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一個比喻的說法,是一種在城市中建設防洪防澇並兼有生態環保功能的新型城市模型。比如建設透水路面以代替非透水的路面。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是社会进步的奠基石。“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1]

特点

海绵城市有几大特点:

  • 天上下的雨尽量就地消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蓄水。有地表蓄水如水库和湖泊。有地下蓄水如透水路面和地下水窖。
  • 流出本地的水流必须是清澈如甘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污水治理。本地所产生的污水必须在本地治理。不能把治理污水的负担留到下游。
  • 留在本地对地表蓄水和地下的蓄水必须加以重复地高效地利用。
  • 每个海绵城市的区块要尽量满足本地所有的用水需求。
  • 逐渐提升海绵城市的生态环境功能。
  • 海绵城市的理想目标就是将海绵城市建设成为新兴的青山绿水,使得海绵城市返归为自然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

參考資料

  1. Bao-jie He; JinZhu, Dong-Xue Zhao, Zhong-Hua Gou, Jin-Da Qi, Junsong Wang. . Land Use Policy. 2019.07, 86: 147-157 [2019-05-23]. doi:10.1016/j.landusepol.201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相關條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