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燭

耳燭是包着蜂蠟的空心管。使用時將一端插入外耳道,另一端點燃。民間號稱可用於治療很多病症,但沒有足夠科學證據證實耳燭有何療效,還可能不慎受傷。

耳燭

耳燭療法源於希臘埃及西藏北美洲民俗療法,耳燭是外圍蜂蠟的中空管子,一端插入側躺患者耳內,並點燃另一端,約燃燒15分鐘,之後將耳燭殘餘根部示於患者,謂此為耳垢,並稱此為煙囪效應,將耳垢自耳內吸出,但實際上燃燒耳燭不會有明顯的煙囪效應。

效果

耳燭號借由火包裹浸過草藥和被蜂臘封住的排毒棒的燃燒,清理顱腔,胸腔內的阻塞或是這些部位黏膜組織中的代謝物。也被號稱有治療過敏、頭痛、鼻竇炎、感冒及耳鳴的效果。甚至有提神,耳清明目,提高嗅覺味覺敏銳等功效。

使用率

並無詳細研究資料,但根據報導,在1996年美國西雅圖一家公司,每週可賣出1000隻耳燭,而網站內相關的資料就有數千筆,美國每122名耳鼻喉科醫生就有一位知道自己的患者曾用過耳燭,而英國護士也曾給犯人使用過,可見得使用的頻率高。

許多藥粧店也都銷售耳燭。唯製造方法材質的不同,訴求不一。許多美容spa舘,中醫診所,醫美診所,經絡推拿師,身心工作者都幫人操作耳燭。使用頻率很高。

功效

許多的廣告推銷耳燭的好處,但卻沒有科學證據證明。系列研究顯示耳燭無法減少耳內的耳垢,殘餘耳燭上的物質是耳燭燃燒時自行生成,而非耳垢。 Seely等人研究發現:

  1. 燃燒耳燭不能產生負壓
  2. 被指為耳垢者,事實上是耳燭所產生。因為在清乾淨耳垢的自願者使用時,也會有類似物質產生。

的確,燃燒完燭內的殘留物跟耳垢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每個人耳朵被耳燭操作完,燭內的呈現皆不同。 燃燒時,火力的大小、黑煙、白煙、味道的變化,操作者藉此與被操作的人報告其顱腔的狀況。 白煙大者,顱腔裡有水份;黑煙濃又味道重者,通常呼吸道過敏或常受風寒。也有腦部壓力過大、沈重、頭暈、失眠、神精敏感、思慮過多、健忘...等,多數為黑煙。 火燄大小關係顱內壓力與否。

所以,被操作完耳燭,常令人神輕氣爽,臉部肌肉發亮。甚至有媽媽手,因為一對耳燭而不再疼痛的回饋。

安全性問題

Seely的報告中122個耳鼻喉科醫生中,有14位有處理使用耳燭所生的併發症,共13耳燒傷,7耳阻塞,1耳耳膜穿孔。另有外耳炎及暫時性失聽者。 因為燭必須借由燃燒產生作用,所以,操作者專業專心維護安全也相對重要。 若是顱腔阻塞過大 則有可能燭臘產生倒吸現象。最好操作時,在耳燭根部放一小片紗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