駕駛艙。
左臂補修組件/手甲/盾
原本是獵魔於本篇故事開始時所使用的補修組件,由於機體本身歷經了百年的歲月以致於原本的裝甲劣化而不堪使用,因此幾乎整具左手臂的外裝甲部分都由補修組件代替,而盾則為此補修組件中的一部分,但沒有半点定論。
設計上為簡易、輕便型的小型護手型盾牌,主要作用於對敵機近距離戰鬥用兵器的格擋以及小範圍保護機體的重要機構等。
本來要將其設定為天狼王型獵魔最終決戰樣式的補修組件,最後只留在設計稿上。
左肩甲組件(蘭吉雷兹)
由敵方機動戰士「蘭吉雷茲」身上奪取而來的裝甲。
本來要將其設定為天狼王型獵魔最終決戰樣式的補修組件,最後只留在設計稿上。
  • 機械設定:鷲尾直廣
智魔鋼彈(,Gundam Gusion)
於三百年前的「厄祭戰爭」中所使用的72架「鋼彈骨架」型機動戰士其中之一,有著厚重的裝甲、調整成高出力的鋼彈骨架型MS。
特徵是與鋼彈之名相去甚遠,施以超重裝甲、骨架大部分解後加以延長和在裝甲裡面加裝大型推進幫浦的圓滾滾外形。以巨大的鎚子、機槍和手榴弹為主武裝。
近年來,於難以當航道使用的高密度碎石帶中發現了它,並在以此宙域為地盤的海盜間輾轉。最近落到了知名海盜——「柏瓦茲」之手,成為擔任MS部隊隊長的「庫達爾·卡德爾」的座機。
做為基礎的鋼彈骨架本來就擁有不限定運用環境的高泛用性,對於在宇宙從事海盜行為的柏瓦茲而言,重力圈內的運用不在考慮範圍內,並將智魔鋼彈改裝成宇宙專用機。
雖然單獨飛行距離很短,也不利於長時間的戰鬥,但在這些缺點的反面,能夠抵擋對空機槍程度砲火的厚重裝甲反而是敵人的一大威脅。
利用鋼彈骨架特徵的兩具亞哈反應爐所提供之高出力使得本機得以裝備超重裝甲,裝甲內部搭載了大型推進劑槽,能讓伴隨機體重量而來的燃料消耗風險能有所減輕。
在与獵魔鋼彈一戰中,隨着駕駛員庫達爾戰死,而本機則被俘獲後,歐格原本提議本機與十多部曼·羅迪一同賣掉,不過在昭弘的意願下同意其成為該機的駕駛員,並且改修成「重鍛型智魔」。
  • 機體編號:ASW-G-11
  • 所屬方:柏瓦茲
  • 駕駛員:庫達爾·卡德爾
  • 機體高度:18公尺
  • 機體重量:44.4噸
  • 武裝:
智魔之鎚
一個重達15噸,並用於應對嚴重破壞的大型鎚子。
該鎚子附有推進器,以幫助控制其軌跡和其影響的衝擊。該鎚子還能安裝於背面。
90毫米冲锋槍
智魔鋼彈所裝備的一個射擊武器,該裝備早已廣為流傳,由於價格便宜、很輕、又容易處理,也是海盜組織的最佳武器。
該武器還能安裝於后腰甲上。
400毫米加農砲
裝在胸部的一個射擊裝備,總計為4個。
可用作破壞錨,能以壓倒性的方式射倒敵艦或敵機。
火神砲
智魔鋼彈所裝備的近距離裝備,除了射擊實體彈外還能放撤退信號。
手榴彈×4
每兩顆各儲存在後裙甲,總計4個。
能從存放处取出直接當作太空地雷使用,以作擾亂敵機或敵艦的視線。
  • 名稱由來:
「」一名的典故來自於「所羅門之鑰: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之中,所屬順位第十一的惡魔古辛
位階公爵,統帥40個地獄師團。對於過去與未來的事情,他都能夠一一回答詢問者一切問題的結果和意義。也可授予召喚者名譽與地位。
他能將對魔法師抱持敵意之人轉成善意,同時亦能使敵對者變成己方的同伴。他能讓人們和諧相處,並維護友誼的榮譽和尊嚴,因此又被稱之为「智慧者之魔」。
本作品對於該歷史傳說僅為有限度參考,所引用之事物並不一定完全符合史料中描述或記載的情況。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重鍛型智魔鋼彈(,Gundam Gusion Rebake)
在鐵華團與柏瓦茲一戰後,智魔鋼彈被鐵華團捕獲,迪瓦茲的技術者們將智魔鋼彈的裝甲拆掉後,再大幅改造,讓本機以新的姿態重生。
在改裝前,因為重裝甲導致機體重量陷入瓶頸,並不適合重力圈下的運用,因此只能利用現有的資材做改修、轉用了一部份原本智魔鋼彈的裝甲和機能,以及鐵華團至今所擄獲的零件,再加上的備用零件,將這些零件加以組合,並在短時間內進行改修。
之後所完成的重鍛型智魔鋼彈,安裝在背部的推進器是內藏格雷茲手腕的智魔鋼彈腳部、而盾牌則是轉用自智魔鋼彈的背面裝甲,這些改造不僅表現出了塔賓斯整備團隊的創意及工夫,也恢復了鋼彈骨架不挑活動環境的高泛用性特徵。
儘管外型難以和智魔鋼彈先前的形狀做聯想,但這正是證明了鋼彈骨架高泛用性的貴重改修案例。另外,在操作席上採用了阿賴耶識系統,以便發揮出本來的性能。
頭部方面,則採取了完整包覆了臉部的面罩式設計,使用槍械攻擊時面罩為「關閉狀態/瞄準模式」;同時機身搭載了對遠距離支援最佳化的高感度感應器。
此感應器能將高感度感應器的能力發揮到最大限度,並透過阿賴耶識系統能將駕駛員肉眼看不見的超遠距離及電磁波流向轉換成視覺化資訊,乍看之下與一般機動戰士並沒有太大差異。
而在使用近距離武器進行攻擊時面罩會完全打開,不僅可以清楚看見智魔鋼彈的臉部輪廓,還能將有如肉身般的距離感傳達給駕駛員。
昭弘·亞特蘭大駕駛了該機前往戰場,為三日月擋下了蓋里歐的搜魔鋼彈的攻擊,並且直到在艾德蒙頓一戰中負傷累累為止。
  • 機體編號:ASW-G-11
  • 所屬方:鐵華團
  • 駕駛員:昭弘·亞特蘭大
  • 機體高度:18公尺
  • 機體重量:35.1噸
  • 武裝:
120毫米長程步槍
重鍛型智魔鋼彈所裝備的一把追求長射程的步槍,由迪瓦茲的技術者獨自改造而成。
追加了瞄準鏡和長槍管、讓遠距離的命中精度大幅提升。即使只用單支或副腕拿也能發出高集彈性的射擊。
巨型護盾
重鍛型智魔鋼彈所裝備的一個大型盾牌,流用自智魔鋼彈的背部裝甲,仍保有著重裝甲MS時代的高防禦性能。
沒有用時可收在后群甲上,並作為穩定翼。
斧矛
重鍛型智魔鋼彈所裝備的一把大型斧槍,以廣闊攻擊距離為其特徵。
該戰斧的柄可以大幅延長,讓揮下時的威力得以提升的武裝,同時能夠收縮變成短斧使用。
滑膛砲×2
本機體對應遠距離戰鬥用的主要武裝,為輕裝砲型的手持式實彈射擊兵裝,以無重力空間下運用為主要考量,其大口徑的長砲管設計使得此武裝能夠精準發射高初速且大威力的實體砲彈,另一方面在砲身下方還設置有機關槍能夠做為額外支援用途。
於劇中表現上主要多用於中、遠程的輔助攻擊,儘管因為奈米積層裝甲的關係導致射擊武裝無法有效發揮威力,但依舊能夠透過不斷的給予打擊造成其塗層耗損,累積之下亦能夠造成一定破壞力。
此武裝於一般使用上以單手架於腰間為主。可與共用。
輔助機械臂×2
流用自格雷茲的手臂組件,其出力並不輸給主手臂。
同時在阿賴耶識系統的輔助下,可以控制四支手腕。沒有用時可收納在背包上。
  • 機械設定:鷲尾直廣
重鍛開鋒型智魔鋼彈(,Gundam Gusion Rebake Fullcity)
由於迪瓦茲開發的量產機——「獅電」配備到鐵華團火星總部之緣故,讓經歷無數戰鬥累積不少傷害的智魔鋼彈和獵魔鋼彈終於有餘裕能進行翻修。
迪瓦茲根據地——的機動戰士工房還取得了新的厄祭戰爭時代機體資料,除了能重現大戰時代的機體性能,還根據駕駛員昭弘·亞特蘭大的戰鬥紀錄開發新規裝備,以新舊混血型的方式把重鍛型智魔改修成「重鍛開鋒型智魔」。
繼承了「重鍛型」的射擊、接近兩用樣式,還根據昭弘的意圖更進一步強化格鬥戰樣式。同時,為了讓能源傳達率更進一步提升,重鍛開鋒型的裝備經過全面翻新,變成了現在的姿態。
透過頭部新型高感度攝影機感應器能進行長距離精密射擊,展開臉部後能轉變成近距離戰鬥型的機關和重鍛型一樣,均受到頭部高感度攝影機感應器之恩惠,讓它擁有傲人的高命中率。
在展開副腕並手持四把步槍的狀態下,其命中精度也不會劣化。接近形態下的副腕強度也有所提升,能發揮出只靠出力就能壓倒敵機的力量。另外,在背包上還增設了推進組件,以便將出力大大提升。
在鐵華團與「破曉地平線團」開戰之際,昭弘就一直駕駛著作為鐵華團戰力之一,並且活跃至火星上的末日號角大軍扫荡作戰中。最終因「破滅魔劍」的借離轟炸,呈半破狀態的本機在夾殺伊歐古的格雷茲後被擊殺至停止活動,而駕駛員昭弘也和三日月一樣為團捐軀。
  • 機體編號:ASW-G-11
  • 所屬方:鐵華團二號執行部隊(隸属於鐵華團)
  • 駕駛員:昭弘·亞特蘭大
  • 機體高度:18.2公尺
  • 機體重量:36.5噸
  • 武裝:
120毫米長程步槍×4
重鍛開鋒型智魔所裝備的一把追求長射程的步槍,由迪瓦茲的技術者獨自改造而成。
追加了瞄準鏡和長槍管、讓遠距離的命中精度大幅提升。即使只用單支或副腕拿也能發出高集彈性的射擊。
斧矛
重鍛開鋒型智魔所裝備的一把大型斧槍,以廣間距離為其特徵。
該戰斧的柄可以大幅延長,讓揮下時的威力得以提升的武裝,同時能夠收縮變成短斧使用。
滑膛砲×2
本機體對應遠距離戰鬥用的主要武裝,為輕裝砲型的手持式實彈射擊兵裝,以無重力空間下運用為主要考量,其大口徑的長砲管設計使得此武裝能夠精準發射高初速且大威力的實體砲彈,另一方面在砲身下方還設置有機關槍能夠做為額外支援用途。
於劇中表現上主要多用於中、遠程的輔助攻擊,儘管因為奈米積層裝甲的關係導致射擊武裝無法有效發揮威力,但依舊能夠透過不斷的給予打擊造成其塗層耗損,累積之下亦能夠造成一定破壞力。
此武裝於一般使用上以單手架於腰間為主。可與共用。
指節罩×2
重鍛開鋒型智魔的極近距離專用攻防一體型追加裝甲。
對於被副腕拘束的敵機能發揮效力,也能當成小型盾牌使用。
腕部火箭砲×2
重鍛開鋒型智魔的近中距離用射擊武裝,裝在手部裝甲上。
還能於天狼型獵魔共用。
護盾大剪刀
重鍛開鋒型智魔的剪刀型可變武裝,沒有用時可收在后腰甲上。
除了能當成裙甲及大型盾牌外,還可切斷機動戰士。
磁軌砲
重鍛開鋒型智魔的遠距離射擊裝備,透過高感度攝影機感應器,可一次性地瞄准敵機,然後發射出高超的火炮。
輔助機械臂×2
流用自格雷茲的手臂組件,其出力並不輸給主手臂。
同時在阿賴耶識系統的輔助下,可以控制四支手腕,沒有用時可收納在背包上。
  • 名稱由來:
本機體名稱中的「Fullcity」沿自咖啡烘焙度的「深城市烘焙」(Full City Roast),原意是指機身比重鍛型更深的咖啡色,也帶有更為精煉的聯想。
  • 機械設定:鷲尾直廣
蔽魔鋼彈(第四代流星號)(,Gundam Flauros(Ryusei-go IV))
於三百年前的「厄祭戰爭」中所使用的72架「鋼彈骨架」型機動戰士其中之一,以砲擊為主特徵的鋼彈骨架型MS。
因擊敗「破曉地平線團」的功績受到評價,迪瓦茲代表——麥克馬多·柏利史東將火星半金属礦山試掘場的管理和營運委任給鐵華團,並在偶然間挖掘出一台鋼彈骨架。
被發現時的配色呈白色,再加上亞哈反應爐处於休眠狀態,以鐵華團目前的技術將其無法啟動,但在曾負責過「天狼型獵魔」和「重鍛開鋒型智魔」的技術員的幫助下成功開啟。
在進行翻修時,鐵華團所下的指示就只有「納米積層裝甲」的颜色號碼而已,並漆上了對於相關人士而言,能一眼就通由誰負責搭乘的颜色。
一番改修後,在送到諾爾巴·西諾手中時,也一併繼承了「四代目流星號」之名。同時也是繼「獅電改(流星號)」之後,西諾的第四台專用機。
本機最大的特徵是為了能將遠距離砲擊組件的能力發揮至最大限度。而在骨架中也加入了能變形成四肢姿勢的「炮轟模式」的可變機構,繼而實現了在地面戰時能提升命中率,提供砲擊時的衝擊吸收,以及輔助即時迴避的設計思想。
在「克里斯防衛戰」中,西諾駕駛著這台剛完工不久的機體,到指定地點進行埋伏,並將MA「哈斯蒙」的子機——「普魯瑪」全數擊毁與阻擋,成功讓哈斯蒙孤立無援,随後成為鐵華團的新戰力之一。
直到參與殲滅阿麗安蘿德艦隊一戰,西諾為了保護萊德的「雷電號」而受到損傷,其後西諾繼續駕駛受損機體,企圖發動斬首特攻,岂料遭到茱麗葉的阻爛而失敗,最後被敵方艦隊砲火重創,而西諾則當場戰死(另有一說是下落不明)。
  • 機體編號:ASW-G-64
  • 所屬方:鐵華團一號執行部隊(隸属於鐵華團)
  • 駕駛員:諾爾巴·西諾
  • 機體高度:17.8公尺
  • 機體重量:29.9噸
  • 武裝:
背部磁軌砲×2
的超遠距離射擊裝備,裝在背包上。根據戰況整備成短程砲身或長程砲身兩種。
在砲擊模式下會將兩具反應爐的出力集中在此裝備上,藉此產生出爆发性的彈速。
厄祭戰爭期間,磁軌砲被大量用作穿透納米層壓裝甲的武器裝備在MS上,但此類能發射出特殊彈頭的兵器被稱為「破滅魔劍」。
戰後,在末日號角的體制下,被視為「非人道兵器」而被禁止,至於鐵華團所使用的則是勉強擦在禁止條約邊線上的彈頭。
短管加農砲×2
的遠距離射擊裝備,背部磁軌砲的替代武裝,裝在背包上。
也能對應在移動中砲擊,在亂戰中能發揮有用性。
120毫米專用機槍×2
的射擊裝備,採用了挂載在背包上的裝態下也能使用的機構。
突擊砍刀×2
的短距離樣式接近武裝,是一把容易使用的弯刀。
没有用時可收納在背包上。
  • 名稱由來:
「」一名的典故來自於「所羅門之鑰: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之中,所屬順位第六十四的惡魔佛勞洛斯
位階公爵,統帥36個軍團,別名「浩瑞士」(Haures)。其一形態為豹,也有人的形態,其人形二目似火。
他可通曉古今,預言未來,他會向召喚者講述太初之事,聖靈之初,以及諸天使的墮落,他會受命消滅召喚者的敵人,但不會與其他魔神為敵。因此又被稱之为「掩蔽者之魔」。
本作品對於該歷史傳說僅為有限度參考,所引用之事物並不一定完全符合史料中描述或記載的情況。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搜魔鋼彈(,Gundam Kimaris)
本作之敵方機體,於三百年前的「厄祭戰爭」中所使用的72架「鋼彈骨架」型機動戰士其中之一,以長槍為主武裝和以高機動性能為主特徵的鋼彈骨架型MS。裝備有肩部內藏兵器和摺疊於腰部裝甲的實體劍。
由初代鮑德溫卿駕駛,替終戰立下功勞。而這些功績讓鮑德溫家族以武家的身分在末日號角的「七星勢力」中佔了一席,其繁榮到現在仍持續着。
有著出眾的突進力,手持大型長槍的高雅身姿,讓人聯想到曾存在於地球古老歷史的中世紀騎士。
不單是出于性能上的理由,也因為本機是體現了末日號角理念的象徵性機體,在終戰後的的各種典禮上都可以見到它出席,因此本機成為了地球圈廣為人知的英雄性MS。
但隨著300年的時光流逝,人們對它的記憶也隨之風化。直到蓋里歐·鮑德溫搭乘後,讓它再度回到300年不見的戰場上。
與外觀的騎士風骨相對應,本機的運用概念極端地偏向近身戰,擅長在低軌道的無重力空間解放自身之大推力一口氣突擊、迫近敵人進行白兵戰。
除了利用兩具亞哈爐產生的高出力之外,還有機體各部的推進器讓它以靈活的高機動性而自豪。同時也具備了和鋼彈骨架相應之泛用性,可説是一架很優秀的機體。
在與獵魔鋼彈的兩次交戰中,第一次受艾因·達爾頓的「燕式格雷茲」的解救而撤;第二次裝上了高機動推進器,以便超越。兩次的出师不利後,為了完全消滅鐵華團,搜魔鋼彈進行了大改裝,成了「騎兵型」。
  • 機體編號:ASW-G-66
  • 所屬方:巴特韋恩家族(隸属於末日號角)
  • 駕駛員:初代巴特韋恩卿 → 蓋里奧·巴特韋恩
  • 機體高度:19.3公尺
  • 機體重量:31.7噸
  • 武裝:
永恆之槍
搜魔鋼彈所裝備的一把,外型模仿中世紀騎士所持的長槍,同時附有直徑120毫米的加農炮。
除了用来刺打敵機,還可以用其火力来抵制敵機。
但並不是此機既有的武器,因蓋里歐的喜好才使用。
戰鬥短刀
搜魔鋼彈所裝備的一把可折疊的短刀,無論在地面或海里,都能用來進行近距離戰。
但是拔出格鬥短刀、停下腳步和對手互砍的的狀況對於搜魔鋼彈來說是萬不得已的戰鬥。
沒有用時,可收在后腰甲上。
斬擊碟×2
搜魔鋼彈所裝備的碟狀武器,由MS骨架用的稀有金屬打造而成,從肩部射出的碟能夠高速迴轉、將奈米積層裝甲給切斷。
每個肩甲上都附有一個斬擊碟,總計2個。
腳部高出力推進器
搜魔鋼彈所用的充滿特色的推進裝備,雖然有著難以做姿勢控制的缺點,若是能駕馭自如的話,除了可以讓正面出力提升之外,還能做到快速的方向轉換和急加速。
碰到位在遠方的敵人時,會用全力推進在一瞬間拉近間距後展開接近戰的戰法。
在宇宙空間的運用很出色,在受行星重力影響的低軌道戰鬥中也能發揮拔群的安定感。
高機動推進器
搜魔鋼彈為了要打倒獵魔鋼彈而所裝備的能使機動力更進一步提升、並以單機長距離飛行和低軌道上的戰鬥為著眼點開發而成的專用追加推進器。
配合駕駛員的技術,在擁有高推力的反面的情况下可以讓本機即使在高機動狀態下仍可保有普通MS以上的旋回性能。雖説有著讓旋回性能降低的大缺點,不過這缺點可以用雙腳部的推進器來補足。
即使在行星重力圈內也能維持高機動性,更加強化了使用長槍一擊脫離的戰鬥風格。
  • 名稱由來:
「」一名的典故來自於「所羅門之鑰: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之中,所屬順位第六十六的惡魔锡蒙力
他是統率着全非洲的地獄魂靈的領導人,位階候爵,手執着20地獄師團。其現身於世人面前時的形象為一名騎在強壯黑馬上的英勇戰士。
他能賦予人絕大的勇氣,可以教授召喚者語法、邏輯與修辭學,可以找出被隱藏的物品與寶藏,並將對方帶至其面前,擁有與非洲有關的詳盡知識。因此又被稱之为「搜夺者之魔」。
本作品對於該歷史傳說僅為有限度參考,所引用之事物並不一定完全符合史料中描述或記載的情況。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騎兵型搜魔鋼彈(,Gundam Kimaris Trooper)
在末日號角根據地所在的地球,為了準備迎接決戰的蓋里歐·鮑德溫替本機換裝成「騎兵型」,可說是準備好迎接長期戰鬥的「決戰樣式」。
本機最大的特徵是有能變成類似一匹半人馬的變形機構——「騎兵型態」,發揮在無重力領域中進行高機動運用時的姿勢控制能力,讓本機在陸地上得以維持氣墊狀態,因而實現了將重力的影響維持在最低限度的高機動性。
的骨架和其他鋼彈骨架有著相同設計思想的同時,還另外採用了獨自的變形機構,使它在同型骨架中也屬於稀有的存在。在騎兵型態時可將腳部骨架展開、即使在地球環境下仍可透過四腳氣墊組件進行高機動戰鬥。
其變形機構是設想成能在宇宙空間發揮安定的機動性、在地上也能施展氣墊移動的設計;比起旋回性能,此樣式更加重視突進力,對正面有著出眾的破壞力。同時為了能长時間維持在浮游狀態、將敵人攻擊所造成的衝擊給擋開,本機也展現出了防禦面上的優勢。
後裙甲中內藏有機雷,能根據用途裝填炸藥彈、煙幕彈或燒夷彈,能在鎮壓據點或對MW戰甚至是MS戰中發揮擾亂的用途。側裙甲還內藏了一對副腕協助拿持所有裝備,大幅加強了安定性和續戰能力。另外還裝備有大型長槍、專用護盾及軍刀,能支撐這些武器的副腕則是裝備在側裙甲上。
對於賭上了自身尊嚴絕不容許失敗的蓋里歐而言,他要和決戰樣式的搜魔鋼彈一同展開一場決死之戰。
在艾德蒙頓一戰中,先與三日月·奧古斯的獵魔鋼彈交戰,後轉與麥吉利斯·法里德的葛琳潔德交戰中,不利於葛琳潔德,最後敗於此機之手。
戰後,雖然已損毀的騎兵型搜魔被地面部隊帶回,但不知何故地連同大难不死的蓋里歐一拼落在「阿麗安蘿德艦隊」手中,並最終大幅改修為殘命鋼彈。
  • 機體編號:ASW-G-66
  • 所屬方:鮑德溫家族(隸属於末日號角)
  • 駕駛員:蓋里歐·鮑德溫
  • 機體高度:19.1公尺
  • 機體重量:32.7噸
  • 武裝:
毀滅者長槍
騎兵型搜魔鋼彈所裝備的能對應遠距離的裝備,內藏有140毫米機槍。
其最大的魅力是活用機體的機動力進行正面突進,長槍上也裝備了姿勢控制用的噴嘴機構。
搜魔軍刀
騎兵型搜魔鋼彈所裝備的接近戰用裝備,需要用到的時候,能將長槍的控制交給副腕、並用主手臂來揮舞軍刀。
未使用時會收納在盾牌內側。
搜魔護盾
騎兵型搜魔鋼彈所裝備的防禦裝備,內側收納有軍刀。
基本上是由主腕的機械指持握,但也能直接掛在腕部上,也可以透過副腕拿取。
多槽式加速器×2
騎兵型搜魔鋼彈的用於增幅艾哈波的裝備之一,裝在胸部上,是一對有著無法在其他鋼彈骨架身上看到的個體特有能量迴路存在的特殊機關。
在裝甲內部裝入了和亞哈反應爐直連的壓縮迴路及冷卻機關,主要用來破壞對手的大腦系統,對使用阿賴耶識的人更有效。
後來變更成亞哈雷射加農炮,兩門砲口可以自由調整焦點。先用副腕之類的東西抓住敵機後再對著駕駛艙內側照射,藉此將駕駛員給擊殺,但可惜的是蓋里歐到了最後仍沒有使用此機關。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殘命鋼彈(,Gundam Vidar)
以蓋里歐·鮑德溫大難不死後的化名——「殘命」為本機的名字,意指人機合一。為「七星勢力」之一的萊斯達爾·艾里昂在「阿麗安蘿德艦隊」底下進行整備和調整的神秘機體,以擅長擊劍為主的鋼彈骨架型MS。
該機體在送到阿麗安蘿德艦隊的整備室時發現骨架零件有許多從外部造成的重大損傷,在阿麗安蘿德艦隊整備員的努力下,成功用現今技術修補及更換了受損的部份。
駕駛艙構造繼承自末日號角開發的MS系譜,並沒有做為鋼彈骨架特徵的「阿賴耶識」系統連接口,取而代之的是本機採用了在任何設有阿賴耶識系統的機體的控制程式中也未見過的「阿賴耶識E型系統」。
此系統是以艾因·達爾頓的大腦為核心來作輔助,藉由與殘命的連結強行讓機體發揮出阿賴耶識的威力,啟動後可以無視於限制或是對大腦的損害發揮出與匹敵的靈活性與速度。
與其他具有兩枚「亞哈反應爐」的鋼彈骨架型MS不同的是,本機具備了三枚亞哈反應爐,裝在背包上。光是本來兩座反應爐的出力,以運用MS所必要的能量來説已經是過剩的程度,因此第三枚反應爐只是用來隱藏了原本亞哈爐週波數用。
原本末日號角獨自生產72機並且擁有所有鋼彈的亞哈爐週波數資料,作為末日號角最高機密的殘命鋼彈需要進行秘密行動從而提升哈爐週波數用出力達成偽裝,用作欺騙以及擾亂敵方為目的才運用到第三枚反應爐。
在大西洋聯邦的殖民星群發動叛亂之際,殘命駕駛著本機前往殖民星外,並以一機壓倒性地全數剿滅叛亂份子。
直到在地球上的基地——「梵格爾夫」内,殘命向麥吉利斯展露出真面目後與三日月的天狼王型獵魔交戰,再撤退後向大家告知自己尙存和麥吉利斯一切罪行一事。最後為與麥吉利斯一絕了断,而將此機大幅改造成「殘命搜魔」。
  • 機體編號:ASW-G-XX
  • 所屬方:阿麗安蘿德艦隊(隸属於末日號角)
  • 駕駛員:殘命(蓋里奧·巴特韋恩)
  • 機體高度:18.5公尺
  • 機體重量:30.9噸
  • 武裝:
爆烈劍(後備劍身×6)
殘命鋼彈的主裝備,是一把具備打擊和突刺的戰鬥风格的西洋劍。
基於MS從外部難以造成損傷的原因,因此西洋劍設計採用從內部攻擊的概念。
西洋劍劍身在與握把分離後具備爆發的性能,故此有不少觀衆懷疑這是「破滅魔劍」箭頭。
兩側群甲的莢艙内收納有替換用的刃,要替換時裝甲會往後方滑动來替换劍身。
試驗型步槍
殘命鋼彈的從近中距離到遠距離都有考量到的泛用性射擊裝備。
製造商是末日號角的開發部門,將試驗運用中的裝備轉為殘命鋼彈用。
手槍×2
殘命鋼彈的近距離用射擊裝備,沒有用時可收納在前群甲内部。
主要用於接近時的牵制,及同時使用兩把發射出集中的炮火。
腳刀×2
殘命鋼彈的刃狀裝甲收納型近身戰裝備,是一把裝設在腳跟和腳尖,而且可翻出的刺刀。
是為了踢擊和踩踏用的,並沒有切斷能力。
  • 名稱由來:
「殘命」一名的典故來自於北歐神話阿薩神族之中的維達
他是奧丁和女巨人——格莉德所生的孩子,其現身於世人面前時的形象為高大,穿甲冑,帶著一把闊劍,穿著一隻靴子的戰士。
他有無數的稱號,即「森林之神」、「原始森林之神」、「沉默之神」和「復仇之神」。其中,「復仇之神」正符合了本機的形象和駕駛員的報仇心理。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殘命搜魔鋼彈(,Gundam Kimaris Vidar)
在麥吉利斯·法里德發動叛变後,隸属於「萊斯達爾·艾里昂」的阿利安蘿德艦隊之下,且捨棄了鐵盔面的殘命(蓋里奧·巴特韋恩)為準備和麥吉利斯所駕駛的主魔鋼彈戰鬥,而將殘命鋼彈進行了大改修。
不僅恢復了原有的「」一詞,也一並卸除了以偽裝機體固有周波數為目的而搭載的第三具亞哈反應爐,成為「重生之騎兵樣式」的新姿態。
和地上戰用的「騎兵型搜魔」相對,殘命搜魔的裝備構成是在無重力空間的戰鬥中最能發揮其價值。和以前的差異最大的地方,是和機體的控制機構一體化的「阿賴耶識E型系統」。
技術團隊更將化身為格雷茲·艾因戰鬥的艾因·達爾頓少尉的腦部及外部感覺器官以阿賴耶識搭載在殘命搜魔身上,蓋里歐透過出借肉體再次獲得了和艾因一起戰鬥的機會。
這個姿態在三百年前的厄祭戰爭時代中也能確認到。初代鮑德溫卿駕著和末日號角創始者——阿格尼·凱耶所操縱的一起戰鬥,為長年的戰爭劃下了休止符。
在阿麗安蘿德艦隊與地球外缘軌道統合艦隊開戰之際,蓋里奧駕駛著此機,並與石動的「轉生式荷姆薇潔」與麥吉利斯的「主魔鋼彈」交戰中使後者苦戰並將前者擊破,一雪艾德蒙頓一戰中敗於麥吉利斯駕駛的葛琳潔德之恥。
在麥吉利斯逃離火星後,再次與交戰,結果先是左手被斬断,然後被卷入萊斯達爾的主艦裡,而殘命則早已逃了出來。
  • 機體編號:ASW-G-66
  • 所屬方:阿麗安蘿德艦隊(隸属於末日號角)
  • 駕駛員:初代鮑德溫卿 → 殘命(蓋里歐·鮑德溫)
  • 機體高度:19.5公尺
  • 機體重量:34.5噸
  • 武裝:
鑽頭長槍
殘命搜魔的主裝備,是一把被稱為之象徵,而且內藏有兩挻機槍與兩發「破滅魔劍」發射機構的專用大型長槍。
為了將機體的突進力化為更加強烈的一擊,前端部採用了迴轉式的樣式,而槍身尾端部也藏有小型推進器。
特殊KEP彈(劇中無使用)
破滅魔劍發射機構使用的彈藥。
可以裝填在鑽頭長槍內、護盾內部收納有備用彈藥,共計八發。
殘命搜魔的刀劍型裝備,利用MS骨架用的稀有金屬所打造。
除了貫通力外,也為了斬擊用而將刃部打磨的非常鋒利。
護盾×2
殘命搜魔的防禦裝備,裝在背部的副腕上。
搭載有發射用的動力組件、藉由將長槍和盾牌連結來進行發射態勢。
鑽頭膝
殘命搜魔的迴轉式打樁機,內藏在膝部。
能貫穿躲開長槍突進,並試圖接近的敵機。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外傳、遊戲

