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公案

包公案》是中国明朝末年的公案小说。《包公案》全名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为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全书共十卷,由明朝安遇时等所作。以北宋清官包拯為主角,叙述了百余件包公断案的故事。与《施公案》、《藍公案》并称“三公奇案”。施、藍都是清代閩南人

该小说塑造了清正廉明的包拯形象,对后来的《三侠五义》有重要影响。最早《宋史》只记包拯“割牛舌” 一案图。[1]胡适在《三侠五义·序》說包公“是一個箭垛式的人物”,民間的傳說將各種各樣的斷案故事都投射到他身上,元、明兩代的戲曲小說不斷的擴充包公故事,元代有关汉卿的《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无名氏的《包待制陈州粜米》,郑廷玉的杂剧《包待制智勘后庭花》,李潜夫的雜劇《包待制智勘灰闌記》。

明代成化年間已有公案小说《新刊京本通俗演义增像百家公案全传》,主角是包公審案,最早的《包公案》版本是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 朱仁斋与耕堂刊本,前附有《国史本传》、《包待制出身源流》。

《包公案》一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推理小说[2]但《包公案》中的許多案件的偵破,不見得有精彩的推理工夫,常常是因為冤魂托夢。

參見

參考文獻

  1. 胡適:《中國古典小說研究》
  2. 于震. . 培育出版社. 2010年3月4日: 23. ISBN 9789866439230 (中文(台灣)‎).
參考書目
  • 朱万曙,《明清两代包公戏探微》,《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1年7月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