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軍節度使

永興軍節度使,唐朝末年設置的節度使。藩鎮朱溫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設置佑國軍節度使,後來多次更名。

轄域

永興軍治所在京兆府(今陝西省西安市),下轄京兆府、商州(909年別屬感化軍節度使,948年復屬)及金州(939年別屬懷德軍節度使,944年復屬)。

  • 京兆府(923年前稱大安府),首府
    • 轄縣:長安縣(907-923稱大安縣,郭縣)、萬年縣(907-923稱大年縣)、昭應縣藍田縣鄠縣興平縣咸陽縣涇陽縣高陵縣櫟陽縣、同官縣(909年別屬同州)、奉先縣(909年別屬同州,925年復屬)、渭南縣(956年別屬華州)、雲陽縣(923年別屬耀州)、三原縣(923年別屬耀州)、富平縣(923年別屬耀州)、美原縣(舊屬崇州,923年來屬,925年別屬耀州)、武功縣(舊屬乾州,924年屬之)、醴泉縣(舊屬乾州,924年屬之)、好畤縣(舊屬乾州,928年屬之)、乾祐縣(舊稱乾元縣,屬商州,949年屬之並改名)
  • 商州
    • 轄縣:上洛縣(郭縣)、豐陽縣洛南縣商洛縣上津縣、乾元縣(949年別屬京兆府)
  • 金州

年表

唐朝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任用韓建為佑國軍節度使,駐守長安。[1]

天祐三年(906年),廢鎮國軍節度使,其領州商、金二州來屬。[2]

開平元年(907年),京兆府改為大安府,長安縣為大安縣,萬年縣為大年縣。[3]

開平三年(909年),改佑國軍為永平軍節度使,商州割屬感化軍節度使。[4]大安府轄同官、奉先2縣移屬同州。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廢永平軍為西京京兆府,以張筠為西都留守,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大安縣為長安縣,大年縣為萬年縣。[5]崇州美原縣來屬。富平、三原、雲陽3縣割屬耀州。

同光二年(924年),乾州武功、醴泉2縣來屬。[6]

同光三年(925年),美原縣別屬耀州,同州奉先縣來屬。

天成三年(928年),乾州好畤縣來屬。[7]

後晉天福三年(938年),改西京留守為晉昌軍節度使[8]

天福四年(939年),金州割屬懷德軍節度使,開運元年(944年)廢節度使,金州來屬。

後漢乾祐元年(948年),改晉昌軍為永興軍節度使[9]

乾祐二年(949年),商州來屬,[10]乾元縣移屬京兆府並改名乾祐縣。[11]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渭南縣別屬華州。[12]

歷代節度使

  • 佑國軍
  • 永平軍
    • 劉鄩(909-914)
    • 康懷英(914-918)
    • 張筠(919-923)
  • 西都留守
  • 晉昌軍
    • 安審琦(938-942)
    • 桑維翰(942-943)
    • 趙瑩(943-944)
    • 安彥威(944-946)
    • 趙在禮(946-947)
    • 張彥超(遼國授,947)
    • 劉銖(後漢授,未至任,947)
    • 趙匡贊(947-948)
  • 永興軍
    • 張筠(李守貞授,948)
    • 王守恩(未至任,948)
    • 郭從義(未至任,948)
    • 趙思綰(949)
    • 趙匡贊(949-951)
    • 李洪信(951-953)
    • 袁山义(954)
    • 王仁鎬(954)
    • 劉詞(954-955)
    • 王彥超(956-959)
    • 李洪義(959-961)
    • 王彥超(961-964)
    • 吴廷祚(964-971)
    • 许仲宣(976-977)

註釋

  1. 《資治通鑑》卷264:「〔天祐元年三月〕,全忠奏以長安為佑國軍,以韓建為佑國節度使。」
  2. 《資治通鑑》卷265:「〔天祐三年〕閏月,乙丑,廢鎮國軍興德府復為華州,隸匡國節度,割金、商州隸佑國軍。」
  3. 《資治通鑑》卷266:「〔開平元年四月戊辰〕廢故西京,以京兆府為大安府,置佑國軍於大安府。」;《舊五代史》卷3:「仍廢京兆府為雍州佑國軍節度使。」;《五代會要》卷19:「梁開平元年四月,改京兆府為大安府,長安縣為大安縣,萬年縣為大年縣,仍置佑國軍節度使。」
  4. 《舊五代史》卷23:「尋改佑國軍為永平軍,以〔劉〕鄩為節度使、檢校司徒,行大安尹、金州管內觀察使。」;《資治通鑑》卷267:「〔開平三年七月〕庚午,改佑國軍曰永平。」
  5. 《舊五代史》卷30:「〔同光元年十一月辛酉〕,以永平軍節度使、行大安尹、檢校太保張筠為西都留守、行京兆尹。……〔十二月〕,詔改偽梁永平軍大安府復為西京京兆府。」;《五代會要》卷19:「後唐同光元年十二月,廢永平軍,復為西京兆府,大安縣為長安縣,大年縣為萬年縣。」
  6. 《太平寰宇記》卷31〈乾州〉:「至莊宗同光年中改為刺史,屬鳳翔,其武功、醴泉二縣還京兆府。」
  7. 《太平寰宇記》卷31〈乾州〉:「至明宗天成三年又割好畤還京兆府。」
  8. 《舊五代史》卷77:「〔天福三年十月乙未〕,其雍京改為晉昌軍,留守改為節度觀察使,依舊為京兆府,列在七府之上。」
  9. 《資治通鑑》卷288:「〔乾祐元年三月〕丙寅,改晉昌軍為永興軍。」;《五代會要》卷19:「漢乾祐元年三月,改晉昌軍為永興軍。」;《舊五代史》卷101:「〔乾祐元年三月,詔改〕晉昌軍為永興軍。」
  10.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五代十國卷》繫於此年前後。
  11. 《五代會要》卷20:「商州乾元縣,漢乾祐二年六月改為乾祐縣,割隸京兆。」;《太平寰宇記》卷27〈雍州乾祐縣〉:「乾元元年改為乾元縣,仍屬京兆府,尋又歸商州。漢乾祐二年又屬京兆,便以年號名縣。」
  12. 《太平寰宇記》卷29〈華州渭南縣〉:「周顯德三年,自京兆割隸華州。」

參考資料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五代十國卷》
  • 《舊五代史》
  • 《五代會要》
  • 《五代十國方鎮年表》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