君魔鋼彈原型(,Gundam Astaroth Origin) [6]
於外傳登場,於三百年前的「厄祭戰爭」中所使用的72架「鋼彈骨架」型機動戰士其中之一,以大錘為主武裝和高機動為主特徵的鋼彈骨架型MS。
厄祭戰爭終結之後,本機一度行蹤不明,不過在末日號角貴族之一的「華倫家族」在受命前往激戰之地的月面進行調查時,在巨大的隕石坑底部發現了它。隨後維持著這架機體的所有權,並代代相傳將近三百年。
但數年前,由於其家族介入經濟圈收賄的醜聞突然爆發,導致該家族遭到清算,君魔鋼彈因此被流入黑市,裝備和裝甲也被分售至四處。當它落到了以「月球拉格朗日點」的「艾伯蘭奇」殖民地為據點之「長生幫」頭目——泰迪老爹手中時只餘下鋼彈框架和頭部(現在的頭只是模仿出來的),已經是失去了原本的英姿。
身為華倫家長男的伏爾哥·華倫在搜索做為家族象徵的君魔鋼彈之過程中,被泰迪老爹收留。他一邊負責擔任老爹的護衛,一邊繼續搜索君魔鋼彈遺失的裝備,但即使經過長時間的搜索仍難以掌握到線索。
本機能藉由展開肩部裝甲和推進尾翼變成「飛行型態」,能做到普通MS數倍之上的單獨長距離移動。另外即使在大氣圈內也能實現高度飛翔和長時間的滑翔,是期待能在廣域戰鬥中發揮有用性而開發的機體,右腕下方還設有著機械式義手。
在飛行型態時,會展開的肩部裝甲以及在胸部駕駛艙門上所繪製的是華倫家的家徽。那是正式獲得君魔鋼彈所有權的認可後,在以當時技術修復機體時做為象徵而刻上去的。
其根本上的設計思想大致和獵魔鋼彈、搜魔鋼彈、智魔鋼彈等其他鋼彈骨架相同、另外還採用了特殊的「能量傳達機構」,這是為了使用君魔鋼彈的專用裝備而搭載的機構,但是在離開華倫家手上時失去了那個武裝,現在的裝備無法使用此機構。
  • 機體編號:ASW-G-29
  • 所屬方:華倫家族(隸属於末日號角)
  • 駕駛員:不明
  • 機體高度:18.5公尺
  • 機體重量:32.2噸
  • 武裝:
γ奈米積層劍
君魔鋼彈原貌的劍型接近武裝,和本機一樣有著深紅的刀身。
將壓縮後的亞哈粒子透過連接線傳送,藉此獲得在刀身面引發「γ奈米積層」反應這種特殊奈米積層構造的機能。
當能引起γ奈米積層反應的刀身接觸到MS和戰艦的裝甲面時,就會產生破壞奈米積層的效果,理論上是個極為強力的武裝。
但是亞哈粒子的壓縮技術缺乏安定性,就算是能開發出鋼彈骨架的當時技術也鮮少有成功案例,直到現代已經變成完全遺失的技術了。
大鎚
君魔鋼彈原貌的打擊武裝,可當成「γ奈米積層劍」的刀鞘。
很容易使用,即使在這個狀態下也是個優秀的武裝,没有用時可掛載於側裙甲上。
散彈槍
君魔鋼彈原貌的主要射擊武裝,其有效射程距離属較短。
因為是擅長用高機動性急速接近的機體,為了在中距離能發揮效力而採用此裝備。
可變形刀盾×2
君魔鋼彈原貌的刀片外加護盾的裝備,裝在雙肩上。
除了用於防禦,裡面的刀片可以展示出來,用作刀型裝備來與敵機對打。
  • 名稱由來:
「」一名的典故來自於「所羅門之鑰: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之中,所屬順位第二十九的惡魔亞斯她錄
原為古代巴比倫的丰饶與繁殖的女神、古代腓利基人的守護女神 — 亞斯達洛,被猶太教基督宗教給惡魔化。
位階公爵,支配西方,統帥40個地獄軍團,全身黑色並散出惡臭的毒氣,右手牽著一支地獄之龍。是典型的墮天使姿態,也就符合『惡魔=醜陋』的學說。
他的能力是穿越時空,能够自由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来回,雖然嘴邊掛著提倡自由的學說,但其實是教導人們怠惰,因而從天使被打下地獄,甚至於直接將他視為惡魔。
英國的傳說也有提到他,他是訪問浮士德的地獄七君子之一,被敘述成短尾短腿白腹的惡魔。因此又被稱之為「君臨者之魔」。
本作品對於該歷史傳說僅為有限度參考,所引用之事物並不一定完全符合史料中描述或記載的情況。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君魔鋼彈(,Gundam Astaroth)
本作的外傳主角機體,君魔鋼彈原貌的「重組樣式」,現在的外裝甲都是拆其他MS的零件裝上去,故形成左右不對稱的怪異形狀。
為了暗殺泰迪老爹,義手少年——艾路吉·米拉吉造訪了艾伯蘭奇殖民地,當他在執行工作時卻受到謎樣MS——「崔亞納」的襲擊。眼見泰迪老爹為了保護自己而受到瀕死重傷,他因此決定搭上這台機體。
最大的特徵為「旋風·羅迪」的左肩甲,以被「工業殖民地群」運用於警備工作的旋風·羅迪來說,其裝備在市面上流通的數量較多,也相對較容易取得、在「迪瓦茲」象徵性機體——「百鍊」的外裝方面,這是由長生幫向該組織重工業部門購買了局部能夠外銷的正規零件,再由沃科·華倫裝備至君魔鋼彈身上、內藏機械鉤爪,且以方便握住與控制大型折疊式實體刀,以及為彌補左右配重不平衡而裝上去的側裙甲上的推進器。
里面的「神經連接器」透過艾路吉的機械式義手連接機體和駕駛員的神經,操作上的精密性雖不如原裝但也敷以使用。
在搜尋的零件的道路上,波折重重,先後與「崔亞納」、「哈古利·羅迪」、「卡利斯托」、「里格爾·莉莉」和「情魔鋼彈」交戰過。儘管一路上都遭受長生幫的追擊,但艾路吉依然駕駛著,將眼前的困难一一迎刃而解。
從取回的零件裝回去後,君魔鋼彈復原程度達到82%。不料在莉雅麗娜·摩加頓成功當上長生幫頭目後的第二天,被仍在潛逃中的娜娜歐·納羅利那窃走。
  • 機體編號:ASW-G-29
  • 所屬方:長生幫
  • 駕駛員:艾路吉·米拉吉
  • 機體高度:18.2公尺
  • 機體重量:30.6噸
  • 武裝:
毁滅巨刀
君魔鋼彈的大型接近裝備,中央處有摺疊機構,使用時可張開長度超過MS全高的刀刃。
雖然是的主兵裝,但因為能折疊的關係,有著強度面的弱點。
沒有用時可裝在背包上。
步槍
從由華倫家管理的時代開始,為了給君魔鋼彈使用而整備的步槍。
推進器裝甲
君魔鋼彈為控製本機的平衡而設的推進裝備。
除了增廣可動域,也有替因為左右不對稱而使重量平衡很差的君魔鋼彈做姿勢控制的意味在。
腳部內側裝甲
以殘留在伏爾哥·華倫的記憶晶片中的君魔鋼彈整備資料為基礎,並由長生幫的開發部門所重現出的腳部內側裝甲。
能夠微微看到君魔鋼彈本來的樣子。
短刀
君魔鋼彈的近身戰裝備,裝在推進器裝甲內部。
可對敵機進行簡單的刺打效果。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復生型君魔鋼彈(,Gundam Astaroth Rinascimento)
於外傳第二季登場,在歷經「長生幫」的內部鬥爭後,讓君魔鋼彈復原了近82%的改良模樣和裝備。從取回的黑色外裝重新塗成藍、白色,而非原貌的紅色。
然而,卻遇到了被娜娜歐·納羅利娜強奪的突發狀況,約半年後才在海盜橫行的木星圈黑市中找到,但裝備已經有大半都遺失了,使得不得不回到用各種MS裝備拼裝而成的左右非對稱姿態。
这台重量平衡極差的機體在進一步追求攻擊力和裝甲後,平衡性遭到極點到除了艾路吉·米拉吉以外,幾乎無人能操縱。
雖然對沃科來說這是最讓人不想見到的狀況,但是對不了解原本姿態的艾路吉而言,復生型君魔的特徵較有親近感。
為了支援做為MS駕駛來說仍不構老練的艾路吉,沃科提議從裝備面著手,讓全身都掛馬各種武裝,使其能應對各種局面,目標是藉由發揮裝備的有用性將戰況導向有利的局面。
左腕的副拳套是用「加姆·羅迪」的腳部裝甲改造而成的大型款式;而背包為了對應增加的裝備重量而換成「大推力款式」。
  • 機體編號:ASW-G-29
  • 所屬方:長生幫
  • 駕駛員:艾路吉·米拉吉
  • 機體高度:18.9公尺
  • 機體重量:34.5噸
  • 武裝:
毁滅巨刀
君魔鋼彈的大型接近裝備,中央處有摺疊機構,使用時可張開長度超過MS全高的刀刃。
雖然是的主兵裝,但因為能折疊的關係、有著強度面的弱點。
沒有用時可裝在背包上。
新型步槍
以使用標準規格彈藥的普通樣式為基礎,再由沃科針對給使用施加客製化的MS用步槍。
儘管有試圖加強命中精度,但艾路吉究竟有沒有感受到差異則不明。
混種砍刀
復生型君魔的新裝備,是內藏了大型打樁機和模仿破滅魔劍所製成的「火藥式破滅魔劍」的砍刀。
除了可以拆開來單獨使用外,也可以跟毀滅巨刀組合成更為巨大的劍使用,以補足了毀滅巨刀的弱點。
短刀
的近身戰裝備,收納在兩腰部推進裝甲內。
可對敵機進行簡單的刺打效果。
從過去的使用實績來看、認為這很符合艾路吉的戰鬥風格、因此被當成復生型君魔的標準裝備。
副拳套
復生型君魔的防禦裝備,裝在左腕上。
除了能當盾牌用的防禦面外,還兼顧了當打擊武裝用的攻擊面,是以兩面運用為構想的裝備。
有著能包覆住機械指的形狀,讓它擁有能裝備在手前端的構造。
盾腕
復生型君魔的防禦裝備,裝在右肩部上。
具有能展開成輔助臂的機構,能當成第三支手使用,機械指的形狀是和左手同一規格,可當成副拳套穿上的形狀。
  • 名稱由來:
「Rinascimento」一詞源自意大利文,意思是「文艺复兴(Renaissance)」。
這是一場大致發生在14世紀至17世紀的文化運動,在中世紀晚期發源於義大利中部的佛羅倫斯,後擴展至歐洲各國。
本字體由「ri-」和「nascere」構成,含義為「復興、重生」之意。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翼魔鋼彈(,Gundam Marchosias)
於三百年前的「厄祭戰爭」中所使用的72架「鋼彈骨架」型機動戰士其中之一,推測在厄祭戰爭中被遺失了將近三百多年,被稱為「幻之機體」,而且不在現存的26架鋼彈骨架名單當中。
奇特的是,於末日號角保有的古老資料庫中紀錄有翼魔的固有周波數紀錄、本機完工並投入實戰是毫無疑問的事實,但當時的駕駛員是誰並不明朗,沒有留下任何有關機體行蹤的線索到非常不自然的地步。
本機最大的特徵是裝備於背部和腰部總計四枚的穩定翼,模仿翅膀狀的背部穩定翼散發著優雅感,包含腰部穩定翼在內共搭載四支輔助臂,展開輔助臂逼近敵人的樣子有如惡魔一般,非常符合有著惡魔之名的鋼彈骨架。
此外,本機也首次搭載了特異功能,也許是因為這樣才能與一架大型機動兵器單挑,但其姿態是否有再度出現在世人面前之日,仍未有定論。
同様作為被冠上「惡魔」之名的機體,在三百年後的今天,便成為最新系列作兼遊戲中登場的主角機——「端白星鋼彈」。
  • 機體編號:ASW-G-35
  • 所屬方:末日號角
  • 駕駛員:
  • 機體高度:18.7公尺
  • 機體重量:34.3噸
  • 武裝:
破壞錘矛 / 大太刀
翼魔鋼彈的格鬥兵器,是為了對抗機動兵器的納米積層裝甲而設計的。
沒有用時可收納進本身具備重量的背部的劍鞘內,而且還能連同一起使用,成為一把破壞力極強的破壞錘矛。
短劍×4
翼魔鋼彈的近戰兵器,大多都由輔助臂持有。
護盾
翼魔鋼彈的防禦兵器,安裝在左腕上。
是為了避免妨礙穩定翼兼輔助臂展開而使用。
籠手 / 爪子
翼魔鋼彈的突擊和防禦用兼備的兵器,安裝在右腕上。
除了能變形成爪子模式外,還能透過轉動來轉換成拳套模式。
輔助臂×4
翼魔鋼彈的輔助兵器,安裝在背部和腰部的一對穩定翼內。
是為了對應和非人型的MA之間的各種戰鬥而設計。
磁軌砲×2
翼魔鋼彈唯一的射擊兵器,搭載於兩腰部穩定翼內。
  • 名稱由來:
「」一名的典故來自於「所羅門之鑰: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之中,所屬順位第三十五的惡魔馬可西亞斯
位階侯爵,統帥30個軍團,亦稱「馬加錫亞」,由於他是地獄中的大候爵,加上他出身於權天使或主天使,因此有著「第七座天使侯爵」的別號。
在《所羅門之鑰》中為可以噴火的有翼的狼,也可以顯出人形。而《偽以諾書》也是寫明翼狼,但標注是獅鷲獸的翼,並追加蛇尾。
他直接受所羅門支配,在等待1200年後的第七王座的君王輪迴,以重返天界,但他卻遭到背叛而受騙。
本作品對於該歷史傳說僅為有限度參考,所引用之事物並不一定完全符合史料中描述或記載的情況。
端白星鋼彈(,Gundam Hajiroboshi)
於遊戲中登場,自翼魔被「阿法姆設備」的蒂姆那的上一代保管並加以改修後,以「端白星」的姿態再次重現。
在火星的開拓競爭大敗後不久,所屬的「萊特尼西亞殖民地」就遭到不明機體的襲擊,該設備的當家——「威斯塔利歐•阿法姆」就駕駛著該機體,前往第一戰線。
  • 機體編號:ASW-G-35
  • 所屬方:阿法姆設備(隸屬於萊特尼西亞殖民地)
  • 駕駛員:威斯塔利歐•阿法姆
  • 機體高度:18.6公尺
  • 機體重量:32.9噸
  • 武裝:
錘矛
端白星的主要近戰裝備,在泛用性和重量的平衡感方面取得優勢。
大型護盾
端白星的防禦裝備,安裝在左腕上,可變形成爪子和利針模式。
110毫米短程步槍
端白星的射擊裝備,由於牽制和威吓敵方機體。
  • 名稱由來:
「端白星」一名的典故來自於「端白星」,又被稱作為「啟明星」。
  • 機械設定:鷲尾直廣
情魔鋼彈(,Gundam Vual)
於外傳登場,於三百年前的「厄祭戰爭」中所使用的72架「鋼彈骨架」型機動戰士其中之一,以大錘為主武裝和高機動為主特徵的鋼彈骨架型MS。
與迫使人類面臨存亡危機的無人大型機動兵器MA之間歷經了長年且激烈的戰爭,因為投入了72架鋼彈骨架,戰爭在人類的勝利下順利落幕。在許多下落不明的機體中,是在近年於厄祭戰爭時代遭廢棄的殖民地殘骸內被發現。
長生幫也有參與廢棄殖民地解體事業的標案,當時的現場負責人羅瑟瑞·里昂尼在背地裡把在殖民地內部動力區附近沉眠的給運了出去,並當成自己的所有物。說不定從那時候起就已經開始進行了留以為日後推翻泰迪老爹所作出的準備。
在廢棄殖民地內被發現時,呈露出全身骨架相當於裸體的狀態。在尋找和骨架相符的裝備時,從末日號角官員——維爾克拉森那裡取得了大量君魔原貌的裝甲和裝備,在裝上這些裝備後讓取得了現在的姿態,好激怒沃科。
因為裝備在背部的背包和腳部的推進器,讓實現了高度的機動性和運動性。此外,還成功的大幅延長了單獨飛行距離。在重視機動性的輕裝腕部上裝備了兩種盾牌,減輕了對裝甲方面的不安。
在與艾路吉·米拉吉的一戰中,最終被擊倒,而駕駛員羅瑟瑞則在投降後沒多久,被娜娜歐·納羅利那刺殺身亡,的零件全被奪回,其外裝則是回收在機身上。
第二季時放置於長生幫的某間機庫,被改造成尤哈娜型情魔鋼彈。
  • 機體編號:ASW-G-47
  • 所屬方:長生幫
  • 駕駛員:羅瑟瑞·里昂尼
  • 機體高度:18.9公尺
  • 機體重量:31.5噸
    • 第一型態:
情魔鋼彈的首次登场的型態,左腕沒有裝甲。
  • 武裝:
長柄刀
情魔鋼彈的接近戰用裝備,是一把超越MS全長的雙頭薙刀。
形狀獨特,兩端附有尖刺。透過連續揮舞使得敵機到被擊破前都沒有反擊的餘地。
用在第一型態上,後被挖掘鎚取代。
  • 第二型態:
在諾沙尼奧·里昂尼的幫助下,成功為進行了補強。
利用兩枚斯巴達盾牌和右肩上的肩盾來補充的缺陷。
  • 武裝:
挖掘鎚
情魔鋼彈的主要裝備,原本是採掘用的,後被轉用至武器用途上。
在較輕量化的同時除了保有純粹高度的破壞性能,前端部裝有迴轉機構,藉此對奈米積層裝甲造成致命性的傷害。
210毫米對物步槍
情魔鋼彈的射擊武裝,可連接到君魔鋼彈身上。
該裝備附有兩腳架,此外還可以去掉其中一個側裙甲,以進行連接。
針刺盾
情魔鋼彈的防禦裝備,裝在右肩上。
在前端部上面採用了爪狀的構造,使它也能擔任打擊兵器的工作,但還無法確認這些是否為情魔鋼彈本來的裝備。
斯巴達盾牌
情魔鋼彈的防禦裝備,裝在左腕上。
為了避免對挖掘鎚和長柄刀的使用造成限制、而採用小且圓的款式。
  • 名稱由來:
「」一名的典故來自於「所羅門之鑰: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之中,所屬順位第四十七的惡魔化勒
位階公爵,統帥37個軍團,別名「瓦爾」(Wall)。
其現身於世人面前時的形象是一隻獨峰駝,也可以人形示人。他可以使人獲得女性情睞,本身還通曉古今,可預言未來,平抑仇恨。因此又被稱之為「情睞者之魔」。
本作品對於該歷史傳說僅為有限度參考,所引用之事物並不一定完全符合史料中描述或記載的情況。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尤哈娜型情魔鋼彈(,Gundam Vual Yuhana)
在與一戰中敗北的,原先裝甲被套在身上後,再一番改造而成的新形態,並以駕駛員桑波·哈克利的妹妹——尤哈娜·哈克利的名字為命名。
以作為支援復生型君魔鋼彈為出發點,出力和長距離的攻擊一度強化,裝甲以深藍和黄色為主色。
  • 機體編號:ASW-G-47
  • 所屬方:長生幫
  • 駕駛員:桑波·哈克利
  • 機體高度:19.8公尺
  • 機體重量:33.6噸
  • 武裝:
210毫米對物步槍
情魔鋼彈的射擊武裝,可連接到君魔鋼彈身上。
該裝備附有兩腳架,此外還可以去掉其中一個側裙甲,以進行連接。
鏈鋸×2
尤哈娜型情魔的新裝備,是一對大型鏈鋸,裝在雙腕上。
對一般機動戰士具備著高超的鋸断能力,連納米裝甲也能鋸断。
巨護盾
尤哈娜型情魔的防御裝備,裝在右肩上,可拆成大劍和切断器。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魅魔鋼彈(,Gundam Gremory)
於外傳登場,於三百年前的「厄祭戰爭」中所使用的72架「鋼彈骨架」型機動戰士其中之一。
上半身披著一套黑色的被稱為「納米披肩」的裝甲,不僅使外觀像死神之樣,更可發揮出比一般鋼彈骨架型更具压倒性的防禦力。
  • 機體編號:ASW-G-56
  • 所屬方:納迪拉家族(隸属於末日號角)
  • 駕駛員:迪拉·納迪拉
  • 機體高度:22.5公尺
  • 機體重量:33.4噸
  • 武裝:
戰鬥錨
的主裝備,為厄祭戰爭後的戰損樣式。
前端的尖利弯角具備著极大的破壞力。
  • 名稱由來:
「」一名的典故來自於「所羅門之鑰: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之中,所屬順位第五十六的惡魔格莫瑞
位階公爵,統帥26個軍團。又譯「吉蒙里」(Gremory)。其現身於世人面前時的形象是頭戴公爵夫人的寶冠,騎著駱駝的一個美貌女子。
他可通曉古今,預言未來,並可探知被隱匿的寶物的所在。因此又被稱之為「美貌者之魔」。
本作品對於該歷史傳說僅為有限度參考所引用之事物並不一定完全符合史料中描述或記載的情況。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運魔鋼彈(,Gundam Seere)
於外傳第二季登場,於三百年前的「厄祭戰爭」中所使用的72架「鋼彈骨架」型機動戰士其中之一,目前已証實為害艾路吉失去家人的元凶鋼彈骨架型MS。
  • 機體編號:ASW-G-70
  • 所屬方:
  • 駕駛員:
  • 機體高度:
  • 機體重量:
  • 武裝:
  • 名稱由來:
「」一名的典故來自於「所羅門之鑰: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之中,所屬順位第七十的惡魔系爾
位階貴公子,統帥26個軍團,受東方之王巴力的支配,別號「祈願貴公子」。
其現身於世人面前時的形象是一名騎在有翼飛馬上的俊美男子,長得俊美且天性善良,但性格冷漠。
他掌握事物運行之理,能夠將物體瞬間移動和在眨眼之間環繞世界,可以揭示小偷及其隱藏寶藏之所在,並且天賦異秉。因此又被稱之为「運行者之魔」。
本作品對於該歷史傳說僅為有限度參考,所引用之事物並不一定完全符合史料中描述或記載的情況。
幻魔鋼彈(,Gundam Dantalion)
先於遊戲《鋼彈Tri Age》初次登場,之後於外傳第二季正式登場,於三百年前的「厄祭戰爭」中所使用的72架「鋼彈骨架」型機動戰士中最末期才完成的機體。從現存的厄祭戰爭設計資料來看,開發途中曾經歷過多次大幅度的計畫變更。
其目的是藉由其他已投入對MA戰的鋼彈骨架戰鬥紀錄為基礎,變更裝備樣式的設計。結果,藉由單機來打破各種戰局為設計思想的是在戰爭即將終結之時才完成。即使如此,它在對MA的戰鬥中仍立下充足的戰果。
也因這些功績、讓保有的家族被允許冠上「札爾姆弗特家」之名。在以「七星勢力」為頂點的末日號角戰後體制中依舊能彰顯其存在感。在經過三百年時光的現代,仍作為札爾姆弗特家的象徵存在著。
雖然和其他鋼彈骨架比較之下,沒有推進器和副腕等特殊裝備,以簡單的構成為特徵,但是能有多種選擇性裝備可搭載,簡單的機體構成可以說是為了這些裝備而生的素體,同時膝蓋關節有獨自的結構。
根據傳聞,這可能是三日月·奥古斯所梦到的一個鋼彈骨架。此外,由三日月所看到的夢境中,本機曾在厄祭戰爭後期時就與MA直接搏鬥過,而且還與當時的一同出陣,故被三日月評價為「很強,没見過的形狀,很不可思議的鋼彈」的發言。
本機的形態為以在行星重力下和殖民地內戰鬥為著眼點的「裸裝狀態」,機動性和敏捷性都很優秀,在格鬥戰中可以發揮高超的性能。最初的配色是以厄祭戰爭樣式的白色和藍色為主,之後才換成紅色和紫黑色。
  • 機體編號:ASW-G-71
  • 所屬方:札爾姆弗特家族(隸属於末日號角)
  • 駕駛員:札札·弗希爾(假名)
  • 機體高度:18公尺
  • 機體重量:27.1噸(本體)、39.5噸(T型推進器)、41噸(B型推進器)
  • 武裝:
100mm銃劍
幻魔鋼彈將折疊式步槍和劍一體化的複合兵裝,以容易使用和高命中精度為前提製作,其設計資料是從厄祭戰爭時代一直用到現在。
平常時能當成單管步槍來使用,將步槍折疊成兩半的刀身展開後,仍可使用步槍的機能,而扣下板機就能當槍劍來使用。
埃癸斯盾
攻擊與防禦一體化的裝備,內設有火神砲,裝在左腕上。
T型推進器
能當大型推進器用的專用背部追加裝備之一,可以讓MS進行廣域單獨飛行,還能進行據點強襲和救援孤立的友軍。
在厄祭戰爭中發揮出非常大的戰果,在戰鬥時能活用其高機動力,用一擊脫離的戰法玩弄攻擊對象。
另外,可變形成名為「半罩T」的大型手臂裝甲,是一個具備有大規模的變形機能的大型背包。
展開時能覆蓋的雙肩至兩腕部,繼而發揮出攻防一體型種裝甲的功用。是體現那可單機進行據點防衛及據點攻略的設計思想之型態。
冥王雙叉槍
和T型推進器為一組運用的雙叉長槍。
B型推進器
能當大型推進器用的幻魔鋼彈專用腰部追加裝備之一。
另外,可變形成名為「半罩B」的大型腳腿裝甲。
展開時能覆蓋的雙腳至腰部,繼而發揮出高速驅動型種裝甲的功用。
長距離砲
和B型推進器為一組運用的大型狙擊砲。
  • 名稱由來:
「」一名的典故來自於「所羅門之鑰: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之中,所屬順位第七十一的惡魔但他林
位階公爵,統帥36個軍團。他以各種不同的男女的形象出現,但是右手中必然拿著一本書。
他向召喚者教授所有的藝術與科學,可以探知任何人的隱私,得知所有的思想,並隨意改變他們的思想,可以模擬任何人的形象,並且可以形成鏡像。因此又被稱之为「幻擬者之魔」。
本作品對於該歷史傳說僅為有限度參考,所引用之事物並不一定完全符合史料中描述或記載的情況。
  • 機械設定:篠原保
全罩型幻魔鋼彈(,Gundam Dantalion Perfect Cowl)
由幻魔鋼彈(本體)結合T型推進器(上半身裝甲)及B型推進器(下半身裝甲)與埃癸斯盾(胸部裝甲)合體而成的形態。
該形態是於三百年前的「厄祭戰爭」與MA對抗的究極形態,因为全身上下都套上了這类型的裝甲,因此對死角的攻击力和防禦力相當地高。
在飛行時,雙腿裝甲可挺直至使全身約有23公尺以内的身高,再凭着腿部後側的兩對推進器,方便高速地飛行。
另外,兩個大型推進器可同時安裝在背部和後腰甲,因此高機動能力方面便自然不用説,若再以平時的裝備出擊的話,戰鬥方面更是一面倒。
  • 機體編號:ASW-G-71
  • 所屬方:札爾姆弗特家(隸属於末日號角)
  • 駕駛員:札札·弗希爾(假名)
  • 機體高度:21公尺(通常)、23.4公尺(飛行)
  • 機體重量:64.2噸(本體+T型+B型+盾牌)
  • 武裝:
冥王雙叉槍
原為和T型推進器為一組運用的雙叉長槍。裝備於左手。
長距離砲
原為和B型推進器為一組運用的大型狙擊砲。裝備於右手。
埃癸斯盾
原為攻擊與防禦一體化的裝備。作為火神砲裝備於胸前。
  • 機械設定:篠原保

