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冈子规

正冈子规1867年10月14日-1902年9月19日日本俳人。生於慶應3年9月17日(1867年10月14日),卒於明治35年(1902年9月19日)。明治時代文學宗匠,於俳句短歌新体詩小說評論随筆有多方面的創作活動。患結核病七年而歿,得年34歲。本名常规,生于爱媛县松山市。早期作品有小说《月亮的都城》、 《花枕》、《曼珠沙华》等。

正岡子規
原文名稱
日文假名
羅馬拼音Masaoka Shiki
出生本名常規,幼名處之助,后改
1867年10月14日
 日本伊予国温泉郡藤原新町
逝世1902年9月19日(34歳)
 大日本帝國東京市下谷区上根岸
墓地大龍寺東京都北区田端)
職業俳人歌人新聞記者
語言日本語
國籍 大日本帝國
母校帝国大学国文科中途退学
創作時期1893年 - 1902年
體裁俳句短歌、新体詩、小説評論随筆
代表作《病床六尺》、《》

生平

四國愛媛縣松山市人,是松山藩士正岡常尚與八重的長男,母親是藩的儒者大原觀山長女。

1872年父親過世,繼承為家督,也在外祖父的私塾學習漢書,少年時代瀏覽漢詩、戲劇、軍談、書畫,日後又受到自由民權運動影響,很熱衷政治。

1880年進入愛媛一中,1883年休學到東京就讀,之後成為舊藩主家的資助的留學生,進入東大預備門。1890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系,之後對文學有興趣,次年轉到國文系。此時,以「子規」之名開始創作。

在愛媛一中、共立學校時代,認識了同學也是同鄉的秋山真之,另外共同的友人還有勝田主計,在東大預備門時代,同學有夏目漱石山田美妙等人。

大學輟學後,透過叔父的介紹,在1892年進入新聞社「日本」擔任記者,1893年連載「獺祭書屋俳話」,為俳句革新運動的開始。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於1895年4月擔任近衛軍團的從軍記者,前往遼東半島,2日後馬關條約簽署。5月,在第二軍兵站部拜見了森林太郎(森鷗外)之後歸國。在歸國途中的船上吐血,之後進入神戶醫院。7月,在須磨保養院療養,回到松山。1897年,俳句雜誌《ホトトギス》創刊,開始俳句的世界出現重大貢獻。

俳句改革與創造,也是他人生最後的光芒,隨著病情加重,他也寫下了『病床六尺』的作品,但裡面並沒有自暴自棄或感傷,反而是臨死時對自己肉體與精神面客觀的描寫、人生紀錄,到現在都被閱讀。

棒球

子規是日本棒球導入者,熱衷於棒球運動,總是擔任捕手的位置。

子規是棒球進入日本最初時熱情的選手,一直到1889年開始吐血為止,他才中止了棒球生涯。由於他幼名是「升」(noboru),因此把棒球翻譯成「野球」(noboru,no-ball,但實際上念法為yakyuu)。而且子規也有「 」「」的句子,對文學翻譯野球的普及有所貢獻。因此在2002年也進入了野球殿堂。

此外,子規對「野球」的翻譯,在1890年(4年以前),中馬庚已經翻譯出來。對打擊手、好球、游擊手等,子規也都有對應的日文及漢字翻譯如:「打者」「走者」、「四球」、「直球」、「飛球」、「短遮」。

位於松山市JR四國鐵路車站市坪站」,其副站名稱作「野球,の・ボール」,就是紀念子岡在世時的積極發揚這種運動。[1]

朋友

與作家夏目漱石日本海軍軍官秋山真之為至交好友。

俳句

  • (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家李芒译作“方啖一颗柿,钟声悠婉法隆寺")
  • (前天作成的絲瓜藥露,尚未取用)

和歌

  • (二尺嫩紅,薔薇新芽,軟刺沐於春雨中)

家世

人物

  • 不擅長英語,考試的時候也有作弊。像judiciary這個字他不懂,問旁邊的人時,誤聽為「幫間」(但其實是「法官」),之後就用幫間寫作。但子規在這次考試是及格的,反而是幫他作弊的那個人不及格。
  • 漱石與子規本人以外,與子規的家族也有往來,子規的遠親歌原奈緒在電視受訪時說,「曾祖父與子規會一起交流俳句的樣子。聽說夏目漱石也與他們感情頗好。」

補充閱讀

  • 以正岡子規為主人翁的長篇小說《坂上之雲》(司馬遼太郎著),是日本上班族必讀的職場戰略。
  • NHK特別歷史劇於2009年播放至2011年,演出者為香川照之。(2010年第二部中病死)

相關條目

  • 正岡子規記念球場
  • 正岡子規國際俳句賞

注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