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特拉·黛薇

芝特拉·黛薇印度尼西亚语1934年1月26日-2008年10月28日),本名拉拉·帕德瑪·黛薇·芝特羅哈迪塞庫蘇莫(),印度尼西亞(印尼)電影演員及導演。她在1950年代因參演由烏斯瑪爾·伊斯邁耳()執導的《尊貴的客人》()、《閃亮三姊妹》()和《鬥士》()而知名。她在1979年印尼電影節()憑《因為若妻》()一片獲得芝特拉獎()最佳女配角獎項,並一直活躍於影壇至1993年為止。黛薇曾在1971年短暫執導過電影,使她成為1998年前四名印尼女性電影導演之一。

芝特拉·黛薇
(攝於1960年)
出生拉拉·帕德瑪·黛薇·芝特羅哈迪塞庫蘇莫

(1934-01-26)1934年1月26日
 荷屬東印度西爪哇省井里汶府
逝世2008年10月28日(2008歲-10歲-28)(74歲)
 印尼耶加達
国籍 印尼
职业演員、電影導演

生平

芝特拉·黛薇在1934年1月26日出生於荷屬東印度西爪哇省井里汶府(),擁有高中學歷[1]

《閃亮三姊妹》中的因德麗亞蒂·伊斯卡克、黛薇和米耶克·維查亞

黛薇首部參演的電影是1955年由烏斯瑪爾·伊斯邁耳為印尼民族電影公司()執導的諷刺政治喜劇《尊貴的客人》,但她卻是因在翌年與因德麗亞蒂·伊斯卡克()和米耶克·維查亞()共同主演同公司的歌舞片《閃亮三姊妹》而成名[2]。該電影講述與祖母同居的三姊妹的愛情生活。它成為了印尼民族電影公司商業上最成功的電影,並衍生一連串女性扮演片中三姊妹的撞臉比賽[3]。據印尼電影歷史學家米斯巴赫·尤薩·比蘭()所述,黛薇被視為理想印尼女性-輕率而拘束的代表[4]

黛薇在1960年代繼續留在印尼民族電影公司,並參演《鹿鼠將軍》()和《鬥士》等電影[5],其中後者曾競逐第2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6]。她亦曾參與耶加達國家戲劇學院的舞台劇演出[7]。與此同時,黛薇亦開始參演其他公司的電影,包括印尼藝術家電影公司()的《峇里島假期》()、珀納·馬斯影業()的《賓·斯拉默特的遊蕩》()和阿戈拉影業()的《綠谷》()和《漁人之血》()[2][5]

1960年代,黛薇除了繼續幕前演出,也開始參與幕後製作。她建立了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芝特拉·黛薇電影製作公司,並在1967年監製其首部電影《2X24小時》()。該公司另外製作了五部電影[8],包括三部由黛薇親自執導的電影《黑暗中做愛》()、《少女》()和《芝曼德的騎士》()。這些電影在商業上均不成功[7],她亦因此專注於幕前演出[2]。1971年,黛薇獲印尼記者聯盟()肯定其在《龍根》()的演技[9]

黛薇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主要飾演配角,比如楊中義執導的愛情片《梭羅的女兒》()、阿斯魯爾·沙尼()執導的劇情片《生活雜陳》()和瓦尤·西洪賓()執導的劇情片《因為若妻》。其中,她憑《因為若妻》一片,在1979年印尼電影節中獲得芝特拉獎最佳女配角獎項[9]。黛薇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參演了20部電影,直至1993年的《宏劍》()為止[5]。1992年,她獲印尼國家電影委員會頒發終身成就獎[2]。她也在2007年的萬隆電影節獲頒終身成就獎[10]

黛薇的健康狀況隨著其長子班邦·桑蘇迪()在2006年逝世而惡化。2008年3月,她曾因營養不良而入住本多英達()醫院兩個星期,但其健康狀況持續惡化,最終於2008年10月28日下午2時(UTC+7)在其幼子阿古斯·厄爾溫()陪伴下於南耶加達家中逝世。她與其父母及長子一同安葬在井里汶的查邦巴伊()墳場[10][11]

影響

在1998年以前,印尼只有4名女性電影導演。除了黛薇之外,其餘三人分別為勒娜·阿斯馬拉()、索菲亞·W·D()和伊達·法里達()[12]。這四人中除了法里達以外均為幕前出身[2]。這些導演均難以獲得猶如男性導演般的認可,使幕前演出成為女性在影壇獲得肯定的唯一途徑[13]

在1998年蘇哈托倒台之後,女性導演的數目有戲劇性增長[13],部份更獲得印尼國內以至國際的肯定。後蘇哈托年代出道的女性導演包括米拉·勒斯瑪娜()和南·阿赫納斯()(曾與其他導演共同執導《每個人》())[14]妮亞·迪納塔()(曾執導《擦包看》()和曾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一夫多妻》())[15]哲娜爾·瑪厄薩·阿尤()(曾執導在2008年位列數張印尼最佳電影排行榜的《我無曳》())[16][17]等。

作品

在其五十年從影生涯中,黛薇曾參演超過80部電影。她亦曾是4部電影的監製、3部電影的導演及2部電影的編劇[5]。黛薇也在電視圈活躍,曾參演《薩蒂卡醫生》()、《心靈之窗》()、《克達西》()和《兩根棟樑》()等電視劇[2]

