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

老人與海》(英語:)是美國作家歐内斯特·海明威生前最後一部主要作品,於1952年出版。該書改編自真實故事,劇情講述一名古巴老漁夫聖地牙哥()[註釋 1]與一條大馬林魚的纏鬥。該書改編自海明威在1935年得知的真實故事。他在3年後開始動筆,但中途分心去寫《戰地鐘聲》,直至1950年才繼續。海明威認為《老人與海》是「他這輩子最好的作品」。

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原版封面
作者歐內斯特·海明威
类型中篇小說
语言英語
故事背景地古巴
发行情况
出版机构斯克里布納之子公司[1][2]
出版日期1952年9月1日
出版地 美國
媒介印刷(平裝版、精裝版)
页数140頁(初版)[1]
所获奖项普立茲小說獎
规范控制
ISBN0-684-80122-1
OCLC3134277083

《老人與海》於1952年9月1日出版,甫出版即成為美國每月之書俱樂部的選書。海明威因該書而榮獲普立茲小說獎諾貝爾文學獎,從此聲名大噪。2003年,該書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舉辦的「大閱讀」()票選活動中名列第173名。《老人與海》曾三度改編成電影。

創作

《老人與海》的作者歐內斯特·海明威(1899年-1961年)

《老人與海》改編自一個真實故事[8]:296-301。1935年,一名老漁民告訴美國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自己曾經捕獵到一條大馬林魚,但是後來被鯊魚吃掉。海明威在1936年將這個故事寫成報導,登在《君子雜誌》上[9]。老漁民的這段傳奇經歷引起了海明威的重視,他決定把老漁民的經歷寫成小說介紹給讀者[8]:296-301。2年後,海明威開始動筆,但中途分心去寫《戰地鐘聲[9]。1950年聖誕節後不久,海明威產生了極強的創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區的別墅「觀景社」,他開始動筆寫《老人與海》(起初名為《現有的海》)[8]:296-301。《老人與海》原本是海明威一篇長篇海洋小說(即他死後出版的《海流中群島》)的其中一個段落[5]:108。海明威曾在訪談中表示,《老人與海》本來可以寫成長達一千頁的巨著,將老人所在村莊裡每一位人物的生老病死都寫入,可是這樣的作品已有人寫過,於是他決定聚焦在老人與大海上,讓他自己對書中人物和環境的知識與經驗成為「冰山在水面之下的部分」[10]

1951年2月23日,海明威完成了初稿,前後共花了8星期[8]:296-301。3月4日,海明威寫完了全書[11]。4月,海明威把手稿送給去古巴訪問他的友人們傳閱,廣受好評。海明威本人也認為這是他「這一輩子所能寫得最好的一部作品」。[3]:8[8]:296-301[9][11]該書長約3萬字,為中篇小說[3]:170。《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生前的最後一部主要作品[3]:170。《老人與海》中寫著「本書獻給查爾斯·斯克里布納三世麥克斯威爾·柏金斯」,紀念在《老人與海》問世前去世的兩人。斯克里布納是該書出版社斯克里布納之子公司的總裁,而柏金斯則是海明威作品的編輯[9]書中的34張黑白插圖由查爾斯·譚納克里夫雷蒙·謝潑德繪製[10][12]:489

劇情綱要

古巴有個老漁夫聖地牙哥()[註釋 1]一連84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但他仍不肯認輸,在第85天釣到一條大馬林魚。經過兩天兩夜之後,他終於殺死大魚,把牠拴在船邊,但許多鯊魚立刻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他拚盡全力、用盡一切可用的武器一一殺死牠們,但大魚已經被啃光了,聖地牙哥筋疲力盡地拖回一副魚骨頭。人們看著骨頭驚嘆於這條魚的巨大,而聖地牙哥則在夢中回到他年輕時去過的非洲。[3]:22-133