末日號角系列

三百年後,末日號角針對女武神骨架的性能,而開發出脱離「厄祭戰爭」之污点的新型MS骨架,所採用的亞哈反應爐是最新型的,其編號以EB為主(除了交鋒式格雷茲)。

無論部件和裝備,都可以進行交換。所採用的納米積層裝甲的颜色都是緑色系、青色系、藍色系和紫色系(除了黑色系的格雷茲·艾因和红色系的燕式特装型)。頭部内設有對亞哈波和紅外線等觀測能力優秀的感應器,只有用光學長距離望遠或精密觀測時才會露出。

目前一共有三款系列MS骨架,即「凱萊爾骨架」、「格雷茲骨架」和「蘭吉雷茲骨架」。

凱萊爾骨架

英語:Geirail Frame 日語:ゲイレール・フレーム

在開發出格雷茲骨架之前,以「末日號角」主力機的身份配置在各地的前一世代泛用MS骨架。現在主力已經完全過渡至格雷茲,不再投入於作戰中,只有在訓練學校的教材中才能看到的程度。

本骨架及格雷茲骨架的開發系譜可以追溯自約300年前於厄祭戰爭時代設計的「女武神骨架」。戰後,末日號角正在推進新MS開發時,由於為終戰立下功勞的鋼彈骨架構造太複雜,因此停止後繼機的開發計畫。

在「凱萊爾(EB-04)」被生産之後,就不斷開發後繼機,其中包括凱萊爾的後繼機之一「莎佛歷達(Scharfrichter)」防禦型機體等。

凱萊爾(,Geirail)
末日號角所建造的比格雷茲更舊型的機動戰士,裝備方面主要是以地上戰為考量而採用近中距離樣式。
自從有著高泛用性的格雷茲登場之後,開始默默退出,只剩下少數機體仍在運用。現在只有地方上的末日號角組織,以及退役傭兵都喜歡運用它做事。
雖然骨架構造和原來的凱萊爾相同,但是加蘭·莫撒所使用的機體是將凱萊爾經過更進一步的偽裝,並施加改良使它變成無法判別的狀態。
用於偽裝的機體是在作戰行動中受到嚴重損害而決定廢棄的機體,以及作為試作機開發的舊版本,在末日號角的登錄代號中是缺號,這些是萊斯達爾·艾里昂為加蘭所做的安排。
以此為座機的加蘭與鐵華團地球支部合作,並多次地抵禦SAU的制壓,甚至是欲擊殺麥吉利斯未果,直到與昭弘的重鍛開鋒型智魔一決死鬥中,最後因小瞧昭弘的實力,在被夾殺之際開啟了自爆裝置,當場大破,而駕駛員加蘭則因此身亡。
  • 機體編號:EB-04
  • 所屬方:加蘭·莫撒的傭兵部隊
  • 駕駛員:加蘭·莫撒(假名)
  • 機體高度:17.9公尺
  • 機體重量:29.8噸
  • 武裝:
110mm步槍
凱萊爾常用的制式步槍,以側把手的瞄準安定性及彈鼓的高裝彈數為特徵。
盾斧
凱萊爾的多功能裝備,能摺疊成斧頭或腕部上的小型盾兩種狀態的武裝。
鋤頭
凱萊爾的利用MS進行工程時所用的道具。
在獨立運動等情況中也會被勞動者們拿來作為戰鬥用途之一。
背部氣墊組件
凱萊爾為增強推進力及機動性的後腰部追加組件,即使在地面運用時也能讓MS實現高機動性的追加兵裝。
因為大型而得以維持高出力,能夠給各式各樣的機體使用。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行刑式凱萊爾(,Geirail Scharfrichter)
凱萊爾的姊妹機,由加蘭·莫撒所属的傭兵部隊所拥有。
和凱萊爾相比,是以重武裝、重裝甲為特點的機體。有豐富多樣的武裝,在混戰般的戰場上能發揮其價值。
  • 機體編號:EB-04jc4
  • 所屬方:加蘭·莫撒的傭兵部隊
  • 駕駛員:加蘭・莫撒的傭兵部隊隊員
  • 機體高度:17.9公尺
  • 機體重量:33.5噸
  • 武裝:
110mm步槍
凱萊爾常用的制式步槍,以側把手的瞄準安定性及彈鼓的高裝彈數為特徵。
鎬頭
行刑式凱萊爾的工業裝備,可利用MS進行解體老朽化殖民地的業務。
鋤頭
凱萊爾的利用MS進行工程時所用的道具。
在獨立運動等情況中也會被勞動者們拿來作為戰鬥用途之一。
爪盾×2
行刑式凱萊爾的盾牌一體型武裝,裝在兩肩上。
內側有著能收納彈藥之類的收納室。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格雷茲骨架

