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屬蘇丹

法属苏丹法語:阿拉伯语:)为法属西非联邦的一构成殖民地,1880年建立,1960年独立成为今日的马里。这一殖民地于1890年至1899年及1921年至1958年称法属苏丹,在其他时段则使用不同的名称。殖民地最初主要用于军事目的,但至1890年代中期则发展为一平民管辖区域。

法属苏丹
Soudan français
法属西非的殖民地

 

 

1880年–1960年  

法属苏丹殖民地旗帜 法属苏丹官方旗帜
國歌
马赛曲 ·马里颂
(纯器乐)
法属苏丹位置
绿色:法属苏丹
浅绿色:法属西非
灰色:其他法国殖民地
深灰色:法国
首府 卡伊
(1892年–1908年)
巴马科
(1908年–1960年)
歷史時期 新帝国主义
 - 成立 约1880年
 - 同塞内加尔联合 1960年6月20日
面積
 - 1959年 1,241,238 km²
人口
 - 1959年估計 4,407,000 
     人口密度 3.6 /km² 
貨幣 法属西非法郎

1900年代初期的一系列行政重组之后,法国对这一区域的农业、宗教和奴隶制管辖程度逐渐深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莫迪博·凯塔领导的非洲民主运动成为推动法属苏丹独立的首要力量。

获得自主权的马里最初同法国保持密切联系,并于1959年同塞内加尔组成联邦,但此后同法塞两国的联系均日渐弱化,联邦一年后即告解体。1960年法属苏丹正式独立为马里共和国,与塞内加尔和法国愈发疏远。

殖民地建立

1375年的《加泰罗尼亚地图集》描绘了曼萨·穆萨手持砂金的场面。马里帝国的富裕程度引致了法国的殖民企图。

法属苏丹原先仅为法属塞内加尔的一系列军事前哨站[1]。这一区域对法国的经济和战略意义都十分有限,但法军仍旧希望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征服。法国对这一地带的帝国历史(包括马里帝国桑海帝国)颇为沉迷,而军事征服亦可为法军人员提供升迁机会[2]

1879年,约瑟夫·加利埃尼受遣至此建立一要塞,并对达喀尔尼日尔河铁路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法国对此区域的征服就此开始[2]。1880年代,法国在此建立了一系列据点,并与当地一些原住民领袖建立同盟。行政上这一区域大多由法属塞内加尔总督进行管辖,最主要的殖民活动仍旧仅限于建立军事要塞及前哨站(包括1881年由古斯塔夫·博格尼-戴柏德于卡伊建设的重要前哨)[2]。虽然名义上此地由塞内加尔平民政权管辖,当地的军官通常绕过塞内加尔,直接对巴黎的上级负责[2]。戴柏德利用区域内的种族矛盾树立亲法领袖,由此获取了更大范围的领土[3]

法国文官和武官冲突不断,苏丹的主管人物亦经历了频繁的变更,直至1892年路易·阿希纳成为军事总督。阿希纳对尚未臣服于法国的当地领袖进行了一系列的征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其军事行动往往绕过平民管辖,直接由军官执行。由于损失日益加大,法国决定免去阿希纳职位,由文官路易·阿尔贝·格罗戴取而代之[5]

管辖

1889年法国的西非殖民地

1880年至1960年间,这一区域名称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1880年至1890年8月18日,这一区域名称为“上河”(Haut-Fleuve),此后则更名为“法属苏丹”(Soudan français),首府迁至卡伊。1899年10月10日,法属苏丹一分为三,南部区域加入海岸殖民地,其余部分则分為“中尼日尔”(Moyen-Niger)和“上塞内加尔”(Haut-Sénégal)。1902年这一区域重新统合为一,称“塞内冈比亚和尼日尔”(Sénégambie et Niger)[6][7]。1904年其再次更名为“上塞内加尔和尼日尔”(Haut-Sénégal et Niger)。1921年,其名称最终定为“法属苏丹”(Soudan français)[6][7]

殖民地的范围和管辖亦经历了变革。最初其管辖由当地军人及塞内加尔平民共同执行[8]。1893年,法属苏丹正式归属平民管辖。1899年殖民地重组,11个南部省份划归予法属几内亚象牙海岸达荷美等其他殖民地[1]

未经重组的部分由两个殖民地机关管辖,与其他法国殖民地有一定联系。1902年,殖民地重新统合为一,此后其界限变更相对有限。1933年,法属上沃尔特(今布基纳法索)解体,其北部领土成为法属苏丹一部分[1]

1947年上沃尔特重新建立,法属苏丹领土再次变更,并与今日马里的领土相符[6][7]。1890年代起法属苏丹首府为卡伊,1908年首府迁往巴马科[9]