主要角色

  • 聖地牙哥:一名古巴的老漁夫,妻子已去世。他曾是一名水手,遊歷過非洲,如今又老又憔悴,但心理依舊堅強,[3]:170這點可從他在書中講的話看出:「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是要給打敗的」、「你可以被他消滅,可就是不能敗給他」[8]:296-301。此外小說中描述聖地牙哥是一位紐約洋基隊的球迷,就算當時洋基隊的戰績讓人不敢領教也依然支持他們,並且還向少年馬諾林稱說自己最愛的球員就是漁夫之子喬·迪馬喬
  • 馬諾林()[註釋 2]:一名住在古巴海邊的男孩,喜歡捕魚生活,是圣地亚哥的学徒,5岁时就随圣地亚哥出海捕鱼,很喜欢圣地亚哥,經常去和他聊天,並幫他收拾漁具。[7]:27-32

主題解讀

象徵主義是知識份子的新花樣。沒有什麼象徵主義的東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魚就是魚。鯊魚全是鯊魚,不比別的鯊魚好,也不比別的鯊魚壞。人們說什麼象徵主義,全是胡說。

——海明威[3]:9

我试着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男孩,一个真正的海,一条真正的鱼和真正的鲨鱼。但如果我把它们写得够好夠真实,它们就能象征着很多事情。

——海明威[7]:3-4

對於《老人與海》的主題,專家和學者各有各的看法。此處列出其中四種看法,第一種:該書要表達人與自然的關係,自然有時候是無情的,但是人類從來沒有屈服,聖地牙哥就是人類勇敢不屈精神的象徵,也是美國硬漢精神的象徵;第二種:該書通过写圣地牙哥的故事揭示了人類在命運面前的渺小和微弱。第三种:圣地牙哥不用现代的渔船而坚持用手划船捕鱼,将大海视作朋友;他从年轻时的辉煌到年老时的落魄象征着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生活方式的衰落,坚守传统的人逐渐被时代淘汰;第四種:主角聖地牙哥暗指基督教中的受難者耶穌基督[7]:8-9[8]:296-301

約瑟夫·華德梅爾()認為,該書的主題與基督教有關,因為書中隱約提到了十字架,例如以下這段:「『Ay(哎)!』他(聖地牙哥)叫了。這個詞沒法譯得傳神,也許只是像一個人感到釘子穿透他的雙手,釘進木頭裡去時,會不由得喊出的一聲吧。」[14]:349-356象徵方面,許多書評認為書中的各種形象都有其象徵意味,例如鲨鱼象征批评家,狮子象征着壮年时的老人等,不過海明威對此表達反對意見,並特別不滿鯊魚象徵批評家的說法[3]:9。美國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認為,老人就是海明威自己的化身[10]

出版與反響

《老人與海》於1952年9月1日在《生活》雜誌上發表,在兩天內賣出了530萬份[9][15][16]。該小說的書籍版於9月1日由斯克里布納之子公司出版,初版一刷共5萬份[1][17]:247。《老人與海》備受好評,甚至有人以此在教堂講道,而海明威也收到無數讚揚的信件[5]:109。美國每月之書俱樂部將《老人與海》列入選書名單中[18]:13。古巴巴提斯塔()政府頒給海明威榮譽獎牌[5]:109,而海明威也於1953年5月因該書而榮獲普立茲小說獎[12]:489。他曾在1940年以《戰地鐘聲》入圍普立茲小說獎,但最後落選[19]:189-190。1954年,海明威因「精通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其近著《老人與海》之中;以及對當代文體風格之影響」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獎金35,000美元[3]:11-16[5]:114。海明威是第五位榮獲該獎的美國人。他因身體狀況欠佳而未能出席頒獎典禮[3]:16-18,由時任美國駐瑞典大使約翰·卡波特代領[19]:191。不過,海明威對獲得諾貝爾獎並不是非常高興,原因包含不滿過度正式的表揚文章,以及對站上巔峰的恐懼:「沒有一個得過諾貝爾獎的鬼傢伙後來還寫過什麼值得看的東西!」[19]:190-192總體而言,該書使海明威聲名大噪[18]:13