英語:Graze Frame 日語:グレイズ・フレーム

末日號角以女武神骨架為藍本大量生產的最新型MS骨架,可以和女武神骨架進行部件交換。相較於厄祭戰爭時代的骨架,格雷兹更為輕量化並提高整備性。

除了最高出力外其綜合性能比鋼彈骨架更为優秀。其頭部的內部還設有對亞哈波和紅外線等觀測能力優秀的球體感應器,只有用光學長距離望遠或精密觀測時才會讓球體模組露出。

目前共有7個格雷茲系機種(EB-06),即「」、「」、「烈達(Ritter)(不到十台)」、「舒華爾比(Schwalbe)(EB-05的改良版本)」(兩台)、「尖刺式(Stachel)」、「(Schild)」和銷售用的「交鋒式格雷茲」。

其中五台有特殊處理,一台被鐵華團俘獲的格雷茲被改裝成「格雷茲改」,後再改裝成「流星號」;另一台為阿頼耶識系統搭載的「格雷茲·艾因」;另一台為劫走后加以改装的「燕式特装型」;剩下的兩台分别被長生幫俘獲的格雷茲被改裝成「里格爾·莉莉」和「阿德勒」。

格雷茲(,Graze)
監視世界的武裝組織「末日號角」所建造的最新銳機動戰士,採用了女武神骨架的翻修版本——格雷茲骨架。
從骨架構造開始為了追求泛用性而採用精密的設計,有著能透過更換裝甲來適應各種戰場的構造。在開發過程中組裝了數架同型的實驗機、能實現高出力高機動的燕式格雷茲正是採用同骨架的姐妹機。
该机体為了追求泛用性而更進一步改良,得以實現武裝版本的多樣化,在提升安定性的同時也降低運用面的价格。對於駕駛員和技師來說都是相當方便的機體,末日號角內部對於機體性能也讚譽有嘉,讓次期主力機開發的消極意見越來越多。
隊長機一架、一般機兩架、共三架的配置是末日號角MS隊的最小單位,一般配色為青色;而末日號角火星支部所擁有的格雷茲,则施加了宇宙活動用的配色(紫色)。
指揮官機的頭部裝有一個像刀形狀的天線,為了在亞哈波的影響下仍能維持指揮系統,有著相當於一般機兩倍的通訊距離。
格雷茲為了對應各種不同的環境、存在有許多種換裝零件。在重力下為了確保機動性而裝備輕量化的裝甲,在宇宙中因為掛載噴射組件而讓高速移動得以實現。武裝方面則有不論遠近都可支援的萬能機。
  • 機體編號:EB-06()、EB-06s()
  • 所屬方:末日號角
  • 駕駛員:末日號角士兵()、奧歷士·史登查、奎克·森特(原色)、伊歐古·庫贊(黄色)
  • 機體高度:17.8公尺
  • 機體重量:30.2噸
  • 武裝:
GR-W01 120mm步槍
格雷茲所裝備的集高彈性、高運用價值的實彈槍。
GR-H01 9.8m戰鬥斧
格雷茲所裝備的用於格鬥的實體裝備,没有用時可收納在左边裙甲上。
可由於有纳米複合裝甲的保護,在與敵機對打時很有效。
GR-W02 320mm火箭砲
格雷茲所裝備的遠距離射擊裝備,被安裝於特殊的肩架上。
肩部凹槽可以當作支架使用,使它能在不使用握把的狀態下射擊。移動時也能當成掛架背在肩部後方。
GR-E01 8.8mm盾
格雷茲所裝備的耐熱防衛樣式裝備,當納米複合裝甲得到應用時,其厚度很高,非常堅固。
破滅魔劍大炮
大型體積的磁軌砲,三百年前厄祭戰爭時所用的殺戮性兵器,尖樁型的彈頭由骨架合金製成,擁有一擊貫穿奈米積層裝甲的威力,一般是在卸除左臂後直接將炮身連結在左肩使用。
發射後後方會將烟排出去,在後方輔助的另一台格雷茲會再裝填彈頭。
從大氣層外向地表面發射時,有著如天基動能武器的效果。
推進器
格雷茲所用的開閉式的推進裝備,安裝於腳部上。未使用時會收納在內部,能減少中彈時的機體損傷率。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格雷茲陸戰型(,Graze Ground Type)
末日號角地面部隊所使用的格雷茲,由於考量過在地球的1G環境及大氣壓內運用,因此使它能實現高度的機動性。
另外在腳底搭載了輔助用氣墊組件,讓它有著安定的姿勢控制還能進行細微的推力調整。
可配合環境換裝,即便在宇宙、地面等不同環境也能發揮出充分性能的高泛用性,這正是末日號角所開發的現行主力機的特徵。
另外背部裝備有容易使用的輕量戰刃。
  • 機體編號:EB-06j
  • 所屬方:末日號角
  • 駕駛員:末日號角士兵
  • 機體高度:17.8公尺
  • 機體重量:31.8噸
  • 武裝:
GR-W01 120mm步槍
格雷茲所裝備的集高彈性、高運用價值的實彈槍。
GR-H01 9.8m戰鬥斧
格雷茲所裝備的用於格鬥的實體裝備,没有用時可收納在左边裙甲上。
由於有纳米複合裝甲的保護,在與敵機對打時很有效。
GR-H02 戰刃
格雷茲陸戰型所裝備的在地上運用的劍型近戰武裝。
輕量而容易使用,但在重力環境下會對姿勢控制系統產生高負荷,此裝備能將負擔抑制在最低限度的情況下發揮出充分的破壞力。
GR-E01 8.8m盾
格雷茲所裝備的耐熱防衛樣式裝備,當納米複合裝甲得到應用時,其厚度很高,非常堅固。
GR-E03 地上用推進組件
格雷茲陸戰型所裝備的大型氣墊組件,裝在腳部側面上。
由於機動性的提升,因此能夠在海上進行高速移動。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騎士式格雷茲(,Graze Ritter)
為在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基地——「格拉茲海姆1」設置有司令部的地球外軌道管理聯合艦隊嘉達的親衛隊員配備開發的特裝機。一般配色為青藍色。
其設計思想不只是當做純粹的兵器,還要能反映出末日號角維持人類圈和平的理念,並加入了簡潔高尚的形象。事實上,在末日號角的紀念典禮上出席也是他們的任務之一。在登場時,地球外軌道管理聯合艦隊的駕駛員們會展現出華麗的編隊飛行。
和格雷茲相比,其機體性能因考慮到要在衛星軌道上戰鬥故調整成比一般型的機動性略高,但完全沒有出擊紀錄,導致本機幾乎蒐集不到任何的實戰資料。
以軌道防衛為主要任務的騎士式格雷茲与有著和同型骨架的格雷茲相比,前者装有追求高機動化的推進器。
由於地球外軌道管理聯合艦隊獨自擁有降落地球的權限,使本機也有很充實的陸戰用裝備,另外還在大腿部追加推進器裝備,即便是外觀看不見的部份也有針對陸戰用做調整。
其基本裝備為考量到受重力影響的軌道上戰鬥用配備,隊長機的外型以表現出末日號角理念為特徵。
凱爾妲·伊舒的專用機則在雙肩的裝甲的左右側、頭飾延長了一部分的裝甲,以及在胸部添加了一部分的裝甲。此外,雙肩裝甲的左右側、頭飾上方和頭部前方則施加了紅色線條。
在麥吉利斯·法里德就任地球外縁軌道統制統合艦隊司令後就針對機體特性進行全面翻修。尤其是重新測量了地球上的戰鬥資料,將本機改裝成了能在地球重力下將機動力發揮到最大限度的機體。而他的專用機則和嘉達的專用機属同一類,配色則因個人嗜好也連帶改為了藍色,雙肩裝甲的左右側、頭飾上方和頭部前方則施加了黄色線條。
  • 機體編號:EB-06r()、EB-06rs()
  • 所屬方:地球外軌道管理聯合艦隊(隸屬於末日號角) → 末日號角革命軍(隸属於麥吉利斯之下)
  • 駕駛員:凱爾妲的親衛隊員()、嘉達·伊舒、麥吉利斯·法里德()
  • 機體高度:18.7公尺
  • 機體重量:32.1噸
  • 武裝:
GR-W01 120mm步槍
格雷茲所裝備的集高彈性、高運用價值的實彈槍。
GR-H01 9.8m戰鬥斧
格雷茲所裝備的用於格鬥的實體裝備,没有用時可收納在左边裙甲上。
由於有奈米複合裝甲的保護,在與敵機對打時很有效。
GR-Hr01 騎士劍
騎士式格雷茲所裝備的大劍型近战裝備,没有用時可收納在左边裙甲上。
實戰方面自然不用說,由於本機是會在典禮等場合出席的機體,做為標準裝備的配劍也採用了較優雅的形狀。
麥吉利斯的專用機因為駕駛習慣而攜帶了兩把。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尖刺式格雷茲(,Graze Stachel)
末日號角内部統制部隊——「歐雷魯斯」所專屬的格雷茲的最新特裝樣式。
肩膀、膝蓋、腳部都設有固定用臂、加上左腕部的纜線鉤爪,讓它能達成普通MS辦不到的姿勢控制。
腳部的阻尼器經過強化、讓它有著更高的穩定性、再加上武裝電磁棒,令它適合用在一擊脫離戰等高隱密性的作戰。
  • 機體編號:EB-06N
  • 所屬方:歐雷魯斯(隸屬於末日號角)
  • 駕駛員:歐雷魯斯士兵
  • 機體高度:17.8公尺
  • 機體重量:32.2噸
  • 武裝:
GR-W01 120mm步槍
格雷茲所裝備的集高彈性、高運用價值的實彈槍。
GR-H06 電磁棒
尖刺式格雷茲的棒型特化裝備,可破壞MS關節和感應器。
纜線鉤爪
尖刺式格雷茲的爪狀裝備,裝在左腕上。
用於射擊並夾住敵機或敵艦的任何部位。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盾式格雷茲(,Graze Schild)
阿麗安蘿德艦隊所屬的格雷茲最新特裝機,以大型護盾和巨型斧矛為武裝的機體。
整體上和一般的格雷茲無異,只是頭部有做部分改修,主要在人口均衡的地方上作戰,而且只針對已鎖定好的目標來對戰。
此機種被配給在對鐵華團的包圍戰之上,並且突显出其非凡的性能。
  • 機體編號:EB-06Q
  • 所屬方:阿麗安蘿德艦隊(隸属於末日號角)
  • 駕駛員:阿麗安羅德艦隊士兵
  • 機體高度:17.8公尺
  • 機體重量:32.2噸
  • 武裝:
戰鬥斧矛
盾式格雷茲的大型斧型裝備,與一般的戰鬥斧相比,握柄已增長、斧柄前端設尖矛。
大型護盾
盾式格雷茲的防禦裝備,比一般的護盾還更大,還增添了紅色線條。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格雷茲改(,Graze Custom)
將獵魔鋼彈所擊毀的格雷茲(奎克機)進行部分修改、補修而成的機體。武裝部分則是直接沿用了原本格雷茲所配備的步槍與戰鬥斧,與格雷茲同樣能夠因應戰況的不同換裝武器、裝備。
機體有部分受到非常嚴重的損傷,要運用兩架被擄獲的機體是不可能的,於是納迪·雪之丞·卡薩巴和亞馬基·吉爾莫頓將還可以利用的零件集中至一機上,讓機體以格雷茲改的姿態重生。
當初是預定將機體售出以填補鐵華團的營運資金,但在低軌道太空站受到末日號角襲擊時,由鐵華團少年兵昭弘·亞特蘭大做為本機體的主要駕駛員,為格雷茲改的初戰增添色彩。之後做為鐵華團仅次于獵魔鋼彈的戰力而運用。
機體修改的部分包含頭部、胸部以及雙肩等受損部位,大致上的性能與原先狀態並無明顯差異,唯一比較特別的是背部另外裝設了大型推進裝置,因此提昇了機體整體的機動性能。雖然降低了機體上半部的裝甲強度,但是總重量也跟著減輕,可以期待在宇宙空間的機動力和旋回性能夠藉此提升。
作為繼獵魔鋼彈後的鐵華團次要戰力的格雷茲改,在與塔賓斯的對戰當中一度受損,之後因昭宏換乘被俘獲的智魔鋼彈,歲星技师團隊將本機改修成「格雷茲改II(流星號)」,成為西諾的專用機。
  • 機體編號:EB-06/tc
  • 所屬方:鐵華團
  • 駕駛員:昭弘·亞特蘭大
  • 機體高度:17.9公尺
  • 機體重量:28.2吨
  • 武裝:
GR-W01 120mm步槍
格雷茲所裝備的集高彈性、高運用價值的實彈槍。
GR-H01 9.8m戰鬥斧
格雷茲所裝備的用於格鬥的實體裝備,没有用時可收納在左边裙甲上。
由於有奈米複合裝甲的保護,在與敵機對打時很有效。
GR-W02 320mm火箭砲
格雷茲所裝備的遠距離射擊裝備,被安裝於特殊的肩架上。
肩部凹槽可以當作支架使用,使它能在不使用握把的狀態下射擊。移動時也能當成掛架背在肩部後方。
鐵華團在低軌道太空站和末日號角戰鬥時取得,並運用於之後的戰鬥中。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格雷茲改II(流星號)(,Graze Custom II(Ryusei-Go))
以迪瓦茲的技術進一步改造格雷茲改而成的新機。儘管機體的主要構成來自格雷茲,但是肩部裝甲和裙甲是採用了迪瓦茲所開發的百鍊用裝備。
在從宇宙空間到重力圈的機動性比本來的格雷茲要更加強化,和昭弘·亞特蘭大所駕駛的格雷茲改相比,除了該機體的重量增加以外,裝甲強度和姿勢控制也有了大幅的提升。
操作系統也施加了變更,追加了曼·羅迪所搭載的阿賴耶識系統,因為是在設計方面未曾設想過對應阿賴耶識的格雷茲控制系統中半強硬的把操作介面組裝進去,雖然使操作者接收到的情報反饋遠遠不及能完美相容阿賴耶識的鋼彈骨架機體,但對鐵華團的駕駛員來說本機也正因為追加了阿賴耶識而變成了更為容易使用的機體。
頭部的角零件和引人注目的彩繪以及奇葩的配色都是來自接收此機體的諾爾巴·西諾本人的意向,就連「流星號」這個名字也是他自己取的,在鐵華團之中現在也還未有定論。也就是説,儘管本人主張這麼做能大幅提升自己的戰意,但是對此表示的贊同的人並不多(本機據西諾所說是「第二代」的流星號,初代則是西諾在CGS時代使用的粉紅色塗裝機動工兵)。
當初鐵華團是打算將全機身塗成白色的,主要是因為對於資金並不充裕的鐵華團而言,白色塗料是最為便宜的。後來鐵華團與柏瓦茲交戰,並在對方的物資中找到了紅色的裝甲塗料,讓配色可以有更多的變化。
在改修時也導入了迪瓦茲的技術,追加了能讓庫坦參型的小型手臂裝甲部連接到本機腳部的機構,推進出力得以提升,即使是在受行星重力影響的軌道上戰鬥時也能發揮優位性。
在多特殖民星和千禧島一戰中佔据上風,但最終在艾德蒙頓一戰中,被艾因·達爾頓的「格雷茲·艾因」擊毁,而西諾則身負重傷。
  • 機體編號:EB-06/tc2
  • 所屬方:鐵華團
  • 駕駛員:諾爾巴·西諾
  • 機體高度:18.9公尺
  • 機體重量:31.2噸
  • 武裝:
GR-W01 120mm步槍×2
格雷茲所裝備的集高彈性、高運用價值的實彈槍。
GR-H01 9.8m戰鬥斧
格雷茲所裝備的用於格鬥的實體裝備,没有用時可收納在左边裙甲上。
由於有奈米複合裝甲的保護,在與敵機對打時很有效。
110mm短管步槍
步槍依據用途也能將槍管拆掉當短步槍使用。
雖然集彈性和有效射程降低了,但單手也能輕易使用,和戰斧並用的狀況很多。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里格爾·莉莉(,Regal Lily)
繼「崔亞納」、「卡利斯托」和「拉伯瑞斯」之後的第四台被長生幫客製化後而成的特裝機,以末日號角的MS——「格雷兹」做為基礎改裝而成,並由長生幫的六幹部之一的「哲安馬高·沙雷諾」搭乘,主要擅長於肉搏戰。
首先這台格雷茲(奧歷士·史登查)是由「鐵華團」戰後俘獲,再通過「迪瓦茲」的管道那裡得手而來,可以說本機跟鐵華團的「流星號」是兄弟機。
身體大部分的裝甲(除了雙手)幾乎進行了大改修;額頭裝甲增設了兩個牛角型長角,胸部兩側裝甲增長,由於考量到要運用「蛇腹斧」這把武器,本機以也腳部為中心進行了改修。
此外,背部還掛著紅色的耐熱披風,使整體外觀更像戰士一樣,雖然會讓人想起某個東西、但是否為當時的那個披風則就不從得知。
  • 機體編號:EB-06/T2C
  • 所屬方:長生幫
  • 駕駛員:哲安馬高·沙雷諾
  • 機體高度:19.2公尺
  • 機體重量:32.8噸
  • 武裝:
蛇腹斧
里格爾·莉莉所裝備的用於格鬥的大型實體裝備,由哲安馬高·沙雷諾從別的管道得手。
除了擁有超大型質量兵器的破壞力外,還加上了連結各部的骨架,讓它能像大蛇一樣躍動身軀,然後用前端的大牙進行破壞。
JEE-101 110mm步槍
原是百里所裝備的標準範圍武器,是一把可折疊型步槍,由迪瓦茲的分支機構——歐氏電子企業(Euro Electronics)製造。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阿德勒(,Adler)
繼「崔亞納」、「卡利斯托」、「拉伯瑞斯」和「里格爾·尼尼」之後的第五台被長生幫客製化後而成的特裝機,以末日號角的MS——「格雷兹」做為基礎改裝而成,並由維爾·克拉森贈給長生幫的六幹部之一的諾沙尼奧·里昂尼的部下——娜娜歐·納羅利那搭乘,作為「情魔鋼彈」的伴隨機。
頭部、肩部、小腿部位和背包都幾乎進行了大改修,另外,還將裝甲顏色換成潔白的色系。
  • 機體編號:EB-06/T2C2
  • 所屬方:長生幫
  • 駕駛員:娜娜歐·納羅利那
  • 機體高度:22.4公尺
  • 機體重量:41.3噸
  • 武裝:
GR-W01 120mm步槍
格雷茲所裝備的集高彈性、高運用價值的實彈槍。
GR-H02 戰刃
格雷茲陸戰型所裝備的在地上運用的劍型近戰武裝。
輕量而容易使用,但在重力環境下會對姿勢控制系統產生高負荷,此裝備能將負擔抑制在最低限度的情況下發揮出充分的破壞力。
抗MS用鉤爪
阿德勒的新裝備,裝在左腕上。
  • 機械設定:雪野360
燕式格雷茲(,Schwalbe Graze)
以格雷茲試作機當基礎施加改裝的高機動特裝機,在格雷茲的開發過程中,以更高的出力及機動性為目標而開發。
除了輕量化裝備外,最大的差別在於全身多處加裝了推進裝置藉此提昇整體的機動性能,另外機體的頭部經過改裝後除了造型有變之外,主攝影機也從原本的單具改為了兩具。
和追求高泛用性的格雷茲相比,低出力時的機體安定性差,因而很考驗駕駛的操作技巧。反之它有更高的最大出力,越是嚴酷的戰鬥越能發揮其性能。
由於燕式格雷茲被當作指揮官機運用,因此该機體由固定人士來駕駛的場合很多。所以會隨著駕駛來做特裝,讓此機體有展現個性化的傾向。
為了在受行星重力影響極大的大氣圈內也進行戰鬥行動而採用飛行裝備,所以以高出力為運用重點。理所當然地,對駕駛員的負荷會增加、機體操作也會變的很困難,需要依靠麥吉利斯的技術使用。
目前只生產了兩台,其中一台由麥吉利斯·法里德駕駛,而機體配色則因個人嗜好也連帶改為了藍色,之後出借給其部下——石動·卡密查;另一台則由蓋里歐·鮑德溫駕駛,配色因應個人嗜好改為了紫色,最後出借給其部下——艾因·達爾頓,第一次被獵魔鋼彈擊倒,而鎩羽而歸;第二次為搜魔鋼彈擋住獵魔鋼彈所拋出的永恆之槍,而慘遭被捅至穿身而過,最後駕駛艙也一併被彈出來。
武裝部分基本上能夠直接沿用格雷茲的裝備,然而也有部分是本機特別擁有的獨有武裝。
  • 機體編號:EB-05s
  • 所屬方:末日號角
  • 駕駛員:麥吉利斯·法里德 → 石動·卡密查(藍色機),蓋里歐·鮑德溫 → 艾因·達爾頓(紫色機)
  • 機體高度:18.1公尺
  • 機體重量:32.5噸
  • 武裝:
GR-W01 120mm步槍
格雷茲所裝備的集高彈性、高運用價值的實彈槍。
GR-H01 9.8m戰鬥斧
格雷茲所裝備的用於格鬥的實體裝備,没有用時可收納在左边裙甲上。
由於有奈米複合裝甲的保護,在與敵機對打時很有效。
GR-Hs01 16.5m長矛(騎槍)
由蓋里歐的燕式格雷茲所專署的實體槍。
用於抵抗敵機和敵艦的攻擊,和穿透奈米複合裝甲。同時還附有短槍管型的110毫米步槍進行遠程射擊。
GR-Es02 飛索鉤爪
安裝於左前臂上的爪狀武器,用於射擊並夾住敵機或敵艦的任何部位。
GR-Es01 推進器
和行星間航行用戰艦的主推進器採相同技術的高出力追加推進單元,无论在地上或宇宙都能夠飛行。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燕式特裝型(,Schwalbe Custom)
席克拉澤•麥雅從末日號角逃亡時奪取、之後施加了獨自特裝化的機體。
腰部追加了推進器提升了機動性、並消除多餘的武裝、是個毫無浪費的設計。
  • 機體編號:EB-05sc
  • 所屬方:末日號角 → 歐姆登殖民地公司
  • 駕駛員:席克拉澤・麥雅
  • 機體高度:
  • 機體重量:
  • 武裝:
GR-W01 120mm步槍
格雷茲所裝備的集高彈性、高運用價值的實彈槍。
GR-H01 9.8m戰鬥斧
格雷茲所裝備的用於格鬥的實體裝備,没有用時可收納在左边裙甲上。
由於有奈米複合裝甲的保護,在與敵機對打時很有效。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格雷茲·艾因(,Graze Ein)
一台被廢棄於「末日號角」的「阿頼耶識系統」地下實驗所的試作機體,連結施加阿頼耶識手術的艾因·達爾頓少尉專用的大型MS。不過願意接受阿賴耶識系統手術的正規駕駛員在末日號角中並不存在,這架機體終究只能是研究用MS。
有著比一般MS稍微巨大的身型,透過阿頼耶識能讓它發揮如人機一體化的敏捷又纖細的動作以及與機體尺寸不相稱的機動性,可輕易壓倒一般的MS駕駛員,和搭乘者一體化為前提的本機,其撘乘者必須要將MS本體認知成自己本身。為此不斷摸索能讓人腦容易認知的形狀,結果就是比起重視戰鬥兵器面的原型格雷茲,其腕部和腳部需要重新設計,變成現在的外型。
在地球軌道上的戰鬥中受到瀕死的重傷讓艾因的情況有了重大轉變。就算使用了最新的再生醫療還是無法復原受損的肉體,為了即便如此還是希望艾因能繼續戰鬥的蓋里歐·鮑德溫下定決心使用禁忌的阿賴耶識系統,讓本機跟艾因的身體合併,接受完阿賴耶識系統手術的艾因的上半身是與駕駛艙區塊連接在一起。嚴格來說艾因在機體之內已不算是一名「駕駛員」,形容為「依附於機體內的大腦中樞」還比較貼切。
透過阿賴耶識系統讓艾因的空間認知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擴張。還能將MS完全認知成自己的身體、讓他能夠隨心所欲的操作。之所以能不讓受損的肉體感到困惑、並保持安定的精神狀態、這都是格雷茲·艾因源自於所搭載的高感度阿賴耶識系統的恩惠。
但是,由於整體設計徹底否定末日號角宣傳的理念,再加上艾因因私怨違規而闖入艾德蒙頓市區與三日月·奧古斯的獵魔鋼彈交戰,因而被作為「壓垮末日號角形象的最後一根稻草」。最後被獵魔鋼彈一刀捅入駕駛艙,而停止活動,駕駛員艾因也當場犧牲。
  • 機體編號:EB-AX2
  • 所屬方:末日號角
  • 駕駛員:艾因·達爾頓
  • 機體高度:22.2公尺
  • 機體重量:38.6噸
  • 武裝:
專用大型戰鬥斧×2
為了配合本機的出力及長手臂外型而採用的比一般格雷茲所用的9.8m戰鬥斧更大的戰斧。
由於有奈米複合裝甲的保護,在與敵機對打時更有效,没有用時可收納背面的收納架上。
40mm肩部收納式機槍塔×2
隱藏在肩甲下部的一對機槍塔。使用時翻開肩甲下部,然後機槍塔向外翻出來。
擁有充滿彈性的可動範圍,就算是對後方的射擊也能夠辦到。
腕部打樁機×2
安裝在兩手的前臂單裝射出型打樁機,將短樁打進敵機,有著能輕易貫穿奈米複合裝甲的威力,使用後即時拆卸。
腳部鑽頭/鑽頭踢×2
為了準備能和MS一體化的格鬥戰鬥、腳部前端獳闔起來變成銳利的圓錐狀。
將四塊爪狀腳尖向內閤起來然後如鑽頭般旋轉,貫穿敵機的奈米複合裝甲。
手部鑽頭/螺旋拳×2
和腳部鑽頭一樣、腕部也有為了輔助格鬥戰鬥而採用的回轉機構使用時會將機械指鎖住。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交鋒式格雷茲(,Hloekk Graze)
由末日號角製造,並下放給民間的廉價版模組,同時也是格雷茲的最新後繼機。
現目前由練度低的艾布勞防衛軍和阿法姆設備[7]所拥有,是格雷茲骨架的「Monkey Model」(輸出用劣化版)。
骨架部分經過簡略化,頭部大型化,簡易和低價格。因為比普通MS更小型,讓操縱性和修復性更加簡便,某種方面來說和格雷茲·艾因是處在兩個極端的機體。
  • 機體編號:AEB-06L
  • 所屬方:艾布勞防衛軍、阿麗安蘿德艦隊(隸属於末日號角)、阿法姆設備(隶属于)
  • 駕駛員:艾布勞防衛軍士兵、鐵華團地球支部成員、阿麗安蘿德艦隊士兵、阿法姆設備成员
  • 機體高度:13.8公尺
  • 機體重量:25.2噸
  • 武裝:
專用衝鋒槍
交鋒式格雷茲所裝備的實彈槍。
專用小型戰鬥斧
交鋒式格雷茲的近身戰裝備,比一般的戰鬥斧還要小型化。
四連裝導彈發射器×4
交鋒式格雷茲的輔助裝備,裝在頭部上。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蘭吉雷茲骨架

