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曲尾龍屬

無曲尾龍屬名:)又譯無彎尾龍,是屬於巨龍形類蜥腳類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早期,化石發現於美國德州北部的懷斯[1]

无曲尾龙属
化石时期:白堊紀早期,112 Ma
PreЄ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演化支 板龙类 Plateosauria
演化支 大脚类 Massopoda
演化支 蜥脚型类 Sauropodiformes
演化支 近蜥龍類 Anchisauria
下目: 蜥腳下目 Sauropoda
演化支 沉重龙类 Gravisauria
演化支 真蜥腳類 Eusauropoda
演化支 新蜥腳類 Neosauropoda
演化支 大鼻龍類 Macronaria
演化支 巨龍形類 Titanosauriformes
演化支 多孔椎龙类 Somphospondyli
属: 无曲尾龙属 Astrophocaudia
D'Emic, 2012
模式种
斯氏無曲尾龍
Astrophocaudia slaughteri

D'Emic, 2012

發現歷史

無曲尾龍的化石最初在1960年代被發現。但直到1974年才有了首筆正式紀錄,當時美國古生物學家沃恩·蘭斯頓(1921–2013)將這批在德州核桃溪(Walnut Creek)沿岸採集到的蜥腳類恐龍化石歸類為側空龍屬的未命名種(Pleurocoelus sp.),這批化石來自白堊紀阿爾布階早期的帕拉克西組地層,現藏於南方衛理會大學[1]

屬名由希臘文的「」(無;非)、「」(扭轉;彎曲)及拉丁文的「」(尾)組成,意為「不彎曲的尾巴」,係指其前段至中段的尾椎是採下椎弓突-下椎弓凹的方式緊密連接。種名則是來自化石採集者Robert H. Slaughter[1]

參考來源

  1. D'Emic, M. D. .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2012, 11 (6): 707–726. ISSN 1477-2019. doi:10.1080/14772019.2012.66744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