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此次普查从2007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07年9月30日。2007年4月至9月为普查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培训、试点工作;2007年10月至2009 年12月为普查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调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普查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1]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决定开展的。

普查的范围是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地区)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等6大类59个小类文物。[2] 普查的内容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近4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1]

此次文物普查是继1956年和1981年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物普查。[3]

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务委员陈至立担任。[1]

截至2008年7月31日,全国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23480处,其中复查48222处,新发现文物75258处。[4]

2011年底普查基本结束后,在新发现的文物中经遴选、推荐,由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组织评选,最终以投票方式选出的100项文物,被称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

参考文献

  1. . [2009-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4).
  2.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 存檔,存档日期2009-06-03.
  3. 国家文物局局长:第三次文物普查将覆盖每一寸国土
  4. . [2009-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4).

参见

  • 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1956年)
  • 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1981年至1985年)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