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磚窯廠

萬安磚窯廠位於臺灣臺東縣池上鄉,是臺東縣的文化資產之一[1][2]。窯廠雖在1989年關閉,但因為具有教育與觀光價值,萬安社區將其開發為社區文化財[2]。而萬安磚窯廠所使用的窯為「登窯」,又稱目仔窯(目窯)或炊仔窯[註 1][1][2]

萬安磚窯廠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萬安磚窯廠

登錄類別歷史建築
登錄公告日期2003年12月31日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
臺東縣池上鄉萬安村1 鄰1-1 號
座標23.095523°N 121.219700°E / 23.095523; 121.219700
建成年代民國43年(1954年)
詳細登錄資料

沿革

萬安磚窯廠是在民國43年(1954年)由謝貼創設,之後在民國63年(1974年)換由莊訓祥經營[1][2]。民國66年(1977年)因原有建築部分毀損而重修,整修後因為碰上東臺灣用磚黃金時期,每月產量高達36萬塊,銷售到富里、海端、池上、關山等地[1][2]。另外磚窯廠旁原有一座蛇窯,但因附近土質不適合燒製而廢棄拆除[1]

到了民國78年(1989年),因為製磚原料黏土取得不易,且現代化自動窯取代傳統窯廠,萬安磚窯廠遂宣告停工[1]。關廠當時建築仍保持完整,但在2003年12月10日因為地震而嚴重受損[1][2]。同年(2003年)年底萬安磚窯廠公告為歷史建築後,文建會於2004年撥款先作支撐及庇護,2005年撥款作前5目之修復[1][2]

生產流程

萬安磚窯廠製磚過程中大量使用人力,整體生產流程為取土去石、機械攪和、置入模型、人工切割、日曬陰乾、進窯排置、封窯燒柴、高溫悶燒、熄火冷卻、開窯出磚[1]

建築

萬安磚窯廠佔地有1.5甲,而窯長56公尺、寬10公尺,第一目內部高1.9公尺[2]。整座窯共有19目(窯坑),5個點火口(5支煙囪)[1][2]

註釋

  1. 臺灣傳統窯廠所使用的窯之類型還有蛇窯八卦窯[1]

參考來源

  1. 趙川明、林韻梅、姜國彰、陳孫華、張堯城、王河盛、黃學堂、羅菊妹 撰稿. . 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 2011-12: 77. ISBN 978-986-03-0427-5.
  2. . 國家文化資產網.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20-01-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