英語:Reginlaze Frame 日語:レギンレイズ・フレーム

為了做為末日號角現行主力機——「格雷茲」之後繼機而研究出的次世代型最新銳機。開發系譜延續自格雷茲,並採用了比格雷茲要更加特化對MS戰鬥的方案。

在此之前,為了把MS的存在本身當成抑止力發揮效用,末日號角所開發的機體都將重點擺在高整備性以及能容易使用的運用層面上。

然而,兩年前發生的鐵華團侵攻艾德蒙頓事件,推動了更加重火力、重裝備、高出力的開發計畫,並正式採用蘭吉雷茲。目前只生產十八架,其中兩台被分配至「阿麗安蘿德艦隊」底下。

其中一台蘭吉雷茲有特殊处理,即目前在開發當中的大型機體——「蘭吉雷茲茱麗雅」。

頭部内部設有立體三眼型感應器,可進行比格雷茲更強的遠距離視察。

蘭吉雷茲(,Reginlaze)
末日號角現行主戰力——「格雷茲」的後繼機。在「阿麗安蘿德」中也只有部分被選上的駕駛員才能分配到初期配屬的少數機體。
初期生產的機體僅十八架,並配備在萊斯達爾・艾里昂所指揮的「阿麗安蘿德艦隊」底下,其中一架還根據駕駛員茱麗葉·朱里斯(緑色機)的意向施加了高機動、高出力化的改造;而另一架則根據伊歐古·庫贊(黑與黄色機)的意向施加了遠距離射程的強化。
以格雷茲骨架為基礎,並為了對應機體的重裝備化而重新修改骨架強度。身為最新銳機的特徵是構造單純化,和厄祭戰爭時代的MS相比,零件數量壓倒性的少,有著優良的補修和整備性。因鐵華團的艾德蒙頓事件,啟動重火力、重裝備、高出力的開發計畫,針對MS戰特化的新機。
和格雷茲一樣,有著能適應宇宙、地上、海中等各種運用環境的高泛用性。並開發多種能配合各式作戰用的換裝零件,讓武裝方面也能對應近距離、中距離、遠距離等各式各樣的局面。
和格雷茲一樣,指揮官型機的頭部附有刀形天線,可在亞哈波的影響下仍能維持通訊。麥吉利斯叛亂事件後也出現了配色為青藍色的「騎士式」機型。
  • 機體編號:EB-08(通常型)、EB-08s(指揮官型)
  • 所屬方:阿麗安蘿德艦隊(隸属於末日號角)
  • 駕駛員:阿麗安蘿德艦隊士兵、茱麗葉·朱里斯(通常型)、伊奧克·庫贊(指揮官型)
  • 機體高度:18.5公尺
  • 機體重量:31.9噸
  • 武裝:
多重武裝包
蘭吉雷茲的一體型步槍,是個能夠更換成槍管的劍型組件。
雙樁槍(單體)×2
茱麗葉偏好的蘭吉雷茲用試作武裝,柄的底部裝有錨。
GR-W11 130毫米步槍
茱麗葉專用蘭吉雷茲的射擊裝備。
口徑比格雷茲用的模組要更大,是更加意識到對MS戰鬥的蘭吉雷茲所配備之標準步槍。
GR-E11 臂鎧×2
蘭吉雷茲的追加裝甲,具備盾牌及拳套機能。
長距離磁軌砲
伊歐古專用蘭吉雷茲的射擊裝備,由末日號角的開發部門所試作出來。
GR-Hr01 騎士劍
原是騎士式格雷茲所裝備的大劍型近戰武裝,沒有用時可收納在左邊裙甲上。原來由伊歐古專用蘭吉雷茲使用,後來採用騎士式格雷茲配色的蘭吉雷茲亦使用它。
實戰方面自然不用說,由於是會在典禮等場合出席的機體,做為標準裝備的配劍也採用了較優雅的形狀。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蘭吉雷茲茱麗雅(,Reginlaze Julia)
由「阿麗安蘿德艦隊」同行的末日號角新型MS研究開發團隊正在開發的高機動試驗機,是一架必須擁有相當高的熟練度才能操作的大型機體。
以蘭吉雷茲骨架為基礎,為了做為實現高出力、高機動戰鬥的特殊機體而進行運用試驗。名稱在內定茱麗葉·朱里斯為試驗駕駛員後由研究開發團隊的雅瑪津·多卡命名、並登錄為正式名稱。
雖然本機是以已經進入量產體制的蘭吉雷茲之骨架及裝備為基礎,但本機的設計思想卻是完全相反的。跟設計成不挑駕駛員的蘭吉雷茲相比,對於犧牲了操作便利性藉此追求更高性能的「」型號來說,搭乘者的技量會大幅左右其性能。
因反映了格雷茲·艾因的戰鬥資料而將重點放在單機運用上,包含機體的大型化在內,格雷茲·艾因的存在替研究開發團隊帶來重大的影響,有如生物般的外型也是從格雷茲·艾因的動作中導出最佳設計的結果。
然而,和以大氣圈內的地上戰為主戰場的格雷茲·艾因相對,這架是以無重力空間運用為著眼點,機體設計思想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儘管如此,在大氣圈內的地上戰表現也不差。
在阿麗安蘿德艦隊追殺塔賓斯之際,駕駛員茱麗葉駕駛此機上陣,雖然未能擊殺亞米達,但也為此初戰而立了個大功,直到在與麥吉利斯所組織的革命軍之間的戰鬥中,因及時阻攬西諾的射擊而直接惹惱了三日月,最後慘遭天狼王型獵魔擊毁,但茱麗葉卻大难不死。
已修復完畢的本機降落到火星後,再次與三日月的天狼王型獵魔交戰,但這一戰因「破滅魔劍」的亂射令天狼王型獵魔已經嚴重半損,再加上本機的強行攻入,最後象徵性地扯斷了天狼王型獵魔的頭,為本戰立下了個壯烈大功。
  • 機體編號:EB-08jjc
  • 所屬方:阿麗安蘿德艦隊(隸属於末日號角)
  • 駕駛員:茱麗葉·朱里斯
  • 機體高度:29.9公尺
  • 機體重量:43.3噸
  • 武裝:
茱麗雅劍×2
蘭吉雷茲茱麗雅的主武器,裝備於兩腕部。
除了擁有基本的劍模式外,還有將刀身以蛇腹狀分離後使用的鞭模式。
劍尖的前端鋒刃以及劍身的內部纜線使用了「稀少金屬」來打造,纜線部分還採用能透過電氣信號來控制軌道的樣式。
另外也能夠將劍身高速迴轉做為鑽子般功能使用。
火神砲×4
蘭吉雷茲茱麗雅的射擊裝備,裝在雙肩推進器內,每邊兩門。
專用大型劍
蘭吉雷茲的近身戰裝備,由茱麗雅劍的特殊金屬加工改造而成。劍尖的前端鋒刃使用了「稀少金屬」來打造。
為進行對鐵華團的制壓作戰而將右手換裝成普通的手。
專用大型護盾
蘭吉雷茲的防禦裝備,附帶機槍。
為進行對鐵華團的制壓作戰而裝在左腕上。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女武神骨架

英語:Valkyrie Frame 日語:ヴァルキュリア・フレーム

為了打破局面而於厄祭戰爭末期所開發的骨架,具有高度輕量化的銳利構造,其編號以「V0x」為主。其設計思想在厄祭戰爭時代開發的機體中也屬單純,能將能量流失抑止在最低限度。

從殘留下來的資料研判,該骨架的生產量極少,只生產了9架,而且幾乎沒有留下相關的實戰紀錄。戰後,其概念仍流傳至今日的格雷茲骨架身上。

其頭部的內部安裝了高感度感應器,於解析對方的情報時會將攝影機展開。目前已知僅存的機體有來自歐雷魯斯的「奥特琳德」、末日號角革命軍的「轉生式荷姆薇潔」和蒙特商會的「葛琳潔德」。

關於各機的名字與編號由來,可以推測是與尼伯龍根的指環里的九位女武神有關,可知製造者對女武神骨架的期待與敬畏,連任何的裝備也冠上了「」之名。

奥特琳德(,Ortlinde)
於外傳登場,於厄祭戰爭末期所開發的女武神骨架中的第3架機體。
以白色為主色,頭部左侧上裝有一个尖角狀的凸出物,左肩甲上画有一個黄色的十字標誌。
在厄祭戰爭末期和美魔鋼彈一起並肩作戰,但可惜的是沒留下任何的對戰紀錄。
  • 機體編號:V03-0907
  • 所屬方:歐雷魯斯(隸属於末日號角)
  • 駕駛員:吉吉爾·吉晉
  • 機體高度:18.8公尺
  • 機體重量:29噸
  • 武裝:
雙刀
奥特琳德的裝備,是一把握柄上下都有刀片的雙刀。
原本是「破滅魔劍」發射器,只是因為禁令而當成劍用。
捆束器
奧特琳德的防禦裝備,安裝在左肩上。
推測是用來安裝「破滅魔劍」的。
  • 名稱由來:
「奥特琳德」一名的典故來自於「尼伯龍根的指環」之中,所屬順位第三的女武神奥特琳德
其現身於世人面前時的形象為手持劍鋒的戰神。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葛琳潔德(,Grimgerde)
於厄祭戰爭末期所開發的女武神骨架中的第8架機體,以兩腕護盾以內裝備的劍為主要武裝。
作為基礎的骨架採用自女武神骨架,其設計思想以比當代的MS更輕量和高機動化為重點,因此本機能在宇宙空間發揮高度的機動性和保持靈活的行動,即使在地上也能將重力的影響抑止在最低限度,使得本機得以實現輕快的步伐。
與之相對的,想要施展沉重的一擊時對於重心控制就顯得非常重要,操縱失誤導致能量傳遞低弱的接近攻擊很容易被敵方MS的裝甲給彈開。
儘管從規格來看它有著能做為戰場主力的高數值,但讓它無法活躍的理由是於同時期成功開發出了鋼彈骨架型機體。女武神骨架被鋼彈骨架的陰影所籠罩,其存在無法引起人們的注意。
但是到了戰後狀況有巨大的轉變,MS開發現場對女武神骨架的性能做出評價,之後末日號角的MS開發均以女武神骨架為基礎設計。事實上,末日號角的現行主力MS——「格雷茲」正是承襲自葛琳潔德的基本構造來設計,成為了第一個延續到現代的MS開發系譜。
在鐵華團與塔賓斯降下地球之際,麥吉利斯駕駛著此機上陣,阻攬地球外缘軌道統合艦隊的去路,並幫鐵華團開出一條血路。直到在地球才與蓋里奥的騎兵型搜魔交戰,最後擊倒了此機,但未擊殺蓋里奥。
兩年後,為對抗已甦醒的MA——「哈斯蒙」,而全面更換成厚重的裝甲,將本機改造為「轉生式荷姆薇潔」,並且交由「石動·卡密契」駕駛。
  • 機體編號:V08-1228
  • 所屬方:蒙特商會
  • 駕駛員:麥吉利斯·法里德
  • 機體高度:18.5公尺
  • 機體重量:29.2噸
  • 武裝:
×2
葛琳潔德所裝備的劍型近戰武裝,使用「稀少金屬」打造並呈現出稀有黃金色澤,總計兩把。携劍時有能收納於專用盾牌的構造。
×2
葛琳潔德所裝備的防衛裝備,由一部份基本裝甲開發而成。
內部收納的劍能在收納狀態下迴轉,並於外侧展開,是個能在不用手持的情況下也能使用劍的構造。
110毫米步槍
葛琳潔德所裝備的射擊裝備。為配合女武神骨架機體,在計算過重量平衡後所設計而成。
由於採用了彈鼓,讓裝填彈數有所增加。
  • 名稱由來:
「葛琳潔德」一名的典故來自於「尼伯龍根的指環」之中,所屬順位第八的女武神葛琳潔德
其現身於世人面前時的形象為以甲胄来護身的戰神。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轉生式荷姆薇潔(,Helmwige Reincar)
於厄祭戰爭末期所開發的女武神骨架中的第6架機體,不過其真實身分是為了偽裝成「荷姆薇潔」、將同型骨架姊妹機——「葛琳潔德」更換了裝備及裝甲而成的機體。
為了應付對MA戰而重現了荷姆薇潔原先特徵的重裝甲及重裝備。將重視輕量及機動力的葛琳潔德「重生/轉生」成了另一種極端的姿態。
機體的所有權屬於麥吉利斯·法里德另一身分的「蒙塔克商會」、為了當做「克里斯防衛戰」的必要戰力而讓部下——石動·卡密契搭乘。
雖然骨架的基本構造是同型的,不過為了確保機動力用的反應爐出力,在換裝後以骨架出力為重點進行了再構築,這是為了支撐重裝甲以及對應重裝備的使用。
轉生式荷姆薇潔那接近骨架驅動極限重量的裝備是為了用自身的軀體去抑止MA的機動性,封住MA機動性後再以極近距離的格鬥戰為主體。
手指部分使用和過去的格雷茲·艾因相同的款式,以輕鬆地扛起一把比一般機體高兩倍的「破壞劍」。
完工後的此機在火星上與麥吉利斯的專用騎士式格雷茲一同對抗MA——「哈斯蒙」,在直到在與阿麗安蘿德艦隊交戰中,為保護麥吉利斯而被蓋里奥的殘命搜魔的強烈攻擊後大破,而駕駛員石動則慘遭戰死。
  • 機體編號:V08Re-0526
  • 所屬方:末日號角革命軍(隸属於麥吉利斯之下)
  • 駕駛員:石動·卡密契
  • 機體高度:21.1公尺
  • 機體重量:43.9噸
  • 武裝:
破壞劍
原本轉生式荷姆薇潔為了實現一擊破壞MA而設計的大型武裝,後由蒙塔克商會利用當年的設計資料復原而成。
握柄的部分有滑動式的可伸縮機構。也能夠分離成短棒使用。
電極角×2(劇中無使用)
轉生式荷姆薇潔的特殊裝備,是一對聳立於頭部的兩支角。
能夠在對敵機進行突刺後把機體內部構造燒毀。
  • 名稱由來:
「荷姆薇潔」一名的典故來自於「尼伯龍根的指環」之中,所屬順位第六的女武神荷姆薇潔
其現身於世人面前時的形象為戴戰盔後臨戰的戰神。
「轉生/Reincar」一詞為「Reincarnation」的縮寫,意思是指一個有情之生命體死亡後,其意識、性格、特點或靈魂在另一個肉體裡重生。
此信仰在佛教、印度教、錫克教、耆那教、一些非洲宗教以及很多不同的宗教和希臘哲學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主要和部分信條。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迪瓦茲系列

活跃於木星圈的迪瓦茲所開發的以胴體構造來辨别的統一型MS骨架,來其編號以STH為主(除了崔亞納)。

動力方面為舊型亞哈反應爐,儘管如此,性能上也极為良好,因此在迪瓦茲的改良下,成了迪瓦茲戰力的一份子。

目前一共有兩款系列MS骨架,即「百骨架」和「伊歐骨架」。

百骨架

英語:Hyaku Frame 日語:テイワズ・フレーム

原本是在厄祭戰爭末期所計畫開發的高出力用機,取得這份設計圖的迪瓦茲技術員們花費了長久的時間才能將框架製造出來。

動力方面是採用舊時代的亞哈反應爐,本機雖然不能完全算是迪瓦茲所製造的機體,但卻是近年來除了末日號角以外首次能成功開發出框架的貴重機體。

而現在不只是為了大量生產的生產線還沒完備,就連框架的開發也開始陷入了瓶頸。目前採用這種骨架的機種只有44架「百鍊」(包括一台亞米達的專用機)、數量不明的「百里」(根據戰術配對2百鍊:1百里來推測,可能超過20架)和兩台「辟邪」(百里和百鍊的後繼機,先行試作,尚未量產)。

