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刑教育2

私刑教育2》(英語:,也能記作或)是一部2018年美國動作驚悚片,由安東尼·法奎執導,李察·威克撰寫劇本。該片改編自麥可·史隆和理查德·林德海姆創作的電視劇《都市奇俠》,同時也是2014年電影《私刑教育》的續集。其主演包括丹佐·華盛頓艾許頓·桑德斯佩德羅·帕斯卡梅莉莎·李歐比爾·普曼。其劇情描述時常利用私刑處決惡徒的勞勃·麥考,其老友蘇珊在調查兇殺案時慘遭滅口,使麥考決定踏上復仇之路。 《私刑教育2》象徵著在華盛頓主演的電影中,為首部推出續集並回歸演出的電影。該片由索尼影視娛樂定於2018年7月20日在美國上映。

私刑教育2
電影海報
基本资料
导演安東尼·法奎
监制
  • 傑森·布盧門撒爾
  • 陶德·布萊克
  • 丹佐·華盛頓
  • 史提夫·帝許
  • 梅斯·羅芬德
  • 亞歷克斯·西金
  • 東尼·艾爾德里奇
剧本李察·威克
原著都市奇俠
麥可·史隆
理查德·林德海姆作品
主演
配乐哈利·葛瑞森-威廉斯
摄影奧利佛·木透
康拉德·巴菲四世
制片商
片长121分鐘
产地 美國
语言英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18年7月20日 (2018-07-20)(美國)
  • 2018年8月30日 (2018-08-30)(臺灣、新加坡)
  • 2018年9月13日 (2018-09-13)(香港)
发行商索尼影視娛樂[1]
预算6200萬~7900萬美元[2]
票房1.9億美元[2]
前作与续作
前作私刑教育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
香港
臺灣
新加坡

劇情

故事敘述勞勃·麥考在結束Ikea擔任打工員的工作後。開著Lyft司機過簡單平凡的生活,觀察周遭的人、事、物之後,然後行俠仗義眼前發生的事情,並試著幫助鄰居誤入歧途的年輕人,導迴人生的正軌,得知自己的老友蘇珊遭人謀殺;這使麥考決定走回老路,找出並制裁盯上自己的人。

演員

製作

發展

2014年2月24日,在《私刑教育》上映前的七個月,宣布索尼影視娛樂逃生藝術家正在計劃推出續集,而李察·威克將再次擔任編劇[7][8]。2014年10月初,導演安東尼·法奎在受訪時表示,只有當觀眾和主演丹佐·華盛頓想要時才會有續集。他說這是一個有趣的角色,續集能有更多的國際風情可以探討[9]

2015年4月22日,索尼已正式宣布續集的推出,且華盛頓也將回歸主演,而法奎暫未確定能否回歸執導[3]。2016年9月,監製陶德·布萊克透露,電影劇本已經完成,法奎將於2017年9月開始拍攝[10]

2017年8月21日,宣布佩德羅·帕斯卡將在片中參演[4]。兩天後,梅莉莎·李歐比爾·普曼被證實都會回歸出演各自在前集的角色,而布萊克、傑森·布盧門撒爾、華盛頓、史提夫·帝許梅斯·羅芬德、亞歷克斯·西金和東尼·艾爾德里奇都會再度擔任監製[6]。2017年8月24日,宣布艾許頓·桑德斯加入演出,他將飾演將華盛頓角色麥考視為父親般看待的年輕人[5]

拍攝

主要攝影於2017年9月14日在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開拍,並在那的南端地區取景[11][12]。拍攝也在麻薩諸塞州林恩林恩海岸大道[13]馬許菲爾德進行[14]

發行

《私刑教育2》在美國由索尼影視娛樂發行,並定於2018年7月20日上映。索尼原本預定該片於2017年9月29日在美國上映,後來又曾相繼改為2018年9月14日[15][16]及2018年8月3日[17],最後才確定為2018年7月20日。

票房

在美國和加拿大,《私刑教育2》與《媽媽咪呀!回來了》、《弒訊2:暗網》同期上映並競爭,分析師預估《私刑教育2》於首週能從3388間戲院中獲得2700萬至3200萬美元的票房[18]。該片於週四晚間獲得了310萬美元,是前集(145萬美元)的兩倍,並在首日達到了1350萬美元。美國首週開出3580萬美元的票房,位居當週第一,其成績也更勝前集(3410萬美元)的首週票房,成為了華盛頓在美國國內第三高的電影[19]

上一届:
尖叫旅社3:怪獸假期
2018年美國週末票房冠軍
第29週
下一届:
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
上一届:
與神同行:最終審判
2018年台北週末票房冠軍
第35週
下一届:
鬼修女

參考文獻

  1. . Variety Insight. [2017-09-26].
  2. . Box Office Mojo. [2018-07-21].
  3. . Variety. 2015-04-22 [2015-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5).
  4. Ford, Rebecca.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08-21 [2017-08-22] (英语).
  5. Jr, Mike Fleming. . Deadline. 2017-08-24 [2017-08-25].
  6. Busch, Anita. . Deadline. 2017-08-23 [2017-08-24].
  7. Sneider, Jeff. . TheWrap. 2014-02-24 [2015-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8).
  8. Chitwood, Adam. . Collider. 2014-02-24 [2015-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1).
  9. Lang, Brent. . variety.com. 2014-10-01 [2015-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7).
  10. Trumbore, Dave. . Collider. 2016-09-22 [2016-09-28].
  11. Jones, Tim. . NECN. 2017-09-26 [201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6) (英语).
  12. Goldstein, Meredith. . BostonGlobe.com. 2017-09-20 [2017-09-26].
  13. Grillo, Thomas. . Itemlive. 2017-09-21 [201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7).
  14. . 2017-10-23 [201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4).
  15. McNary, Dave. . Variety. 2015-06-11 [2015-06-12].
  16. Perry, Spencer. . ComingSoon.net. 2016-11-03 [2016-11-05].
  17. D'Alessandro, Anthony. . Deadline. 2017-09-21 [2017-09-26].
  18. Rubin, Rebecca. . Variety (Penske Business Media). 2018-07-18 [2018-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9).
  19. D'Alessandro, Anthony. . Deadline Hollywood. Penske Business Media. 2018-07-22 [2018-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