英國學者赫·歐·貝茨評價說:「海明威是一位拿著板斧的人。他所孜孜以求的,是眼睛和對象之間,對象和讀者之間直接相通,產生光鮮如畫的感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砍掉了整個森林的冗言贅詞,他還原了基本枝幹的清爽面目,他刪除了解釋、探討,甚至於議論,砍掉了一切花花綠綠的比喻,清除了毫無生氣的文章俗套,直到最後,通過疏疏落落、千錘百鍊的文字,眼前豁然開朗,能有所見」[8]:296-301。《發條橘子》的作者安東尼·伯吉斯在《海明威》一書中評論道「這則簡單的故事,雖然手法並不明顯,實則塞滿了寓言般的意義。文中每個字都說了東西,沒有一個字是多餘的」[5]:110-111

海明威在文學方面的對手威廉·福克納稱讚《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最好的作品,表示「時間可以證明《老人與海》是我們這個世代最傑出的小說」[9]。《中央日報》的陳森認為《老人與海》是一部「傑作」[13]。不過,美國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批評道,海明威在寫作時讓老人成了自己的化身,因此陷入自戀的濫情之中,丟失以往文筆精煉簡潔的特色[10]。該書被世界各地的許多學校選為指定讀物,版權也銷售到世界各國[12]:485。2003年,該書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舉辦的「大閱讀」(,讓讀者投票選出200本最受喜愛的書)票選活動中名列第173名[20]。該書入圍2004年台灣最愛一百小說大選票選活動[21]。2017年5月,《老人與海》獲英國《每日電訊報》選為「開頭最棒的前30部文學作品」之一[22]

後續

外界認為,聖地牙哥的形象取材自古巴老漁夫兼海明威的船長和廚師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圖)

1954年,海明威將諾貝爾文學獎的35,000美元獎金捐給慈善機構[5]:114[23],而獎牌則獻給古巴守護神科比瑞聖母()的聖堂[5]:114。許多評論家認為書中聖地牙哥的形象取材自古巴老漁夫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富恩特斯當了海明威的船長和廚師約30年。他於1897年生於加那利群島蘭薩羅特島,於22歲時開始長居古巴。他死於2002年,享年104歲。[24][25][26]

《老人與海》出現在許多媒體當中。肯·克西的小說《飛越杜鵑窩》(1962年)中提到過《老人與海》[27]:302。2007年,《老人與海》出現在美國成人動畫電視劇《第11季第6集《女同酒吧》中[28][29]:122。日本漫畫《東京喰種》中也出現過《老人與海》一書[30]:106。2017年短片《死侍:好心沒好報》中有一個彩蛋與《老人與海》有關[31][32]

爭議

1956年,法國《黑白》雜誌和義大利《時代》雜誌訪問了一名古巴哈瓦那柯希瑪村的老漁夫米克爾·拉米呂茲,報導中寫道拉米呂茲稱《老人與海》的劇情是海明威從自己口中聽來的親身經歷,當初海明威承諾要送他一艘汽船和新衣服,但他並未收到任何東西。海明威得知後便去找拉米呂茲,並錄下了兩人的對話。在對話中,海明威問拉米呂茲自己是否有承諾要送他東西,拉米呂茲答沒有,澄清說「這兩家雜誌登的文章都是胡說八道」。海明威也表示拉米呂茲的經歷與小說劇情天差地遠。最後海明威送了拉米呂茲30美元以示謝意。[33]

改編

1958年10月7日,改編自《老人與海》的同名電影上映,該片由約翰·司圖加執導,彼得·維爾特編劇,史賓塞·屈賽飾演聖地牙哥[34]。該片在第3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榮獲最佳原創音樂獎迪米崔·迪歐肯),並入圍了最佳男主角獎(屈賽)及最佳彩色攝影獎黃宗霑[35]。之後,《老人與海》於1990年被改編成同名電視電影,由安東尼·昆飾演聖地牙哥[36]。該片獲得黃金時段艾美獎和金膠捲獎()的肯定[37]。俄羅斯動畫師亞歷山大·佩特洛夫耗時2年將《老人與海》改編成一部同名動畫短片,於1999年上映[9][38]。該片拿下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9][39],並入圍第5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動畫短片獎[40]。1950年代,《老人與海》曾由臺灣已故劇作家劉非烈改編成廣播劇[41]

