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

盐碱地指的是那些分含量高,pH大于9,难以生长植物尤其是农作物土壤。根据所含盐分和碱份的多少,还可进一步分为轻度(0.1%~0.25%)、中度(0.25%~0.5%)、重度盐碱地(0.5%~0.6%)。

成因

盐碱地的形成往往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壤本身如果含有较多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风化后便容易成为盐碱聚集的来源。地下水作用也很大,地下水中总是带有盐分。当地下水水位较高而该地区较为干旱时,地下水会因为毛细现象的作用而蒸发,盐分便残留在土壤之中,如果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补充,该地区的土壤便会成为盐碱地。[1]如果土壤为壤质成分,地下水上升的更快,高度更高。砂质土和粘土则比较缓慢。在季降雨较多的地区,大量的降水会将盐分冲入深层土壤或是流入地表径流。这时会出现季节性的脱盐。[2]如果土壤位于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的低洼地区,也会导致周围的含盐地下水向该处聚集而盐碱化。人力影响同样可以造成土壤盐碱化,比如在采用漫灌的农产区,地下水位的上升会造成盐碱化。这一过程称为次生盐渍化。地表植被的减少会使水分蒸发率上升,也容易产生土地盐碱化,因此过度砍伐过度放牧也是造成次生盐渍化的诱因[3]

改良

虽然也有一部分植物乃至药用植物能在盐碱地中生长,然而将盐碱地改造为中性土壤对人类的益处更大,此类研究也进行的很广泛。主要改良方向是减少地下水的蒸发和降低地下水水位,可以采用的措施包括种植耐盐植物提高盐碱地的植被覆盖率,改良灌溉手段杜绝漫灌,引入水源冲洗盐碱地使可溶性盐溶解下渗,平整土地以利于水流下渗、洗盐,[4]建立排水沟降低地下水水位。此外也可采用化学方法,向土壤中施加石膏等物质也可有利于改善盐碱地。[5]

来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