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軍團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第2軍團羅馬尼亞陸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立的的一個單位,組建於1916年8月18日。[1]

第2軍團

存在時期1916年8月18日 - 1947年6月
國家或地區羅馬尼亞
部門羅馬尼亞陸軍
參與戰役特蘭西瓦尼亞戰役
默勒什蒂戰役
默勒謝什蒂戰役
歐伊圖茲戰役
紀念日8月18日
指挥官
著名指揮官亞歷山德魯·阿維雷斯庫元帥
阿圖爾·沃伊托伊安努上將

沿革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2軍團是羅馬尼亞於1916年秋季向特蘭西瓦尼亞發動攻擊的主力之一[2] ,但在隨後的戰鬥中遭到同盟國痛擊,絕大部分的國土遭到佔領,最後只能退守摩爾達維亞地區。[3]

如同大部分的羅馬尼亞部隊,第2軍團在法國顧問亨利·貝瑟羅的主導下,在1916年秋季到冬季間歷經了艱困的重組與現代化。由於惡劣的天候及落後的基礎建設,同盟國軍直到1917年夏季才準備好發動新一波攻勢,羅馬尼亞在俄國援助下也決定發動反攻,由第1軍團納莫羅阿薩、第2軍團在默勒什蒂發動雙重攻勢,目標是圍殲德軍的第9軍團。儘管第1軍團的攻擊臨時取消,第2軍團仍在默勒什蒂戰役戰役中取得戰術勝利,在7月22日到8月1日的戰鬥中打開了30公里寬的缺口,並推進了20公里[4] 。德軍主帥馬肯森在8月6日發動反擊,爆發了默勒謝什蒂戰役。第2軍團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成功擋下了德軍反攻;到9月8日時,雙方的預備隊皆已耗盡,第2軍團失去了27,000人,包含610名軍官,而德軍則損失了47,000人。羅馬尼亞士兵在戰鬥中的口號是「Pe aicea nu se trece」(他們不能通過!)[5]

與此同時,同盟國軍在歐伊圖茲山谷也發動攻擊(歐伊圖茲戰役),從8月8日持續到8月20日,最終仍以第2軍團的成功防禦結束,同盟國方面仍無法突破特羅圖什河谷[6]

在羅馬尼亞簽訂《布加勒斯特條約》後,第2軍團於1918年6月1日宣告解散。

二戰、冷戰至當代

第2軍團在二次大戰期間曾短暫的成立,但幾乎沒有實際參戰,並於1947年6月再次解散,下轄部隊轉交給新成立、位於布加勒斯特的第2軍區,絕大多數的羅馬尼亞軍隊也接受了類似的改編。1960年5月4日,第2軍區改組為第2軍團指揮部,其司令部也在1980年移動至布澤烏。2000年,第2軍團司令部再次改編為聯合作戰指揮部,翌年改稱作戰指揮部;但到2003年,作戰指揮部恢復為第2聯合作戰指揮部,為陸軍軍級單位,並以亞歷山德魯·阿維雷斯庫元帥命名;2008年時縮編為師級單位[1]。2010年,亞歷山德魯·阿維雷斯庫第2聯合作戰司令部轉型為第2步兵師「蓋提卡」Getica),由原先的第1師與第4師合編而成,並繼承了第2軍團的歷史[1]

主要指揮官

指揮官 照片 就任日期 卸任日期
亞歷山德魯·阿維雷斯庫
Alexandru Averescu
1916年8月15日1916年8月25日
格利戈雷·克萊尼切亞努
Grigore C. Crăiniceanu
1916年8月25日1916年9月25日
亞歷山德魯·阿維雷斯庫
Alexandru Averescu
1916年9月25日1917年11月27日
阿圖爾·沃伊托伊安努
Artur Văitoianu
1917年11月27日1918年6月1日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