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宅部

歸宅部日語: Kitakubu),中文常譯「回家社」,是一個日本俚語,形容在小學初中高中等有部活動社團活動)的學校中,在放學後沒有參加任何社團活動並馬上回家的學生[1]

日本多數中學生和高中生都會參加不同的社團活動,而「歸宅部」的學生則相反。圖中女生為一名正在自行練習管樂社()社員。

介紹

在日本大部分的中學和高中,雖然參與社團並非強制性的,但多數學校的社團活動都非常盛行,尤其是公立學校[2]。在公立學校,由於大部分學生都會參加社團進行活動,變相令不參加社團活動的學生有時會給人一種負面印象,甚至認為這些學生是問題學生,因而影響人際關係,故學生為避免在班上被孤立,即使對這些社團活動沒有興趣,也多會跟隨其他同學參加社團活動[2]

而在此情況下依然堅持放學後不參加任何社團活動並馬上回家()的學生經常被歸類為「歸宅部」[1]。在這些學生當中,較為普遍的理由包括要兼職打工[3][4][5]、需要到塾補習(日本的補習社稱為「學習塾」)[3][4][6]、參與學校以外其他興趣活動[5],參與校外的體育活動[6][7]、還有喜歡的社團活動不存在於在就讀學校[6]等等。除了這些原因外,也有一些御宅族學生為了儘快回家看動畫和玩電子遊戲而成為「歸宅部」;而一些被認為患有「中二病」、擁有較強自我意識的青少年,也因不善處理社交關係或鍾愛獨自過生活而成為了「歸宅部」[8]

「歸宅部」這個詞語最早使用於1980年代後半[9][10],而讀賣新聞在1986年就將其列為流行語之一介紹[9]

流行文化

小說

  • 歸宅部男孩()
  • 歸宅部王牌君。()
  • 歸宅部!GO HOME()
  • 這間教室被不回家社佔領了()

漫畫

參考文獻

  1. . . 小学館/三省堂朝日新聞社). [2015-04-30].
  2. . [2015-05-28].
  3. . 中日新聞(夕刊、社会面) (中日新聞社). 1992-04-14: 11.
  4. . 北海道新聞(朝刊地方、旭B). 2002-04-13: 21.
  5. . 中日新聞(朝刊、福井総合版) (中日新聞社). 1997-07-19: 21.
  6. . 河北新報. 2000-05-25.
  7. . 河北新報. 2005-05-01.
  8. . [2015-05-28].
  9. 吉川正義. . 讀賣新聞(東京朝刊). 1986-12-31: 9.
  10. 山岸駿介. . 朝日新聞(東京夕刊、らうんじ) (朝日新聞社). 1986-09-11: 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