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市路 (廣州)
名稱歷史
米市路,最早時為米市街,顧名思義,歷代都是米市墟集之地,以商業中心的行業來命名。按《永樂大典》“廣州府南海縣之圖”所示,明初南海、番禺分界在新店街、米市街、朝天街,北道就日門(即朝天門),可見明代甚至更早以來,米市路一線曾是南海縣與番禺縣之分界。1934年,政府擴展米市街,成米市路。文化大革命時期,曾與朝天路合併命名為“朝陽南路”,後復名米市路。
特色
90年代以前,米市路路面仍為廣州市中心其中一個重要的露天街市。現在街市已經取消,改爲室内米市新街市營業。與鄰近的解放中路、惠福西路、陶街一樣,道路兩旁多以電子配件商舖爲主。
兩旁的主要建築物/機構
- 米市路58號(廣東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廣東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
交通
巴士
- 光塔路站
- 朝天路站
- 惠福西路(省人民醫院門診部)站
參見
- 朝天路
- 五仙觀
参考来源
- 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 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1997. ISBN 978-7-805-2244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