农业

殖民地农业主要由降水支持,前三十年人工灌溉十分有限。唯一的经济作物为坚果,在卡伊至巴马科铁路附近进行采集[1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非地区实验种植埃及棉获得成功,埃米尔·贝利姆开始呼吁在尼日尔河沿岸建立大型灌溉系统[11]。1921年起,位于库利科罗巴吉内达坎普塞古省的灌溉工程开始送水[12]。法方认为这一举措将可挑战埃及和美国的棉花种植产业[13]

与法属西非其他农业项目不同,法属苏丹的灌溉工程最初依靠家庭自愿迁居至指定区域。由于志愿人数有限,殖民者开始强行转移家庭以支持棉花产业[14]。1926年建立的尼日尔局(Office du Niger)为管理计划性灌溉农业项目的首要机构[15]。农民对强行迁移十分不满,并主张获取永久土地权(土地所有权通常归属尼日尔局)。即便如此,法属苏丹仍未发展出成规模的经济作物经济[16]

宗教政策

与法属西非其他区域类似,法属苏丹对于伊斯兰教及穆斯林群体有一些特定的政策[17]。殖民当局倾向使用阿拉伯语伊斯兰教法。二者均为成文体系,由此容易进行标准化[18]

当局名义上持宗教不干涉立场,但在1900年代起开始对伊斯兰教育进行积极规制[19]。由于担心泛伊斯兰主义运动在北非和萨赫勒地区兴起,法方开始推行政策,遏制伊斯兰教的进一步传播,并立令阻止穆斯林领袖对非穆斯林社群进行管辖[20][21]

1940年代,名为“安拉古拉”(Allah Koura)的宗教运动自桑省开始传播,主要基于当地一人所见的异象[22]。殖民当局认为其可限制伊斯兰教向南方的扩张,由此允许安拉古拉的传播[23]。1950年代后期,殖民地的穆斯林抗议和骚乱进一步推动了独立运动的发展[21]

奴隶政策

与法属西非其他区域类似,殖民当局制订明确规定以试图终结奴隶制。1903年,当局要求地方官员停止在行政中使用“奴隶”这一表达[24]。1905年的一政令则正式在法属西非范围内取缔了奴隶制[25]

近一百万法属西非奴隶由此脱离其奴隶主,迁往其他区域[24]。法方则在尼日尔河流域建立定居点,并在其他区域协助挖井,由此前奴隶可自主进行农耕活动[26]

废奴程对今马里南部和西部地区影响显著,但北部和东部仍旧有大量奴隶未脱离其奴隶主[25]。根据粗略估计,今马里领土范围内有三分之一的奴隶脱离了奴隶主,而三分之二则并未脱离[27]。1920年代,大多数图阿雷格家庭仍旧拥有奴隶,从事持家和养殖动物事宜[28]

虽然奴隶制并未完全革除,其运作方式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脱逃奴隶可在城市中获得法国当局一定时间的保护[28]。奴隶可对其服役条件进行谈判。一些奴隶仍旧为奴,但交换条件是其对家庭生活将拥有自主权,部分土地则将可传予其子孙[27]。此外,当局积极阻止劫奴及其他奴隶贸易活动,获取奴隶的途径日益减少[29]。然而即便是在1905年后,奴隶制仍旧在法属苏丹广泛存在[30]

独立

马里首任总统莫迪博·凯塔的海报

1956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改革法案》,诸多法属西非殖民地开始组织选举以扩展其自决权。1957年法属苏丹首次举行选举,非洲民主运动获得胜利,并亦于邻近的象牙海岸、法属几内亚和上沃尔特获取多数选票[31]1958年法国宪法全民投票通过后,“苏丹共和国”(République Soudanaise)于1958年11月24日宣告成立,对其国内事宜拥有自主权[32]。苏丹共和国是继马达加斯加后第二个加入法兰西共同体的国家,由此其对内自治得到保障,而在货币、外交及国防方面则与法国具有联系[32]

1959年1月,有计划开始呼吁苏丹共和国同塞内加尔、达荷美和上沃尔特进行联合[33]。然而至4月达荷美和上沃尔特立法机关均未批准这一计划,由此仅有苏丹共和国和塞内加尔两国联合,即马里联邦[34][35]。1959年,莫迪博·凯塔领导的非洲民主运动在苏丹共和国选举中获得全部70个席位,并与塞内加尔由利奥波德·塞达尔·桑戈尔领导的执政党进行联合[36]。1960年6月20日,马里联盟作为法兰西共同体一员正式获得独立。然而桑戈尔和凯塔对于联盟运作方式存在分歧,最终导致联盟于1960年8月20日解体[37]。前法属苏丹正式宣布更名为马里共和国。凯塔政治立场愈发激进,1960年9月马里由此宣布脱离法兰西共同体[38]