其中三台百鍊和数台百里有特殊處理:兩台百鍊為了向「鐵華團」助陣,而被改修成「漏影」;一台則被售給「長生幫」,被改修成「崔亞納」;数台百里也被售給長生幫,被該修成「卡利斯托」(一台)和「強襲特化型百里」(數台)。

百里(,Hyakuri)
迪瓦茲所屬的以哨戒活動為主的高機動型機動戰士。对以圈外圈為活動場所的迪瓦茲來說,為了使亞哈波能在不安定的宙域以及不利於光學探測的小行星與碎石帶间能做為航路使用,有著優秀索敵能力和能長距離單獨飛行的MS是非常必要的。
虽然能逃過對空砲火的機動性對敵艦來說是一大威脅,不过因充滿特色且擁有高機動力并还能做為武裝掛架的背包構造的關係会導致機體的重量平衡很差。
百里的一擊脫離的戰法是將雙手囊在推進裝置,然後腿部挺直,即可進行飛行形態。
基本裝備是兩把步槍,推進裝置的下部可以當盾牌兼拳套使用。
基本上在偵查時是單獨運用,不過迪瓦茲的旗下組織塔宾斯卻時常以百鍊兩架、百里一架的編成配置。運用幅度很廣,從突入敵陣到後方支援的角色都能勝任。
除了標準裝備型之外,還確認有以偵查和索敵目的特化的情報支援型和在背包搭載重裝備的火力支援型。前者經常出現於行星間航行組織之中,後者則是做為據點防衛用配屬。此外,背包還能囤積武器彈藥,讓本機也能擔任前線的補給支援角色。
  • 機體編號:STH-14s
  • 所屬方:塔賓斯(隸屬於迪瓦茲)、JPT信託會
  • 駕駛員:迪瓦茲士兵、拉芙達·法蘭克蘭、JPT信託會會員
  • 機體高度:18.5公尺
  • 機體重量:33.4噸
  • 武裝:
JEE-101 110mm步槍×2
百里所裝備的兩把可折疊型步槍作為其標準範圍武器,由迪瓦茲的分支機構——歐氏電子企業(Euro Electronics)製造。
在飛行形態下,可以折疊再安裝在背包上。
護盾×2
百里所裝備的防衛裝備。飛行形態下,兩個護盾連同兩臂囊在背包底部;MS形態下,可拆開再裝在前臂上。
除了作為護盾,也可以在納米複合裝甲的保護下,當作拳套來展開格鬥戰。
JEE-102 轉輪式榴彈槍
百里所裝備的可選武器,可以透過輪轉,射出砲彈。同時也可以裝在背包上。
JEE-103 四連發火箭發射器
百里所裝備的一種輕量級可選武器,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搭載各種彈頭,如:煙霧彈、凝固汽油彈、砲彈等。
能與百鍊互相使用。
  • 機械設定:篠原保
卡利斯托(,Kallisto)
「長生幫」幹部——哲安馬高·沙雷諾把用獨自的管道入手後的迪瓦茲的機動戰士——「STH-14s 百里」進行客製化後的機體。
特徵為裝備於兩腕上就算用現代技術也難以重現的組件,為了配合使用這裝備而調整成能進行高速且柔軟的戰鬥方式。
頭部裝備有和百里同系的感應器,不過裝甲形狀經過大幅度的變更。肩部和背部中央裝備有大型推進器,使它擁有極端高的機動性。
腕部裝備有流用自「君魔鋼彈」肩部的可變形刃盾,卡利斯托能將那壓倒性的強度做為格鬥武器使用。
於外傳第三集在「艾伯蘭奇·Under 3」一帶襲擊艾路吉·米拉吉等人,最後在於君魔鋼彈交戰中,雙腕上的裝備被奪走,而本機則沒有被擊破。
  • 機體編號:STH-14/T2C
  • 所屬方:長生幫
  • 駕駛員:
  • 機體高度:18.6公尺
  • 機體重量:31.4噸
  • 武裝:
JEE-103 四連發火箭發射器
百鍊所裝備的一種輕量級可選武器,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搭載各種彈頭,如:煙霧彈、凝固汽油彈、砲彈等。
能與百里互相使用。
可變形刀盾×2
原是原型君魔鋼彈的刀片外加護盾的裝備,在君魔鋼彈原有的裝甲被移除之後,流落到卡利斯托身上,成為本機裝在雙腕上的半防禦半近身戰裝備。
除了用於防禦,裡面的刀片可以展示出來,用作刀型裝備來與敵機對打。
於外傳第三集被君魔鋼彈奪回。
  • 機械設定:篠原保
強襲特化型百里(,Hyakuri Assault Specialized)
繼「崔亞納」、「哈克利·羅迪」、「卡利斯托」、「拉普瑞斯」、「里格爾·莉莉」和「阿德勒」之後的第七台被長生幫客製化後的機體,以被迪瓦茲售出去的「百里」為藍本改修而成。
被奉命到「多特殖民星」外,襲擊正要前往會議室的艾路吉等人。
  • 機體編號:STH-14s/as
  • 所屬方:長生幫
  • 駕駛員:
  • 機體高度:18.5公尺
  • 機體重量:36噸
  • 武裝:
飛索鉤爪×2
強襲特化型百里的捕捉裝備,是一种裝在雙腕的多關節爪臂。
該武裝運用方式變化多端,可發揮強大的攻擊力。
210mm對物步槍×2
強襲特化型百里的射程裝備,裝在背包上。
百鍊(,Hyakuren)
「迪瓦茲」所屬的泛用主力機,常會與百里一同行動。一般為藍色配色。目前只生产了44架,基本上主要是能在小行星與碎石帶中使用的重裝甲為基本裝備。
雖然機體重量因此而向上提高了,但對於撞擊耐性的部分卻非常的高。在MS戰上,能夠發揮其特性的接近戰鬥可以說特別的有優勢,和機動性高的「百里」混編的話,可以輕易的將對手逼入絕境。
武裝方面也是設計的能讓遠近平衡,是讓大家都知道本機是不受環境所左右的優良泛用機。主武裝為步槍和刀,其腰部的裙甲的局部可作為拳套使用。
另外,本機也是為了讓人知道是在圈外圈(地球圈外)的迪瓦茲象徵用機體,外型上面也令人有相當的壓迫感。
以能在全區域環境下的設計思想為基準,是能夠在碎石帶這種嚴苛的環境下也能發揮的優秀機體。而且,所屬於迪瓦茲的機體內的情報都互相共有,可以做到隨時能對系統進行升級。
  • 機體編號:STH-05
  • 所屬方:塔賓斯(隸屬於迪瓦茲)、JPT信託會
  • 駕駛員:迪瓦茲士兵、亞芝·古魯明、JPT信託會會員
  • 機體高度:18.2公尺
  • 機體重量:35.5噸
  • 武裝:
JEE-202 短刀
百鍊所裝備的近距離格鬥戰用的實體刀,該實體刀能收納在已裝在後裙甲的護套,而護套則能套在百里的背包上。
JEE-201 線膛砲
百鍊所裝備的輕量級步槍,由歐氏電子企業製造。
本體後方有著滑膛式彈艙機構。
JEE-203 拳套×2
百鍊所裝備的防衛,安裝於側裙甲的底部。
在與敵機對打時,可用手將其舉起;在和敵機一同接觸時,該拳套可以提供電力。
JEE-102 轉輪式榴彈槍
百鍊所裝備的可選武器,可以透過輪轉射出砲彈。
能與百里、漏影互相使用。
JEE-103 四連發火箭發射器
百鍊所裝備的一種輕量級可選武器,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搭載各種彈頭,如:煙霧彈、凝固汽油彈、砲彈等。
能與百里互相使用。
  • 機械設定:篠原保
百鍊(亞米達機)(,Hyakuren Amida Custom)
與一般型的「百煉」同規格的機體略有不同。在這44架百鍊當中,初期製造的9架被稱為「Single Number」(又稱「單數」)。由「迪瓦茲」代表——麥克馬多·柏利史東贈送給9個直屬的旗下組織。
「他賓氏」的名瀨·他賓将其中一台送給其妻子——亞米達·艾卡,作為結婚聘禮,配色方面也因個人嗜好改為了桃紅色。
「木星金屬」是用於吸收反應爐內的衝擊和使骨架容易導電的特殊金屬,而「單數」的百練身上使用的則是高純度的木星金屬,反應速度及最高出力都能發揮出普通百練以上的性能。
武裝的部分同樣能夠直接沿用百煉的裝備,同時還附有專用步槍,這是對於以圈外圈為主要活動地區的他們而言無法避免在碎石帶等地區運用而配备的。
儘管讓機體重量增加,卻也提高了對衝突能量的耐性。在重力下能換裝成裝甲輕量化的陸戰裝備。
第40集在與茱麗葉·朱里斯的雷金尼捷·茱莉亞一戰中,完全技壓茱麗葉,因伊歐古率領的艦隊不接受投降而對旗艦進行特攻,雖遭到裝備「破滅魔劍」的MS部隊攻擊,亞米達臨終前仍成功狙擊了旗艦艦橋。
  • 機體編號:STH-05/AC
  • 所屬方:塔賓斯(隸屬於迪瓦茲)
  • 駕駛員:亞米達·艾卡
  • 機體高度:18.2公尺
  • 機體重量:35.5噸
  • 武裝:
JEE-202 短刀
百鍊所裝備的近距離格鬥戰用的實體刀,該實體刀能收納在已裝在後裙甲的護套,而護套則能套在百鍊的背包上。
JEE-201 線膛砲
百鍊所裝備的輕量級步槍,由歐氏電子企業製造。
本體後方有著滑膛式彈艙機構。
JEE-203 拳套×2
百鍊所裝備的防衛,安裝於側裙甲的底部。
在與敵機對打時,可用手將其舉起;在和敵機一同接觸時,該拳套可以提供電力。
JEE-102 轉輪式榴彈槍
百鍊所裝備的可選武器,可以透過輪轉,射出砲彈。
能與百里、漏影互相使用。
JEE-103 四連發火箭發射器
百鍊所裝備的一種輕量級可選武器,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搭載各種彈頭,如:煙霧彈、凝固汽油彈、砲彈等。
能與百里互相使用。
JEE-205 130mm突擊步槍
由亞米達專用百鍊所專署的新型步槍,用於對敵機展開突擊。
對加農砲步槍的集彈性能、單發威力、有效射程距離重新檢討後专门開發的百鍊基本裝備,砲弹口徑大幅提升。
  • 機械設定:篠原保
漏影(,Rouei)
為了隱藏身份的「塔賓斯」將「百鍊」的裝甲全部換裝的新機體。
當鐵華團首度降下至地球時,名瀨·塔濱為了在不透漏出「迪瓦茲」及塔賓斯之名的情況下,派遣拉芙達·法蘭克蘭和亞芝·古魯明兩位駕駛員支援他們,而率先投入於實戰。
骨架構造和百鍊相同,換言之,只要更換外裝就能在擁有優秀耐久性,擅長持久戰的百鍊、以及擁有優秀機動性,擅長重力下戰鬥的漏影兩種用途間使用。
因為背部的開閉可動式大型推進器,讓本機在重力下也能維持高度的機動性。又因腳部的推進器實現了優秀的姿勢控制,在宇宙空間進行高機動戰鬥時也能有優秀的迴旋性能。
第19集與鐵華團一同前往地球後,第21集在千禧島開始協助鐵華團擊退末日號角機動戰士部隊,最後於第24集全被艾因·達爾頓的格雷茲·艾因擊毀,而拉芙達和亞芝則倖存了下來。
之後歲星技術團以這些資料為基礎、讓成功達到比百鍊更加輕裝甲化的漏影以重視機動性的機體身分、在之後正式決定採用。現在正在量產化的過程中。
  • 機體編號:STH-05R
  • 所屬方:塔賓斯(隸屬於迪瓦茲)
  • 駕駛員:拉芙達·法蘭克蘭、亞芝·古魯明、塔賓斯女駕駛員
  • 機體高度:19.1公尺
  • 機體重量:37.9噸
  • 武裝:
JEE-102 轉輪式榴彈槍
百鍊所裝備的可選武器,可以透過輪轉,射出砲彈。
能與百里、百鍊互相使用。
80mm手槍
漏影的射擊裝備,在小口徑的同時維持高威力。
因為是單手用樣式的關係、讓另一隻手能同時使用接近武裝。
重型棍棒
為漏影用而開發的棒打用裝備,其運用原理跟棍棒一樣,可發揮高度的破壞性能。
沒有用時,可掛載在背面上。
  • 機械設定:篠原保
崔亞納(,Triaina)
為了暗殺泰迪老爹而在「艾伯蘭奇」出現的機動戰士,是以「迪瓦茲」的機動戰士——「STH-05 百練」做為基礎改裝而成的特裝機。
考量到要在重力下取得速度優勢,裝甲經過了輕量化。
與「百里」一様,在抗MS的戰鬥中,針對暗殺重要人士而特化了一擊脫離,其傳感器為對應本身的用途而進一步強化,於解析對方的情報時會將攝影機展開。
於外傳第一集被奉命去行刺泰迪老爹,還與艾路吉·米拉吉的君魔鋼彈交戰,最后被君魔鋼彈撃破。
  • 機體編號:MPM02/AC
  • 所屬方:長生幫
  • 駕駛員:
  • 機體高度:18.5公尺
  • 機體重量:32.8噸
  • 武裝:
JEE-205 130mm突擊步槍
原是亞米達專用百鍊所專署的新型步槍,用於對敵機展開突擊。
對加農砲步槍的集彈性能、單發威力、有效射程距離重新檢討後专门開發的百鍊基本裝備,砲弹口徑大幅提升。
特裝型馬尼亞戈刀×2
崔亞納的近距離格鬥戰用的實體刀,以壓倒性的戰鬥力在得手後可馬上逃逸。
該實體刀不僅180°折疊,還能收納在雙肩甲內。
  • 機械設定:篠原保
辟邪(,Hekija)
為「迪瓦茲」根據「百里」和「百鍊」的開發資料所開發出的量產新型高性能機動戰士。
和已經進入量產體制的「獅電」不同,分在高性能新型量產機位置的「辟邪」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開發、目前正處在用測試機收集資料的階段。
也因此,雖然目前的機體數量很有限,但開發本身很順利、能實現兼具百里的高機動性和百鍊的高出力概念,細心調整操作性並提升操縱性能的原因是因為使用「人類之屑」的情形逐漸變多,為了對抗「阿賴耶識系統」而產生的影響。
其骨架和獅電一樣,除了做為動力的「亞哈反應爐」之外,從構成金屬的鍊成到設計、組裝都是純正的迪瓦茲製品。不過在它身上還是能見到來自百里和百鍊系譜的深刻影響,因此未被歸類在伊歐骨架中。
肩部和背面裝備有展開式推進器,能夠自在操縱推進方向,並且在進行高機動的同時維持高迴旋性能。於宇宙空間中,能在瞬間縮短和目標物的距離施行一擊脫離的戰法,也能在緊緊纏著敵機的同時施行超接近戰,讓它能柔軟的選擇各種戰鬥風格。
拉芙達·法蘭克蘭、亞芝·古魯明兩人在第41話時離開鐵華團,而兩部辟邪則遺留在鐵華團之手,在42話對付「JPT信託會」時其中一部由哈舒·密迪駕駛。直到在第49集末日號角的包圍戰中因缺乏地上戰資料而在與一台「盾式格雷茲」相互直擊中被重創,而駕駛員哈舒則慘遭戰死。
  • 機體編號:STH-20
  • 所屬方:塔賓斯(隸属於迪瓦茲)→ 鐵華團
  • 駕駛員:拉芙達·法蘭克蘭、亞芝·古魯明 → 哈舒·密迪
  • 機體高度:18.3公尺
  • 機體重量:32.9噸
  • 武裝:
110mm刺刀步槍
迪瓦茲配合辟邪的開發而製造的新型步槍,移動時能掛載在背部。
有必要進行精密射擊時會展開位在辟邪腕部的刀刃來加強槍身的固定。
鳶嘴劍
辟邪的試驗運用中的镰刀型武裝,作為辟邪用裝備而研究出來。
為了實現能活用在機動性上的戰鬥風格而採用特殊的形狀。
雙腕迴轉刃
辟邪的收納型刀刃,裝在雙腕上,使用時能展開對敵人強襲。
在收納狀態下也能當成對斬擊用的盾牌發揮用途。
機體設定:篠原保

伊俄骨架

英語:Io Frame 日語:イオ・フレーム

以木星的四顆「伽利略衛星」中最靠近木星的一顆太陽系第四大衛星——「伊俄」作為命名,是迪瓦茲將開發百里和百鍊所累積的技術投入到計畫中的正式量產化模組MS骨架。

雖然當成動力的亞哈反應爐是從碎石帶回收的厄祭戰爭時代再利用品,不過從骨架素材的練成到機體的設計、開發都是以現在的技術組合而成,是非常具有價值的機體。本骨架也因此成為了繼格雷茲骨架之後第二個延續到現代的MS開發系譜。

目前使用該骨架的只有以完成量產化的「獅電」,其中一台獅電有特殊處理,為「阿頼耶識系統」樣式的「獅電改」和有著「王之椅子」之稱的「獅電(澳加機)」。

獅電(,Shiden)
以「迪瓦茲」的「百里」和「百鍊」為基礎製造的量產型泛用機動戰士。
無論機動性、戰鬥力、換裝性等裝備平衡都拿捏的非常良好,在迪瓦茲內因為其戰鬥力而受到賞識的鐵華團能夠以便宜的價格優先配備。此外,與鐵華團為兄弟組織的塔賓斯亦有配備。
另外,本機為了不讓鐵華團的新成員在身體上起了負擔,而沒有搭載阿頼耶識系統。比起單機更加考慮集團運用、也為了對應各式各樣環境而準備了各種裝備,開發到現在仍在進行是它最大的優點。
和其他以厄祭戰爭當時中斷的機體設計資料為基礎製作的迪瓦茲機體相比,從零開發的伊歐骨架有著不同的開發體系。不過從百里和百鍊所培養的技術是伊歐骨架設計思想的根幹,駕駛艙周圍也採用同樣的系統,對卓越的技術者來說仍像是姊妹機一樣。
頭部的主攝影機同時安裝了複數的高感度感應器,並用開閉的的裝甲面板來保護,而且還有追加用的其他面板,該裝甲面板採用了能配合運用環境,如變更攝影機視野以及個體識別用的設計。
  • 機體編號:STH-16
  • 所屬方:迪瓦茲、鐵華團、塔賓斯
  • 駕駛員:丹特·摩古羅、萊特·馬斯、拉芙達·法蘭克蘭、亞芝·古魯明、戴瑪·亞特蘭大、哈舒·密迪、鐵華團少年兵、塔賓斯女駕駛員
  • 機體高度:18.1公尺
  • 機體重量:28.5噸
  • 武裝:
闊頭槍
迪瓦茲的重工業部門為獅電開發的標準武裝。
柄能配合戰鬥環境伸縮,藉此變更攻擊距離。
臂鎧
獅電的防禦裝備,是一個裝在腕部的小型盾牌。
前端那像刺的部位能用來毆打對方,讓它也能當接近武裝發揮功用。
刃棒
獅電的單純提升破壞力的接近武裝。
步槍
為了當獅電的標準射擊武裝而準備的步槍。
能夠掛載在腰部上。
大型磁軌砲(劇中無使用)
獅電的射擊裝備,和過去的滑膛炮一樣,槍身部分採用滑動方式,能夠在使用時展開。
防暴盾
能夠包覆機體半面的大型盾牌。能夠在據點防衛及艦艇護衛任務中發揮能力。
  • 機體設定:雖然編號名是以篠原保的名字縮寫「STH」為主,但設計者是形部一平。
獅電改(第三代流星號/雷電號)(,Shiden Custom(Ryusei-Go III/Raiden-Go))
將獅電改裝成「阿賴耶識系統」樣式後的機體。在肩部增設了推進器以及裝備了短盾,是為了活用高機動力進行戰鬥的設計。
由「諾爾巴·西諾」擔任為駕駛員,如其名字一般繼承了「流星號」的刃狀天線、塗裝色調和施以眼睛塗裝,還移植了過去流星號的駕駛座,讓本機成為了唯一能使用阿頼耶識系統的獅電。
在西諾換搭「」時,轉由「萊德·馬斯」為新任駕駛員,奉命將MA「哈斯武」引到鐵華團所制造的陷阱里,結果機體呈半毁狀態。
戰後被送到歲星號的技術團去整修,成了「獅電改(雷電號)」。配色方面改以土黄色為主,左肩上的藍色雷電標誌是萊德個人的要求,攝影機護罩也換成了特製樣式。
在「阿麗安蘿德艦隊」追殺塔賓斯和與阿麗安蘿德艦隊之間的對戰中,萊德駕駛著此機,和大夥前往戰線,並以其為座機活跃至今在末日號角對鐵華團的包圍戰上。
在萊德與大夥逃離至克里斯之際,轉由萊德其中一個好友——「恩比」駕駛,最後估計已遭受到「破滅魔劍」直擊而當場大破,而駕駛員恩比早已跟隊逃離了。
  • 機體編號:STH-16/tc
  • 所屬方:鐵華團一號執行部隊 → 鐵華團二號執行部隊
  • 駕駛員:諾爾巴·西諾(流星號) → 萊特·馬斯、恩比(雷電號)
  • 機體高度:19.7公尺
  • 機體重量:29.7噸(流星號) → 29.9噸(雷電號)
  • 武裝:
闊頭槍
迪瓦茲的重工業部門為獅電開發的標準武裝。
柄能配合戰鬥環境伸縮,藉此變更攻擊距離。
臂鎧×1(流星號) → ×2(雷電號)
獅電的防禦裝備,是一個裝在腕部的小型盾牌。
前端那像刺的部位能用來毆打對方,讓它也能當接近武裝發揮功用。
步槍
為了當獅電的標準射擊武裝而準備的步槍。
能夠掛載在腰部上。
  • 機體設定:雖然編號名是以篠原保的名字縮寫「STH」為主,但設計者是形部一平。
獅電(歐格機)(,Shiden Orga Custom)
由其中一架獅電大幅改装成白色系特裝機,同時也更換了天線,故此象徵著「王的椅子」之機體,不過事實上是為了誤導鐵華團而用的,所謂「王的椅子」只是迪瓦茲的贈品而已。
原本作為澳加·伊茲卡的專用機,但在澳加被遇害後,才轉由尤真·賽文史塔克搭乘。只用了一次後,駕駛員尤真與全員通往地下隧道逃離至克里斯。
事實上,這架獅電從被改裝到駕駛員尤金駕駛這段期間,由始至終都未裝上「阿賴耶識系統」,換言之,沒有阿頼耶識的它就只是一台再普通不過了的獅電。
  • 機體編號:STH-16/tc2
  • 所屬方:鐵華團
  • 駕駛員:尤金·賽文史塔克
  • 機體高度:18.2公尺
  • 機體重量:28.8噸
  • 武裝:
闊頭槍
迪瓦茲的重工業部門為獅電開發的標準武裝。
柄能配合戰鬥環境伸縮,藉此變更攻擊距離。
步槍
為了當獅電的標準射擊武裝而準備的步槍。
護盾
獅電(白色機)所裝備的防衛裝備。
  • 機體設定:雖然編號名是以篠原保的名字縮寫「STH」為主,但設計者是形部一平。

