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 (學者)

胡泳(學者) 政治學博士,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2007年至今)。[1]中國大陸本地的傳媒稱其為“数字化时代的严复”。[2]

胡泳
性别
出生湖南嘉禾
国籍 中国
别名Hu Yong
职业北京大學教授

簡歷

  • 《中國日報》記者[3]
  • 《三聯生活周刊》主筆 [4]
  • 《互聯網周刊》編委會主席[5]
  • 《環球管理》總編[6]
  • 《北大商業評論》副主編 [7]
  • 中央電視台《經濟信息聯播》主編[8]
  • 中央電視台《對話》總策劃[9]
  • 中央電視台《贏在中國》總編輯[10]
  • 中央電視台《我們》總策劃[11]
  • 中國傳播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網絡傳播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 “信息社會50人論壇”成員
  •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信息社會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
  •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 中華互聯網研究會會(Chinese Internet Research Conference)指導委員會委員
  • 《國際新聞界》、《公共管理評論》、《傳播與社會學刊》(香港)、《二十一世紀》(香港)、《中華傳播學刊》(台灣)、《傳播研究與實踐》(台灣)、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以及China Perspectives匿名評審專家
  •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編輯顧問委員會委員
  • 《全球傳媒學刊》編委會委員
  • 《網絡傳播》學術咨詢委員會委員
  • 《傳播、文化與政治》(台灣)編輯顧問
  • 《新聞愛好者》學術顧問

榮譽

  • 《經濟信息聯播》榮獲《新周刊》“2002中國電視節目榜”最佳財經節目[12]
  • 《對話》榮獲2003年度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十佳電視欄目獎[13]
  • 《贏在中國》榮獲《新周刊》“2006中國電視節目榜”最佳創富節目[14]
  • 《2002年世界經濟年度報告》榮獲2002年度中國廣播電視學會電視經濟節目獎特別類二等獎
  • 《2003年世界經濟年度報告》及《2003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分獲中央電視台2003年度專題服務類優秀節目一等獎和二等獎
  • 著作《海爾中國造》獲《經濟觀察報》評選的“2002年影響中國商業界的20本書”之一[15]
  • 著作《張瑞敏如是說》獲第13屆浙江樹人出版獎[16](2003)
  • 著作《眾聲喧嘩:網絡時代的個人表達與公共討論》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7](2008)、第六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優秀獎(2012年)
  • 作為“全球數字權利評估”項目成員,榮獲Knight News Challenge 獎(2014)
  • 獲得全球首個商業思想家排行榜Thinkers 50頒發的Thinkers50數字思維獎提名(2017)
  • 入選2018「Thinkers50雷達」名單(Thinkers50 Radar list)(2018)

研究領域

  • 新媒體與社會的相互作用
  • 網絡政治學
  • 互聯網治理
  • 數字經濟與管理
  • 中國當代紀錄片

中文著作

  • 《網絡為王》[18],1997年海南出版社,台灣捷幼出版社。
  • 《時代英雄》[19],1997年三聯書店。
  • 《黑客:電腦時代的牛仔》[20],1997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收入“網絡文化叢書”。
  • 《另類空間》[21],1999年海洋出版社,收入“數字論壇叢書”。
  • 《我們是醜人和Luser》[22],1999年海洋出版社,收入“數字論叢叢書”。
  • 《比特之城 空间·场所·信息高速公路》, (美) 威廉·J·米切尔著,與范海燕譯,1999年三聯書店。
  • 《海爾中國造》[23],2001年海南出版社,2002年台灣時報文化出版企業,2004年韓國SUHIJE出版社。
  • 《海爾MBA教程叢書》(“企業文化與素質管理”,“競爭戰略與核心能力”,“跨國攻略與領導之道”),2002年海南出版社。
  • 《張瑞敏如是說:中國第一CEO智慧》[24],200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台灣帝國文化出版社。
  • 《我們都是喝西北風的》[25],2004年北京大學出版社,收入“數字文化與經濟管理叢書”。
  • 《太陽照不到的角落》[26],2004年北京大學出版社,收錄“數字文化與經濟管理叢書”。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商業領袖》[27],200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像貝克漢姆一樣營銷》,200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電信贏家:一個前沿市場的戰略標本》[28],2006年機械工業出版社。
  • 《街頭的生存智慧》,2006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張瑞敏談管理》[29],200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 《海爾的高度》,2008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 《張瑞敏管理日誌》,2008年中信出版社。
  • 《眾聲喧嘩:網絡時代的個人表達與公共討論》,2008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收入《思想@網絡.中國》[30]
  • 《沒有兩片雲是一樣的》,2011年商務印書館。
  • 《草根起義 : 從虛擬到真實》(葉蔭聰主編,與林藹雲 /葉蔭聰 /劉世鼎/鄭國威/莊迪澎 /閭丘露薇等合著),2011年上書局。
  • 《張瑞敏思考實錄》,2014年機械工業出版社。
  • 《信息渴望自由》[31],2014年復旦大學出版社。
  • 《網絡政治:當代中國社會與傳媒的行動選擇》[32],2014年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 《新媒介賦權及意義互聯網的興起》(與師曾志合著),2014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海爾創新史話》[33](與郝亞洲合著),2015年機械工業出版社。
  • 《知識論導言》(與郝亞洲合著),2015年機械工業出版社。
  • 《連接之後:公共空間重建與權力再分配》:(與王俊秀合著),2017年中國郵電出版社。