另见

参考来源

  1. Imperato & Imperato 2008, pp. lxxxii-lxxxiii.
  2. Klein 1998, p. 78.
  3. Thompson & Adloff 1958, p. 146.
  4. Klein 1998, p. 91.
  5. Klein 1998, p. 92.
  6. Lea & Rowe 2001, pp. 276–277.
  7. Klein 1998, p. 124.
  8. Klein 1998, p. 122.
  9. Lea & Rowe 2001, p. 276.
  10. Becker 1994, p. 375.
  11. Becker 1994, p. 374.
  12. Becker 1994, p. 376.
  13. New York Times 1921, p. 4.
  14. Becker 1994, p. 380.
  15. Becker 1994, p. 387.
  16. Becker 1994, p. 383-385.
  17. O'Brien 1967, pp. 311–314.
  18. O'Brien 1967, p. 309.
  19. O'Brien 1967, p. 311.
  20. O'Brien 1967, p. 314.
  21. Mann 2003, p. 278.
  22. Mann 2003, p. 266.
  23. Mann 2003, p. 279.
  24. Klein 2005, p. 831.
  25. Mauxion 2012, p. 197.
  26. Mauxion 2012, p. 200.
  27. Klein 2005, p. 833.
  28. Seddon 2000, p. 220.
  29. de Bruijn & Pelckmans 2005, p. 76.
  30. Mauxion 2012, p. 203.
  31. Durdin 1957, p. 3.
  32. Washington Post 1958, p. A5.
  33. Cutler 1959, p. 1.
  34. Teltsch 1959, p. 1.
  35. Anda 2000, p. 79.
  36. Howe 1959, p. E5.
  37. Chafer 2002, p. 185.
  38. Mann 2006, p. 141.

参考书目

书籍及期刊

  • Anda, Michael O. .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0. ISBN 978-0-7618-1585-3.
  • Becker, Laurence C. . Africa 64. 1994: 373–390. JSTOR 1160787. doi:10.2307/1160787.
  • Bigon, Liora (2015) "Military Settlement Forms in Colonial Dakar and Western Sudan: Hesitative Moments" Journa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doi: 10.1177/0021909614548240
  • de Bruijn, Mirjam; Pelckmans, Lotte. . Canadian Journal of African Studies. 2005, 39 (1): 69–95.-
  • Imperato, Pascal James; Imperato, Gavin H. .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2008 [2016-12-16]. ISBN 978-0-8108-560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4).
  • Klein, Martin A. .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 Klein, Martin A. . Cahiers d'Études Africaines. 2005, 45 (179/180): 831–851. doi:10.4000/etudesafricaines.5665.
  • Chafer, Tony. . Berg. 2002. ISBN 978-1-85973-557-2.
  • Lea, David; Rowe, Annamarie. . Taylor & Francis. 2001: 277– [26 June 2013]. ISBN 978-1-85743-116-2.
  • Mann, Gregory. . 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2003, 44 (2): 263–282. doi:10.1017/s0021853703008442.
  • Mann, Gregory. .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8223-3768-3.
  • Mauxion, Aurelien. . 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2012, 53 (2): 195–213. doi:10.1017/s0021853712000394.
  • O'Brien, Donal Cruise. . 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1967, 8 (2): 303–316. doi:10.1017/s0021853700007076.
  • Seddon, David. . Slavery & Abolition. 2000, 20 (2): 208–236. doi:10.1080/01440390008575313.
  • Thompson, Virginia Mclean; Adloff, Richard.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24 June 2013]. ISBN 978-0-8047-4256-6.

报刊

  • . New York Times. 1921-05-22: 4.
  • Durdin, Tillman. . New York Times. 1957-04-11: 3.
  • . Washington Post. 1958-11-25: A5.
  • Cutler, B.J. . New York Herald Tribune. 1959-01-18: 1.
  • Teltsch, Kathleen. . 1959-04-05: E4.
  • Howe, Russell. . Washington Post. 1959-04-26: E5.

延伸阅读

  • Joseph Roger de Benoist, Église et pouvoir colonial au Soudan français: les relations entre les administrateurs et les missionnaires catholiques dans la Boucle du Niger, de 1885 à 1945. 539 p. Karthala, 1987 ISBN 978-2-86537-169-3
  • Georges Spitz, Le Soudan français, Éditions maritimes et coloniales, 1955, 111 p.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