羅迪骨架

英語:Rodi Frame 日語:ロディ・フレーム

用在曼·羅迪等機體身上的機動戰士骨架,其編號以UGY-R為主。

在厄祭戰爭中期大量生產,可以說沒有特徵正是其最大的特徵,沒有特別缺點,泛用性很高。能夠承受重裝甲裝備的運用,為泛用性受到高度評價的骨架。

目前已知僅存的有多特公司和蓮吉部隊的「旋風·羅迪」、柏瓦茲與JPT信託會的「曼·羅迪」和破曉地平線團的「加姆·羅迪」,其中数台曼·羅迪有特殊處理,分别有被哈古利兄妹改修的「哈古利·羅迪」(兩台)、被長生幫改修的「拉伯瑞斯」(兩台)和被鐵華團改修的「蘭度曼·羅迪」(從柏瓦茲全部徵收的,數量不明)。

希賓納·羅迪(,Spinner Rodi)
於各式組織擔任一般用途使用的機動戰士,採用了羅迪骨架這種最為普遍的骨架,和其他機種相比骨架製造數、不論地球圈或圈外圈都能夠廣泛的被各種地區、團體或組織[8]使用。
單體運用的機會不多、擁有複數機體的組織佔了大多數。
在納禾拿·明戈犧牲後,多特殖民地的所有勞工駕駛這款MS出擊,結果因為武器和推進器突然停止運作的關係,而幾乎全軍覆沒。而且從迅速被打爆的情景來看,本機的裝甲沒有採用納米層裝甲而是劣等的裝甲。
阿蜜達取得作為結婚聘禮的專用百鍊以前曾駕駛它,同樣是桃紅色。
和「加姆·羅迪」一樣,指揮官機頭部設有刀形天線。
  • 機體編號:UGY-R38
  • 所屬方:多特公司、蓮吉部隊
  • 駕駛員:多特殖民地勞工、蓮吉部隊隊員、阿蜜達·艾卡(桃紅色機)
  • 機體高度:18.5公尺
  • 機體重量:41.3噸
  • 武裝:
步槍
希賓納·羅迪所裝備的一個射擊武器。
槍支下方附有手榴彈發射器。
噴射鎚
希賓納·羅迪所裝備的鎚型長條狀裝備。
鎚柄後方附有握把,可在與敵機對打時保持更強大的殺傷力。
4連装錨艙
希賓納·羅迪所裝備的投射裝備,裝在雙腳上。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曼·羅迪(,Man Rodi)
「柏瓦茲」所屬以重裝甲和高出力為概念、在承載重量的範圍內盡可能提升裝甲強度的衝鋒型的機動戰士,採用了已經翻修過的羅迪骨架,並以綠色為主色。
在厄祭戰爭中期大量生產,喜好使用曼·羅迪的柏瓦茲擅長利用其機體特性,強行從正面突破目標商船的對空砲火,迅速入侵船艦後鎮壓艦橋並不斷重複這樣的海盜行為。
但在重力下,曼·羅迪作為特徵的重裝甲反而會成為絆腳石,機體也理所當然的會因為重量而無法靈敏行動,導致發生獵物逃掉的情況。除了機槍以外腰部裝甲還裝備手榴彈。
因此對曼·羅迪的背部及下半身進行修改,透過強力的推進器來彌補機體重量。因為機體重量導致推進劑的消耗很激烈不利於長期戰,在宇宙空間的機動性非常充裕,從近距離到中距離的武裝也很充實。
做為圈外圈的柏瓦茲主力MS活躍很長一段時間,在柏瓦茲被打垮之後,被雪之丞說是「厚到不正常的機體」,最後被賣出去。但迪瓦兹的「JPT信託會」也配給了此機種,配色方面以紫色為主。
  • 機體編號:UGY-R41
  • 所屬方:柏瓦茲、JPT信託會
  • 駕駛員:柏瓦茲少年兵、JPT信託會會員
  • 機體高度:17.1公尺
  • 機體重量:40.6噸
  • 武裝:
砍槌
曼·羅迪所裝備的近距離用裝備,除了用作斧頭外,其斧片後方有個貌似鎚柱的突出物體,可用作鎚頭。
該裝備能安裝於后腰甲上。
90毫米機關槍
曼·羅迪所裝備的一個射擊武器,該裝備早已廣為流傳,由於價格便宜、很輕又容易處理,也是海盜組織的最佳武器。
該武器也能安裝於后腰甲上。
手榴彈×2
曼·羅迪的額外裝備,每兩顆各儲存在後裙甲,總計4個。
能從存放处取出直接當作太空地雷,以作擾亂敵機或敵艦的視線。
飛索×2
曼·羅迪的擒拿裝備,每一個手腕附有一個,總計兩個。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哈古利·羅迪(,Hakuri Rodi)
以柏瓦茲的主力MS——「UGY-R41 曼·羅迪」為藍本改修而成的僱傭兵專用機動戰士。
兩台曼·羅迪在「殘骸區域」被哈古利兄妹發掘出來,被發現時頭部和駕駛艙嚴重毀損,因此對其進行簡單的改修,並移除了阿賴耶識系統。
改修後的形態為:裝甲呈灰色,上半身採用旋風·羅迪的手腕和肩膀裝甲(一台左邊裝甲呈藍色,另一台則呈黃色),下半身採用曼·羅迪的腿部裝甲,一台頭部後方追加了藍色的角,另一台的頭部前方追加了黃色的角,以示區別。
由哈古利兄妹——長子森保·哈古利(藍色角)和幼女尤漢娜·哈古利(黃色角)駕駛。
  • 機體編號:UGY-R41/H
  • 所屬方:長生幫
  • 駕駛員:森保·哈古利、尤漢娜·哈古利
  • 機體高度:17.3公尺(尤漢娜·哈古利)、17.6公尺(森保·哈古利)
  • 機體重量:38.6噸
  • 武裝:
戰斧
尤漢娜專用哈古利·羅迪的一把大型斧頭,以前端部裝有射出機構的鎚子為特徵。
鎚子有鎖鏈來做連接,可以發揮流星鎚的用途,是有效距離相當長的近戰武裝。
柴刀
森保專用哈古利·羅迪的小型鎚型武裝,在幾乎能碰觸到機體的近距離下發揮威力。
鋒側有噴嘴構造,配合噴射的衝擊有著高度的破壞力。
90毫米機關槍
曼·羅迪所裝備的一個射擊武器,該裝備早已廣為流傳,由於價格便宜、很輕又容易處理,也是海盜組織的最佳武器。
該武器也能安裝於后腰甲上。
手榴彈
曼·羅迪的額外裝備,儲存在後裙甲。
能從存放处取出直接當作太空地雷,以作擾亂敵機或敵艦的視線。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拉伯瑞斯(,Labrys)
和「崔亞納」一様,是以柏瓦茲的MS——「UGY-R41 曼·羅迪」作為基礎改裝而成的VIP護送型MS,由長生幫客製化後而成。
為了護衛重要人士而施加厚重裝甲,以及為了相互通信而將強化過的感應器內藏於頭部中。腳部推進器闕短了幾公尺,更將頭部裝甲增大。
已配備了數台此機種的長生幫除了抑制「末日號角」的機動戰士部隊外,還擔當護送貴賓到達指定地點的大任。
  • 機體編號:UGY-R41/T2C
  • 所屬方:長生幫
  • 駕駛員:
  • 機體高度:19.5公尺
  • 機體重量:40.2噸
  • 武裝:
砍槌
曼·羅迪所裝備的近距離用裝備,除了用作斧頭外,其斧片後方有個貌似鎚柱的突出物體,可用作鎚頭。
該裝備能安裝於后腰甲上。
90毫米機關槍
曼·羅迪所裝備的一個射擊武器,該裝備早已廣為流傳,由於價格便宜、很輕又容易處理,也是海盜組織的最佳武器。
該武器也能安裝於后腰甲上。
手榴彈
曼·羅迪的額外裝備,儲存在後裙甲。
能從存放处取出直接當作太空地雷,以作擾亂敵機或敵艦的視線。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蘭度曼·羅迪(,Landman Rodi)
將擄獲來的宇宙海盜——「柏瓦茲」所使用之曼·羅迪改裝成「地球樣式」,之後配備於鐵華團地球支部。
因為搭載了「阿頼耶識系統」,再加上腳部翻修時採用地球同宇宙兼用可能的高級零件,使得本機在地球重力環境下也能發揮出十足的機動性。
在地球支部被撤回後,剩餘三台已被收回至本部,作為訓練用機體。其中在「克里斯防衛戰」中,作為駕駛員的查德·查丹更是賭命地將MA——「哈斯蒙」引到鐵華團所設下的陷阱里。
  • 機體編號:UGY-R41
  • 所屬方:鐵華團地球支部 → 鐵華團火星本部
  • 駕駛員:鐵華團少年兵 → 迪魯馬·亞特蘭大、丹特·摩古羅、查德·查丹
  • 機體高度:17公尺
  • 機體重量:40.2噸
  • 武裝:
砍鎚
蘭度曼·羅迪所裝備的近距離用裝備,除了用作斧頭外,其斧片後方有個貌似鎚柱的突出物體,可用作鎚頭。
在克里斯防衛戰中證實為推進器,將砍槌擲出後能進行短程飛行。
該裝備能安裝於后腰甲上。
90毫米機關槍
蘭度曼·羅迪所裝備的一個射擊武器,該裝備早已廣為流傳,由於價格便宜、很輕又容易處理,也是海盜組織的最佳武器。
該武器也能安裝於后腰甲上。
手榴彈
蘭度曼·羅迪的額外裝備,儲存在後裙甲。
能從存放处取出直接當作榴彈,以作擾亂敵機或敵艦的視線使用。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加姆·羅迪(,Garm Rodi)
「破曉地平線團」所屬的羅迪骨架之重裝甲型機動戰士,骨架特有高泛用性所致,兼具機動性與防禦性兩樣性能的機體。
其中一台指揮官型的灰色機體,頭部增設了個像刀形狀的天線,並且與諾爾巴·西諾的「獅電改(流星號)」交戰。
  • 機體編號:UGY-R45
  • 所屬方:破曉地平線團
  • 駕駛員:破曉地平線團團員
  • 機體高度:18.6公尺
  • 機體重量:38.2噸
  • 武裝:
步槍
加姆·羅迪所裝備的一個射擊裝備。
190mm長型步槍
指揮官型加姆·羅迪的射擊裝備。
噴射鎚
希賓納·羅迪所裝備的鎚型長條狀裝備。
鎚柄後方附有握把,可在與敵機對打時保持更強大的殺傷力。
護盾
加姆·羅迪所裝備的防衛裝備。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海克瑟骨架

英語:Hexa Frame 日語:ヘキサ・フレーム

用在雨果等機體身上的機動戰士骨架,原本只是作業用MS,但在MA的威脅下,才成為戰鬥用MS,其編號以IPP為主,順帶一提,「Hexa」一詞為「六角」之意。

在厄祭戰爭中期大量生產,生產數量是繼羅迪骨架後最多的,但為了維持高機動性而犧牲裝甲的結果,導致有大量的機體遭到擊墜,到了厄祭戰爭終結時,仍殘存下來的個體僅佔了全體數量的不到兩成而已。

由於便宜好用的關係,因此深受民間團體和海盜的歡迎。目前已知僅存的有破曉地平線團與JPT信託會的「雨果」、SAU與大西洋聯邦的「茲路達」以及蓮吉部隊的「恩佐」。

雨果(,Hugo)
厄祭戰爭中期開發,並使用海克瑟骨架並將腳部關節換成逆向式,有著異質形狀的高機動機動戰士。由於將目光放在中近距離的戰鬥支援上,使它的武裝比起單機交戰,做為僚機掩護自軍的情況要更多。
因為機體的輕量性,是架在重力下也能發揮出安定性能的高泛用性機體,到了現代則成為民間警備公司和海盜喜好使用的機體。
最大的特徵是為了提高逃生成功率而在頭部配置駕駛艙區塊,和在胸部配置駕駛艙區塊的機體相比,海克瑟骨架的駕駛員生還率非常高。
另外,腳部關節也改良成能像手腕般可動,以針對在碎石海域進行捕捉及強奪為概念設計出來,擅長利用基本武裝的纜線爪和腳部鉗爪捕捉敵人再給予駕駛艙致命一擊。
目前此機種分别由「破曉地平線團」的桑多瓦·路透和兩名幹部搭乘,配色方面分别是「橘和青」、「白和淺棕」(兄機)和「白和淺青」(弟機),以示區别;而「JPT信託會」也配給了此機種,配色方面以紫色為主。
  • 機體編號:IPP-66305
  • 所屬方:破曉地平線團、JPT信託會
  • 駕駛員:桑多瓦·路透、破曉地平線團的兩名幹部、JPT信託會會員
  • 機體高度:19.7公尺
  • 機體重量:29.9噸
  • 武裝:
110mm機關槍
雨果以月球的拉格朗日點為據點的「赫菲斯托斯」所開發之機槍。
190mm長型步槍
幹部兄弟專用雨果的中長距離用射撃裝備,由「赫菲斯托斯」所設计出来。
圓月刀×2
從厄祭戰爭時代殘留下來的雨果的正規裝備。
以架開並纏住對手武裝為目的,給與重擊所使用。
破壞劍
幹部兄弟專用雨果在海盜等之間流通的大型接近戰鬥用武裝,是一把大型實體刀。
刀柄後方附有握把,可在與敵機對打時保持更強大的殺傷力。
錨射出爪×2
收納在腰部基座的錨爪除了捕捉敵機外,也能當成搬運補給物資用的牽引纜線。
腳部鉗爪×2
近距離捕抓機體外,還能跟錨射出爪連動使捕獲機率大幅提升。
小型導彈×4
雨果的輔助裝備,内藏在侧頭部。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鳩達(,Zilda)
使用在厄祭戰爭中期開發的海克瑟骨架的機體,採用海克瑟骨架並將腳部關節換成正向式。
因為機動性和武裝種類令它能在不論中近距離的戰地中都能活躍。
SAU樣式是深藍加黄色;而大洋洲聯邦則是深緑色。
  • 機體編號:IPP-0032(一般機/大洋洲聯邦樣式)、IPP-0032S(SAU樣式機)
  • 所屬方:SAU、大洋洲聯邦
  • 駕駛員:SAU士兵、大洋洲聯邦士兵
  • 機體高度:19.8公尺
  • 機體重量:29.7噸
  • 武裝:
機關槍
SAU樣式鳩達的射擊裝備。
護盾
SAU樣式鳩達的防禦裝備。
西洋劍
SAU樣式鳩達的劍型裝備。
線槍
鳩達的射擊裝備,可射出帶有錨爪的繩子。
撬棍
鳩達的棍型裝備,用於撬開的功能。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恩佐(,Enzo)
「蓮吉•達布利斯可」駕駛的MS,在大半都是輕裝甲型的海克瑟骨架機之中是罕見的裝甲強度比重佔較多的機體。
  • 機體編號:
  • 所屬方:蓮吉部隊
  • 駕駛員:蓮吉•達布利斯可
  • 機體高度:
  • 機體重量:
  • 武裝:
機關槍
恩佐的射擊裝備,沒有用時可安裝在背包左側。
岩石爆裂刀✖2
恩佐的主要裝備,收納於腰部兩側。
其威力強大到連厚重的裝甲和岩石都能打爆。

機動裝甲(MA)

英語:Mobile Armor 日語:モビルアーマ

三百年前的「厄祭戰爭」裡,為了對人類進行殺戮而進化出的自律型無人兵器的總稱呼,曾殺戮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類,更毀滅了人類文明。主動力是來自身上搭載的「亞哈反應爐」,因為機體表面被奈米積層裝甲牢牢保護著,讓它們非常不容易被破壞。

在人類與MA的大戰爆發之前,自動化機械曾是人類繁榮的象徵之一,並在各勢力之間積極推動自動化的戰爭。然而、因為過度追求效率,讓在這過程中開發出來MA進化成了過剩的殺戮兵器,並發展成超出人類掌控的存在。

其高智能AI能自行搜索目標、生產子機,而子機又帶有修復和防衛兼尋找能源和材料的功能。不只動作靈敏,還能自給自足,也沒有類強化人的駕駛員,因此也沒有道德標準和其帶來的苦惱。

一反其他鋼彈作品的傳統,本作的MA先於MS發明。雖然擁有對人用的光束武器,但對MS的「奈米塗層裝甲」卻沒有太大的效用。沒有形式編號,而且所有的機動裝甲都以「天使」來命名。

正因如此,末日號角才開發「鋼彈骨架」和「阿賴耶識系統」,並建立起廢絕無人兵器、以及將機械化技術視為禁忌的「末日號角」體制。據悉,約有四台大型MA已存在過,目前已知存在的機動裝甲有「哈斯武」和小型MA「普隆瑪」。

哈斯蒙(,Hashmal)
在火星克里斯地方的半金屬礦山試挖場與蔽魔鋼彈一同發掘到的謎樣大型人工物,在所有的MA中排名第四。同時還在周圍還挖掘到了許多像是MW的機械,當初發現時都沒有人能判斷其真面目。
然而,這架擁有巨大鳥類形狀的人造物其真面目正是在「厄祭戰爭」與人類戰鬥的敵人,也就是奪走全世界約四分之一人口性命的MA。
由於在身旁伴隨大量的小型機——「布魯曼」是MA基本的運用風格,人類光是要擊墜一架MA就必需要準備大規模的戰力。
之後確認到這架在火星發現的機體其個體名稱是「哈斯蒙」,在厄祭戰爭當時有無數架像這樣的MA存在。
內藏於兩肩中的能源供給系統,能以投射微波的方式為布魯曼供給能源。還存有另外的小型MA生產組件,要和其合體才能量產出來。
在鐵華團一方前去視察的同時,末日號角MS部隊也前來,結果受到MS的影響而甦醒,對末日號角MS部隊全數殲滅;後和三日月·奥古斯的天狼型獵魔鋼彈交戰,最後被使劲全力的三日月和天狼型獵魔鋼彈擊毁至停止活動。
  • 所屬方:無(自動兵器)
  • 機體長度:35.2公尺
  • 機體高度:24.9公尺
  • 機體重量:49.8噸
  • 武裝:
頭部光束炮
哈斯蒙的高火力射擊裝備,裝在嘴部上。
雖然威力強大,但由於奈米積層裝甲會使其造成擴散,使它難以於對MS戰爭中使用,僅做為殺戮人類用的武裝而搭載在MA身上。
為本作目前唯一出現過的光束兵器。
動能彈發射裝置
哈斯蒙的腳掌上的兩具裝置,能發射出帶有推力的彈頭。
超硬飛索刀
哈斯蒙的有線式刀狀裝備,裝在尾部上。
採用了即使在常溫下也會帶有微量電流而具備黏性的特殊合金、能夠自在的往各種方向可動。
這種有機性構造是不可能以現代技術重現的,這可說是來自厄祭戰爭時代高技術的恩惠。
  • 機械設定:鷲尾直廣
布魯曼(,Pluma)
與哈斯蒙一同出土、尺寸與MW相近的無人MA。作為哈斯蒙的子機行動,可讓母機視野擴張更廣。
雖然布魯曼在乍看之下有著像是MW的形狀,不過它們和MA一樣是沒有駕駛艙區塊的無人機。
本體會透過微波供給它們活動所需的動力。每架個體會各自蒐集周邊的情報並即時傳輸給本體、再根據本體下達的指示繼續活動。
本機最大特點是修復哈斯武的機能,只要有材料、時間和數量,就能快速修復機體損傷。
雖然形狀像是從本體獨立出來的存在,但是從系統上來看它們仍是MA的一部分。
  • 所屬方:無(自動兵器)
  • 機體高度:3公尺
  • 機體重量:30.8噸
  • 武裝:
尾部鑽頭
用來破壞、分解機體和設施等機械物品,好將目標作成修復母機或建造子機的材料。

