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萊登陸器

菲萊登陸器(Philae)是歐洲太空總署組織太空探測器計劃羅塞塔號所攜帶的一個機器人,随羅塞塔號一同前往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3][4][5],并于2014年11月12日在彗星上着陆,成为有史以來第一個在彗星上的成功登陸的探測器[6]。登陸器上的儀器將獲得彗星第一手資訊,並率先分析其結構[7]。菲萊登陸器是由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欧洲太空控制中心(ESOC)追踪和控制。[8]

菲萊登陸器
Philae
菲萊登陸器
任务类型彗星登陆器
运营方歐洲太空總署
国际卫星标识符2004-006A
衛星目錄序號28169
网站http://www.esa.int/rosetta
任務時長預定1至6週
「冬眠期」共7个月28天
航天器属性
制造方空中巴士國防航天
(前阿斯特里姆
發射質量100公斤(220磅)[1]
質量登陸器:27公斤(60磅)[1]
尺寸1乘1乘0.8米(3.3乘3.3乘2.6英尺)[1]
功率32瓦,在3天文單位
任務開始
發射日期2004年3月2日
07時17分整 UTC
載具亞利安五號運載火箭V-158
發射場蓋亞那太空中心ELA-3
承包方Arianespace
任務終止
丟棄形式電力不足
最後通訊2015年7月9日
18時07分 UTC
(著陸後7個月又27天)
飛掠火星
最接近2007年2月25日
距離250公里(160英哩)
飛掠小行星2867
最接近2008年9月5日
距離800公里(500英哩)
飛掠司琴星
最接近2010年7月10日
距離800公里(500英哩)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
著陸日期2014年11月12日
17時32分 UTC
著陸點「阿拜多斯」(Abydos)
轉發器
頻帶S波段(低增益天線
X波段(高增益天線
帶寬7.8 bit/s S波段
22 kbit/s X波段[2]
 

菲萊登陸器是根據尼羅河上的菲萊來命名,羅塞塔石碑在此出土。羅塞塔石碑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聖書體)。

任务

菲莱的任务是成功登陆彗星表面上,附着在彗星上,以及把彗星的组成成分的数据从表面发送出来。一枚运载罗塞塔号太空船和菲莱登陆器的亞利安5G+火箭于2004年3月2日07:17 UTC从法属圭亚那发射,并且在旅行了3907天(10.7年)之后到达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

登陆

在与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会合之后,菲莱登陆器仍然附着在罗塞塔号太空船上,直到2014年11月12日。在2014年9月15日,歐洲太空總署公布位于彗星小瓣上的“地点J”作为登陆的目的地。[9]在歐洲太空總署十月的命名公众比赛之后,“J地点”更名为Agilkia以纪念Agilkia岛[10]

2014年11月11日至12日进行一系列的四个“去/不去”检查。一次来自罗塞塔号分离前的最后测试的结果表明,着陆器的气体推进器没有正常的工作,但是“去”反正是决定的,因为它不可能被修复。[11][12]菲莱登陆器于2014年11月12日08:35时(UTC)从罗塞塔号脱离,7小时后在15:35登陆。[13][14]一个确认登陆的訊号被在地球通信站在16:03 UTC接收到,- 有28光分钟的路程。[1][15]

未來重啟

菲萊登陸器因為電力不足而失去所有的通訊聯繫。但當彗星靠近太陽的時候,登陸器的太陽能板可以接受足夠的太陽能以重啟菲萊。[16]

乍然甦醒

2015年6月13日晚,羅塞塔號太空船收到從菲萊登陸器傳送的85秒訊息,表示登陸器已充電飽足,不再需要以安全模式操作[17]。現儲存的24瓦特電力,登陸器準備診斷工作與重新運作。歐洲太空總署報告,從菲萊傳送的歷史數據顯示,雖然它在13日前就已在工作,但它那時並未與羅塞塔號聯絡。[18]

着陆点发现

在上次重新恢复联系后,菲萊登陸器依然为失去联系,直到2016年9月5日,欧空局发布消息,说从羅塞塔號于9月2日用高分辨率相机拍摄到菲萊登陸器被卡在一条黑暗裂缝中,自此确认到精确的着陆位置和与羅塞塔號通信一直困难重重的原因。[19]

图库

菲莱登陆器的計划中的着陆点Agilkia (“J地点”)

參見

參考資料

  1. . National Space Science Data Center. [28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8).
  2. . European Space Agency. 8 March 2004 [8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8).
  3. S. Ulamec, S. Espinasse, B. Feuerbacher, M. Hilchenbach, D. Moura, H. Rosenbauer, H. Scheuerle, R. Willnecker. . Acta Astronautica. 2006, 58 (8): 435–441. Bibcode:2006AcAau..58..435U. doi:10.1016/j.actaastro.2005.12.009.
  4. J. Biele. . Journal Earth, Moon, and Planets. 2002, 90 (1–4): 445–458. Bibcode:2002EM&P...90..445B. doi:10.1023/A:1021523227314.
  5. Agle, DC; Cook, Jia-Rui; Brown, Dwayne; Bauer, Markus. . NASA. 17 January 2014 [18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3).
  6. . [2014-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3).
  7. . European Space Agency. 16 January 2014 [5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8).
  8. ESOC at ESA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etrieved 13 November 2014.
  9. Bauer, Markus. . European Space Agency. 15 September 2014 [20 Sept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9).
  10. Kramer, Miriam. . Space.com. 5 November 2014 [5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8).
  11. .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12 November 2014 [2014-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6).
  12. . Rosetta Blog (ESA). 12 November 2014 [2014-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2).
  13. . European Space Agency. 26 September 2014 [4 Octo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3).
  14. Platt, Jane. . NASA. 6 November 2014 [7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9).
  15. . BBC News. [12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7).
  16. . Yahoo News. [November 18,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9).
  17. . European Space Agency, Rosetta Blog. 14 June 2015 [14 June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4).
  18. Biever, Celeste; Gibney, Elizabeth. . Nature (journal). 14 June 2015 [14 June 2015]. doi:10.1038/nature.2015.177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1).
  19. . [2016-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6).
  20. . [2014-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4).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菲萊登陸器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