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爐

煤油爐粵語火水爐,是明火煮食的爐具,燃料煤油,出現於1880年代,由F. W. Linqvist發明。初出現時是一種方便的煮食工具,取代了燒的傳統爐具。現時在已發展國家地區,因為氣體爐電磁爐的普及,新興建的樓宇大多設有供應天然氣或煤氣的管道,也有電力供應,所以火水爐已很少在現代家庭中使用,但仍然在一些居住偏遠地區的貧困及有長者居住的家庭使用。在發展中國家,不少家庭仍然使用火水爐煮食。因為只需使用火柴便可以生火煮食,也是登山遠足和露營常用的爐具。

火水爐
煤油爐

火水爐的結構

火水爐以鐵皮為主,基座有個鐵箱,注滿火水。火水由十數條(燈芯)吸引至火水爐的頂部。 在生火煮食前,用家以火柴打火機,給火水爐頭露出半寸的棉線點燃,放上水煲之類。火水爐通常是藍色綠色,有圓型方型兩種。

安全問題

火水爐的燃料是煤油,其作用除了作為燃料外,也可防止棉線因為乾枯而損壞,所以需要不時添加。在添加火水期間,須要關閉火水爐,確保火焰熄滅,否則一邊煮食一邊添加火水容易發生危險。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