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鼓舞 (德昂族)

水鼓舞,是德昂族的传统舞蹈,德昂语称“格楞当”[2]:47,意为“大鼓”。古代水鼓舞是祭祀活动舞蹈,也有通风报信的功能[3]。现代水鼓于1991年从云南省瑞丽市的德昂村寨南桑寨挖掘出来,经民间艺人创新,一般在德昂族浇花节庆典中表演[4]:449,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水鼓舞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瑞丽市
分类传统舞蹈
序号1281
编号项目Ⅲ-128[1]
登录2014

水鼓

在传说中,水鼓源于一位名为“阿国龙扎”的勇士,他打死了两只为害一方的虎精,将虎皮剥下,绷在空心楠木树干的两头,村民对虎精深恶痛绝,每天用石头、木棒击打虎皮鼓,发出巨大响声。几天后虎皮干了,声音不再响亮,于是村民把水泼到鼓上,水润湿鼓面、渗入鼓中,再次击打声音又变洪亮。村民发现虎皮鼓的声音能够振奋人心,后来模仿虎皮鼓的样式,制作了水鼓。[5]

水鼓制作使用梧桐树、芒果树椿树,将树干掏空,两端一头大一头小,蒙上牛皮或其他兽皮,一般鼓长100至120厘米,大的一端鼓面直径50至60厘米,小的一端25至30厘米。鼓身中部开有圆孔,在使用前向圆孔中倒入清水,因此称为水鼓。[5]

舞蹈

水鼓舞以水鼓为道具,在德昂族传统舞蹈“龙阳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鼓中注入清水,较为笨重,一般的水鼓约有二十公斤重,表演者将鼓挎在脖子上,鼓置于身前,身体向后倾斜,边敲边跳。表演者一手持鼓槌敲击大的一端,小的一端则由另一只手拍击。传统水鼓舞为独舞,但很少有艺人能掌握独舞技巧,截止2014年仅剩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老艺人李腊补会跳。现代表演多为集体水鼓舞,共五人组成,一人提水鼓,二人提大中,二人提,有多种步法。[5]

传承现状

德宏师专学者2014年走访调查,中国与缅甸的德昂族村寨中,仅瑞丽市南桑寨有两位缅甸籍艺人懂得制作水鼓。在大众传媒及新时代文化的影响下,德昂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不仅懂得制作水鼓的艺人稀少,能跳水鼓舞的德昂族人民也已不多。[3]

参考资料

  1. . www.ihchina.cn.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021-02-10].
  2. 马向东,邵建萍,赵家富 主编; 德宏州史志办 编. .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11. ISBN 7-80750-583-9.
  3. 周灿. . 学术探索. 2015, (4): 130-134.
  4. 何文忠,杨进才 主编; 云南省瑞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2. ISBN 978-7-222-10316-0.
  5. 孙家显. . 民族音乐. 2014, (2): 61-6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