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巴爾幹戰爭的一部分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时的军事行动
日期1913年6月16日 - 1913年7月29日(O.S.)
地点
结果 保加利亞戰敗,1913年布加勒斯特和會
参战方
 保加利亚王国  希腊王国
 塞尔维亚王国
 蒙特內哥羅王國
 罗马尼亚王国
 奥斯曼帝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Mihail Savov, Nikola Ivanov, Vasil Kutinchev, Radko Dimitriev 塞爾維亞拉多米爾·普特尼克
希臘康斯坦丁國王
羅馬尼亞斐迪南王儲, 亞歷山德魯·阿維雷斯庫
兵力
 保加利亚王国500,000人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发生于1913年6、7月间,是1912年至1913年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延续。

背景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之後,奥斯曼帝國在歐領土被佔去了一大部分,只能保留包括君士坦丁堡在内的部分色雷斯等少量東南方地區,巴爾幹同盟等戰勝國在倫敦召開和會,商討對奥斯曼帝国的利益瓜分。

但是,塞爾維亞保加利亞馬其頓的統治權產生分歧。

經過

保加利亞認為與奧斯曼作戰中他們出力最多,所以希望能多分土地,保加利亞國內傾向佔領整個馬其頓,因此無法和塞爾維亞談攏。在奧匈帝國的支持下,保加利亞便於1913年6月29日向塞爾維亞及希臘宣戰。保加利亞不久就陷入困境,因為黑山羅馬尼亞加入塞爾維亞一方向保加利亞宣戰。奧斯曼為了收復亞德里亞堡,也從東進攻保加利亞。在四面受敵的困境下,保加利亞國王斐迪南一世宣布投降。

1913年8月,保加利亞和戰勝國簽訂《布加勒斯特條約》,多布羅加北部划给羅馬尼亞;馬其頓則被分成三部分,其中華達馬其頓(Vardar Macedonia,其邊界與今北馬其頓共和國相若)劃歸塞爾維亞,皮林馬其頓(Pirin Macedonia)劃歸保加利亞,愛琴海馬其頓(Aegean Macedonia)劃歸希臘。亞德里亞堡在稍後由保加利亞單獨和奧斯曼簽訂的《伊斯坦堡條約》中,交還奧斯曼。

引發事件

塞爾維亞經過這次戰爭,變得更加強大;奧匈帝國巴爾幹的擴張遭到妨礙。兩國的爭執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了伏線。保加利亞戰敗後亦疏遠背後支持塞爾維亞的俄羅斯,轉而親近奧匈帝國

图片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