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格羅宇航

畢格羅宇航比奇洛航天公司()是一間位於美國內華達州北拉斯維加斯太空技術創業公司,正在建造可充氣式太空站。畢格羅宇航由羅伯特·畢格羅於1998年成立[3],資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畢格羅以旅店業者的身分積累財富而來。畢格羅先生的願景是在宇宙中開啟第一間酒店,也是宇航公司成立的最終目的。

充气太空舱
畢格羅宇航
公司類型私人公司
成立1999年1999
創辦人羅伯特·畢格羅 (創始總裁)
代表人物羅伯特·畢格羅, Blair Bigelow[1]
總部 美國內華達.拉斯維加斯
产业航太
產品軌道艙室, 商業太空
員工人數150人 (2018年12月)[2]
网站bigelowaerospace.com

直至2010年,畢格羅已為公司投資1.8億美元[4]。畢格羅曾在多個場合表示,他準備資助畢格羅宇航約5億美元到2015年,以實現推出全面的硬件[3][5]。2013年初,比格罗航天公司与美国航空航天局签署协议,于2013年年底之前,国际空间站上将测试由比格罗公司提供的微型模拟可充气式太空舱,进行可行性质检验。若通过,准备于2020年发射大型的可充气式太空舱与国际空间站连接,供空间站内宇航人员使用,直至2024-2028年国际空间站寿命结束为止[6]

大型充氣艙概念

組件設計和商業計劃

公司正在開發一系列的原型和生產空間站組件,包括:

  • 創始一號,一個三分之一大小的原型於2006年7月12日發射,重約3000磅(1,360公斤),尺寸約為14.5英尺(4.4米)乘5.25英尺(1.6米)。[7]
  • 創始二號,與創始一號相同大小,加入其他系統進行測試和發送付費會員的物品。發射於2007年6月28日。[8]
  • BA 330,一個完整大小的組件,滿載時重約50000鎊(23,000公斤),尺寸為約45英尺(13.7米)乘22英尺(6.7米)。[9]
組件類型 組件名稱 發射日期 發射火箭 狀態
創始探路者 創始一號
()
2006年7月12日
14时53分30秒(UTC
第聂伯 發射成功,在軌道中[10]
創始二號
()
2007年6月28日
15时02分00秒(UTC
第聂伯 發射成功,在軌道中[11]
銀河號
()
已取消 已取消發射,进行过地面測試[12]
太阳舞者
()
已取消 已取消
BA 330“鹦鹉螺号”
()
2014年-2015年 設計中;模拟舱测试中
BA 2100“奥林匹斯号”
()
初步规划中 初步规划中

参考资料

  1. https://twitter.com/BlairBigelow
  2. .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1).
  3. Bigelow's Gamb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2004-09-26, reprint (authorized), accessed 2010-02-17.
  4. The Americans may still go to the moon before the Chine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 Economist, 2010-02-18, accessed 2010-03-04.
  5. Mr. B's Big Pl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Geoffrey Little, Air & Space Magazine, 2008-01-01, accessed 2010-02-18
  6. “比格罗航天公司为国际空间站提供可充气式太空舱”,《载人航天》,2013年,第一期
  7. . BigelowAerospace.com. [2007-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7).
  8.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5).
  9. David, Leonard. . Space.com. 2004-05-24 [2011-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5).
  10. David, Leonard. . Space.com. 2006-07-12 [2007-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12).
  11. Malik, Tariq; and Leonard David. . Space.com. 2007-06-28 [2007-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8).
  12. (新闻稿). Bigelow Aerospace. 2007-08-13 [2010-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31). This dramatic rise in launch costs has forced us to rethink our strategy with Galaxy. Due to the fact that a high percentage of the systems Galaxy was meant to test can be effectively validated on a terrestrial basis, the technical value of launching the spacecraft - particularly after the successful launch of both Genesis I and II - is somewhat marginal. Therefore, we have decided to expedite our schedule yet again, and are now planning to move ahead directly with Bigelow Aerospace's first human habitable spacecraft, the Sundancer.

參阅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