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靈寶可夢 皮卡丘

精靈寶可夢 皮卡丘(日版名:,英文版名:,又译作「」),是一款由Game Freak制作,任天堂在Game Boy上发行的角色扮演类游戏。[1]

精靈寶可夢 皮卡丘
    类型角色扮演
    平台Game Boy
    Game Boy Color
    开发商Game Freak
    发行商任天堂
    总监田尻智
    制作人宮本茂
    出石武宏
    川口隆
    石原恆和
    编剧田尻智
    松宮稔展
    美术杉森建
    音乐增田順一
    系列精靈寶可夢系列
    模式單人遊戲
    发行日
    • 日本:1998年9月12日
    • 澳洲:1999年9月3日
    • 北美:1999年10月19日
    • 欧洲:2000年6月16日

    在任天堂於1996年推出《精靈寶可夢 紅·綠》後,由於大受好評而1997年推出電視動畫,而因為電視動畫大受歡迎,任天堂便在《紅·綠》的基礎上改編並設計出添加了動畫劇情相關元素的《精靈寶可夢 皮卡丘》。

    遊戲玩法

    《精靈寶可夢 皮卡丘》是《精靈寶可夢 紅·綠》的更新版本[2]。本作和前作相同、採用第三人稱鳥瞰視角,與地圖、戰鬥畫面與目錄選單三項主要畫面,其中玩家可在目錄選單中調整隊伍的安排、查看背包中的道具、改變遊戲設定、查看寶可夢圖鑑或存檔。在遊戲剛開始時,玩家會獲得一隻寶可夢,之後可使用精靈球捕獲更多的寶可夢。玩家可使用自己的寶可夢與其他寶可夢對戰,當玩家隨機遭遇到野生的寶可夢,或與遊戲中的非玩家角色(NPC)展開戰鬥時,螢幕就會跳轉至回合制的戰鬥畫面。在戰鬥中,玩家可以命令寶可夢使用招式對戰、使用道具、替換寶可夢或逃跑(但非玩家角色的對戰不能逃跑)。每隻寶可夢都有各自的生命值,當一隻寶可夢的生命值降到零時時就失去戰鬥能力。而當玩家的寶可夢擊敗對方的寶可夢時可獲得經驗值,累積一定的經驗值即可提升等級,多數寶可夢會在達到一個特定等級時進化。

    除了獲得戰鬥的勝利外,捕捉寶可夢也是遊戲的一大要素,在與野生的寶可夢戰鬥時,玩家可以使用精靈球對其進行捕捉。若捕捉成功,該寶可夢就會成為加入玩家的隊伍(若隊伍已滿六隻則會存放在寶可夢中心的電腦)。影響捕捉成功與否的要件包括野生寶可夢殘餘的生命值、是否陷入異常狀態和玩家使用的精靈球種類,將野生寶可夢的生命值削減的越低、使其陷入異常狀態或使用較高級的球均可提升捕捉的成功率。

    《精靈寶可夢 皮卡丘》有幾項不同於《精靈寶可夢 紅·綠》的設計,其中之一就是玩家的不再從三個初學者寶可夢擇一,而是必定會獲得一個特別的皮卡丘。這個皮卡丘不會進入精靈球,會跟隨在主角的後面。當主角轉頭時可以查看皮卡丘的心情,皮卡丘的心情會隨著親密度而變化,而親密度的增減取決於皮卡丘在遊戲裡的表現。如果皮卡丘的等級提升、親密度就會提升,如果它失去戰鬥能力,親密度就會下降。此皮卡丘無法進化成雷丘,玩家也無法遇到野生的皮卡丘,所有NPC也不會使用皮卡丘。

    故事

    如同《精靈寶可夢 紅》和《精靈寶可夢 綠》,《精靈寶可夢 黃》的舞台發生在關東地區,有151種寶可夢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中棲息。遊戲的目標仍然相同,不過有些微的變動[3]。例如故事開始時,玩家不再從三個寶可夢中選擇一個做為初學者寶可夢,而是會獲得大木博士所收服的皮卡丘,與此相對,主角的勁敵的初學者寶可夢是伊布。遊戲劇情和部份角色取自電視動畫,例如火箭隊中新增了武藏、小次郎和喵喵,寶可夢中心的醫護員也改成喬伊。玩家可以隨著遊戲進展獲得三個初學者寶可夢,即妙蛙種子傑尼龜小火龍

    制作

    《精靈寶可夢 皮卡丘》的最初制作是在日版《精靈寶可夢 紅·綠》之后。游戏的发行时间正好与《神奇寶貝劇場版:超夢的逆襲》重合。任天堂的岩田聪评论到,人们可能认为《精靈寶可夢 皮卡丘》并不是必要,这是由于即将发行的《精靈寶可夢 金·銀》,它们计划在同一年发行。[4]

    評價

    评价
    汇总得分
    汇总媒体得分
    GameRankings85.47%[5]
    评论得分
    媒体得分
    AllGame[6]
    电子游戏月刊8.5/10[5]
    Game Informer6.5/10[5]
    GameSpot8.9/10[7]
    IGN10/10[8]
    任天堂力量4/5[5]

    自發佈以來,《精靈寶可夢 皮卡丘》好評如潮,Game Rankings依據十五則評論給予遊戲85.47%的評分,這個使得本遊戲成為Game Boy第五位得分高以及所有遊戲第1017位得分高的遊戲[5]。在滿分10分的制度下、《任天堂力量》給了8分,Game Informer給了6.5分,Electric Playground給了7.5分。[5]。《Sarasota Herald-Tribune》評道這對兒童來說是個好遊戲[9]。在一個由十名孩童組成的團體調查中,其中九名給出「很棒」或「傑出」的分數,但只有五位推薦購買[10]IGN的Craig Harris讚賞了遊戲力學,他認為《皮卡丘》比《紅·綠》還要更好,並給出滿分評價[8]GameDaily的Chris Buffa將它列為最好的精靈寶可夢遊戲之一,雖然只是個改良版,但還是有足夠的內容[11]

    除了讚譽以外、亦有不少評論家提出負面批評。GameSpot的Cameron Davis稱它只不過是個在《精靈寶可夢 金·銀》推出之前安撫玩家的權宜之計,他評論「新的挑戰足以填補這段空窗期,但也只有這樣了。」[7]AllGame的Brad Cook評論,對於沒有玩過《紅·綠》的人、《皮卡丘》是不錯;不過如果玩過《紅·綠》的話,他建議等到《金·銀》推出[6]。《每日電訊報》的Steve Boxer評論,雖然它的遊戲機制很不錯,但缺乏新的功能。並表示任天堂的手段貪婪,《皮卡丘》象徵著《精靈寶可夢》在遊戲的道路上已經止步、並且轉變為一種營銷手法了。[12]

    参考资料

    1. . GameFAQs. [2015-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0).
    2. . [2017-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8).
    3. . IGN. [2008-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2).
    4. . Nintendo. [2010-10-12].
    5. . GameRankings. 1999-10-19 [2010-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2).
    6. Cook, Brad. . allgame. 2010-10-03 [2010-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4).
    7. Davis, Cameron. . GameSpot. 1999-10-19 [2010-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3).
    8. Craig Harris. . Gameboy.ign.com. 1999-10-19 [2010-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6).
    9. . [2017-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3).
    10. Lakeland Ledger - Google News Archive Search
    11. Chris Buffa. . GameDaily. 2008-08-26 [2010-10-12].
    12. Boxer, Steve. . London: Telegraph. 2000-06-08 [2010-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5).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