畚箕 (清潔用品)

畚箕(拼音:běnjī),也作撮箕(拼音:cuōjī)、畚斗,為台灣及中國大陸叫法,香港又稱垃圾鏟;用來盛塵土、垃圾的器具[1]。是一種清潔用的工具,常與掃帚一同使用,用作盛載塵埃。(注意:簸箕(拼音:bòjī)指的是用來除去穀類糠皮的箕形器具[2])。畚箕一般都是平平的一個剷子,大小不一:從前在香港負責街道清潔的,會用半個生油罐充作畚箕來使用,並且有一根長竹桿作把手;而今日更常見的,是一種家居用的畚箕,如右圖所示,很小巧的一種,用來掃除家居內的毛塵。

畚箕

現代畚箕的的發明人是美國費城湯馬士·E·麥克尼爾於1858年發明的,並取得了專利[3],特色是盛塵的地方是凹陷了的。勞埃德·P·雷利發明了更為複雜的站立變種的畚箕[4],並於1897年3月25日為這個發明申請了專利[5]。然而,打從麥克尼爾於差不多40年前發明現代畚箕時相比,這亦只不過是其200多個變種的其中一個[5]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