中文译著

  • 數字化生存》,1996年海南出版社。
  • 《2.0版:數字化時代的生活設計》:(與范海燕合譯),1998年海南出版社。
  • 《比特之城:空間·場所·信息高速公路》:(與范海燕合譯),1999年三聯書店。
  • 《領導者性格:從文學故事中透視管理》,2007年商務印書館。
  • 《人人時代:無組織的組織力量》:(與沈满琳合譯),2009年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認知盈餘:自由時間的力量》:(與哈麗絲合譯),2011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宏觀維基經濟學》:(與李小玉合譯),2012年中國青年出版社。
  • 《知識的邊界》:(與高美合譯),2014年山西人民出版社。
  • 《倒計時:對地球未來的終極期待》,2015年年重慶出版社。
  • 《另一個地球:互聯網+社會》:(與徐嫩羽合譯),2015年年電子工業出版社。
  • 《機器人來了:人工智能時代的人類生存法則》:(與楊莉萍合譯),2018年文化出版社。

英文著作

學術論文(部分)

2020年

2016年-2019年

2011年-2015年

2005年-2010年

2000年-2005年

博客(部分)

公开演讲及訪問

參考資料

  1.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胡泳教授
  2. 数字时代的严复 http://tech.sina.com.cn/it/2004-12-24/1501484268.shtml
  3. 胡泳:在書房觀察中國 存檔,存档日期2017-04-19.
  4. 價值中國網總編輯胡泳談維基經濟學
  5. . [2017-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9).
  6. 北京大學胡泳教授做客未名山文化大講堂
  7. 觀點中國---人物庫---胡泳
  8. 胡泳
  9. . [2017-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9).
  10. 《贏在中國》胡泳:最大的財富就是我們的選手
  11. 胡泳:承認並慶祝人的境況
  12. . [2017-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9).
  13. 浙江大學EMBA胡泳“不確定的未來之旅——企業變革的指向與路徑”講座通知
  14. 2010中國魅力榜評選---胡泳
  15. 海爾競爭理念: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
  16. . [2017-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9).
  17. . [201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3).
  18. 《博客在中國》
  19. 《1996 互联网离中国有多远》
  20. 《黑客電腦時代的牛仔》
  21. 媒體觀察﹕何以獨立?如何另類?
  22. 《我們是醜人和Luser》
  23. 《海爾中國造》
  24. 《張瑞敏如是說:中國第一CEO智慧》
  25. 《我們都是喝西北風的》
  26. 《太陽照不到的角落》
  27.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商業領袖》
  28. 《電信贏家:一個前沿市場的戰略標本》
  29. 《張瑞敏談管理》
  30. 《思想@网络.中国叢書》
  31. . [2017-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7).
  32. 《網絡政治:當代中國社會與傳媒的行動選擇》
  33. 《海爾創新史話》
  34. 胡泳(2015)。所有的行业都需要一场黑客运动。北京大學,未出版演講稿。

外部連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