中文译本

著名小说家张爱玲是《老人与海》中译本的第一人,於1952年12月發表。张爱玲譯本的正体中文版於2012年由臺灣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收录在《张爱玲译作选二》(ISBN 9789573328667)中,在臺灣和香港发行上市;简体中文版由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授权给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16][42]

以下列出《老人與海》的所有中譯本,但不包含改寫版和兒童版:

  • 《老人與海》,張愛玲譯,香港中一出版社,1952年12月
  • 《海上漁翁》,辛原(董世芬)譯,高雄拾穗出版,1953年2月
  • 《老人與海》,凌雲譯,臺北中和旋風出版,1956年
  • 《老人與海》,海觀譯,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7年
  • 《老人和大海》,余光中譯,重光文藝出版社,1957年12月
  • 《老人與海》,張愛玲譯,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72年
  • 《老人與海》,蔣伯川譯,臺北國際文化出版,1972年
  • 《老人與海》,羅珞珈譯,臺北志文出版,1980年7月,ISBN 9789575452223
  • 《老人與海》,李錫胤譯,四川文藝出版社,1987年
  • 《老人與海》,董衡巽譯,漓江出版社,1987年,ISBN 7540700866
  • 《老人與海》,吳勞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
  • 《老人與海》,黃碧蓮譯,臺南遠志出版,1989年,ISBN 9579399018
  • 《老人與海》,周庭立譯,臺北新莊輔欣出版,1991年3月
  • 《老人與海》,曲愛琳譯,臺北金楓出版,1991年,ISBN 9789578501010
  • 《老人與海》,董衡巽譯,臺北林鬱出版,1992年,ISBN 957-9093-16-4
  • 《老人與海》,宋碧雲譯,臺北遠景出版,1992年,ISBN 9573902656
  • 《老人與海》,愛瑪譯,臺北敦煌書局,1998年,ISBN 9576062527
  • 《老人與海》,王強編譯,臺北中和大步文化,1999年,ISBN 9789574800506
  • 《老人與海》,林凱慧譯,臺北人本自然文化出版,2000年,ISBN 9789574701476
  • 《老人與海》,藍婷譯,臺北長宥文化出版,2000年,ISBN 9789578265677
  • 《老人與海》,劉羽雯譯,臺北未來書城出版,2002年,ISBN 9789867943712
  • 《老人與海》,李淑貞編譯,臺北理得出版,2002年,ISBN 9789867870056
  • 《老人與海》,胡慶生譯,臺北中和華文網出版,2002年
  • 《老人與海》,黛孜譯,臺北寂天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ISBN 9570404337
  • 《老人與海》,李毓昭譯,臺中晨星出版,2003年,ISBN 957-455-408-2
  • 《老人與海》,王強譯,臺北中和漢宇國際文化出版,2006年,ISBN 9789867103789
  • 《老人与海:双语全译本》,黄源深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7年,ISBN 9787544700160
  • 《老人與海》,吳勞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ISBN 9787532747986
  • 《老人與海》,余光中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年,ISBN 9787544716680
  • 《老人與海·雪山·春潮》,葉純譯,臺北風雲時代出版,2011年7月,ISBN 9789861467771
  • 《老人與海:海明威中短篇小說選》,陌上花譯,臺北海鴿文化出版,2013年1月,ISBN 9789865951290
  • 《老人與海》,李繼宏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ISBN 9787201077727
  • 《老人與海》,楊照譯,臺北麥田出版,2013年4月,ISBN 9789861738949
  • 《老人與海》,傅凱羚譯,新北木馬文化出版,2016年2月,ISBN 9789863592174
  • 《老人与海:全译本》,王耀譯,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年,ISBN 9787547243695
  • 《老人与海》,王仁才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年,ISBN: 9787505735668
  • 《老人與海》,孙致礼譯,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2017年,ISBN 9787541142017
  • 《老人與海》,刘庆山譯,南京出版社,2018年,ISBN 9787553321547
  • 《老人與海》,鲁羊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ISBN 9787508696010

註釋

  1. 又譯桑提亞哥[3]、山帝牙哥[4]:4、山提亞哥[5]:110、圣迭戈[6]:3或桑地亞哥[7]:27
  2. 又譯曼諾林[13]

