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成立于2019年,前身为深圳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成立于2006年),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1](成立于2007年)和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6年)的光电相关部分。

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and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Shenzhen University
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徽
建立日期2006年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后更名为物理与能源学院)
2006年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电相关部分)
2007年 光电工程学院
2019年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隶属深圳大学
院长徐平(执行院长)
党委书记范平
职工数216人
1599人
研究生487人
博士生96人
地址 中国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
粤海校区光电子研究所
沧海校区致原楼
网站http://cpoe.szu.edu.cn/

历史沿革

原物理与能源学院

  • 1985年,深圳大学应用物理系成立。
  • 1997年,应用物理系纳入理学院管理[2]
  • 2006年,经学科和院系调整,原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核技术应用研究所和原师范学院物理教育系物理学专业重新组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3]
  • 2011年,新增核技术本科专业[4]
  • 2015年,12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名为物理与能源学院[5]
  • 2016年,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和核工程与核技术等本科专业纳入一本招生[6]
  • 2018年,6月,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停止招生,合并入物理学专业。

原光电工程学院

  • 1999年,牛憨笨院士带领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的科研团队组建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7][1]
  • 2006年,深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成功申报光学工程一级博士点[8]
  • 2007年,深圳大学在光电子学研究所基础上创立光电工程学院[9];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 2012年,光学工程学科获评“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10]
  • 2013年,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2个本科专业率先进入一本招生[11]
  • 2014年,光源与照明本科专业进入一本招生[12];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所有方向调入光电工程学院[13]
  • 2015年,光学工程学科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14]
  • 2017年,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光学工程学科获评B+,并列排名全国第九。
  • 2018年,光源与照明专业移交至深圳技术大学,成为该校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的启动资源[15]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2019年,1月,整合光电工程学院、物理与能源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光电相关部分)组建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深圳市先进能源研究院挂靠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16];原属光电工程学院的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组建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为深圳大学相对独立机构;11月,物理学成为深圳大学第七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17]
  • 2020年,9月,与中核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和共建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中国核能与安全高等研究院[18]

管理团队

执行院长
  • 徐平
党委书记
  • 范平
副院长
  • 王楠
副院长
  • 孙一翎
副院长
  • 武红磊
副院长
  • 罗景庭
党委副书记
  • 林济霖

专业设置

原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院徽
学系 本科专业 硕士专业 博士专业
物理系 物理学
  • 物理学
  • 师范
物理学(学术学位)
核科学与技术系 核工程与核技术 机械(专业学位)
  • 核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光学工程(学术学位)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
  • 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 测控技术与仪器

知名学者

  • 牛憨笨: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光电工程学院创院院长[1]
  • 于起峰: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智能光测图像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19]
  • 李景镇:深圳大学光电子技术专业创办者之一,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得者[20]
  • 王义平: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1]
  • 屈军乐: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

组织机构

教学机构

  • 物理系
  • 核科学与技术系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
  • 大学物理教学部
  • 深圳大学-欧姆龙传感与控制联合实验室
  • 深圳大学-大恒光电联合实验室
  • 教学实验中心(含大学物理实验教学部)

科研机构

  • 核技术应用研究所
  • 薄膜物理与应用研究所
  • 计算凝聚态物理研究所
  • 深圳大学呼气试验技术研究所
  • 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联合实验室
  • 深圳市传感器技术重点实验室
  • 深圳市高纯锗重点实验室
  • 国家能源核电运营及寿命管理技术研发中心/核电运营安全技术联合实验室
  • 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先进核能技术联合实验室
  • 深圳光纤传感网技术工程实验室
  • 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光纤传感技术粤港联合研究中心
  • 广东省普通高校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
  • 深圳市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
  • 深圳市生物医学光学微纳检测与成像重点实验室
  • 深圳市物联网光子器件与传感系统重点实验室
  • 深圳市光学材料飞秒激光制备技术工程实验室
  • 深圳市LED热管理与故障分析评估中心
  • 深圳市微纳光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 .
  2. . china.eastday.com. [2020-05-23].
  3. .
  4. . finance.qq.com. [2019-11-17].
  5.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4).
  6. 深圳都市报. . news.sina.com.cn. 2016-04-08 [2019-11-17].
  7. .
  8. .
  9. . [2019-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3).
  10. .
  11. .
  12. .
  13. .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9).
  14. .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5).
  15. .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4).
  16. .
  17. . szsb.sznews.com. [2019-11-17].
  18. . www.yicai.com. [2020-09-26].
  19. . m.sohu.com. [2019-11-17].
  20. . sztqb.sznews.com. [2019-11-17].
  21. 钟江为. . news2.jschina.com.cn. [201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7).
  22. . photon.jnu.edu.cn. [2019-11-17].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