戰艦

在厄祭戰爭時,這種單體式且能獨自強行出擊的戰艦不僅威力無比,又有著機動戰士和機動工兵的搭載機能。由於搭載了大型亞哈反應爐,所以速度和控制力明顯優勢,甚至還施加了納米基層裝甲,就連裝備也統一化。

可能也是因為沒有光束兵器,本作中的戰艦也稱得上是以往無數鋼彈作品中數一數二的堅硬,目前尙無戰艦或運輸艦有因為MS的攻擊而被瞬間擊毀的演画面。即使出現了可貫穿奈米鍍膜裝甲的「破滅魔劍」特殊彈頭,也是被擊中了數發後才被擊沉。

在300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有民間組織和宇宙海盜在運用著。目前僅存的戰艦有鐵華團的「漁火」和「螢火」、塔賓斯的「雙髻鯊」、柏瓦茲的「柏瓦茲戰艦」(後歸屬鐵華團)和長生幫的「旅神號」。

另外,末日號角在厄祭戰爭告一段落後,重新建造了新的戰艦,不過設計理念卻否定了過去戰艦的設計思想,而且編號以GHS為主。目前「鱵魚級」和「鰹魚級」就是其中的例子。

舊世代戰艦

漁火(,Isaribi)
原本是厄祭戰爭當時所使用的強襲裝甲艦,後來經過改修後成了鐵華團前往地球之行的母艦。
在和鎚頭鯊號一同出發前往地球之際,添加了鐵華團的標誌。
即使搭載了複數的砲台仍無法對奈米積層裝甲做出決定性的打擊,以強固的前方裝甲突擊為主要的攻擊方法。
而且該艦支持阿賴耶識系統,以進行一般人辦不到的超精密航行。
原名是「鬼火」(ウィルオー・ザ・ウィスプ/Will-o'-the-wisp),但歐格不喜歡CGS時代的名稱,因此改名。
  • 艦隻編號:NOA-0093
  • 所屬方:鐵華團
  • 艦長:澳加·伊祖卡、尤真·錫芬史達克
  • 艦員:查克·查丹、但丁·摩古羅、畢斯杰特·格里芬、艾爾加、希爾梅、芙美頓·亞多莫斯
  • 艦隻長度:300公尺
  • 武裝:
主砲×5
高射砲×2
魚雷
艦錨×2
  • 機械設定:海老川兼武
鎚頭鯊號(,Hammerhead)
迪瓦茲所屬的裝甲強襲艦,同時是塔賓斯的母艦。
船首外表仿雙髻鯊(鎚頭鯊),其巨大盾牌能擋下敵方所有砲火,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直接突擊。
第一季與鐵華團一同前往地球。
第二季第15集獨自駕駛鎚頭鯊號的名瀨捨命下,重重撞擊阿麗安蘿德艦隊的一艘鱵魚級戰艦而損毀,在末日號角打撈並修復後返還迪瓦茲,擔任雅芝率領的新生塔賓斯的母艦。
  • 艦隻編號:TIR-0009
  • 所屬方:塔賓斯(隸屬於迪瓦茲)
  • 艦長:名瀨·他賓、雅芝·古魯明
  • 艦員:艾歌·他賓、比露迪·他賓、歌璐兒·他賓
  • 艦隻長度:380公尺
  • 武裝:
火砲×5
墨格利斯號(,Mercurius)
長生幫所屬的裝甲強襲艦,同時也是其母艦。
  • 艦隻編號:
  • 所屬方:長生幫
  • 艦長:哲安馬高·沙雷諾
  • 艦員:長生幫成員
  • 武裝:
火砲
柏瓦茲戰艦(,Brewers's Ship)
柏瓦茲所屬的裝甲強襲艦,除了顏色以外,基本上外形和鐵華團的漁火是同一個類型。
在殘骸區域一戰中,被鐵華團和塔賓斯擊敗,該戰艦也當作被賠償金來接收。
在鐵華團實行地球降下行動時,被充當成「盾牌」來利用,最後被敵方戰艦擊毀,而且還散開了納米鏡面箔條,成功讓漁火迅速地逃離現場。
  • 艦隻編號:
  • 所屬方:柏瓦茲(後歸屬鐵華團)
  • 艦長:布魯克·葛巴揚
  • 武裝:
火砲

新世代戰艦

鱵魚級(,Halfbeak-class)
末日號角宇宙艦隊的主力艦,設計方面和過去的強襲裝甲艦有些異樣。艦底部設有機動戰士歸航時啟用的彈射器,歸航時後面的升降口可以收容。
地球外軌道管理聯合艦隊的專屬艦是白色;而阿麗安蘿德艦隊的則是暗青色。
在地球外軌道管理聯合艦隊被歸納為「末日號角革命軍」後,無數的鱵魚級戰艦雖後被雙方運用在雙方的決戰之上。
但革命軍一方因遭受敵方的「破滅魔劍」的強攻,而全軍覆没到僅一艘鱵魚級戰艦殘存下來,随後與鐵華團的漁火號和麥吉利斯的雲娜迪斯號逃向火星;而敵方的數艘鱵魚級仍然毫發無損地留在陣营裡。
  • 艦隻編號:GHS-1889(隸属於麥吉利斯之下)、GHS-0515(隸属於萊斯達爾之下)
  • 所屬方:地球外軌道管理聯合艦隊 → 末日號角革命軍(隸属於麥吉利斯之下)、阿麗安蘿德艦隊(隸屬於萊斯達爾之下)
  • 艦長:
  • 艦員:嘉達的親衛隊員 → 萊薩·恩扎、石動·卡密希、末日號角革命軍士兵(白色)、茱麗葉·朱里斯、伊奧克·庫贊(暗青色)
  • 艦隻長度:400公尺
  • 武裝:
火砲×2
導彈發射器
對空砲×4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 名稱由來:Halfbeak
斯雷普尼爾號(,Sleipnir)
鮑德溫家族的專屬艦,以青紫色為主。
  • 所屬方:末日號角
  • 艦長:蓋里奧·巴特韋恩
  • 艦員:
  • 武裝:
火砲×2
導彈發射器
對空砲×4
  • 名稱由來:
「八腳神馬/斯雷普尼爾」一名的典故來自於北歐神話中奧丁的座騎,它是一匹有八隻腳的天馬。
它是由洛基及斯瓦迪爾法利所生,堪稱是「最好的馬」,奧丁曾騎著它到過冥府。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雲娜迪斯號(,Vanadis)
地球外軌道管理聯合艦隊的旗艦,同時也是嘉達·伊舒的座艦。
在嘉達戰死後,此戰艦由麥吉利斯·法里德管理,直到在與阿麗安蘿德艦隊一戰中敗北後,與鐵華團的漁火號逃向火星。
第49集在對萊斯達爾的艦隊特攻中,重重撞擊阿麗安蘿德艦隊的一艘鱵魚級艦艇並同歸於盡,而麥吉利斯則以主魔鋼彈脫出並繼續戰鬥。
  • 艦隻編號:GHS-0205
  • 所屬方:地球外軌道管理聯合艦隊 → 末日號角革命軍(隸屬於麥吉利斯之下)
  • 艦長:嘉達·伊舒 → 麥吉利斯·法里德
  • 艦員:嘉達的親衛隊員 → 末日號角革命軍士兵
  • 武裝:
火砲×2
導彈發射器
對空砲×4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黄金賈斯里號(,Golden's Jasley)
「JPT信託會」所保有的裝甲巡洋艦,同時也是賈斯里·多諾明哥的座艦,以黄金色為主。
艦橋部分的裝甲已大幅強化,同時為了維持高峰性的性能,省略了收納艙口。
在與鐵華團的軍隊大攻之際,艦橋被三日月的天狼王型獵魔鋼彈砸毀,賈斯里當場死亡。
  • 艦隻編號:TIR-0102
  • 所屬方:JPT信託會(隸屬於迪瓦茲)
  • 艦長:賈斯里·多諾明哥
  • 艦員:JPT信託會成員
  • 武裝:
火砲×2
導彈發射器
對空砲×4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鰹魚級(,Skipjack-class)
阿麗安蘿德艦隊的旗艦兼超大型戰艦,顏色以白色為主。
  • 艦隻編號:GHS-0032
  • 所屬方:阿麗安蘿德艦隊(隸屬於末日號角)
  • 艦長:萊斯達爾・艾里昂
  • 艦員:茱麗葉·朱里斯、伊奧克·庫贊、雅瑪津·多卡、殘命(蓋里奥·巴特韋恩)
  • 艦隻長度:800公尺
  • 武裝:
火砲×2
導彈發射器
對空砲×4
  • 機械設定:形部一平
  • 名稱由來:鰹魚級核潛艇

運輸艦

螢火(,Hotarubi)
鐵華團的武裝運輸船,由民用運輸船改造而成的。最初載運智魔鋼彈和幾架獅電一同出發前往火星。
原本只是貨物用運輸船,但因為機動戰士保有數增加的關係,而在兩側增設兩組與艦一樣大的專用運輸艙,總計有8個運輸容器。
在與阿麗安蘿德艦隊的戰鬥中被「破滅魔劍」重創並失去火器管制功能,乘員移轉到漁火後拿去作為偷襲敵方旗艦作戰的掩體,最終先是彻底地被擊沉,然後為保護鐵華團脫離戰場而自爆。
  • 艦隻編號:NOA-0132
  • 所屬方:鐵華團
  • 艦長:尤金·賽文史塔克
  • 艦員:恩比
  • 艦隻長度:
  • 武裝:
主砲
高射砲×2
導彈發射器×8
比斯科級(,Biscoe-class)
末日號角和民間企業所使用的非武裝箱型宇宙戰艇,艦體後部可收容一定的數量的機動戰士。
  • 所屬方:末日號角、一般民間企業
  • 艦隻長度:50公尺
維倫號(,Villum)
麥吉利斯和蓋里奧前往火星支部時所搭乘的戰艦。

非亞哈反應爐搭載機

英語:Non-Ahab Reactor Equipped Machine 日語:非エイハブ・リアクター搭載機

雖然亞哈反應爐在災後世​​紀已經是個任何機種或戰艦都不可或缺的動力裝置,但也有些運輸艦採用了古老的燃料槽,像由迪瓦茲所研發的「庫坦參型」就是一個例子。

庫坦參型(,KUTAN SANGATA / Kutan Type-III)
由「迪瓦茲」的附屬組織——「歐氏電子企業」所設計和開發的非亞哈反應爐搭載型運輸機,但缺乏「奈米積層裝甲」般的裝甲強度。
有著能將貨櫃等物資抱在懷中的可動式巨大手臂構造,同时具有高泛用性的合體機能,可和「百鍊」、「獵魔鋼彈」或其他MS合體。
初期的「庫坦壹型」是以近距離輸送為主,庫坦參型则以運送MS或貨櫃為主,收納物是用兩側和機腹的機械臂夾在中間。
為了對應長距離運輸而搭載了大型推進器及燃料槽,成功大幅延長了連續飛行距離;也能用於我方的救援任務或對敵艦的強襲任務,運用幅度很廣泛。
另外在收納MS時能從MS側操作庫坦參型,有考量到單人駕駛員運用的可能性。
  • 艦隻編號:JEE-M103
  • 所屬方:鐵華團(隸屬於迪瓦茲)
  • 駕駛員:拿迪·雪之丞·迦什帕
  • 艦隻长度:32.2公尺
  • 艦隻重量:12.9噸
  • 武裝:
300毫米長距離砲×2
由獵魔鋼彈所装备的輕裝砲型半手持式實彈射擊兵裝,大口徑的長砲管設計使得此武裝能夠精準發射高初速且大威力的實體砲彈,能夠輕易突破一般機動戰士的奈米積層裝甲並造成破壞。
有兩台長距離砲被安裝在庫坦參型的上方作為補充裝置。
(,Saisei)
迪瓦茲所屬的大型惑星巡航船艦,也是迪瓦茲本部的所在地,全程約7公里。
整個船艦都是由個大型離心重力建設裝置在支撐著,裡面設有住區、市區和整備區。
  • 所屬方:迪瓦茲
  • 名稱由來:
「歲星」一名的典故來自於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別稱。
黃道帶裡每年經過一宮,約12年運行一周天,所以被中國古代稱為「歲星」,並用以紀年。
MS滑翔用飛行器(,MS Use Glider)
凱爾妲所率領的地球外緣軌道統制統合艦隊所使用的飛行器。從軌道進行大氣圈突入,直接降落到千禧島上。
這飛行器有著足以突入大氣圈的強韌度,因此也能當成盾牌使用,能夠承受敵機從地面發出的砲擊。
  • 所屬方:地球外緣軌道統制統合艦隊(隸属於末日號角)

機動工兵(MW)

英語:Mobile Worker 日語:モビルワーカー

簡稱MW,是災​​後世紀裡的各個勢力所擁有的額外機器,雖然體型嬌小,但行動卻很敏捷。雖然其所擁有的火力能夠對一般的MW產生巨大的威脅,但卻難以對擁有納米層裝甲的MS造成破壞性傷害。

目前有六種機動工兵活躍於世間,有CGS的「CGS機動工兵」(後歸屬鐵華團)、鐵華團的「鐵華團機動工兵」、末日號角的「末日號角機動工兵」、多特公司的「聯合式機動工兵」(後歸屬鐵華團)、破曉地平線團的「HD機動工兵」和SAU的「SAU機動工兵」。

其中部分的CGS機動工兵有改修處理,為了適應在宇宙狀態下的行動,而改裝成「CGS機動工兵宇宙型」。

氫氣引擎(,Hydrogen Engine)為主要動力爐。

CGS機動工兵(,CGS Mobile Worker)
和稀有的機動戰士不同,是各勢力都大量配備的機動兵器,而「克里斯護衛保全」所持有的機型在機動工兵中屬於最舊式的,武裝和性能都比其它型式還要差劣。
被遺棄的少年兵們再次組織為鐵華團後,便接收了克里斯護衛保全的據點以及遺留下來的多數的機動工兵。在戰鬥以外的時間會使用於移動、物資運輸等日常用途。
一般配色為米黄色,但有些MW是根據駕駛員的需求,而更換成一些特殊配色如:三日月機(白)、昭弘機(淺藍)、諾爾巴機(粉紅/初代流星號),而指揮官型的則是濃茶色。
  • 機體編號:TK-53(一般型)、TK-53/c(指揮官型)
  • 所屬方:CGS(後歸屬鐵華團)
  • 駕駛員:鐵華團少年兵
  • 機體高度:2.5公尺
  • 機體重量:2.2噸、2.4噸(指揮官型)
  • 武裝:
30mm機關炮×2
本機體對應中距離下戰鬥的主要武裝,武器本身能夠切換單發或全自動模式,而彈體的部分也有多種型式可供選擇使用。
飛彈發射器×2
CGS機動工兵的輔助裝備,可發射飛彈。
60mm火炮×2
CGS機動工兵的新裝備,使本機的火力一度向上。
  • 機械設定:寺岡賢司
CGS機動工兵宇宙型(,CGS Mobile Worker Space Type)
與用在陸地上的「CGS機動工兵」相比,改修成「宇宙用樣式」的機動工兵裝備了燃料槽和噴嘴,能夠在宇宙空間活動。一般配色為淺藍色。
尤真·錫芬史達克首次搭乘這台宇宙用樣式的機動工兵出擊,並利用一颗資源行星做擋箭牌,成功擺脫了末日號角的追擊,為鐵華團立下了初次的戰績。
  • 機體編號:TK-53/s
  • 所屬方:CGS(後歸屬鐵華團)
  • 駕駛員:鐵華團少年兵
  • 機體高度:2.5公尺
  • 機體重量:2.3噸
  • 武裝:
30毫米機關炮×2
本機體對應中距離下戰鬥的主要武裝,武器本身能夠切換單發或全自動模式,而彈體的部分也有多種型式可供選擇使用。
飛彈發射器×2
CGS機動工兵的輔助裝備,可發射飛彈。
  • 機械設定:寺岡賢司
鐵華團機動工兵(,Tekkadan Mobile Worker)
鐵華團最新製造的機動工兵,以過去的「CGS機動工兵」為藍本製造出来。
在駕駛艙裡設了兩個座位,分別是主駕座(負責行走)和副駕座(負責炮撃)。
另外,為了不讓新規成員擔當身體上的負擔,而沒有安裝「阿賴耶識系統」。
  • 機體編號:TK-56
  • 所屬方:鐵華團
  • 駕駛員:鐵華團少年兵
  • 機體高度:3.9公尺
  • 機體重量:2.8噸
  • 武裝:
大口徑機關炮×2
本機體對應中距離下戰鬥的主要武裝,武器本身能夠切換單發或全自動模式,而彈體的部分也有多種型式可供選擇使用。
60mm機槍
設在機動工兵的底部,用於地面攻擊。
飛彈發射器×12
鐵華團機動工兵的輔助裝備,裝在後方。
兩側各設有6聯裝的發射器,總計2個。可發射飛彈。
鏈炮
設在機動工兵的底部,用於地面攻擊。
  • 機械設定:寺岡賢司
末日號角機動工兵(,Gjallarhorn Mobile Worker)
末日號角所用的機動兵器,有多種配色。其駕駛艙設在機動工兵的下側。通常用於對火星城市的執法工作和一些低風險的軍事行動上。
雖然靈活度比末日號角的MS還要低,但它們的生產量很高,價格很便宜。連體形和輸出力都比「CGS機動工兵」還要強大,可以使用較大口徑武器。
  • 機體編號:NK-17
  • 所屬方:末日號角
  • 駕駛員:末日號角士兵
  • 機體高度:6.3公尺
  • 機體重量:3.6噸
  • 武裝:
大口徑機關炮
設在機動工兵的頂部,用於後方支援。
鏈炮
設在機動工兵的底部,用於地面攻擊。
導彈發射器×4
一些末日號角機動工兵的兩個四方型的導彈發射器取代了大口徑機關炮安裝在砲塔兩側上。
通常用於火炮和火力支援。
煙霧噴射器×4
設在機動工兵的盾形突起的兩側,用於對叛亂分子進行全面鎮壓。
  • 機械設定:NAOKI
聯合式機動工兵(,Union Mobile Worker)
於木星設置據點的重工業製造商所開發的最新銳武裝MW。各公司為了自衛目的而採用,是個廣泛流通的型號。
迪瓦茲委託鐵華團(在不知情之下)運送到「多特殖民地」的貨物就是這種MW,但这批货物都是有各种缺陷的残次品,最後在末日號角的武裝鎮壓裡被擊毀。
後來,該機動工兵的修改型號由迪瓦茲提供給鐵華團使用,在成功護送庫德莉雅到地球後,為了補充地上戰力而於安克拉治交貨,約有20台已投入埃德蒙頓的戰役當中。
到了第二季時,鐵華團的地球分部和艾布勞防衛軍也有使用,但沒有安裝「阿賴耶識系統」。
  • 機體編號:UW-33
  • 所屬方:多特公司、鐵華團、艾布勞防衛軍
  • 駕駛員:多特殖民星勞工、鐵華團少年兵、艾布勞防衛軍士兵
  • 機體高度:4.3公尺
  • 機體重量:2.8噸
  • 武裝:
12.7mm大口徑機關槍
設在機動工兵頂部的可旋轉的砲塔,主要武裝,多特殖民地型使用的武裝。
40mm大口徑機關炮
同樣設在機動工兵頂部的可旋轉的砲塔,主要武裝,鐵華團和艾布勞防衛軍型使用的武裝。
HD機動工兵(,HD Mobile Worker)
破曉地平線團所使用的機動工兵。
  • 機體編號:HD-21
  • 所屬方:破曉地平線團
  • 駕駛員:破曉地平線團團員
  • 機體高度:4.1公尺
  • 機體重量:2.9噸
  • 武裝:
115mm大口徑機關炮
設在機動工兵的頂部,用於後方支援。
7.62×51mm機槍
設在機動工兵的底部,用於地面攻擊。
60mm火箭炮發射器
可和以上裝備進行更換。
SAU機動工兵(,SAU Mobile Worker)
SAU所使用的機動工兵,主要擅長於森林戰和地上戰。
  • 機體編號:SAU-17
  • 所屬方:SAU
  • 駕駛員:SAU士兵
  • 機體高度:4.0公尺
  • 機體重量:3.1噸
  • 武裝:
短身大口徑機關炮
設在機動工兵的頂部,用於後方支援。
機槍
設在機動工兵的側部,用於地面攻擊。

參考資料

  1. 大陸簡體 http://cn.gundam.info/series/tekketsu
  2. 台灣正體 http://tw.gundam.info/series/tekketsu
  3. 香港繁體 http://hk.gundam.info/series/tekketsu
  4. GUNDAM.INFO | 官方高達視頻及情報網站 http://www.gundam.info
  5. MSV外傳根據官方頻道所發放的資料。
  6. MSV外傳根據官方頻道所發放的資料。: . [2016年5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5月19日). . [2016年5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5月12日). . [2016年5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6月10日).
  7. 在金星主要用於殖民地修補作業
  8. 即多特殖民地和蓮吉部隊

相關條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