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季刊

科幻季刊》(英語:)是美国科幻纸浆杂志,1940年创刊后一度在1943年停刊,后又于1951年复刊,1958年再度停刊。除前两期是查尔斯·霍尼格主编外,其余36期均为罗伯特·朗兹主编。20世纪30年代末,科幻杂志蓬勃发展,出版商路易斯·西尔伯克莱特借机推出包括《科幻季刊》在内的三本科幻杂志。但因二战爆发导致销售不畅和纸张短缺,三本杂志都未能坚持到战争结束。1950至1951年科幻文学市场复苏后,西尔伯克莱特将《科幻季刊》和另一本杂志复刊。1958年再度停刊时,《科幻季刊》已是美国市场上最后一种科幻纸浆杂志,其他科幻杂志要么已经停刊,要么变更出版规格。

《科幻季刊》1956年8月號

《科幻季刊》的出版政策是每期转载一部长篇小说作为头条,西尔伯克莱特取得两部早期科幻小说及雷·卡明斯多部著作的转载权。霍尼格和朗兹的稿费预算都很少,特别是霍尼格实在难以买到好作品刊登。相比之下朗兹靠着人脉还能勉强维持,他在未来派作家圈子里有许多朋友愿意帮衬,其中包括艾萨克·阿西莫夫詹姆斯·布莱什唐纳德·沃尔海姆。杂志复刊后的出版政策不变,但实际刊登的头条小说大多远达不到长篇标准。杂志刊登的名家名作包括亚瑟·查理斯·克拉克的《第二次黎明》,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最后的问题》,以及詹姆斯·布莱什的《共同时间》。

出版史

1940年夏的杂志创刊号

科幻文学作品早在20世纪20年代前就开始出版,但起初没有独立发行,直到1926年雨果·根斯巴克推出历史上第一本纯科幻杂志《惊奇故事》才改变局面。到了30年代末,科幻杂志市场呈现井喷,[1]曾与根斯巴克合作的出版商路易斯·西尔伯克莱特()于1939年3月通过旗下蓝丝带杂志()推出《科幻》([2]。查尔斯·霍尼格()曾于1933至1936年主编根斯巴克推出的《神奇故事》(),经老东家推荐,他在1938年10月获西尔伯克莱特聘请[3][4][5]。霍尼格没有专用办公室,只能在家工作,需要时把文稿和书样带去杂志社,或把排好版的文稿拿回家校对[5]。西尔伯克莱特手下总编艾伯纳·桑德尔()对科幻文学缺乏了解,没有参与新杂志运营,所以霍尼格在作品拍板上完全自主[5][6]

为分摊成本,西尔伯克莱特很快决定再推出两本杂志[7],《未来虚构》()创刊号于1939年11月问世,随后就是1940年7月的《科幻季刊》创刊号,三本杂志均由霍尼格主编。1940年10月,身为和平主义者的霍尼格收到服役通知,然后决定迁居加利福尼亚州并登记为良心拒服兵役者。虽然他在西海岸继续覆行主编职责,但西尔伯克莱特对此不满,决定只由霍尼格继续主编《科幻》,邀请山姆·莫斯科维茨()执掌另外两本杂志。[2][7][8]莫斯科维茨没有接受,事后还称他“永远不会抢别人的工作”[9][注 1]。不过,未来派()作家唐纳德·沃尔海姆()听闻西尔伯克莱特招主编的消息后转告同好罗伯特·朗兹(),建议他尽快致信西尔伯克莱特。据朗兹事后回忆,沃尔海姆建议他自荐主编科幻杂志,并且薪酬上可以比霍尼格低一点,同时在信中标出当时所有科幻杂志存在的失误,特别是霍尼格有责任的那些。[7][10]1940年11月,西尔伯克莱特聘请朗兹,但据霍尼格回忆,这实际上是他移居加利福尼亚州后各方协商的结果,朗兹事后同意他的看法,觉得这很可能才是老板请他取代霍尼格的真正原因[11][12]

朗兹接手后两本杂志发行的第一期分别是1941年春的《科幻季刊》和1941年4月的《未来虚构》[2][13]。起初西尔伯克莱特不像对待霍尼格那样完全放权,朗兹为1941年4月《未来虚构》选择的七篇文章有五篇遭拒,但据新主编回忆,这年8月刊时,东家“已经对我的工作能力放心,不需要复审我认可的小说”[14]

