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夫·賽格斯坦

萊夫·賽格斯坦瑞典語:1944年3月2日),又譯塞蓋斯坦西格斯譚,是當代芬蘭指揮家及作曲家。出生於西部瓦薩。1953年至1963年期間入讀於赫爾辛基西貝流士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鋼琴指揮;他曾於1962年在赫爾辛基的Maj Lind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冠軍。畢業後再轉到美國紐約朱利亞德學院跟隨尚莫雷(Jean Morel)學習指揮,並於1964年獲得指揮文憑。

賽格斯坦
萊夫·賽格斯坦,攝於2011年芬蘭圖爾庫圖書館。
原文名
出生 (1944-03-02) 1944年3月2日
 芬兰瓦薩
国籍芬蘭
知名作品超過300部交響曲、40多首各類型的協奏曲、30首絃樂四重奏、近100首室樂作品。
所属时期/乐派20世纪近代樂派
擅长类型交響曲、管絃樂作品

畢業後,他受聘於不同的樂團,其中包括有皇家斯德哥爾摩歌劇院、芬蘭國家歌劇院及奧地利電台交響樂團;1975年他獲得首個首席指揮職位,是在維也納電台交響樂團。及後他亦在芬兰广播交响乐团、丹麥國家交響樂團及赫尔辛基爱乐乐团任職首席指揮。現時為赫尔辛基爱乐乐团的名譽首席指揮,亦是多個樂團的客席指揮,包括有芝加哥交響樂團、洛杉機愛樂樂團、多倫多交響樂團及巴西聖保羅市交響樂團。

1997年,他回到西貝流士音樂學院,出任母校的指揮系教授直至2013年。1998年,他獲北歐音樂協會(Nordic Music Council,NOMUS)頒發獎狀,表揚他對北歐音樂的貢獻。

音樂創作

賽格斯坦是一個多產的作曲家,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由他的「管絃樂日記」(Orchestral Diary Sheets)所延伸出來的交響曲。直至2021年1月,他已經完成了342首交響曲[1]及樂譜(手稿預覽);另外還有40多首各類型的協奏曲、30首絃樂四重奏、近100首室樂作品[2],打破了美國作曲家路雲·泰勒(Rowan Taylor,1927-2005)所保持的265首交響曲紀錄。相比泰勒近乎沒人認識的作品,賽格斯坦的交響曲最少有超過一半曾作完整公開演出,而且份作品更以CD被發行;而且他現時仍繼續創作中。2014年、在他70歲生日時,更首演了他的第258、259、261及262號交響曲[3];同年10月亦分別首演了他的第272號交響曲(10月2日、圖爾庫管絃樂團、芬蘭[4];10月3日、马林斯基剧院俄羅斯聖彼德堡[5])及第268號交響曲(10月31日、法国国家管弦乐团法國巴黎[6])。2017年,賽格斯坦兩度到訪中國,先在4月與深圳交響樂團合作,首演了他的第304號「小交響曲」[7];其後於10月,帶領浙江交響樂團首演了他的第307號「小交響曲」[8]

2019年度,年屆75歲的他仍然活躍於樂壇,首先他在2019年9月,於赫爾辛基音樂廳帶領西貝流士音樂學院交響樂團首演了他的第325號「小交響曲」[9],2020年1月,他首度與伊斯坦堡國立交響樂團合作,首演了他的第334號「迷你交響曲」[10],是目前為止完成時期最近的演出作品,同年5月他亦將會首度與巴西米納斯吉拉斯管弦樂團合作,首演他另一首的「迷你交響曲」[11]

他的第295號交響曲則已被圖爾庫愛樂樂團演錄成唱片作公開發售[12]

賽格斯坦近年的音樂作品都是傾向即興主義,要求樂手以一種較自由、但仍保持有脈動的演奏方式去彈奏旋律;另外,他的作品亦儘量不需要使用指揮,有需要時才由樂團首席站立以提供指示。

配器

就以近十年賽格斯坦不斷創作的交響曲為例,基本上他已經固定了以下的編制:[13]

少量作品會加入其他演奏者,例如第111號加入了合唱團、第173號需要一個獨唱(或小號獨奏)、第231號需要2支小號及1支中音號獨奏、第232號則需要1個合成器、或1(2)支小號獨奏、又或者3支單簧管在3個不同的八度音域上平衡吹奏、第233號需要有朗誦等等。

樂曲結構

他的交響曲所預計的演奏時間均為24分鐘。就擺放於芬蘭音樂資料中心網上資源庫中的樂譜所見,通常都由6頁樂譜組成,以為單樂章式不設間斷的作品。除第1頁外,每1頁開頭皆為新的排練號,亦可以說,全曲可分為6個段落。由於段落的長度可長可闊,就手稿所見,賽格斯坦經常會在各行的末段加上長長的接續部份,這亦可算是他的手稿的一大特色。

