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危機 逃出生天

惡靈古堡 擴散(日语:,英语:,)卡普空PlayStation 2上推出的恐怖遊戲,最初於2003年12月11日在日本發售,隨後於2004年先後在歐美發行。本作為系列作首款支援網路的遊戲。

生化危机 逃出生天
    类型恐怖
    平台PlayStation 2
    开发商卡普空第一开发部
    发行商卡普空
    总监佐佐木荣一郎
    制作人船水紀孝、須藤克洋、田中剛
    美术今村雄二、小野義德
    音乐松本晃彦、柴田徹也、米田悦子
    高野充彦、長谷川憲人、甲田雅人[1]
    系列生化危机系列
    引擎id Tech 3
    模式单人多人
    发行日
    • 日本:2003年12月11日
    • 北美:2004年3月31日
    • 欧洲:2004年9月17日

    遊戲玩法

    玩單人模式時,不論選哪個角色哪個章節,皆會有對應的角色,且都由電腦操控。這些夥伴也會自己幫助玩家,或是撿拾一些道具,也會自行攻擊敵人。「病毒感染率」是本作新增的一個要素,遊戲開始後即會慢慢累積,當到達100%時就會死亡(網路對戰時則會變成殭屍)。本作與其他作不同,受到太多次傷害不會死亡,而是會倒地,此時如果沒有夥伴幫忙則會一直如此,而且病毒感染率速率將會大幅提升,但可以利用道具來減緩病毒感染率的上升速度。

    除了基本的Easy、Normal、Hard之外,本作另外新增了Very Hard模式給喜歡挑戰高難度的玩家。道具配置上,Easy和Normal相差不遠,Hard和Very Hard相差亦不遠,僅攻擊傷害和病毒感染率速率不同。在遊戲中可以撿拾到特殊道具。撿拾越多則隱藏要素也會跟著開啟。另外每個人可以取得的特殊道具也會不同,也有難度的限制。特殊道具分成兩類,當其中一類的道具出現,則另一類的道具就不會出現。在每關卡的最後都會顯示劇情達成率,達成某些條件就會增加,亦可開啟一些隱藏要素。另外也有些達成率會衝突到,例如發生關卡中的油罐車爆炸死亡和後來的達成率。每玩過一關關卡,最後都會有經驗值可拿,經驗值可以用來買隱藏要素。而達成特殊條件(例如:不使用武器過關、不受到任何傷害)或是玩難度較高的模式,可以取得較多的經驗值。

    本遊戲為系列作第一款支援網路的遊戲,日本為Multi-matching BB(MMBB)伺服器,美國則是SNAP伺服器。進行連線遊戲時,最多可以4個人,同時進行遊戲。如果病毒感染率變成100%,則會變成殭屍,可攻擊其他玩家,但是20秒後就會被強制離場。美國伺服器在2007年3月31日關閉[2],日本伺服器於2011年6月30日關閉。

    角色

    Kevin Ryman
    浣熊市警察局R.P.D的警員,有一流的射擊技巧和移動速度,雖然工作表現相當優秀,但是大而化之的個性已經讓他連續兩次選拔S.T.A.R.S.失敗。
    David King
    沉默寡言的水管工人,擁有敏銳的觀察力,使用小刀的技術也相當好,有著一段充滿暴力血腥的過去。
    Cindy Lennox
    J's Bar酒吧服務生,是個隨時都樂觀開朗充滿笑容的女孩,處處為他人著想,能讓人感染她的充沛元氣。
    Alyssa Ashcroft
    在報社工作的新聞記者, 會到處收集情報,具優越的行動力,個性火爆又勇敢,獨立且堅強。
    George Hamilton
    曾經離過婚的外科醫生,具有能令人信任的包容力和協調能力。
    Jim Chapman
    地鐵工作員,頭腦很靈活,喜歡智力遊戲,擅長解謎,讓人頭痛的是他的膽小又愛疑神疑鬼小家子器的個性,被病毒入侵的速度也是令人擔心。身上帶的硬幣擲出正面的話,一擊必殺率會上升15%,擊出負面就恢復原本狀態。
    Yoko Suzuki
    日本女大學生,看起來似乎藏有許多秘密,對電腦很擅長,個性安靜,雖然各種條件都相當的差,卻有讓玩家非用不可的魅力呢。
    Mark Wilkins
    Raccoon City中保全公司的保安員, 儘管已經超過五十歲,仍然有傲人的體力,曾經參加越南戰爭,儘管已經多年過去,心裡仍有無法抹滅的創傷,和NPC之一的Bob是同事兼好友。

    評價

    评价
    汇总得分
    汇总媒体得分
    GameRankings69.99% (39 reviews)[3]
    Metacritic71% (40 reviews)[4]
    评论得分
    媒体得分
    1UP.comC+[5]
    AllGame[6]
    Eurogamer5/10[7]
    GamePro[8]
    Game RevolutionB-[9]
    GamesRadar[10]
    GameSpot7.2/10 [11]
    GameSpy[12]
    GameZone8.3[13]

    参考来源

    1. (Media notes). King Records Co., Ltd. 2004 (日语).
    2. KOHLER, CHRIS. . wired. 2007-03-05 [2018-07-31] (英语).
    3. . Game Rankings. [2018-07-31] (英语).
    4. . Metacritic. [2018-07-31] (英语).
    5. . 1UP. [2012-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9) (英语).
    6. . Allgame. [2010-12-10] (英语).
    7. . Eurogamer. [2010-12-10] (英语).
    8. . Gamepro. [2010-12-10] (英语).
    9. . Game Revolution. [2010-12-10] (英语).
    10. . GamesRadar. 2004-01-17 [2010-12-10] (英语).
    11. . Game Spot. [2010-12-10] (英语).
    12. Williams, Bryn. . GameSpy. 2004-03-30 [2010-12-10] (英语).
    13. . GameZone. [2010-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9) (英语).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