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指數

治療指數(therapeutic index,簡稱TI),也稱為治療比例(therapeutic ratio),是要治療的物質產生治療效果需要的量相對於會產生毒性份量的比例[1]。相關的詞therapeutic window或safety window是指藥的劑量是在效能和毒性之間平衡的一個範圍,希望可以達到產生最大的治療效果,又不會有不想要的毒性或是副作用的劑量。

標準的作法,在已核可藥物的適應症說明中,治療指數是指藥品會帶來的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遠大於和對適應症帶來效果時的劑量(例如半數中毒者死亡的劑量,TD50),相對於可以帶來治療效果的劑量(例如半數有效量,ED50)。相反的,在藥品開發時的治療指數會依開發時的暴露量為準[2]

在早期的藥理學毒性中,治療指數是用動物來測試,是以半數受試動物死亡的劑量(LD50)除以50%受試者有效的最小有效劑量(ED50),不過現今會用更复杂的毒性终点,例如人類會以(TD50)為準。

在動物實驗,或是針對人類,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Trevor A, Katzung B, Masters S, Knuidering-Hall M. . 10th. New York: McGraw-Hill Medical. 2013: 17 [2017-05-05]. ISBN 978-0-07-17892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6).
  2. Muller PY, Milton MN. .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October 2012, 11 (10): 751–61. PMID 22935759. doi:10.1038/nrd380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