寫作風格

大致可以有以下的歸納:

  • 所請的「即興主義」,其實就是在一個段落中,每一件樂器都有其需要演奏的音高、樂句和所需長度,樂器之間可以各自獨立演奏,亦可合奏;
  • 速度大致定在某一個範圍內,但可有個別快、慢上的調節;
  • 極少使用小節線,不論是分段或結尾均絕少會出現。反而較多利用方括號來標示不同樂器須齊奏;
  • 樂句主要以數個長音,或是快而密的重覆音所組成;豎琴和鋼琴則以長的和弦琶音等所組成;
  • 樂句之間常以長的休息分隔,並以為單位,標示休息時間,而休息時間非常有彈性,例如在第246號交響曲,3支小號在排練號A的開頭標示有延長全休止符及寫上“22-33”,即表示休息時間介於22至33秒之間,然後3支齊奏三個全音符後,再有11-22秒的休息,可以說相當自由;
  • 每一個新的段落開始前,樂譜上均會標示須以某位樂手作為帶領,該名樂手須在合適的時間站立示意,其他樂手則繼續演奏相關樂段,並須留意帶領樂手的指示而進入下一段落;
  • 接上一段,為了有較順暢交接,賽格斯坦通常安排每個段落的最後樂句,都會要求樂手不斷將它重覆,務使樂手會都能大致按時完成整段後接續下一段;
  • 新段落開始時,通常只會由部份樂器開始,其他樂器隨不同長度的休息時段後加入,因此織體上都是由薄漸至厚;
  • 由第303至327號的交響曲,作曲家稱為「小交響曲」(Sinfonia piccola),編制、結構上形式上和之前的沒有分別,但篇幅上較為短,例如一般的交響曲的總譜共有六頁,「小交響曲」則通常只有四頁,預計演奏時間因而由標準的24分鐘縮短為16分鐘左右;
  • 由第328號開始,作曲家稱為「迷你交響曲」(Minisinfonia),同樣編制、結構上和形式上和前述的沒有分別,篇幅則比「小交響曲」更短,總譜只有三頁,預計演奏時間再縮短至10分鐘左右。第340號稱為「迷你小交響曲」(Minipiccola sinfonia),整首樂曲更是只有2頁樂譜,是他的交響樂中篇幅最短的1首。

錄音

同樣令聽眾對賽格斯坦有所認識的是他作為指揮家的身份,他經常被邀請到各地樂團指揮及灌錄唱片。他所指的曲目極為廣泛,尤以浪漫樂派及以後的作品為主,曾灌錄全套馬勒西貝流士尼尔森史加爾亞賓舒尼格的交響曲全集,同時亦致力推廣其他現代作曲家的作品,包括有同鄉勞塔瓦拉、美國作曲家科里利亞諾克里斯托弗·劳斯等。

他早期的交響曲大都是由NAXOS旗下的BIS唱片公司所灌錄及發行。而中期的交響曲則由獨音品牌Ondine發行。

個人生活

賽格斯坦的首任太太漢內萊·賽格斯坦是一名小提琴家,曾經擔任芬蘭廣播交響樂團的首席,育有兩名孩子,當中幼女皮婭(Pia)現時為專業大提琴家。第二任妻子為赫爾辛基爱樂樂團的豎琴手,育有三名孩子。兩段婚姻最終都是離婚收場。2012年賽格斯坦缔结了第三段婚姻[14]

參見

注釋

  1. 芬蘭音樂資料中心有關賽格斯坦第337號交響曲的紀錄。
  2. . [2017-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7).
  3. . [201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7).
  4. 圖爾庫管絃樂團節目預告。
  5. . [201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1).
  6. 芬兰音乐家专门创作交响曲 献给“一带一路”音乐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新華網,2017年4月14日。
  7. 浙江交響樂團網頁內的音樂會介紹。(英文)
  8. Without a Shadow – Sibelius Academy Symphony Orchestra, cond. Leif Segersta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赫爾辛基音樂廳節目介紹。
  9. 伊斯坦堡國立交響樂團網頁簡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土耳其文)
  10. 米納斯吉拉斯管弦樂團節目簡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英文)
  11. 圖爾庫愛樂樂團演奏布拉姆斯及賽格斯坦的交響曲作品。
  12. 根據芬蘭音樂資料中心上傳於網絡上的作品。
  13. Löf, Risto. . Savon Sanomat. 2012-08-30 [2018-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3) (芬兰语).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萊夫·賽格斯坦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