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帶長鱸

縱帶長鱸
保护状况

未予评估IUCN 3.1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鲈形目 Perciformes
科: 鮨科 Serranidae
属: 长鲈属 Liopropoma
种: 縱帶長鱸 L. latifasciatum
二名法
Liopropoma latifasciatum
Tanaka, 1922
異名
  • Pikea latifasciata
    Tanaka, 1922

縱帶長鱸,又稱縱帶鱠寬帶長鱸,俗名為鱸仔、變身苦,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個

分布

本魚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台灣海域。

深度

水深10至90公尺。

特徵

本魚與日本長鱸形態大致相同,唯體色黃紅色,體側中央有一深褐色寬橫帶、尾鰭黃色等特徵不同。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平坦或略凹陷。吻較長而略突出。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眼中部之下方;上下頜具齒。前鰓蓋骨下緣無前向棘。體被細小櫛鱗,上頜骨具鱗;側線鱗孔數47至52枚。背鰭有硬棘8枚,軟條13枚,第八棘長於第七棘;臀鰭硬棘3枚,軟條9枚;腹鰭腹位,末端不及肛門開口;胸鰭短於頭部長;尾鰭內叉形。體長可達18公分。

生態

棲息在獨立礁石之峭壁或斜坡處的水層中活動,常成群於離底部數公尺高處覓食,以小於或浮游動物為食物。

經濟利用

食用魚,體型較小,適合油炸或碳烤,味道不錯。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