1950年,西尔伯克莱特复刊《未来虚构》,次年又复刊《科幻季刊》,首期杂志是1951年5月号[15]。1952年,他又推出新杂志《动态科幻》([16],三本都是朗兹主编的纸浆杂志[15][16]。杂志销量喜人,但此时文摘尺寸渐趋热门,西尔伯克莱特打算尝试。1955年末,《动态科幻》已经停刊,《未来虚构》改成文摘尺寸,同时把《科幻》更名《科幻故事》()后采用文摘尺寸复刊,仅有《科幻季刊》保持纸浆杂志规格,因为老板觉得季刊文摘杂志不如季刊纸浆杂志畅销[17]。纸浆杂志此时已然式微,1956年《异世界》()改为文摘尺寸后,市场上保持纸浆规格的科幻杂志只有《科幻季刊》[18]。1957年,大型杂志分销商美国新闻公司()突然清盘,美国杂志销售网因此剧变,再加上销量欠佳,《科幻季刊》终于停刊[19][20][21],1958年2月刊为最后一期[22]

内容和评价

1955年8月杂志封面

西尔伯克莱特的杂志稿酬预算很低,霍尼格的朋友朱利叶斯·施瓦兹()是文学经纪人,代理作家的作品均可供霍尼格选择,但施瓦兹要求的稿费下限是每字一美分,否则文章不能标出作者姓名。霍尼格付不起这个价格,最终他从朋友手中买来的作品大多署化名刊载,稿酬为每字半美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买到的大部分文章都曾被稿酬更高的出版物拒收,所以作品质量平平,即便出自名家也不例外。[8][23]另外,《科幻季刊》不像别的杂志那样只要确定接受就支付稿费,必须等到刊载杂志出版后才付款,进一步导致作家不愿投搞[24]

西尔伯克莱特期望每期《科幻季刊》登载一篇长篇小说[25],他获得根斯巴克同意转载《科学神奇季刊》()的两篇小说,分别是·罗曼斯()的《月球征服者》()和奥托·威利·盖尔()的《机遇无限》()。虽然有些过时,但这些小说品质比霍尼格买来的其他作品好。[26]朗兹接手后,杂志每期刊登一部长篇的政策不变,西尔伯克莱特依然亲自选择部分作品,最终有五部雷·卡明斯()的著作在《科幻季刊》转载,时间跨度接近两年,第一部是1941年夏的《征服者塔拉诺》()[25]。朗兹从未来派作家手中买来许多作品,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整体而言杂志品质改善,与同期其他杂志相比只高不低[25]

1951年复刊后,虽然杂志依然声称每期刊登一部长篇小说,但实际上大部分头条小说都达不到长篇标准,仅有极少数例外。同时,《科幻季刊》复刊后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刊登转载作品。朗兹能够支付的稿酬无法同占据领先地位的杂志竞争,但他依然表现出优秀的编辑功底,把每期季刊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科幻季刊》仍然偶有刊载未来派作家的作品,朗兹还找来一些新手合作,如波尔·安德森威廉·泰恩亚瑟·查理斯·克拉克。1951年8月号杂志登有克拉克的《第二次黎明》(),是《科幻季刊》上较为优秀的小说,其他名作包括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最后的问题》(1956年11月),以及詹姆斯·布莱什()的《共同时间》(,1953年8月)。[25]朗兹还在杂志上选登一些高品质的非虚构作品,如詹姆斯·布莱什的科幻中的科学系列文章,托马斯·克莱尔森()和斯普拉格·德·坎普()的科幻主题文章等[27]。布莱什于1953年通过化名小威廉·阿瑟林()指出,朗兹主编西尔伯克莱特所有科幻杂志的工作表现“好到出人意料”,特别是考虑到杂志稿酬又低,付款又慢[28]

书目详细信息

1940 1
1941 2345
1942 6789
1943 10
1940至1943年《科幻季刊》出版详细信息,左侧是年份,上方是季度,其他
数字代表“卷号/期数”,背景色代表主编,其中蓝色是霍尼格(前两期),
黄色是朗兹(后八期),其中第五期标识的日期是“1941/42年冬”。

《科幻季刊》始终保持纸浆杂志规格,除前两期是查尔斯·霍尼格主编外,其余36期都是罗伯特·朗兹掌舵。首轮发行的十期均为144页,定价25美分;复刊再发的28期绝大多数是128页,但1953年11月至1957年5月共15期只有96页,定价也大部分是25美分,但在1957年8月涨至35美分。除创刊号由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双动杂志()出版外,其他各期都是哥伦比亚出版社()发行。[22]两家公司的业主都是路易斯·西尔伯克莱特[2][22]

十一 十二
1951 1/11/21/3
1952 1/41/51/62/1
1953 2/22/32/42/5
1954 2/63/13/23/3
1955 3/43/53/64/1
1956 4/24/34/44/5
1957 4/65/15/25/3
1958 5/4
1951至1958年《科幻季刊》出版详细信息,左侧是年份,上方是月份,其他数字代表“卷号/期数”,
均为朗兹主编。

