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主國國旗

臺灣民主國國旗,為1895年5月23日至10月期間於臺灣建立的臺灣民主國所使用的國旗,因其樣式為藍地黃虎,又稱「藍地黃虎旗」,同日,唐景崧發表「臺灣民主國獨立宣言」。過去一直被認為只有單面,國立臺灣博物館經過1年半的考證修復,2012年確定黃虎旗原來是雙面。正反2面的老虎眼睛分別為白晝、太極,陰陽,象徵「日夜護國」[1][2]

臺灣民主國國旗
名稱藍地黃虎旗
類別 海陆通用国旗
啟用日期1895年5月23日
臺灣民主國永清元年
光緒二十一年
日本明治二十八年
形式藍色底色,中央加上黃色老虎圖案。
藏於國立臺灣博物館的黃虎旗摹繪本

歷史

首面台灣國旗早在1895年台灣民主國創立時出現,呼應清帝國國旗黃地青龍圖樣,採用藍地黃虎圖,故稱藍地黃虎旗。此國旗曾以大幅軍旗形式,至少三幅懸掛:

「基隆旗」於台灣基隆砲台、「淡水旗」於淡水海關、「台北旗」於民主國總統府(臺南大天后宮)等處,但如今均下落不明。

於1895年5月23日成立的臺灣民主國以「藍地黃虎旗」為國旗。當時台灣為清國的領土,因《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割讓給日本。為免於被割讓,宣佈成立「台灣民主國」,推舉台灣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不久,日軍攻陷基隆,唐景崧逃至滬尾(今淡水區)的德商忌利士洋行(Douglas),後來乘德國籍輪船鴨打號(Arthur)逃亡至廈門。同年6月下旬,民主國餘眾又在台南擁立大將軍劉永福為民主國第2任大總統。1895年10月,台灣民主國亦因劉永福總統兵敗內渡而解散。[3]

2016年3月11日,現存最接近原旗、典藏於國立臺灣博物館的「高橋雲亭黃虎旗摹本」獲得文化部審議通過,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為國寶[4]

日本人曾興建虎頭山神社,象徵壓制虎首、侵略台灣成功。

參見

參考資料

  1. (新闻稿).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12-12-14 [2016-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2. 重大發現!藍地黃虎旗竟有2隻老虎 存檔,存档日期2013-10-29.,中央廣播電臺,2012/12/14
  3. .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16-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4. (新闻稿). 2016-03-11 [2016-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臺灣民主國國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