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巴比罗利

約翰·喬瓦尼·巴蒂斯塔·巴比羅利爵士CH(,1899年12月2日-1970年7月29日),英國指揮家大提琴演奏家,曾領導倫敦交響樂團愛樂管弦樂團等。

巴比羅利為人熟知,因為他能在短時間的通知內準備,確保演出水準。1930年代,他與倫敦交響管弦樂團愛樂管弦樂團錄製很多作品,並且和傑出獨奏家如克萊斯勒海飛茲魯賓斯坦等人合作,指揮樂團伴奏協奏曲。他的很多演出錄音至今仍是經典。

生平

早年

巴比羅利出生在倫敦的音樂家庭,父親和叔叔都在萊斯特廣場帝國劇院(Leicester Square Empire)等歌劇院的交響樂團當小提琴手,也曾經由指揮托斯卡尼尼帶領在米蘭斯卡拉劇院演出。年輕的巴比羅利,就這樣注定了要成為提琴手,英國音樂專家,和意大利歌劇愛好者。

他在倫敦交響管弦樂團作年輕的大提琴手時,曾製作了一些錄音,其中主要是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的第一場演出,以及不久後他作獨奏的同一作品的第二場演出。1920年代,他轉向指揮工作,成立了一支室內管弦樂團,為國家留聲機協會(National Gramophone Society)錄製新作品,包括艾爾加的《前奏與快板》(Introduction and Allegro,作品47)[註 1]

職業生涯

紐約愛樂指揮(1937年–1942年)

1937年巴比羅利的事業有成功突破,他獲得邀請接替托斯卡尼尼為紐約愛樂管弦樂團的指揮,當上了這極高榮譽的職位。他在五個樂季的指揮,從現存的錄音看是音樂的成就。話雖如此,他卻持續受到紐約尖銳的媒體批評,尤其是討厭英國的樂評人唐尼斯(Olin Downes)。

後期(1942年–1970年)

1942年巴比羅利受邀續約,但如此他就要入籍美國,可是他不想入籍。這時他接到邀請擔任曼徹斯特的哈雷管弦樂團(Hallé Orchestra)的主指揮,從此改變了他的事業。

哈雷管弦樂團一度安排與BBC共用樂手,挽救他們度過不景氣時代。可是隨著他們的音樂會演出範圍趨向多樣,這安排顯得不適合而須終止,同時也要聘請一位頂尖指揮家。只有4位前共用樂手選擇加入哈雷管弦樂團,因此巴比羅利新上任,就要在數星期內重整樂團。他熱心投入這份任務。他的「新哈雷」可以在戰時曼徹斯特灌錄的阿诺德·巴克斯沃恩-威廉斯的交響樂錄音聽到。

巴比羅利指揮樂團達25年,在許多城市演出,也於切爾滕納姆節(Cheltenham Festival)首演了許多新作。他也指揮BBC和其他倫敦交響樂團的音樂會和灌錄工作。他晚年時他更新了與EMI的聯繫,為他發行了一個時代的高品質演出錄音,其中有很多一直保持發行。

作品

錄音

  • Tchaikovsky: the Great Symphonies (Nos. 4–6). HMV/Urania, 1957–9.
  • Elgar: Introduction and allegro for strings, Serenade for strings; Vaughan Williams: Tallis fantasia etc. HMV ASD 521.(企鹅三星帶花[註 2]

傳記

  • Reid, Charles "John Barbirolli: a biography" Taplinger Pub. Co (1971)ISBN 0800844084

評價

巴比羅利詮釋艾爾加、沃恩-威廉斯馬勒很著名,另外他也詮釋了舒伯特貝多芬威爾第普契尼的作品。他也堅定支持英國作曲家的新作品,他對此的提倡可以媲美阿德里安·鲍尔特亨利·伍德

註釋

  1. HMV在艾爾加逝世前避開同曲的錄製。
  2. 此錄音由EMI收錄於「世纪伟大录音」(Great Recordings of the Century)系列集當中。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