《科幻季刊》发行过三期英国重印版,均由杰拉尔德·斯旺()出版。1940年夏的美国原版转印过两次,第一次有删节,书名《洋基科幻》(),1942年2月号,第三期;第二次是1943年的平装书《月球征服者》,无删节。1941/42年冬的美国原版杂志也在1943年推出英国重印版,书名《进入第四维度和其他故事》()。[22]

复刊后的《科幻季刊》前13期有十期经索普与波特出版社()发行英国版,与原版相比有删节。原版前13期从1951年5月持续到1954年5月,英国再版的十期从1952年2月发行至1955年8月,未转印的三期分别是1951年11月、1952年5月和1953年8月。英国再版的顺序与原版不同,分别是:1951年5月、1951年8月、1952年2月、1952年11月、1952年8月、1953年5月、1954年2月、1953年11月,1953年2月、1954年5月。前两期杂志定价十便士,之后八期均为五便士,第一期为132页,第二期130页,第三、四期100页,后六期98页。[22][29][注 2]

《科幻故事》没有专门的选集问世,不过伊万·霍华德()曾于20世纪60年代为西尔伯克莱特的贝尔蒙特图书()编著选集,所有内容都选自西尔伯克莱特的杂志,其中1963年出版的《罕见科幻》()收录三篇《科幻季刊》小说[22][30][31]

脚注

  1. 麦克·阿什利()称莫斯科维茨拒绝是“因为他和霍尼格的友谊”[10],但埃里克·莱夫·达文()认为两人不是朋友[11]
  2. 阿什利称十期英国版《科幻季刊》均为128页,定价五便士,与网络推想小说数据库提供的信息不符,网络推想小说数据库是以杂志目录为来源,相比之下更准确可靠,所以在上文采用[22][29]

脚注

  1. Edwards & Nicholls (1993), pp. 1066–1068.
  2. Ashley & Thompson (1985), pp. 518–519.
  3. Ashley (2000), p. 260.
  4. Davin (1999), p. 102.
  5. Davin (1999), pp. 111–112.
  6. Davin (1999), p. 121.
  7. Ashley (2000), pp. 147–149.
  8. Ashley & Thompson (1985), p. 512.
  9. Knight (1977), p. 64.
  10. Ashley (1985a), p. 278.
  11. Davin (1999), pp. 122–123.
  12. Davin (1999), p. 115.
  13. Ashley (1985a), p. 284.
  14. Davin (1999), p. 119.
  15. Ashley (2005), pp. 41–42.
  16. Ashley (2005), p. 44.
  17. Ashley (2005), p. 60.
  18. Ashley (2005), p. 73.
  19. Ashley (1976), p. 54.
  20. Ashley (1985b), p. 548.
  21. Ashley (2005), p. 190.
  22. Ashley (1985b), pp. 549–550.
  23. Ashley (2000), pp. 147–148.
  24. del Rey (1979), p. 123.
  25. Ashley (1985b), pp. 546–547.
  26. Ashley (2000), p. 148.
  27. Th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28. Atheling (1967), p. 47.
  29. Series: Science Fiction Quarterly (UK).
  30. Ashley (1985a), p. 283.
  31. Rhoades (2008), p. 72.

参考文献

  • Ashley, Mike. . Chicago: Henry Regnery Company. 1976 [First printing 1975]. ISBN 0-8092-8002-7.
  • Ashley, Mike. . Tymn, Marshall B.; Ashley, Mike (编). .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1985a: 277–284. ISBN 0-313-21221-X.
  • Ashley, Mike. . Tymn, Marshall B.; Ashley, Mike (编). .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1985b: 545–550. ISBN 0-313-21221-X.
  • Ashley, Mike. . Liverpool: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85323-865-0.
  • Ashley, Mike. . Liverpool: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0-85323-779-4.
  • Ashley, Mike; Thompson, Raymond H. . Tymn, Marshall B.; Ashley, Mike (编). .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1985: 511–519. ISBN 0-313-21221-X.
  • Atheling, William, Jr. . Chicago: Advent: Publishers. 1967 [First printing 1964].
  • Davin, Eric Leif. . Amherst NY: Prometheus Books. 1999. ISBN 1-57392-702-3.
  • del Rey, Lester. . New York: Del Rey Books. 1979. ISBN 0-345-25452-X.
  • Edwards, Malcolm; Nicholls, Peter. . Clute, John; Nicholls, Peter (编). .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1993: 1066–1071. ISBN 0-312-09618-6.
  • Knight, Damon. . New York: John Day. 1977.
  • Rhoades, Shirrel. . New York: Peter Lang. 2008.
  • Stableford, Brian N.; Nicholls, Peter. . Th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Gollancz. 2012-08-21 [2020-06-06].
  • . ISFDB. [2020-06-06].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科幻季刊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