幕後

  • 《2X24小時》(1967年,監製)
  • 薩米溫與達西瑪》(,1970年,監製)
  • 《黑暗中做愛》(1971年,導演、監製及編劇)
  • 《少女》(1971年,導演及編劇)
  • 《芝曼德的騎士》(1971年,導演、監製及編審)

幕前

  • 《尊貴的客人》(1955年)
  • 冠軍1960》(,1956年)
  • 《閃亮三姊妹》(1956年)
  • 八條向風之路》(,1957年)
  • 三名逃犯》(,1957年)
  • 《鹿鼠將軍》(1958年)
  • 普拉維羅先生》(,1958年)
  • 女生宿舍》(,1958年)
  • 黑暗過去光明到來》(,1959年)
  • 《鬥士》(1960年)
  • 皇后家庭》(,1960年)
  • 父親的願望》(,1960年)
  • 意外》(,1960年)
  • 沿途一會》(,1961年)
  • 網格後的茉莉》(,1961年)
  • 《峇里島假期》(1962年)
  • 《賓·斯拉默特的遊蕩》(1962年)
  • 《綠谷》(1963年)
  • 上季》(,1964年)
  • 《漁人之血》(1965年)
  • 白花》(,1966年)
  • 吉塔·塔魯納》(,1966年)
  • 《2X24小時》(1967年)
  • 《龍根》(1969年)
  • 生命、愛情和眼淚》(,1970年)
  • 蘿曼薩》(,1970年)
  • 《薩米溫與達西瑪》(1970年)
  • 《芝曼德的騎士》(1971年)
  • 拉特娜》(,1971年)
  • 憐憫》(,1973年)
  • 墳上的月亮》(,1973年)
  • 鮑比》(,1974年)
  • 我想生活》(,1974年)
  • 阿里巴巴》(,1974年)
  • 犧牲》(,1974年)
  • 《梭羅的女兒》(1974年)
  • 普拉哈拉(女性是女人)》(,1974年)
  • 瑪莉亞,瑪莉亞,瑪莉亞》(,1974年)
  • 瑪莉亞修女》(,1974年)
  • 愛我》(,1974年)
  • 花江的玫瑰》(,1975年)
  • 希哈》(,1976年)
  • 慾望的兇猛》(,1976年)
  • 最後總站》(,1977年)
  • 《生活雜陳》(1977年)
  • 母親的秘密》(,1977年)
  • 使人暈眩的阿滕》(,1977年)
  • 約安》(,1977年)
  • 《因為若妻》(1977年)
  • 愛情總站》(,1977年)
  • 如我所願》(,1977年)
  • 捲髮二重奏》(,1977年)
  • 爾霍馬節奏漫遊I》(,1978年)
  • 爾霍馬節奏漫遊II》(,1978年)
  • 熬夜》(,1978年)
  • 伯塔維虎龍達》(,1978年)
  • 校園女孩》(,1979年)
  • 尋覓愛情》(,1979年)
  • 紫絲霧》(,1979年)
  • 青年》(,1979年)
  • 奮鬥與祈禱》(,1980年)
  • 阿瑪莉亞·S·H》(,1981年)
  • 不是季節的夢》(,1981年)
  • 穿著白裙的妮拉》(,1981年)
  • 皮通再行動》(,1981年)
  • 白玫瑰》(,1981年)
  • 帶我走》(,1981年)
  • 美麗的幻彩》(,1981年)
  • 陰天不是永灰》(,1982年)
  • 搖曳的草》(,1983年)
  • 卡達爾瓦蒂》(,1983年)
  • 她是征服者》(,1984年)
  • 透明玻璃》(,1985年)
  • 瑪麗娜的命運》(,1986年)
  • 骷髏山戰士》(,1987年)
  • 紹爾·塞普(薩特里亞·馬當卡拉)》(,1988年)
  • 龍神風格》(,1989年)
  • 冠軍里奧》(,1989年)
  • 圖朗加》(,1990年)
  • 年輕的新娘》(,1991年)
  • 《宏劍》(1993年)

腳註

參考資料

  • . moscowfilmfestival.ru. 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8).
  • . Jakarta: Indonesia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1999. OCLC 44427179 (印度尼西亚语).
  • Arianto, Arif. . Tempo. 2008-10-28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9) (印度尼西亚语).
  • Biran, Misbach Yusa (编). . Jakarta: Sinematek Indonesia. 1979. OCLC 6655859.
  • Biran, Misbach Yusa. . Jakarta: Ministry of Youth and Sports. 2009. OCLC 607257806 (印度尼西亚语).
  • .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9) (印度尼西亚语).
  • .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9) (印度尼西亚语).
  • . Pikiran Rakyat. 2008-10-28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9) (印度尼西亚语).
  • Chotimah, Fanny. . Bentara Budaya. 2011-02-11 [2012-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7) (印度尼西亚语).
  • [On the Wide-Screen, Djenar Swims]. Tempo. 2008-12-29 [2011-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5) (印度尼西亚语).
  • Lent, John A. .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1999. ISBN 978-0-313-30209-1.
  • Liem, Iskandar. . The Jakarta Post. 2008-12-28 [201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4).
  • . Social Change Film Festival and Institute. [2011-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8).
  • .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9) (印度尼西亚语).
  • Swestin, Grace. . Scriptura (Surabaya: Petra Christian University). 2012-07, 3 (2): 103–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8).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芝特拉·黛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