參考資料

除另行註明外,以下資料皆為英文。

  1. . PPrize. [2018-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9).
  2. . Faded Page. [2018-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9).
  3. 歐內斯特·海明威著; 董衡巽譯. . 臺灣: 林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2年. ISBN 957-9093-16-4 (中文(台灣)‎).
  4. 歐內斯特·海明威著; 區國強譯. . 臺灣: 臺灣東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 ISBN 957-570-660-9 (中文(台灣)‎).
  5. 安東尼·伯吉斯著; 光照譯. . 臺灣: 貓頭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 ISBN 957-9684-98-7 (中文(台灣)‎).
  6. 歐內斯特·海明威著; 李继宏譯.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3. ISBN 978-7-201-07772-7 (中文(中国大陆)‎).
  7. 歐內斯特·海明威著; 李毓昭譯. . 臺灣: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2003年. ISBN 957-455-408-2 (中文(台灣)‎).
  8.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 ISBN 978-7-107-20144-8 (中文(中国大陆)‎).
  9. Lanzendorfer, Joy. . Mental Floss. 2015-05-27 [2018-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3).
  10. 葉揚. . 文匯報. 2013-11-17 [2019-08-18] (中文(繁體)‎).
  11. . History.com. [2018-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4).
  12. Meyers, Jeffrey. . London: Macmillan. 1985. ISBN 0-333-42126-4.
  13. 陳森. . 中央日報. 1972-07-22: 第10版 (中文(台灣)‎).
  14. Waldmeir, Joseph. . Papers of the Michigan Academy of Sciences, Arts, and Letters. 1957, XLII (英语).
  15. . The Kansas City Star. 1999-06-27 [2009-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2) (英语).
  16. 陳子善. . 人民網. 文匯報. [2019-08-23] (中文(繁體)‎).
  17. Oliver, Charles M. . New York: Checkmark. 1999. ISBN 0-8160-3467-2 (英语).
  18. Desnoyers, Megan Floyd. . John F. Kennedy Presidential Library Online Resources. John F. Kennedy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 [2011-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1) (英语).
  19. 周向潮著. . 臺灣: 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4年. ISBN 957-452-747-6 (中文(台灣)‎).
  20. . BBC. [2014-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4) (英语).
  21. 鄭樹森. . 聯合報. 2004-03-02: 第E7版 (中文(台灣)‎).
  22. . The Daily Telegraph. 2017-05-02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7) (英语).
  23. . The Huffington Post. 2012-03-27 [2014-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2) (英语).
  24. . Elmundo.es. [201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9) (英语).
  25. Herlihy, Jeffrey. . Hemingway Review. [2015-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4) (英语).
  26. . BBC. 2002-01-14 [2018-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8) (英语).
  27. 肯·凱西著; 楊久穎譯. . 臺灣: 太陽社出版有限公司. 2011年. ISBN 978-986-85388-8-7 (中文(台灣)‎).
  28. Trey Parker (編劇 & 導演). . . 第11季. 第6集. 2007-04-11. Comedy Central.
  29. Beers Fägersten, Kristy. . 2016. ISBN 978-0-8156-3493-5 (英语).
  30. 石田翠. 第10卷. 集英社. 2014-01-17. ISBN 978-4-08-879807-3 (日语).
  31. Agar, Chris. . Screen Rant. 2017-03-03 [2017-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4) (英语).
  32. Mumford, Gwilym. . The Guardian. 2017-03-06 [2017-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4).
  33. 華明. . 中國時報. 1956-07-20: 第5版 (中文(台灣)‎).
  34. . IMDb. [2018-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8) (英语).
  35. .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201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6).
  36. . IMDb. [2018-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3).
  37. . IMDb. [2018-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5).
  38. . IMDb. [2018-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8).
  39. .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2013-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4).
  40. . IMDb. [2018-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5).
  41. . 中央日報. 1959-01-25: 第8版 (中文(台灣)‎).
  42. . 中国网. [2012-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7) (中文(中国大陆)‎).

延伸閱讀

  • Herlihy-Mera, Jeffrey. . Academia.edu. 2009 [2019-08-1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