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雲洞遺址

煙雲洞遺址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舊石器時代。2012年7月16日公佈為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

煙雲洞遺址
四川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点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
時代舊石器時代
編號12
登錄2012年7月16日

簡介[2]

煙雲洞遺址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鄉金寶村猿王洞風景區內,該地區屬於岩溶地區,洞穴較多,古生物化石埋藏十分豐富。1989年,在煙雲洞附近挖出一批動物化石,其中有人類左下門齒化石一枚,豪豬、熊、大熊貓、東方劍齒象、華南巨貘、中國犀、豬、鹿等多個種類哺乳動物牙齒若干枚。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鑒定,這批化石屬更新世晚期,人類系晚期智人。且大熊貓化石也是給地區首次發現。這次化石的出現,把這一地區的人類歷史提早了一、二萬年。該發掘出土的化石標本之中,最後斑鬣狗、四川猴、四川麂、水鼩、無頸鬃豪豬、咬洞竹鼠是更新世中晚期的屬種,已無現生屬科。亞洲黑熊、鹿、水鹿、掃尾豪豬、鼬類是更新世的屬科,但仍存在現生屬種。赤麂是更新世中期屬科,存在現生屬種。野豬是更新世晚期屬科,存在現生屬種。總體上來說,煙雲洞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哺乳動物化石其生存年代應該在更新世晚期。由此推斷該遺址的年代距今約23萬年。該遺址為四川地區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資料。2002年,北川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註釋

  1.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川府函[2012]149號,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省政府核定四川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484處),現予公布。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正確處理文物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係,切實做好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管理工作。四川省人民政府,2012年7月16日
  2. 「關於印發《四川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簡介》的通知」,川文物保函〔2013〕128號,各市、州文化(文物)局,省直文博單位:為有效保護全省不可移動文物,進一步鞏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省政府於2012年7月核定公佈了“四川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切實加強和規範全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我局組織開展了《四川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簡介》(以下簡稱《簡介》)的編制工作。該《簡介》在專家審核和徵求各地文物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已由我局核定。現將《簡介》印發全省,請各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參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標誌說明、記錄檔案和保護管理機構工作規範(試行)》的相關要求,及時完善本轄區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基礎工作。特此通知。附件:《四川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簡介》四川省文物管理局 2013年10月16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